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872节
自从武成郡王灭瓦剌,平漠北,局势稳定,边民复耕。
北镇一带,士兵与农民并存,叫做“屯民”。
朝廷发种子、分牛羊,百姓有地可种、有草可牧。
冬日积雪封山,屯兵便在营中织布、修具、熬盐,春来即复农事。
小镇有小学馆,孩子们虽着貂皮,但读的是《论语》《律令》,写的是大明文字。
连过往番商也懂得报上“大明子民”的名号,不敢妄行。
别以为只有内地过年热闹。
如今边地、南洋、甚至远在“东瀛行省”,也兴起了过“大明年”的风俗。
元旦一早,琉球城中张挂灯笼,鼓乐声起。
家家点红烛、祭祖先。东瀛长崎的明学馆里,孩子们列队唱诵《朱子家训》,迎来正月学期第一课。
在南洋苏禄岛,市集张灯结彩,不只卖椰子和蕉叶,也能买到从福建运来的春联、花炮、丝绸。
土人逐渐习惯说汉话、穿短褂,甚至用铜钱取代了贝壳和牙器。
有水师官员回朝上奏道:“彼岛民愿归大明,非迫也,实羡也,盖因我朝官不敛财、兵不扰市,庶人得安。”
这是文化征服,是制度渗透,更是百姓认可。
如今大明商道极盛。
杭州、扬州、广州、泉州......共设有十八座通商口岸,昼夜船来船往,商贾云集。
广州有“万国市”,每年冬至前后,葡萄牙人、苏禄人、马六甲人、波斯人、甚至来自大食的骆驼队商,都会在这里摆摊、议价、交换金银布匹。
市中百姓早已见惯西人红发蓝眼,不再围观惊奇,反而娴熟地用夹杂腔汉语讨价还价:
“二十两?你这绸缎运费都包了还敢开这个价?十五,不讲了!”
西洋人笑着摇头,还价再还价。
生意虽难谈,市气却极旺。
百姓懂商,也明法。
因为越王在东南沿海设“通商律馆”,教授商贾与市民明律与契约,防止被海商欺诈。
许多贫苦人家靠做翻译、搬运、染布,一夜脱贫,子孙入学,跃为士流之家。
成化朝还有一件大事,教化振兴。
越王提倡“士不独居中原”,设边地科考,凡是通文理者,无论身在何处,都可入仕。
贵州苗岭有一少年,因得王府书院讲学之恩,赴京赶考,一举高中乡试。
其后官至礼部郎中,所著《边风集》今仍传世。
湖南、广西、滇西等原为蛮地之地,今皆设学堂、建社学,原住百姓皆能识字算账,习礼知廉,俨然“新乡人”。
士风归正,庶人知耻。
乡里子弟不再唯武尚勇,而以登科为荣。
婚丧嫁娶皆循礼,民间盗贼绝迹。
在整个盛世图景下,最核心的两个字,是“温饱”。
朝廷在徐闻建议下,调整赋役制度,将原本因战事所增的临时徭役全部裁撤,定制“官仓调度法”,粮食统一管理,灾年有赈、丰年储足。
百姓不必年年为赋役而忧。
江北一户农家,每年秋后只需交二石谷,便无杂税。
他们余粮自售,添置耕牛、修缮屋舍、置田买地,一代好过一代。
朝廷还设“农书传教使”,巡回各地讲授耕织新法。
百姓原本种三成得一,现在五成得三,农业效率提升,大明百姓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所谓盛世,不只是宫殿金瓦、朝服龙纹。
真正的盛世,是百姓活得体面、有盼头、有选择。
是孩子可以读书识字,妇人可以织布绣花,老人可以安坐庭前听雨饮茶,是市井可以谈天说地,乡野可以夜不闭户。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无论你是南人北人、中原还是夷地,只要努力,便能立身。
而这安定、宽和的生活,不是天降,而是一个国家长久努力的成果,是如越王徐闻这样数十年如一日、躬身治政的结果。
正因为他开边、守法、兴教、宽税,才换来今日万民无虞。
这,就是成化盛世的人间风景。
兵不扰民,吏不盘剥,士不空谈,民不忧饥。
孩子敢做梦,老人敢回忆,中年人敢拼搏。
一个国家最好的时代,大抵如此。
第1041章 皇长子出生
成化五年冬,大明紫禁城,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刻。
那一夜,满天星辰,寒风刺骨,而宫中却如春暖花开。
皇后徐冉痛苦了整整一夜,终于在天亮之前,顺利产下了大明的皇长子。
这个小生命的到来,成为了大明朝最令人振奋的消息,继位的希望终于从那个尚未成熟的胎儿身上浮现出来。
宫内外的气氛在短短几个时辰内迅速变化,徐冉躺在床榻上,眼中带着满足和疲惫。
当那一声婴儿的哭声响起,成化帝朱见深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
成化帝朱见深站在床前,望着初生的皇长子,眼中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和骄傲。
十七岁的少年帝王,竟然也要开始做父亲了。
成化帝轻轻抱起皇长子,抱着这个曾被无数人期盼的孩子,走出了产房。
那一刻,宫内百官齐齐跪地,恭迎天子皇帝后继有人。
对皇帝来说,儿子比什么都重要。
景泰帝就是没有儿子,凄凉去世。
若非越王大张旗鼓的操办,还不知道葬礼有多敷衍。
成化帝朱见深的目光投向了站在宫门外等候的徐闻,脸上浮现一丝欣喜,急切地走过去,将自己的儿子亲手递到徐闻面前。
“相父,朕有儿子了!”
朱见深的声音充满了激动,眼中满是喜悦与责任:“从今以后,朕将无后顾之忧。”
徐闻凝视着眼前熟睡的婴儿,心中有种复杂的情感交织。
回想起自己的过去,那些在权力巅峰时的峥嵘岁月,多少次他为国家命运而感到焦虑。
而这一刻,他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这一代大明的延续,确保自己的后代不会再受历史上那样的波折。
“恭喜陛下,恭喜皇后。”
徐闻深深行了一礼,接过婴儿,低声道:“此子,必然是大明的未来!”
接下来,他要将所有的希望将会交到这个孩子身上。
争取将之培养成一代明君。
在历史上,成化帝朱见深之后,大明皇帝是弘治帝朱佑樘。
那个以身作则、提倡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如今,历史上已经没有了这号人。
因为徐闻的存在,历史的轨迹发生了改变。
他作为大明朝最强大的权臣,他的出现改变了原本注定会分裂的命运。
他既是权力的掌控者,也是在背后默默为未来铺路的开创者。
通过他的干预,朱见深虽然登基,但他和朱见深之后的这代帝王的命运,最终被改变了。
徐闻明白,皇长子的降生,意味着历史上这一段平静岁月的开启。
这个孩子,能在徐家的庇护下,平稳成长,走向大明的未来。
作为一个权臣,徐闻从未真正奢求过权力的延续,但他知道,只有保证孩子的安全和未来的大明繁荣,才能使得他一生的奋斗,不被历史遗忘。
为了保全这位刚出生的太子,徐闻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皇长子安全无忧。
宫廷中处处暗流涌动,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
因此,徐闻决定从自己的越王府调来一批侍从,这些侍从中有三代人在越王府效力,父辈都是跟随他数十年的忠诚之人。
只有这样,徐闻才敢将皇长子的安全交给他们。
越王府的侍从们,忠诚度高、训练有素,平日里也不参与宫中权力的斗争,绝对是最可靠的守护者。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