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843节

沈廷章被囚的消息,很快便从对马岛的一艘回航商船传回大明。

情报抵达京城那日,是个阴天。

阴云密布,雨水未落,却压得人透不过气。

东阁内,徐闻披着鹤氅独坐案前,手中正展开那封刚由海道传来的密函。

纸上字迹匆忙,却句句惊心:

“沈公拒跪幕府,厉声谴责,言辞犀利,直指倭患根本,震惊诸将,足利大怒,软禁沈使于京都西堂,不许出入。”

“然沈公神色从容,未有惧意,反令从人秘传通牒副本,广散倭国商道、僧舍、市肆,其志不屈,其言不改……”

徐闻看完,只轻轻合上信函,沉默良久。

手中茶盏微微发颤,茶水洒了些在案。

他缓缓起身,步出外阁。

日头不明,风拂衣袖。

徐闻望向东方的天际,欣喜道:“小日本真是喜欢作死!机会这不来了么?”

翌日一早,朝会如常。

兵部尚书于谦首先上奏:“倭国囚我使节,乃无礼之极,已犯我天朝威仪!”

接着,户部尚书进言:“若东征,须立军饷之制,调度银两,不可仓促。”

礼部亦跪奏:“沈廷章乃奉诏出使,今被倭拘禁,事关国体,若不为之声张,何以令万国敬服?”

百官群情激昂,纷纷请旨兴兵。

成化帝朱见深在御座之上沉吟良久,终于缓缓起身,面向百官:

“沈廷章奉诏而行,今被倭拘禁,乃明犯我天威,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大明从未以战为喜,却不畏战、不惧战,今日起,朕命兵部、工部、户部即刻启动‘东征备战制’,水师八万,以相父越王为总帅,海军大臣徐明为副帅,征剿倭寇!”

群臣震动。

有人振奋高呼:“陛下英明!天朝之威,终须震慑四夷!”

亦有人面露忧色,轻声议论:“徐相……八十三矣,竟真亲征?”

朱见深没有理会百官议论,他转头看向徐闻,郑重问道:

“相父,三月可平倭寇,真不为虚言?”

徐闻肃然拱手,朗声答道:

“臣请于海上设神武台,三日告天,启水军之志,三月之内,若不能破其水寨、焚其船坞、歼其乱党,臣甘伏诛!”

他神情坚毅,如巨岳般沉稳,压住了满朝风浪。

朝会散后,整个京师就像被注入了火焰。

大明的战鼓,开始擂响。

兵部日夜调兵,从太仓、泉州、金陵三地调动军队五万,自东南六大港口征用海船五百艘。

火器营彻夜赶工,锻造火铳、虎蹲炮、新式轮铳,声如雷鸣,昼夜不息。

海军大臣徐明也从旧港返回京师,亲率数十艘风帆战列舰助阵。

与此同时,内阁首辅徐谦亲自起草《远征编制》,拟定海军征伐路线与战力构成,提出两月之内成军出海之策。

这一回,大明不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出击,直捣倭寇老家!

......

隆冬将尽,春潮初动,刘家港外水天一色,风起浪涌。

码头之上,旌旗猎猎,盔甲如林。

数万军士肃立两侧,铠甲在晨曦中闪烁寒光。

越王徐闻披战袍、戴翼盔,立于主舰“镇海号”舷梯之前,白须随风飘扬,神情威严,气势如山岳沉稳。

他身侧之人,乃海军大臣徐明,一袭蓝甲,英气勃发,执剑为副帅,誓以父子之名共讨倭患。

港外海面,百艘巨型风帆战列舰齐列如墙,桅杆高耸入云,旗帜如云遮日。

每艘战舰皆布重炮十数,舰首设大将军炮、轮铳等新式火器,火光随风波微闪。

其间更有两百艘轻捷快船、火攻舟、运粮舰,编队严密,阵列如铁壁铜墙,宛如一座浮动的水上堡垒。

港岸之上,百官齐至送行。

首辅徐谦肃立阶下,礼部尚书高举“靖海诏书”,文武百官齐呼“愿越王凯旋”;

民众跪送十里之外,焚香祝愿,童子放纸鹞入风,妇女洒米送别。

一声号角响彻天际,巨舰“镇海号”缓缓启锚。

船帆尽张,五百艘大明战船,潮头而起,旌旗蔽海,炮口东指。

涛声如战鼓,帆影似飞鹏,浩浩荡荡,直向倭岛而去。

这是大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海上远征,也是徐闻一生最后一次征战。

大风起兮云飞扬,踏浪而去,声震四海。

第1011章 巨舰如龙

茫茫大海,波涛万顷,巨舰如龙,破浪而行。

晨曦透过厚重的雾霭,一缕阳光斜照在银白色海面上。

远处海天一色,一支浩浩荡荡的大明舰队正缓缓向东挺进。

百帆如林,旗帜招展,炮口尽皆朝东,仿佛是一头沉睡百年的铁甲巨兽,正在苏醒。

行于最前、最中央、最引人注目的,是那艘冠以“越王号”之名的旗舰。

它是大明海军的骄傲,由南京龙江船厂倾全国之力铸造,船体巨大,通体乌漆鎏金,气势森然。

全长七十余丈,宽十七丈,高达二十四丈,四层甲板、三重楼船,首楼如塔,尾楼如刃,威风凛冽。

三根高桅之上挂着龙纹金帆,在海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昭示着帝国的威严将自此跨海东临。

越王号共搭载将士一千余人,包括精锐旗兵、炮兵、火铳兵、水手、船匠、军医。

舰上火炮布列四层,主甲板、低甲板各设三十门重炮,上甲板与首楼各设十五门,船首船尾另布二十余炮,共计一百一十八门火炮。

最重一门火炮可发六十磅铁弹,一轮齐射下,弹丸重达一吨,声震天海,可将敌舰一击而沉。

这不再是过去木船撞击、火油焚烧的战法时代,而是一场以火力为王、以海权为锋的全新战争。

越王号风帆战列舰,无论是排水量,还是所配置的火炮数量,水兵人数,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风帆战列舰!

同样也是这个时代巨型风帆战船的代表,开创了风帆战列舰船坚炮利时代!

大海之上,云动风起。

越王号在海天之间破浪前行,越王徐闻在船舱内召集了一众出征将领,商讨具体的登陆计划。

早在两个月前, 兵部就设计了几条作战路线。

从大明出兵,共有三条路线。

第一条:自朝鲜半岛南端出兵。

第二条,从苏州府刘家港出发。

第三条,从浙江舟山岛出兵。

徐闻选择了刘家港,因为江南物资充足,出发前装满后勤物资。

还有一路,从朝鲜釜山港出兵,越过对马海峡,登陆日本九州岛,那里距离最近。

两路夹击。

至于登陆点,兵部也给出三条。

船舱长桌正中,展开一幅巨大的东亚舆图,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大明东南一带尽在其上,山海河川、港口航线、敌军势力分布一一标明。

徐闻披战袍而坐,目光沉凝如山,指尖轻轻敲打桌面。

众将围坐左右,海军大臣徐明、兵部派遣的参赞、各舰队指挥使、后勤军官分列其席。

“诸位。”

徐闻的声音打破了船舱的静默,他伸手指向桌上的地图:“今日召诸军于此,乃为定夺我军东征的登陆路线,此战,不为一时之捷,而是大明百年安海之策,不可不慎。”

众将齐声拱手:“请越王明示。”

徐闻缓缓在舆图上划出三条红线:“出征之道,兵部拟定三策,皆有利有弊,今日我等便要定下哪一路为主,哪一路为辅。”

他手指一点,落在日本列岛西部九州之上,也就是后世的日本福冈。

“第一策,自朝鲜半岛南端,釜山出海,直越对马海峡,登陆九州北部博多湾,此地近朝鲜,也近我大明辽东、登州诸地,便于补给接应。”

海军大臣徐明点头道:“博多湾为天然良港,水深滩缓,适宜登陆,且九州地势开阔,有广袤平原,利于布阵扎营,敌若前来阻我,可凭火炮之利予以压制。”

首节 上一节 843/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