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740节

新宣府距离北京城并不远,在大学士们和皇帝讨论之时,已经被瓦剌大批骑兵吓破胆的商人回来,描述了当时的场景,他们到的速度,甚至比还要调查一番,才敢报告的暗卫和宣府镇还要快一点。

虽未亲见战斗场景,可在这些人的口中,那是绘声绘色说边境明军如何瓦剌骑兵大战数百回合,起因就是瓦剌使团被锦衣卫人敲诈欺凌,瓦剌大汗也先接到求援后,派出大军接应使团,和明军大打出手。

这种全靠臆测,却意外接近实际情况的八卦,全部基于大众对于锦衣卫的刻板印象。

暗卫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王振想要掌握一致武装力量,就只有从锦衣卫下手,他的两个侄儿都已经成为锦衣卫的指挥使,他们能够进去,现在锦衣卫是什么样子,可想而知,京师地面上的这些商家,除非是背后有过硬靠山,基本被他们打过秋风。

这种席卷全城的消息,群臣也早就得到消息。

可今日听到完整情报,还是有一种荒谬感和不真实。

在王振的强烈要求下,以事实依据不足为理由,暗卫的那段分析,并没有在朝堂之上宣告。

但大家都是有脑子,看过当日瓦剌使团在大殿中如何恭顺老实,带来的各种贡品也是极为丰厚,一个使团几乎都抵得上南洋那些小国,十个加起来的分量。

能够做到这样,明显就是想和大明建立紧密的联系关系,他们甚至还想求娶公主,进行联姻,此番种种,怎么看都不像是要反叛的。

为什么就突然把锦衣卫都消灭了?

几位阁老都如泥塑一般,站在那里不言不语,也让大家明白了点什么。

还有知情者联想起护送使团的锦衣卫指挥使,不就是王振的侄儿吗?

那小子什么德行,大家可都是见过的。

第898章 朕意已决

满朝大臣在消化这个消息时,朱祁镇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宣布亲征旨意。

“瓦剌部在递交国书并称臣后,背信弃义,袭我大明军队,此等行为是在戏耍,侮辱我大明,此等羞辱,必须做出还击,朕意已决,不日将亲征漠北,着兵部及五军都督府整军备战,钦天监观天象,择期出战!”

御驾亲征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汇,触碰到一些三朝乃至四朝老臣的内心。

他们也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遇到一次天子出征。

只能感叹老朱家这些人真是能折腾。

还是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越王,武国公都不在,现在京中勋贵地位最高的,当初英国国张辅。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今天商讨的是朱祁镇御驾亲征,也就把他都请了过来。

朱祁镇刚刚说完,张辅就站出来:“老臣不同意此次御驾亲征!”

朱祁镇就很烦这些父辈甚至是祖辈留下的臣子。

自己随便干点什么,他们都要阻止,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自己这个皇帝都不能随心所欲,那当天子干什么?

张辅人老成精,瞅一眼就知道天子有些不耐烦,赶紧把自己的观点说了一遍。

“陛下,永乐年间,臣随军出征,略微了解一些漠北情况,当时草原尚有北元势力盘踞,被太宗皇帝一举歼灭,至此即使是瓦剌,也并未统一草原。”

“故此草原之地,从此再无固定城池,各部牧民逐草而居,并无固定居所,即便也先的瓦剌王帐,也是随时在变动,以武国公之勇,亲率一万京中三千营精锐,也未能尽全功,将其连根拔起。”

“瓦剌使团向我大明也正是如此,他们被打怕了。”

“老臣不知道为何瓦剌会反叛,袭杀锦衣卫,但他们既然做出此等举动,就已经做好准备,开始大范围机动,以老臣从军数十年的拙见,御驾亲征大军压境,瓦剌必不可能迎战。”

“他们会像对付武国公那样,化整为零,不断袭扰后勤补给,逼迫撤军,以拖字诀为主,并不主动迎敌,待你人疲马乏,后勤吃紧之时,再行出击。”

“此事在武国公的战后总结中,就有所记载,不过瓦剌部的战略意图被武国公提前发现,将计就计,打了一次伏击,这才彻底地摧毁瓦剌部的意志。”

“以老臣之见,瓦剌必须打,不打他们,如何体现我们大明的煌煌天威,但如何打还需要商榷,以陛下万金之躯,亲领大军前往,大概率是找不到瓦剌的主力。”

“不如学习武国公的战法,派出数支战力强劲,机动力不错的骑兵,前出草原实施惩戒行动,彼此之间能够互相照应,以瓦剌部的实力,如果想吃掉其中一支部队,必然会出动主力,到时候我方骑兵全部集结,对瓦剌主力进行围歼!”

最后张辅还加上一句重点:“况且我们并不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不是找瓦剌部询问一下”

英国公已经把道理掰碎揉烂说给朱祁镇听了,就差指着朱祁镇的鼻子说,朱棣之所以牛逼,是因为对方是马上皇帝,能够随着部队一起机动。

看看你自己这熊样子,虽然也能骑马,但是能和永乐大帝比较吗?

估计在马上过个一天,就要叫苦连天,这不等于就是拖慢部队的速度吗。

有自知之明的,就别添乱,好好干皇帝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吧,冲锋陷阵不是你该干的事。

朱祁镇都隐约听出来一点,朝堂之上的阉党一派如何听不出来。

他们名为阉党,跪舔王振,但背后真正依靠的,是朱祁镇对王公公无条件的信任,所以皇帝支持的,他们也必须支持。

兵部尚书陈唏跳了出来,他作为阉党的中坚分子,不得不说两句。

“英国公此言差矣,永乐朝至今,已有二十余年,恕陈某冒昧,老公爷也有数十年没有上过战场了吧,当年的经验,怕是不能适用至今日。”

“武国公的胜利,正好证明瓦剌乃土鸡瓦狗,而陛下的御驾亲征,必能增加前线官兵的士气,看瓦剌使团在朝堂之上卑躬屈膝的模样,如若听到我大明天子亲自,心神所摄,怕不是会望风而降。”

“我倒是想问下老公爷,你所提的策略内,既然数支骑兵便能平定瓦剌,那陛下居中指挥便是,可是你言语中并不想让陛下出征,是何居心?”

陈唏上前一步,大声质问道:“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王振当然想得到,会有人出来反对亲征。

所以昨日和内阁商量完毕,他把陈唏召至府中,亲自商量对策。

今日陈唏准备充分,上来就是杀招,这就是在公开指责张辅想限制皇权。

“老臣一心为国,为陛下,并无其他心思啊。”

七十多岁的老人,大明的顶级勋贵,被陈唏这几句诛心之言,逼得只能下跪磕头表明心意,让其他老臣唏嘘不已。

徐谦当然不能坐视不理,本来他是打算不管亲征之事,自家大哥收到消息后,应该已经乘船从中南半岛动身了,不日将会到达京师。

只要徐华回来,辅以京营的精锐骑兵,瓦剌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至于朱祁镇的御驾亲征,就当是小孩子玩过家家。

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游行,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也就够了。

徐谦也不相信,就正统帝这个样子,真敢上战场厮杀?

装装样子罢了,就让皇帝开心一下吧。

可是陈唏骂英国公,徐谦可忍不了,两家相交莫逆,张辅和他自家的亲叔叔没什么区别。

“陈大人这是什么意思?英国公就事论事,你非但不提事实,而横加指责,随意构陷,强加罪名到国公爷身上,我倒要问问,陈大人,你是何居心!”

陈唏那嘴皮子,也就能怼下张辅。

面对徐首辅,一点便宜都占不到。

而且首辅这段话,就好像是回旋镖一样,砸在他的脸上,他给英国公扣帽子,徐谦就给他扣帽子。

张辅只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表明自己的想法,陈唏这可是实打实地在指责一位国公,顶级勋贵!

徐谦自己身为勋贵的一员,一定要给予有力还击。

第899章 王振挨打

首辅的发言,算是吹响了两派之间战斗号角。

那些被王振提拔起来的官员,像王佑这种,都纷纷上前攻击徐谦。

徐派虽然屡受打击,但徐谦还是保下了不少官员。

而且这个徐派,大部分就是看王振宦官干政,破坏朝政,内心愤懑的朝臣们,大家自主聚集在一起。

因为都反对王振,所以被阉党们通通划为徐党,一起打击。

此时阉党的攻击,把这些人都团结起来,围着阉党就是一顿好骂。

平日里那些看不惯阉党所作所为的中立派官员,趁这机会,也都站了出来,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好好的朝堂,一时间变成了菜市场。

大家的争论的焦点,也不再是皇帝亲征,而是直接抓住对方的痛脚开始狂喷。

见局势渐渐开始失控,龙椅之上的朱祁镇和王振有些茫然失措,他们也没见过这么混乱的朝堂,这时候自己应该怎么办?

平时他们对自己不都是恭恭敬敬吗?怎么一下变成这样?

“都给我闭嘴!吵吵闹闹像什么样子?你们一个个哪里像大明的重臣?”

眼看着皇帝和王公公指望不上,只能徐大学士出来收拾残局。

他目光逡巡一轮,争吵马上平息了。

众人这才想起来,眼前这位首辅,可是有过大殿之上当众揍人的壮举。

那两名被打的御史,事后都没脸在朝堂中待下去,找了关系,自请下放到地方了,没人想成为下一个。

朱祁镇生怕这些大臣再闹下去,赶紧快刀斩乱麻,直接说道。

“御驾亲征之事,朕意已决,无需再讨论,再有妄言者,以乱军心惩处!”

丢下这句话,也不再多言,直接宣布退朝。

身为皇帝,他只需要下达旨意,下面内阁考虑得就多了。

哪怕是陈唏这个兵部尚书,都找到了徐谦,询问下一步的动作,他这个首辅被六部尚书团团围住。

首节 上一节 740/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