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739节
王振现在根本就不想提王峰的事情,甭管查出点什么,总之对他不利,
这种时候,朱祁镇肯定是帮王振的。
现在两人之间已经配合默契,王公公当马前卒,试探文官们的口风,朱祁镇则当最后的保底。
“诸位无须多言,朕意已决,不管发生了什么,谁对谁错,它瓦剌总要给我大明一个交代,没有人能够在伤害我大明臣民后全身而退!”
皇帝做出决断,各位内阁学士们只能照办。
徐谦冷眼看着这场闹剧,突然轻咳一声。
就是这么一声轻咳,竟让暴怒的王振像被掐住脖子的公鸡般噤了声。
“陛下。”
徐谦不急不缓地开口道:“经过越王和武国公一年的努力,现在中南六省大局已定,叛乱基本被扑灭,需要把他们召回吗?”
这一问,顿时让殿中几位阁臣神色各异。
徐闻与徐华这对父子,一位是历经五朝的定海神针,一位是战功赫赫的当世名将.
再加上执掌大明海军的徐明,三人联手形成的合力,绝非简单的叠加。
在过去一年里,这徐氏三杰配合无间:
徐闻运筹帷幄,调整土著政策;
徐华亲率海军陆战队镇压叛乱;
徐明则掌控海上要道,切断叛军外援。
他们雷厉风行地惩处贪官,整肃吏治,将王振安插在六省的党羽连根拔起。
面对如此雷霆手段,王振竟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沉默,对党羽的求救置若罔闻。
多管齐下,军政并举,这场原本预计需要两年才能平定的六省叛乱,竟在短短一年内就基本解决。
当初朱祁镇与王振痛快应允徐氏父子南下,正是看中了平叛的难度。
谁曾想,这对父子用兵如神,治政有方,这才过了多久,六省情况就被梳理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些许细节,实在不需要一位王爷加一位国公全部待在那里。
听说要找回越王父子,王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此事不妥!"
王振脸上堆着假笑:“越王难得亲临南洋,不如待善后事宜全部了结再行回京。”
他这副一心为公的形象,可大家都明白,这纯粹就是怕看到徐闻,
这一年来徐闻不在京城,王振确实轻松不少。
此刻听说老对头可能回朝,顿时如坐针毡。
朱祁镇端坐龙椅,目光深邃。
作为帝王,他考虑得更为周全。
王振的意见固然重要,但面对近在咫尺的瓦剌威胁,他心中确实没底。
沉吟片刻后,皇帝缓缓开口:“越王继续坐镇中南,处理中南六省善后事宜,一切完毕再行回京,这些政务还需要他多费心,既然武力叛乱都已经被消除,武国公可先行回朝。”
这个折中的决定,既安抚了王振,又为北疆战事增添一员虎将。
朱祁镇暗自盘算:徐华用兵如神,若瓦剌真有不轨,正好派他出征。
至于徐闻......还是让那位老王爷继续待在南方为好。
要说大明谁对瓦剌最有心得,那当然要数徐华莫属,
大家都知道瓦剌当时那么干脆利落地愿意归附,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被武国公打怕了?
谁也没料到,事情还会出这种波折。
一想到徐华回来,瓦剌在他手上肯定会快速平定,到时候必然会追问自己侄儿的事情,王振就开始动脑筋了。
“陛下,瓦剌部在拜见天颜,递交国书后,还再行反叛,此等背信弃义之行,需加重惩处!”
“臣建议效仿先帝对废汉王之举,御驾亲征,平定此獠,扬我大明国威!”
朱祁镇听后眼睛都亮了,这句话真是说到朕心坎上!
“好!”
朱祁镇拍案而起,年轻的脸庞因激动而涨得通红:“朕要亲征!”
第897章 根本劝不住
“好!”
朱祁镇拍案而起,年轻的脸庞因激动而涨得通红:“朕要亲征!”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劈在乾清宫内。
“陛下三思!”
七位阁老齐刷刷跪倒在地:“瓦剌之事尚未查明,贸然亲征......”
瞪了一眼王振,徐谦在心中大骂。
这个死太监,乱出什么馊主意!
就朱祁镇这个德性,能和先帝比较吗,瓦剌也比汉王强多了啊!
身为首辅,他还不得不站出来:“陛下,臣建议慎重行事,时至今日,我大明兵多将广,只需调集九边中两至三镇的兵力,择一大将领军,定可将那瓦剌平定,陛下稳居京师,居中指挥便可或次大胜。”
内阁都是站在徐谦这边。
宣德年间,朱瞻基亲征,那是不得已而为之,自己登基时间尚短,虽有徐闻等一众老臣支持,但根基未稳,军中又有诸多朱高煦旧部。
此时只有皇帝亲至,才能压住其他人的小心思。
经过宣德年间的励精图治,现在大明兵多将广,哪需要朱祁镇以身犯险。
“还请陛下三思啊,王公公所言太过冒进,京城还需要陛下的坐镇!”
“既然把武国公调回来,那不如让他领军,以他的威望,瓦剌必定闻风而降。”
此时朱祁镇才二十出头,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阁老们的这番劝谏,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
重重地拍了拍自己的龙椅,语气也变得重了起来。
“依照列位的意思,是不是朕的能力远不够先帝,没有亲征的能力?难不成朕想出这口恶气,把瓦剌也先捉拿回来,亲自问罪也不行吗?”
此等诛心之言,除非是徐闻亲自,才敢正面回答,你就是菜,没那个能力,换作徐谦也只能迂回答道。
“臣等并非这个意思,无论锦衣卫做出什么举动,终归是我大明军队,瓦剌肆意屠戮之后,还没有一个交代,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必须给你惩戒。”
“只是如若此次亲征,须前往塞外,搜寻草原,一举歼灭瓦剌的主力,这些目的,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
“我长兄武国公,配有瓦剌本地的逃奴向导,十次出击里面,能够一两次能够逮到瓦剌的主力就不错了,所以一旦开战,必为旷日持久的战斗。”
“京师须陛下亲自坐镇,才能保证大明的长治久安,微臣是基于以上理由,才会反对御驾亲征,瓦剌虽然闹腾,但对于大明来说,不过是芥藓之疾,须臾可治,无需陛下出手,可能只要给瓦剌一份问罪文书,就能解决当前的困境。”
经过一番介绍,朱祁镇更加不高兴了,今天瓦剌不强,那为什么不让我去剿灭,刷威望。
在王振的引导下,年轻天子已经不满足于控制朝堂,他还有更大的野心。
那就是超过自己的那些先祖,将大明的版图再次扩大,青史留名。
此次亲征就是他迈出坚实一步。
“徐首辅此番言论,是否前后矛盾,既然是芥藓之疾,但又说旷日持久,既然如此,那朕就更应该御驾亲征,方能调动全军积极性,让他们全力剿灭瓦剌,减少持久战带来的损耗。”
朱祁镇说完,王振也跟着全力支持,甚至是煽风点火。
“陛下亲政数年,国家蒸蒸日上,无不证明陛下英明神武,区区瓦剌,对陛下而言,处置易如反掌,尔等如此阻拦,是见不得陛下大展神威吗?”
死太监在朱祁镇的发言基础上,又添油加醋了一番,这谁还敢阻拦,毕竟不是谁都是越王。
“朕意已决!”
朱祁镇甩袖转身:“太祖太宗能马上得天下,朕难道连个瓦剌都收拾不了?“
“一切任由陛下决定。”
几位大学士也知道,再说下去,少不了被扣一个欺君,乃至悖逆的帽子。
只能言不由衷地应道。
徐谦暗道一定要把父亲赶紧叫回来。
皇帝年纪渐长,脾气也跟着见长,此等好大喜功,以后还不知道惹出什么麻烦来,必须老爹才能把他彻底压住。
压服了这群碍事的内阁大学士,王振极为兴奋。
平日里哪怕是靠着皇帝,想办点事情,这些老家伙们都要来多嘴几句,有时候甚至直接不给办,尤其是在徐谦手上,现在都快到了没有交换的筹码,徐首辅肯定会卡他的事情。
现在好了,这种大义之事,看你们如何反对,只要自己和天子亲征胜利,将瓦剌一扫而空,声望将会达到一个顶峰,那时候倒要看看,还有谁胆敢反对自己!
此次亲征就是自己的登天之路伊始。
内阁达成一致后,此事被摆在了朝会进行讨论。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