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741节

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御驾亲征,可是史书上面都记载着了。

哪怕是当初征讨朱高煦,时间仓促,宣德帝也和内阁,六部尚书详细商量了很久,确定了出兵人数,有谁随行,一路上的后勤安排,以及各部的分工。

再加上当时首辅徐闻的妥善安排,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并没有因为时间不够,就对细节有所妥协,可当今圣上这是个啥啊。

出征时间不知道,多少兵员也不知道,路线怎么走,依旧不知道,还有随行的将领,以及种种前期的工作,通通都是一块白板,就留下一句话,我就是要亲征。

徐谦被各部官员烦得头都大了,你亲征倒是自己处理这些事情啊,真把自己这个首辅当成牛马来用?

期间王振还找上门来,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你们的进度怎么这么慢?”

“亲征的人数了?就这么点,怎么显出大明天子的威势!”

“英国公也让他一并前往,让他见识一下,陛下是怎么取胜的。”

差不多半天就过来一次,毫无建树,专门捣乱,最后那一句话,徐谦直接忍不住,发挥投掷技能,一个茶杯扔了过去。

“你有没有脑子?英国公七十多岁了,在家颐养天年,还要陪你去漠北草原,怎么想的,你就直说,是不是想折磨他老人家?”

这段时候的怨气,都集中在这个茶杯当中,扔得又准又快。

王公公原本对徐谦一直抱有戒备心理。

但这段时间顺风顺水,还有各路义子官员的吹捧,让他不可一世。

在自家府邸的宴会之上,王振更是自比周公,辅助朱祁镇,那帮马屁精,当然纷纷附和。

结果今天就被砸了个满脸花,一脸的茶叶顺着流了下来,整齐熨烫,精心打理过的掌印太监官服,也被茶水浸染。

脸颊还被破碎的瓷片划烂,鲜血瞬间渗透出来,嘀嗒嘀嗒淌落在地。

整个人看上去狼狈无比,完全没了内相的风范。

他身后的那些小内侍们也慌了,这位可是内廷中的爷,现在居然受伤,流血,现在该怎么办?

揍他的还是当朝首辅,而且颇有拳脚,他们也不敢帮忙上前找场子啊,只能慌忙上前帮王公公擦拭伤口,扫去身上的秽物。

多少年没受过这种羞辱了?王振一时半会都没有反应过来,当看到小太监洁白手帕上的鲜血时候,才颤抖地指着徐谦尖叫道。

“你完了,居然敢砸我,徐谦!我一定让你好看!”

声音没了平时那种刻意做作的深沉,太监特有的公鸭嗓暴露无遗。

“王振,我今天就告诉你了,这顿打算你不长记性,白挨的,哪怕是告到陛下那里,也是我有理!”

“这里是内阁,负责外廷事务,相关决议,自会票拟之后,送呈陛下,你一个掌印太监,管好你内廷的事便是,凭什么来我这里指手画脚?”

“你有陛下的批红吗?又或者是陛下的口谕?”

“这两样都没有,就给我滚出去,要不然还要揍你!”

王振刚刚流过血,有些发白的脸颊,又被气得涨红,伤口处又开始渗血了,小宦官们赶紧安抚道。

“王公公,别生气,息怒,息怒啊,伤口会迸开的。”

重重的喘了几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后,王振无奈地发现,自己对徐谦还真没太好的办法。

也怪自己这段时间太过得意忘形,都忘记他们徐家就没一个好惹的。

徐闻两次想要干掉自己,徐谦也不遑多让,打起人来从不手软。

“你等着,会有你好看的。”

丢下一句狠话后,王振就带着人撤了。

亲眼看见了徐谦的爆发过程后,内阁的几位刚刚还准备过来拉点偏架,王振就这么走了后,他们才上前,不无担忧地问道。

“首辅,你把王公公打了,陛下那边怎么办?”

“怎么办?大不了让我不干了,那正好,这摊子麻烦事,他们赶紧找人来接手。”

徐阁老有恃无恐。

大学士们又回想起徐谦辞职的那段时间,自己几个人忙得脚不沾地的情况,齐齐发声道。

“这个位置非首辅您莫属,谁也动不了!”

第900章 荒唐的皇帝

结果也确实如内阁的大学士们所料。

很快朱祁镇下了一道中旨,详细给了这次御驾亲征的各项指标。

王振很识趣的没有过来,估计还在处理伤口了,就派了一个小太监过来传旨。

“十日之后成行,二十万兵力亲征,张辅必须随行!”

就简单几个字,剩下的就交给内阁去处理。

徐谦看得肝火直冒。

朱祁镇和王振两个人真是一点军事常识都没有啊!

大明常备的机动力量,就是京营了,五军营加三千营,神机营,满打满算,也不过十多万人。

这二十万就需要调动其他卫所,或者是让边镇军力随行,问题就给了十天时间,哪怕是附近的几个边镇,卫所过来,时间上也很紧张。

还别说需要安排二十万人的后勤问题,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简直就是个地狱级的难题。

最后那句话,不用说肯定王振的手笔,自己想让英国公不再劳累,这位偏偏就要带上他。

这些事情自己不干,总需要人干,徐谦也没有办法,只能咬牙安排下去。

大明就这样在瓦剌并没有做出回应之前,就已经开始出征规划。

这也是大明这些年一直以天朝上国自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整个国家上下都养成了一股傲气。

现在突然被一个草原部落深入境内,杀掉一队锦衣卫并指挥使,这如何能忍?

哪怕是徐谦这个首辅,在潜意识里,也是倾向对瓦剌报复的。

却唯独没有人在乎瓦剌怎么想,在大明人眼中,他们既然动了手,那就必须接受惩罚。

反观瓦剌这边,也先在逃到安全地带后,才聚拢部众,商量接下来怎么办。

此次脱脱不花作为整个漠北名义上的大汗,黄金家族的传承人,也过来了,不过因为黑夜路况不明,落在了后方,最后才赶上。

此外也先的左膀右臂阿剌知院也率部前来。

三位现在瓦剌部的核心人物,再加上其他贵族,万夫长,齐聚一堂。

会议刚开始,脱脱不花作为现任蒙古大汗,首先开口道。

“我早说了,南蛮子不可信赖,那个武国公虽然悍勇,但那又如何,草原如此之大,哪怕是明朝的上上代的皇帝,也没能把草原上的雄鹰杀绝,我们依旧成长了起来。”

“这片草原是我们的,谁也抢不走,大明如果敢来,那就让他们尝尝蒙古铁骑厉害,我们和三十年前已经不一样了!这次我们一定战胜他们。”

相比自信心爆棚的脱脱不花,也先作为蒙古淮王,瓦剌部的王,也先想得就更多,当时其实他是想俘虏锦衣卫,而不是全歼对方的。

可当时身边都是自己的部下,如果不下令全部干掉,那自己在一贯尚武的蒙古族中,会声望大跌,被卑鄙的偷袭了以后,居然不敢报复回去。

至于面对大明武国公,对方是在正面对抗中,堂堂正正战胜己方,蒙古人敬仰的就是这样大英雄,所以当时也先提出和徐华背后的大明议和,称臣时,没有人反对。

哪怕是当时的脱脱不花,也都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但现在关系已经彻底闹僵,是战是和,总要有个选择。

阿剌知院的想法和态度,和也先更为接近,所以他反驳脱脱不花。

“淮王决定依附明国,是整个部族共同的决定,你当时也没有提反对意见,现在说这些有用吗?”

“此次去归附,你也知道花费了多少代价,现在如果全部放弃,那岂不是前功尽弃。”

最后他也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那个锦衣卫的指挥使,不是还在我们手上吗?他好像明国朝廷大官的子侄,不如让他们给我们带话,就说我们瓦剌无意挑起争端。”

一直在思考的也先,这时才回答道。

“我们之所以会处于现在这个困境,就是因为这个人,现在放他回去,你认为他为了逃脱罪责,会说什么?”

“对啊,放什么放,那些商人们不是说了,明国东南有叛乱,那个武国公被调过去,我们刚刚也试过,其他明国武将,远不如他勇武,不如趁此机会,他大明偷袭我们在先,我们择一出关隘进攻,只要能够攻破,深入中原腹地,所得必然十分丰富。”

脱脱不花,作为主战派,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去大明捞一笔,家族内可是口口相传中原如何富庶,那些汉人又是如何恭顺,有钱,他一直坚信,黄金家族被赶出中原,那都是意外,迟早有一天,长生天会率领他们再次回归!

瓦剌部和晋商的接触,还有日常的情报收集,都是阿剌知院在负责,他比脱脱不花这个名义大汗,对现在大明了解得更多。

“打?你怎么打?”

说着他用九颗石子在地上连成一条线,指着说道。

“这就是大明的新九边,九个边镇牢牢地锁住了我们南下的道路,每个边镇最少驻扎有近万骑兵,步兵更是不计其数,至少能够保证在我们攻破他们之前,得到其他边镇的支援。”

“这还只是九边的数量,而击败我们的武国公,他所动用的是京营,也就是北京城内,拱卫皇宫的精锐,这样的军队,他们还有十几万,随时可以北出草原!”

“这里加起来就有三十万人,更别提明国还有庞大的可动员的卫所兵,整个草原有多少人足够你消耗的?”

脱脱不花沉默了,现在漠北蒙古,远非全盛时期可比,最肥美的草地被汉人的新九边锁死,内附的那些蒙古人负责放牧,其他贫瘠的草地,能养活的人口极其有限,瓦剌部在也先的率领下,合纵连横,各种方法用尽,也不过才聚齐百万人口,这已经是股强大的力量。

可是对比明国,完全不够看,其实这些他也知道,但他就是不甘心。

“人多怎么样?难道黄金家族的子孙,就这样认输吗?我们难道忘了祖先的辉煌?成吉思汗起家之时,实力比我们现在还要弱小,还不是席卷天下,成就一番霸业,为什么我们不行?”

首节 上一节 741/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