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13节

范举,一个范进式的儒生,喜爱读书,在家赋闲半生。

乡邻们表面尊重他,实则在背后常常奚落嘲笑。

言说范老头除了会写几篇文章,一无是处,饿死老妻后,连儿女都远离他。

老范也清楚自己的处境,常常自怨自叹:“乡试不举,无可安生,怎生是好?”

参加科举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赴考之路,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路途老秀才轻车熟路,一路充当导航,岳冲在前赶车,岳盈盈负责做饭,不消几日,四人很快抵达济南城。

巍峨高大的城墙,由巨大的青石砌成,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坚不可摧。

它们环抱着这座古城,仿佛是守护济南的古老卫士。

城门有四,东曰齐川,西名泺源,南为舜田,北称历山,徐闻四人自南门而入。

守城卫兵检查了路引,得知一行人是赴考的生员,并未多做检查,很快客气放行。

城内街道纵横交错,石板路光滑平整,两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交易繁忙。

市井之中,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生动的市井交响乐。

远处千佛山巍峨耸立,山上古木参天,寺庙错落,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们便络绎不绝地登山朝拜,祈求平安与幸福。

太热闹了!

徐闻还是第一次见识古代大城市的繁华。

四人寻了一处包子铺,简单吃了一顿。

“冲哥,你和盈盈去附近寻三间客房,我与范老赶去贡院提交赴考手续。”

四人分工,各忙各的,约定在贡院前集合。

济南为县、府、省三级衙署聚集地,拥有大型的文庙、贡院及各色书院、私塾、义学和学堂。

这些文教场所,皆集中在大明湖南岸。

大明湖畔,垂柳依依,波光粼粼,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正值乡试期间,清幽宁静的大明湖畔,难得热闹起来,到处都是身着襕衫的士子。

他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吟诗作画,品茗论道。

穿过贡院正门,但见门内两座牌坊,上书“明经取士”、“为国求贤”。

老范年老体衰走的太慢,徐闻搀着他,如同祖孙二人,引得士子们纷纷围观。

有人赞道:“祖孙二人同科而考,不失为一段佳话!”

“祝他们祖孙高中!”

什么眼神......徐闻翻了个白眼,不理会众人,径直前往贡院大门外的高墙。

墙上贴着一排醒目的告示,上面居中之处写着“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乡试告示”几个大字。

下面则是科考注意项目,以及一列列名字,是此次拥有参加乡试资格的生员名单。

不是所有秀才都可以参加乡试的。

需要有应考资格。

大明的科举实行了保结制度,考生需要提交籍贯、年龄、三代及所习本经等信息,由乡里举保至州、县,再申送行省印卷。

目的是防范冒籍,匿丧等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应试。

徐闻十一岁丧父丧母,三年内无法参加县试和府试,直到十五岁才参加院试,否则他可能十二岁便中秀才了。

保结制度如同政审,必须真实,保结不实将受到相应处罚。

而且,在参加乡试前,考生还需要先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称为岁考。

科考成绩优良的考生才能被选送参加乡试,不合格则来年再考,等三年后下一届乡试。

“怎么没有我的名字?”

徐闻找了半天,也没有自己的名字。

他又重新一个名字一个名字的找。

第11章 城里套路深

“怎么回事?为何没有我的名字!”

人群中传来一声高呼。

那士子扑向告示,瞪大眼睛拼命寻找,十分焦急。

“没有!没有我名字!我明明通过岁考了!”

声音逐渐绝望。

“和我情况一样?”徐闻应声过去,看看怎么个情况。

片刻后,又有七八个秀才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焦急的围在一起,神情慌张。

他们都是通过了岁考的生员,没有通过岁考的,就是不及格,也不会厚着脸皮来参加乡试。

因为来了也没用,不过审反而得挨一顿打,甚至可能会被以扰乱乡试的罪责革去功名。

“这是为何啊?是不是学政大人写漏了我等名字?”

一名考生脸色惨白,觉得天塌了。

乡试三年一次,人生命运在此一举,谁愿意三年又三年的等待?

“兄台可是出身不允许?”有人提醒道。

根据朝廷颁布的《初设科举条格诏》规定,有几种人群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第一,已经当官的,或者在前元已经中举为官的。

第二,因过错被罢免或闲置的官员和吏员。

第三,从事娼妓和优伶职业的娼优之人。

第四,商人及其子弟。

第五,皂役、隶卒、丐户、匠户等低贱职业者。

其余各色人民并流寓各处者,一体应试,这意味着无论身份、地域,只要符合条件的人均可参加科举考试。

“我等出身没问题,不属于五不准!”

几个考生皆是摇头,表示自己出身清白。

“那兄台的亲属可曾当过官,犯过事?”

人群中,一名身穿青色襕衫的秀才信步而来。

他相貌俊秀,手持一把山水折扇,面色温和富有气质。

一名考生道:“官员犯事,亲属不是可以参加科考吗?”

徐闻暗自点头,虽说他的便宜老爹徐朗受李善长案影响被抄家 ,好在不影响后人。

否则,他不可能参加童试和院试,获得秀才功名。

举朝皆知韩国公李善长是被冤枉的,朱元璋牵扯一片,只是为了清理李善长的党羽,没有想赶尽杀绝的意思。

而且在明朝,官员获罪是不影响其后代的。

除非犯有谋逆大罪,首犯会被抄家问斩,亲属发配教坊司。

党羽则基本只处理官员,或杀或流放,不连累家人。

如方孝儒的父亲方克勤,十几年前受空印案牵连,被治罪杀头。

其子方孝儒如今仍在官场好好的,前两年朱元璋还召见过他。

又如前几年“蓝玉案”中受牵连一些勋贵,子孙仍在朝为官,甚至继承爵位。

说到底,那是上层人物的政治斗争,只要不威胁到皇权,没必要斩草除根。

“犯官亲属是可以参加科举,不过.......”那青衣秀才欲言又止,摇头不语。

“还望兄台告知!”一名长相富态的考生将他拉到一边,不动声色塞了十两银子。

一出手就是十两银子,齐鲁富哥!

“兄台这是作甚?”青衣秀才连连摆手推就,言语几句后,袖口顺势一翻,变戏法似的将银子塞入袖中。

“管理乡试名单的是学政魏大人......”

青衣秀才话未说完,一群人呼喝而去:“走,咱们去找学政大人!”

.......

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亦称“督学使者”或“学台”。

主要负责一省教育管理,包括官学的政令、岁试和科举考试等。

首节 上一节 13/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