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病太子召唤诸天,暴压天下 第154节
葬剑山瞬间遍地起剑气,四山剑客纷纷提剑而来,风云汇聚主峰,那陡峭石阶上陆续站满了负剑剑客,一阶一个,直至山巅。
能来主峰拦剑的至少是先天境或者战力达到先天的剑客,葬剑山足足上千人,底蕴之深厚当得起剑道圣地四字。
上千剑客站上这犹如朝天剑的登山石梯上,凛然剑气让这口朝天剑仿佛要出山刺天而去。
陆剑匣脚下生剑气,踏空至山巅,留下一句话在李景源耳边回荡:“葬剑山已准备好了,请殿下过山问剑。”
李景源平静道:“你们就不要跟着了,此次问剑不用你们插手。”
他不只是问剑,而是要借葬剑山上千口利剑砥砺剑道。
此路艰难,也只能一人走。
面无表情的拾阶而上,无视那自上而下的重重剑气。
“葬剑山剑客赵星递剑,请赐教。”
遇到的第一个剑客递剑而出,剑气锋利而内敛,虽不是先天,但这一剑威力已过先天。
这一剑递来,却在身前三寸停下,破不入,刺不穿。李景源面无表情的踏步向前,长剑逐渐弯曲,而后崩碎。李景源弹指点在碎片上,瞬间激射,穿透剑客心口,倒地而亡。
不急不慢登山,山上来剑,弹指间不留情面,杀人数十。
李景源强的离谱,这些先天,宗师连比他出手的资格都没有,李景源可不想在这群人身上浪费时间。
正当李景源要稍稍动点真格的时候,一道惊鸿落下,有人越阶而来,落在李景源身前,是个俊朗青年。
他俯视李景源,平静道:“葬剑山剑种宋亭山前来问剑。”
李景源目不斜视,淡淡道:“葬剑山剑种还算有些意思,比那麒麟剑种如何?算了,若你能拔出腰间剑,本宫便留你一命。”
剑种宋亭山直接脸黑如炭,怒不可遏。他好歹是葬剑山的剑种,将来是有望成为山主的宗师。李景源竟如此瞧不起他,放话说要让他连剑都拔不出剑鞘?
章西泠死后,葬剑山主要培养第二位的宋亭山。半年苦修,他的剑道水准拔高许多。即便李景源是天象境,可若说连剑也拔不出,那也太荒谬了。
宋亭山斜提那柄取自剑冢的名剑大雀,没有伸手去拔剑,但大雀骤然间铿锵如雀鸣,出鞘不足一寸,顿时就有江河开闸泄洪,剑气喷薄而出。
可大雀出鞘一寸便动弹不得,任凭宋亭山如何驭就是不出,仿佛任性的雀鹰不听主人使唤。
宋亭山终于变色了,深吸一口气,提手抓剑柄,猛地一提,剑身出鞘长度猛然间暴涨至三寸有余。
再提时再次纹丝不动,宋亭山手掌颤抖,大雀剑中一阵阵如蚊蝇振翅的细微声响,不绝于耳,仿佛是两股剑气拉扯大雀剑有些不堪重负的低吟哭诉。
李景源摇头讥笑道:“剑都拔不出来,你又如何向本宫递剑。”
第220章 坏规矩的第三剑
李景源平静立高台,宋亭山右手握剑柄,使出全力拔剑,但只拔出三寸有余。这一幕震撼了往上过百台阶的剑客,他们葬剑山的头号剑种竟然在李景源面前连剑都拔不出来。
宋亭山很急,不过没有乱了分寸,沉下心来拔剑,光是这份临大事有静气的功夫就注定将来成就不凡。
周身气机流转入手,再入剑身,大雀剑肉眼可见的极其缓慢速度,再度出鞘一寸出头,再拔就更难了。
宋亭山闭目冥想,身上气机升腾,周围空间开始轻轻颤动,如平镜湖面给蜻蜓点水了一下,轻起涟漪。涟漪铺成而开,越散越远,出主峰,在上天十丈。
有风忽来,从四面八方来,越聚越大,吹过山林草木,耳边竟是呼呼风声。
握剑的那只手五指弯曲,转为虚握大雀。有风聚于手,绕剑柄急剧旋转,如掌心有惊雷滚走,推动大雀剑,剑身乘势又硬生生拔鞘三寸。
只见宋亭山脚下的青石台阶,迸裂出一张蛛网,且那些裂缝不断向外扩张延伸。
宋亭山置若罔闻,全身心都在拔剑上。深吸一口气,强提一口气,气机如大火煮开沸水,翻腾的厉害,风声越来越大,身上剑袍随风摇摆猎猎作响,如沙场上大风吹拂战旗一般。
宋亭山气势蓦然一变,周围而来的大风全部冲天而起,一贯九霄而去,他于气势最盛时拔剑,一剑几乎全部出鞘,仅余下那剑尖不曾拔出而已。
“再来,提剑驭风三千里。”
宋亭山一声低吼,体内气机如江河涨潮入剑身,猛然炸开剑鞘封锁,大雀剑终于全部出鞘。
剑出鞘,剑鞘却毁了,寸寸崩碎。
宋亭山大口喘息,右手颤抖握剑。虽拔出了大雀,眼神却迷茫了,光是拔剑就耗掉八成气机、剑气,还有必要递剑吗?
大雀剑上气机起,宋亭山眼神瞬间坚定,剑心未损,提剑就要递出一剑。
李景源挥手隔空一扫。
砰的一声,宋亭山周身那仅存的气机刹那之间碾碎。宋亭山飞了出去,撞碎大树,撞在山壁之上,撞出一个巨大凹陷,硬生生嵌入山壁中,昏死过去。
李景源仅是望了一眼,平静道:“念你拔剑不易,念你剑心不折,饶你一命。”
他抬头看去,上面的大多剑客全都被刚才一幕所震撼,神色忐忑,心境受损了,握剑都不坚定了。
李景源抬起右手,双指并拢,上方剑客手中剑,腰间剑,背后剑全都无故震动起来。剑客们纷纷压手护剑,但剑上忽生陌生剑气,根本压不住,全部松手,长剑出鞘,悬停上空。
原先的佩剑此刻指向了他们自己,剑上剑气生三寸,生的是李景源的剑气。
邓太阿的飞剑术他得了精髓,一气驭千剑,轻松写意,虽然是头一次驭剑如此巨大规模,但不见丝毫生疏滞涩,控千剑如臂使指。
李景源落指,要以他们自己的剑杀他们。
剑落杀人时,有一剑自山顶落下,一条过江鲫携剑气江潮汹涌滚落,撞开了千剑,也将石阶上千名剑客全部冲开,撞入两侧山中。
吴道宗踏着江潮而来,他不忍上千剑客被杀,所以出手阻拦,将他们打落石阶,算是代替他们认输。
吴道宗探手握住过江之鲫,化为一口三尺青锋。
吴道宗沉声道:“太子殿下剑法超群,这些弟子不是对手,就不浪费时间了。殿下之前想问老道第三剑,如今老道提着这口黄鱼剑,来递出第三剑。”
手中黄鱼,天下名剑之一,出自三百年前最富盛名的锻剑老人之手。历任持剑者皆是剑道宗师,百年前有剑客持剑上山问剑,过剑冢落败身死,黄鱼剑归入剑冢中。
吴道宗三问剑碎后,便入剑冢,以剑意为引,剑冢十六万剑震动五万,最终选定这口黄鱼。
李景源终于来了兴致,轻笑道:“希望你的第三剑值得我拔剑。”
吴道宗郑重道:“不会让殿下失望。”
他轻抚黄鱼剑,缓缓说道:“我有三问换三剑,第一问问己,第二问问心,这三问问道。我于葬剑山三十年,读遍山中上万剑篇,看了剑冢十六万剑,终于得出了第三问的答案。”
他一剑挥出,天地生变。背后冲出千重剑浪,在空中滚淌而过,滚过数十里地,仿佛一座悬空江河游过空中,江中有百万过江之鲫仿佛春汛般争流而过,大为壮观。
念起意动则气生,方寸衍天地,天地之力尽归他所有。他以人生三问求己求心求道,以三问答案换得三剑,指明剑心,从此人生尽清明,剑道尽清明,这就是吴道宗另辟蹊径的独到剑道。不同于剑术极处即是道的邓太阿,也不同于世间唯有无情剑的西门吹雪。
吴道宗的第三剑才出一半,便有这等气魄,这位由道入武的吴道宗极可能已经摸到剑仙门槛,他再修炼五年必定能入剑仙境界。
吴道宗飘然入剑气大江中,再次说话:“我乃天地一过客,人间一尾鱼,我的道便是得意百年,潇洒百年。
天地规矩落于我身便不自在,世间规矩加之我身便不潇洒,所以我的道没有规矩二字,怎么自在怎么来。
老道的第三剑叫做破矩,要破了人间规矩,好让老道潇洒自在。”
“天地一大江,众生争渡,争渡,难逃世俗樊笼。古今谁人得自在,圣贤、佛祖、道天尊?”
吴道宗哈哈大笑:“我本一尾鱼,潇洒入人间。惊涛快哉风,世浪翻袖中。得意百年,潇洒百年,再出人间。”
悬空江河起惊涛,天地之力如鲸吞海吸入了江河中,滚滚剑气越聚越大无人不惊叹吴道宗的心中气象。
赵高抬头望,冷哼道:“三教头头在他眼里都不自在,好狂妄的老道。”
袁天罡沉声道:“确实狂妄,但他这一剑确实惊艳,直接割开天地衍化江河天地,那条江河之中便没有天地规矩,只有他的规矩。”
赵高脸色一沉,抬头望向挺拔如剑的李景源,隐有担心,袖中剔骨出剑尖,魔气黑烟绕尖打旋儿。
袁天罡瞥了一眼,轻声道:“若是他能入第四境,圆满这第三剑,倒有狂妄资格。只是第三境刚碰到剑仙门槛,还差许多。”
吴道宗立于潮头,俯身望李景源,洒然大笑道:“太子殿下,老道递剑而来,还请接剑。”
第221章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吴道宗第三剑道意化江河,江河奔腾无阻,过江之鲫多如牛毛,欢快跳跃,江尾而动,江头而消,如鲫一生短暂。
“清风借我一壶酒,渡过清川到白首。我心如故素已闲,把酒高歌望人间。”
吴道宗豪迈大笑,狂放不羁一剑递出,这条天地大江轰然滚动,如九天银河垂落,冲着李景源而来。
李景源不动神色,手一抬,剑气所指,气机如银河倒泻,声如洪钟:“剑来。”
那掉落石阶两侧的千百剑同时生剑气,扶摇而上,无一例外的掠来。
一指气,驭剑千百。
李景源再指,密密麻麻如飞蝗的飞剑上剑光滔滔,如仙人扶摇上九霄之势迎着那垂落江河而去,千百剑杀这座天地大江。
千百剑杀穿江河,搅碎成群结队的过江之鲫,独独飞向吴道宗时,在一丈之外,便尽数被反弹而飞。
单手一拂半圆,千百剑绕行江河,第二拨转作侧面扑杀而去,江河撕裂得溅射无数,白茫茫过江之鲫穿行阻挡被搅烂,以千百剑杀百万过江鱼。
吴道宗继续御江而下,剑来便弹剑去,立潮头丝毫不为所动。
李景源再弹指,气长千里,百剑穿过百万鱼群,气机相连做了剑阵,关键是这剑阵居然有葬剑山那一百零八葬命剑阵的精髓,百剑循环往复,破水杀鱼至身前。
吴道宗一脸惊讶,赞叹道:“只是看过一次葬命剑阵竟就得了精髓,太子殿下有一双真灵慧眼啊。”
吴道宗一指点出,那百剑在瞬间失控,剑上气被抹掉,摇摇晃晃,坠入江河中,化作过江之鲫,被他所控。
这座大江是他的天地,一切规矩皆是他。
李景源再控九百余剑破水而出,再结葬命剑阵,九百余剑结阵,规模庞大,难度亦是超乎想象,手法难免生疏滞涩,但确实初具规模,杀伤力远超一百零八葬命剑阵。
此刻观战的葬剑山剑客们全部骇然失色。
山巅之上的陆剑匣更是万分惊惧,一百零八葬命剑阵被一眼瞧破玄机虽震惊,但对方是天象境,能窥破阵中玄机勉强能理解。但是以九百余剑结阵,这就超乎想象了,葬剑山两百多年无数宗师合力不过将葬命剑阵推演到千剑水准,李景源第二次结阵就几近追平葬剑山两百多年的竭力得意。
陆剑匣一时间难以接受,心中更惊惧骇然李景源的剑道天赋。
上一篇: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