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玄幻:病太子召唤诸天,暴压天下

玄幻:病太子召唤诸天,暴压天下 第119节

李景源淡淡道:“当年是的镇武司司主是自己找死,以为携着朝廷之势便可入牧武城拿人,怵了那天下第一的霉头。

我可不是他。”

晋安王点了点头,轻声道:“只要不找死就好,时过二十年,以牧武城那位的胸襟应当不会为难你。

还有只要不去动那江湖中的几家福地,他们也没理由对你这位大衡太子出手。”

李景源呵呵一笑,嘴角掀起些许讥讽,淡淡道:“王叔理解错了。”

晋安王挑眉。

李景源淡淡道:“我说我不是他,不是说我不会找死,而是那天下第一能奈我何。”

晋安王眯着眼,心道一声好大的口气。

因这一句话,晋安王沉默了许久。过了半晌,将石桌上的一本册子推到李景源面前,轻声道:“这是昆州有案底的江湖势力,他们所犯之罪皆在上面。你可拿他们开刀,打响镇武司名号。”

李景源没看,只说了一句:“有几家?”

晋安王道:“五家,有一家位列江湖一流,足够你开刀祭旗。”

李景源摇摇头,道:“不够。”

晋安王一愣,微微皱眉,问道:“你要几家。”

李景源摊开手,大手一揽一握,道:“我要整座昆州江湖。”

晋安王目光一沉,沉声道:“你胃口太大了。”

李景源不以为意的道:“王叔给不给吧。”

晋安王又一次沉默,轻声道:“昆州江湖不全是为非作歹之人,滥杀无辜无异于火上浇油,你是嫌你身下的火不够旺吗?”

李景源轻轻一笑道:“这就不关王叔的事了。”

晋安王端起茶杯,面无表情的饮茶,空杯落桌后,他道:“我听说你要在甘州募兵十万。”

李景源点点头道:“甘州民心归我,募兵十万轻而易举。李存孝坐镇甘州,领十万骑兵,谁也拿不下。”

李景源见晋安王不语,继续说道:“我知道王叔想要什么?甘州马家的马场被我控制了,甘州健马都在我手里。”

晋安王立马道:“昆州江湖给你,我还给你师出有名的理由。就算你大开杀戒,我也给你兜着。”

李景源肆意大笑道:“甘州健马可卖给王叔,你要多少就给多少,我只收市价。”

晋安王要的就是甘州健马,无马不成军。无健马练不出青甲骑,无重马练不出大弩青冠郎。

李景源控制了甘州马场,等同于扼住了晋安王咽喉。

晋安王想扩军,就不得不答应李景源的要求。

李景源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敢开口要整座昆州江湖。

李景源笑问道:“王叔,需几日才能给出理由。”

晋安王面无表情道:“十日。”

李景源点点头,随手将书扔在桌上,评了一句:“人性三贼七恶,确实离经叛道,难怪不讨喜。”

又说了一句:“儒家五常养的是君子,可儒林儒士千千万,又有多少人能按五常而行,所以左江林这圣人善论解的也不错。”

晋安王没说话。

李景源自讨没趣,起身笑着道:“我在襄阳城中静候王叔的好消息。”

晋安王脸上笑容瞬间消失,面无表情地看着李景源的潇洒背影。

不多时体弱书生张文白缓缓走入凉亭,随意坐下。

晋安王沉声道:“你都听到了,现在觉得太子如何?”

张文白轻声道:“今日我只看到了狂妄,太子的狂妄天下第一。”

第164章 鸡鸣巷多名利

出襄阳王府,禀退王府管家后,赵高沉声道:“晋安王有问题。”

李景源轻声笑道:“我知道,晋安王当年治昆州江湖可是费了鼎大功夫,如今昆州的江湖势力大半都归入晋安王麾下。

昆州的江湖就是晋安王的一把刀,一把用来对付昆州世家门阀的刀。

这二十六年,不尊王令的世家门阀被江湖这把刀屠戮满门的不在少数。

晋安王今日竟然将这把刀拱手送出,能没问题吗。”

赵高说道:“晋安王要甘州健马恐怕是想练兵,晋安王练兵对甘州也是威胁,何必给他健马。昆州江湖他不给,我们也能拿下。”

李景源摇摇头道:“但若是晋安王从中作梗,昆州江湖不好拿的。晋安王这个大藩王能在二十六年将昆州治的铁板一块,连衡顺帝都插不进来,他的手段非同一般。

我现在的唯一目标就是压下这座天下江湖,只要他能担下我大开杀戒的恶名,他想要甘州健马给他便是。”

李景源幽幽说了一句:“衡顺帝已经是大麻烦,再和这个差点成龙的大藩王撕破脸皮,不值当。”

赵高明悟了,谄媚道:“殿下英明。”

李景源上了车辇,轻声道:“今日无事,去那走出上千儒官的鸡鸣巷看看,鸡鸣巷尾结庐人间值得一看。”

车辇再鸡鸣巷前被有两个兵卒持刀拦住了去路。

这两兵卒也是活络心眼,见车辇豪华大气,还有甲胄骑兵跟随,一看就是来历非凡,不敢轻易得罪。于是恭敬指了街角显眼处的一块一人高的石碑,道:“王爷亲自定下的规矩,鸡鸣巷前不过马。”

鸡鸣巷前不过马,凡是入鸡鸣巷前后三条两街的都要下马步行,这是晋安王亲自定下的规矩。

曾经有世家子弟不守规矩仗着世家权势在鸡鸣巷中纵马行凶,被晋安王亲自骑马拖了三条街,活生生给拖死。自此之后,襄阳乃至昆州世家门阀子弟皆不敢靠近鸡鸣巷。泼皮无赖,地痞流氓更是视鸡鸣巷为禁地,路过都是绕道走。

此外鸡鸣巷三禁六查等诸多规矩,为的是给鸡鸣巷中的读书人营造一个安心读书的环境。

正是因为晋安王费尽心思,才让鸡鸣巷中的读书人感恩戴德,才能造就京都官场多昆州官的局面。

车帘掀开,李景源走了出来,歪了歪脖子,轻声道:“既然是王叔定的规矩,该遵守就遵守吧。”

李景源跳下马车,青鸟、红薯四女鱼贯而出。

护卫铁骑留下不动,只带了七人步行而入。

美侍、护卫随行,这般做派像极了大门大户出来的世家贵公子。

若是手中再多一纸折扇就更像了。

他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叫鸿仕路,鸡鸣巷前鸿仕路意为走出鸡鸣巷踏上鸿仕路,一路仕途长虹。

只是个讨彩头的说法。

鸿仕路非常安静,就连人走路都是小碎步急行,少有人大步奔走。

鸡鸣巷三禁之一就是声禁喧哗。

来到鸡鸣巷,巷口有一座育贤牌坊,牌坊正中书‘高仲’二字。

坊柱写一幅楹联:十载寒窗纵苦三伏三九不畏难,一朝成就举魁为国为民圣贤心。

李景源轻轻摇头,无论是正中书还是楹联名利心都重了些。

“这位兄台怎么对着楹联摇头?”

突然耳边传来一道清脆声音,有一主仆缓步走来,主子年轻风流,羽扇纶巾穿鹤衣,握一把扇面绘有昆仑山物图案的精致扇子,轻轻摇动,气态出尘。仆从是一名青衫剑客,站于身后,神情木讷,目光多在邓太阿、西门吹雪身上扫过。

李景源眉头微皱,并未说话。

这年轻公子啪一声,双指娴熟收扇笑道:“你是否也觉得此楹联名利心重了些。”

李景源不太愿意搭理此人,径直走入鸡鸣巷,步行两米见路中有个古怪台阶,只有九阶,倒是稀奇,停步望了望。

那年轻公子也走了过来,笑道:“这是登台阶,建在鸡鸣巷口,每年鸡鸣巷进京赶考的儒生都要过登台阶,寓意登高台,上天阶,和外面的鸿仕路是一个道理。”

随后摇头叹息道:“都说襄阳文人在鸡鸣巷,只可惜这里没有文人风流,只有一心走仕途的名利客。千年襄阳多风流,毁在这鸡鸣巷。”

李景源面露古怪,轻声道:“你是哪家人?”

年轻公子又啪的一声收扇,拱手道:“在下扬州宋家,宋博文。”

扬州属江南道。

身旁赵高轻声道:“江南道的宋家三年前出了个探花郎,不过那探花郎好风流,不愿走仕途,被宋家赶出了家门,应该就是此人。”

年轻公子笑道:“我就是那风流探花,不过你说错了一点,我不是赶出家门。我宋家出过三位状元,五位探花,二十进士,并不在乎我这个探花郎。”

赵高轻声道:“宋家不过江南道二流,不值得费心打探。”

年轻公子闻言脸色阴晴不定,双指轻轻叠起扇面,正要说些什么,李景源哼了一声:“别在我面前晃荡,滚吧。”

身后木讷青衫剑客脸色剧变,顾不得礼节,拉住主子的手臂就匆忙往后掠去,眨眼间出了鸡鸣巷,几次蜻蜓点水飞奔出了鸿仕街。

年轻公子阴沉问道:“怎么回事?”

青衫剑客目中悚然,如临大敌道:“刚才那挎剑公子旁的白衣剑客透了一丝剑意,剑意精粹无比。”

年轻公子面无表情的潇洒展扇,两秒后啪的一声收扇,脸色凝重起来,苦恼道:“听说太子今天来了襄阳,莫非那人就是太子?”

年轻公子有些急了,完全没了刚才的出尘气质:“我怎么越想越觉得像。”

青衫剑客木讷道:“公子,你收敛一下风流性子吧。”

年轻公子无奈道:“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等想想怎么办。我没做出出格之事,应当问题不大。

不行不行,若是太子心胸不够,若是因此事对我宋家不满,岂不给宋家招祸。没走仕途已经惹得父亲不痛快,若是再得罪了太子,我真没脸回去。

首节 上一节 119/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