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协律郎

大唐协律郎 第128节

  他的考箱里还有许多食物,只要在炉子上简单煨热便可食用,这里还在摆弄着,王昌龄几人又转过来,各自送来一点吃食,于是张岱索性扯出茵席来铺在地上,几人就这么席地而坐聚餐起来。

  不过这聚餐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毕竟下午还有一篇难度同样不低的赋文呢,各自简单填饱肚子然后洗了洗手便又返回试铺中去了。外间的那些厨余垃圾,自有巡场的甲兵赶着牛车负责收拾。

  总得来说,唐代科举各项规矩跟后世明清时代各种违背人性的严苛规定来说,简直不要太惬意了。吃完饭后甚至还能在考场里溜达溜达,顺便跟同场考生们探讨一下稍后赋文押韵的问题。

  张岱回到试铺后,便开始构思起赋文来。这赋文韵题他瞧着有些熟悉,“能得师者王”典出《尚书》,说的是求贤任能的重要性。

  律赋的要求就是在规定的篇幅内,以“能得师者,王道成矣”八字为韵,运用到篇章之内,难度确实不小。有的题目甚至还规定按照八字次序依次用韵,那难度就更高了。

  之前的颂文已经耗费了张岱不小的精力,吃过午饭后又有点犯困,但他还是强打起精神来思索命题,总不能真的跟他爷爷说的样答到深夜吧?

  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了为什么看这题目这么眼熟了,这题他做过!不对,严格的说来应该是抄过。

  之前他把自己脑海中还有印象的一些古代律赋都抄写整理了一遍,以备不时之需,其中就包括一篇北宋文彦博的《能得师者王赋》!

  严挺之出的这赋题是《王者礼贤赋》,所用典却仍是能得师者王,虽不同题但却通韵。所以接下来张岱根本不用再费心撰写,只需要把这一篇赋文抄写下来即可!

  有了这样的取巧之法,张岱自然是美滋滋,当即便搜索着脑海中的记忆,先把这一篇赋文在脑子里过上一遍,然后便开始伏案疾书。只用了一个多小时,他便把这篇赋文抄写完毕,自此两篇杂文便全都完成了。

  这会儿距离天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张岱转头看看其他考生们都还在冥思苦想、奋笔疾书,也不想让自己表现的太突兀,于是索性便从考箱里掏出一条锦被,躺在试铺中睡了起来。

  他这一觉便睡到了傍晚将近天黑时分,被一阵窃窃私语声吵醒,睁眼望去,只见试铺外站着不少考生正传看自己的赋文,那上午时分还下笔如有神的李嶷见他醒来,更是连连说道:“张六才捷若斯,非人哉!”

第201章 场外买文

  考场中纵使纪律再怎么松懈,一群人凑在一起开大会总还有点扎眼。尤其眼下天色将暗未暗,正是容易滋生骚乱的时候。

  所以当考生们在这试铺外聚集起来的时候,考官严挺之也立即便带着巡场的甲兵来到这里,他先将众人驱散,然后拿起张岱的卷子又浏览一番,接着抬头询问他道:“已经定篇,不作更改?”

  张岱接回卷子来浏览一番,又细致检查了一下字句中有无犯禁,确认无误后便点点头说道:“拙作具陈,不需再改。”

  “那便先离场吧,不要留此扰乱人情。三日后出榜,再三日试策,记住了?”

  严挺之又叮嘱一声,然后便拿着张岱的考卷返回堂中,加印之后锁入柜中。

  上一场帖经试,张岱磨到了后半场才答完,今天的杂文则是轻轻松松。虽然眼下已经天色将黑,但大多数举子仍在斟酌构思,并未完成。

  这一场家人们往他考箱里塞的物资要更多,张岱也懒得再提回去,于是便把其中的食物之类分给场中友人们,然后才提着半空的考箱走出考场。

  他这里离开考场的时候,巡场甲士们便开始依次向下分发蜡烛了。

  那蜡烛倒是比较粗长,一根大约能够坚持一个时辰左右,一根燃尽若仍答题未毕,便还可以继续讨要。只看大部分考生都还待在考场中伏案疾书,可见今晚必然会有许多人要继续挑灯夜战了。

  张岱走出考场时,顿时便有一群人围了上来,除了丁苍等人之外,还有其他考生的仆从。

  这已经是第二场考试,许多人也已经认识了张岱,见他走出考场,便有人忍不住疾声发问道:“请问张郎,我家阿郎在内情形如何?应试是否顺妥?”

  “你们安心在此候着吧,不要喧哗。场中诸事顺利,不久后各家郎君想会陆续离场。”

  张岱对这些围聚上来的人摆摆手,随口回答道。

  但却仍然有人并未离去,而是更加凑近张岱身前,口中低声说道:“敢问张公子,愿不愿将应试的杂文诵来典出?公子请放心,某等并不是要借文舞弊,只是要编撰时文精粹。”

  没想到刚离开考场就遇到了抢生意的同行,张岱听到这话后心中顿时生出不小的兴致,于是便向这人问话道:“你愿出几钱来沽我文?”

  那人见张岱颇有意动之色,神态顿时更加的热情,当即便又连忙说道:“张公子名门秀才、时誉崇高,两篇杂文愿以钱三十贯邀得。若今张公子及第功成,愿另具资百贯,以乞张公子往日习作。”

  这钱已经不算少了,尤其是对做过墓志铭生意、略微了解行情的张岱来说。虽然说雄文千金不易,但真要放在坊间作价买卖的话,怕也卖不出多好的价格。

  张岱两篇应试之文竟然就能卖上三十贯,而且及第后还有更大的买卖可作。听到此人的开价,他便又笑语道:“你花使这些钱帛,就不怕血本无归?”

  “张公子太谦虚了,某虽只是钻营方孔的卑鄙之徒,但也久仰公子才名。若得公子相赐,自有信心将公子佳作遍播都下!”

  此人闻言后便又连忙说道,去年那时文选粹的销售火爆让他们这些书商见识到了这一行当的惊人潜力,因此今年刚刚开年便不乏资历雄厚者瞄上了这一市场,甚至直接在考场外就购买考生应试杂文。

  张岱如今自然看不上这点蝇头小利,尤其这些家伙都是来抢他饭碗的,而且听这意思已经准备趁着科举的热度搞个人专集了,也让他心里很是不爽。

  但不爽也没有办法,他现在委实没有精力再搞什么多线操作。尤其手下群徒多数都已经被打发到了灾区,否则去年也不会直接将编好印成的文集转售给商贾们。

  他摆手拒绝了此人的请求,正在这时候,后方考场大门口又是一番人声扰动,待到循声望去,便看见李嶷也紧随张岱身后离开了考场。

  那买文之人见状后便也顾不上再去纠缠张岱,而是又匆匆迎向李嶷,想来也是打着同样的主意。

  张岱站在远处看了看,只见那人走向李嶷后一如方才那般凑近低语,旋即李嶷便作瞪眼呵斥状,而那人也忙不迭拱手作揖、讪讪告退。

  “这是怎么回事?”

  待到一脸余怒未消的李嶷走近这里来,张岱便明知故问的向他笑语问道。

  李嶷听到这话后更加火大,当即便又横眉怒视之前那人,嘴里忿忿道:“此奸商当真不知所谓,我方出场,竟要以钱二十贯来买我应试杂文,着实可笑……”

  讲到这里,他又突然瞪着张岱道:“不对,张岱比我先出,想必也受此扰!此徒向你出价多少?”

  张岱听到他作此问,便也不无自豪的向其竖起三根手指,嘴里也微笑道:“比李十七浅胜十贯!”

  “这奸商!”

  李嶷听到这话后,先是一脸羞恼的怒骂一句,旋即又叹息道:“这贾奴倒也精明,非受张六所作启发,我那八韵眼下恐怕还难成。负你十贯,倒也情愿!”

  几番接触下来,张岱便觉得这李嶷倒也不是那种自恃身份门第而小觑时流的狂傲性格,当然还是因为这家伙也帮过自己。

  听到这话后,他便又笑道:“如此便消了日前赠经之惠?”

  “那意思可不相同,经文直须强记,总能记得纯熟。张六以少龄治大经,有所失手也属正常。但作赋却需才思极用,无此禀赋,呕血难成。如此相比,还是我欠了你不少情谊啊!”

  李嶷听到这话后却摆手说道,在他看来文赋启发要比经文提点重要得多。

  其实这对张岱来说都是一样的情况,无非都是死记硬背罢了,但既然这家伙一定要认为欠了自己的人情,他也便懒得再作解释,当然也解释不明白。

  “如今最扰人的杂文试总算应付过去,可以松一口气!而我既欠张六人情,总要有所报答。”

  李嶷不愧能在国子监当朋头的家伙,这会儿便直接拖着张岱的胳膊笑语道:“为了近便应试,我在承福坊宋三娘家赁下一院舍,归后便有妙伎相陪作欢。

  宋三娘门中几个女子都是绝色,张六你都下纨绔想必是知,今夜肯否同去,做一昔同席联袂的香火兄弟?”

  张岱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实孩子,但偏偏大家都觉得他个洛阳土著必然得是风月班首、纨绔子弟。

  不过李嶷所言这宋三娘他倒真听过,其人在洛下乃是一个名气不逊于公孙大娘的名伶,号称“小飞燕”,据说能在春日柳梢迎风作舞,深受他爷爷张说那一辈洛下狂浪子弟的追捧。

  如今这个宋三娘已经是年老力衰,在洛北收养几个女子,经营一所艺苑青楼,乃是新潭周围屈指可数的风月场所。

  日前元宵节他家堂兄弟们夜游,请了这宋三娘门下女儿同车游了几条街,便花了几十贯钱,出场费着实不低。

  当听到李嶷居然直接在这宋三娘家包了一座院子,张岱也惊叹这家伙真阔气,忍不住便问道:“宋三娘家一昔几费?”

  “怕得应试十年才足。”

  李嶷先答了一句,然后又瞪着那再次往考场门口揽客的商贾狠狠道:“这贼奸商!来日若出选司、临民于此,必系此奴于衙廨,问我文直几何!”

  感情这家伙当官就是为了在奸商面前抖威风。

  不过当张岱听到在那里住一晚上就得几百贯钱时,也不免大叹这些青楼伎馆真是销金窟啊。等到来年他出了选司到河南府来做官,也得去问问啥服务敢要这个价!

  “去不去?”

  李嶷见张岱默然不语,便又拍他肩膀询问道。

  张岱摇了摇头,他倒挺想涨涨世面,不过之前王守贞事仍是搞得心有余悸,担心在洛北瞎逛游再被北衙子弟敲了闷棍,还是等到科举放榜有了结果之后再放松一下吧。

  “无趣,无趣!”

  李嶷见他拒绝先是抱怨一句,旋即眸光一转便又笑语道:“知矣知矣,情伤未愈!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他一边唱着一边又跑向了考场门口,准备等着邀请其他相识好友一起回去做香火兄弟。

  你知道个屁!

  张岱向这家伙背影竖了一下中指,然后便和丁苍等人一起回了家。眼下虽然已经天黑、宵禁开始,但是举子们可以凭着自己的场籍夜行,遇到金吾卫盘查以此示之,便能免于受罚。

  回到家中,家人们多数也都在等待。张说让张岱将两篇应试的杂文默写出来,然后自己便捧着品鉴一番,过一会儿之后便笑语道:“来日试策但能用心,不要偏题犯禁,事定矣!”

  张岱听到这话后也松了一口气,虽然还有点担心会不会被毒奶了,但对他爷爷的水平总归还是有点信心的,于是接下来便放宽心怀跟家人们一起用餐。

  吃过晚饭,张岱慢悠悠走回自己房间,人正微醺、通体舒泰,想到这段时间以来为了应试备考、不敢松懈,已经许久不知肉味,出考场时又被李嶷撩拨一番。

  张岱瞧着榻旁跪坐、笑语家事的阿莹越发的娇艳可人,当即便将之扯入帷幄、一顿折腾。

第202章 杂文外泄

  这一场杂文试一直进行到深夜时分,有的考生耗尽三根蜡烛之后仍然没有撰写完毕,还在乞求再赐一根蜡烛、许其继续答题。

  面对这样的情况,严挺之只是摇头拒绝。他知贡举以来,并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况,心里也很清楚限制这些考生答题的并不是时间,哪怕一直由之坚持下去,意义也已经不大。

  科举省试的规矩虽然并不算太严格,但是淘汰的比例却非常大。几百个举子参加省试,到最后能够通过的只有十几、二十几人而已。

  所以这些人必须要在省试给他们所提供的这一个机会当中,尽可能的将自身才力展现出来,能者及第,不能者落第。

  严挺之固然也有些同情这些举子,但也不可能一直就这么等下去,给他们在时间上的放纵,对于其他已经交卷离场的考生们而言就是不公平。

  所以在三条蜡烛燃尽之后,他便着令仍然候在考场中的甲兵们将那些仍不甘心的考生劝退逐离。

  等到将所有考卷都收起盖印、锁入柜中收存完毕,他又带领兵丁们在考场中巡视一番,确保没有什么遗漏的人事后便返回监堂登榻入睡。

  朝廷并没有明文规定知贡举的考官必须要待在考场中寸步不离,这是严挺之对自我的要求。

  自知贡举以来,府试结束之后他便不在自家接纳宾客、也不再外出交际,省试开始之后他自进入考场之中便不再离开,吃住都在这里,拒绝同僚的邀见,也不接受学子们的干谒请托。

  他这里持身守正,也让其他与事之人不敢懈怠,全都打起精神来认真处置其事。但无论再如何严谨,总有人眼望之不及的阴暗之处暗潮涌动。

  第二天睡到上午时分,严挺之又恢复精神饱满的状态,用过早餐之后便在案前正襟危坐,正式开始批阅考卷。

  他要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内将这上千份的考卷全都认真批阅,挑选晋级,任务还是非常重的。

  与之一同批阅考卷的还有考功司下属的两名主事、令史数员。这些人在阅卷的过程中,主要负责挑拣出考卷中存在的错别字和犯忌、用典错误等明显的问题,至于最后评定是否过关,仍然要交由严挺之决定。

首节 上一节 128/1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靖难戍边,称霸天下

下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