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687节

  这才是他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情。

  李幼滋却是眉头一挑,随后凑到王廷耳边:“督宪,您说他该不会是明着去清江浦,实则是去大仓那边查账吧?”

  说着话,李幼滋心中生出几分玩味。

  这话却是让王廷心中一惊。

  要知道,漕运总督衙门下面,在这淮安城内外可是设有常盈仓两处、常平仓两处、预备仓三处以及庄仓五处。

  一共十二处大仓,积存着整个数不尽的钱粮财货,以着运河为纽带,输南送北,尤其是其中要供应京师和北方的物资最多。

  这么多大仓。

  加之漕运总督衙门下,还有诸如理漕参政、巡漕御史、郎中、监兑、理刑、主事等等官员,再加上督催那头的御史、郎中,押运那头的参政等等文武官员,合计近三百员,又有仓储、造船、卫漕兵丁两万余人。

  这上上下下。

  守着运河,守着运河上下的大仓。

  难免会滋生贪污,行那中饱私囊的事情。

  这等事情,就算是王廷这位漕运总督,大多数时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何况。

  就算是自己……

  人非圣贤嘛。

  王廷转过头,微微瞪眼看向李幼滋。

  他的脸上挤出一抹笑容:“李府尊的意思……是说严督宪觉得本官有不法于朝廷?”

  李幼滋立马站起身摇头摆手:“王督宪,下官可是绝无此意啊!督宪为人,在这淮安地界上可是人人称赞,合府上下官吏,谁人不说督宪是为官清廉,公忠体国。”

  一边毫无营养却分外谄媚的夸着王廷。

  另一边,李幼滋却是脸色一沉,收敛神色,上前一步,压着声音。

  “可是……”

  “督宪须得知晓,这个严绍庭那是皇命在身,总理六省钱粮仓储,他若是当真拿着皇上的旨意查起来,难保咱们这边会有往日错漏之处被他抓住把柄。”

  被李幼滋如此一说,王廷也是心中有些不安。

  虽说自己当日已经对严绍庭低头了。

  可这官场上,却从来都是没有信用可言的。

  自己不过是权宜之计。

  难保严绍庭也不过是在与自己虚与委蛇。

  王廷不由开口:“他当真会如此做?”

  李幼滋见王廷如此反应,当即冷笑道:“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严绍庭年纪轻轻便大权在握,这次南下若是不搅风搅雨,他又如何从中取利?就算今日他确实只去清江浦,可他手下却还有锦衣卫的人跟着啊。”

  锦衣卫!

  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的王崇古的傻儿子王谦或许对锦衣卫的凶狠没什么了解。

  但王廷却是清楚锦衣卫都是怎样的人。

  那可是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的虎狼豺豹啊!

  王廷当即站起身,双手抓住李幼滋的手腕。

  “计将何如?”

  “你我二人同在淮安为官,便是一条绳上的。”

  李幼滋深吸一口气。

  虽然现在严绍庭想要做什么他也不知道。

  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现在能哄着王廷跟上自己,等往后真要是出了什么事,也好有个人能一同陪着遭罪不是?

  他当即眯着双眼,冷声道:“咱们现在立马带着人赶去清江浦。但咱们人去那边,可消息却要往南京那边送!”

  王廷当即心中一动,脱口而出:“将严绍庭的这把火烧到南京去?”

  李幼滋重重点头:“对!烧到南京去!真要是出了事,他们那些个在南京的难道能躲过?这些年咱们在淮安,可没少给他们好处!”

  见李幼滋如此说,王廷连连点头。

  他脸色发狠,冷哼道:“哼!这些年可不光是好处,他们也没少让咱们做事!”

  见终于是将王廷给拉到自己的船上。

  李幼滋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如今严绍庭之想法尚不明白,你我二人还是以稳为先,不可自乱阵脚。如今先去了清江浦那边,瞧瞧他到底要作甚,再行计量!”

  王廷大喜。

  “好好好!”

  “就依你所说的做!”

  ……

  清江浦。

  因其地势,位处运河,又是朝廷漕运总督衙门所在,向来便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美称。

  加之漕运总督衙门的设立,淮安城外十几座大仓,清江浦坐拥运河此等交通枢纽、漕粮仓储、商贾往来地利之便。光是清江浦这边,就有常盈仓两处,囤积粮草数十万石,因此与淮安诸仓一并亦有天下粮仓之名。

  而在清江浦,除了运河上沟通南北的码头和积存粮草货物的大仓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这清江浦乃是整个运河上下规模最大的造船厂所在。

  此刻清江浦造船厂内。

  一众造船吏和工头,簇拥着打出王命旗牌的钦差严绍庭一行人。

  造船吏小心翼翼的陪着这等在他们看来就是如山高的大官。

  “清江浦造船厂,如今可造百料至千料的平底内水船。”

  “这两年朝廷拨付钱粮充盈,年初船厂就一气开建了足足十条千料船,都在船坞里,等到下半年这十条千料船就能下水。”

  “至于八百料、六百料、四百料的船更有四十多条在建。”

  说着话,造船吏小心翼翼的打量了严绍庭一眼。

  继而。

  造船吏满脸堆笑道:“大伙都说,这是因为督宪您在朝廷运筹帷幄,给朝廷弄去了好多的银子,所以朝廷这才有钱粮给到咱们清江浦造船厂。大伙如今虽然干的活多了,可工钱也多起来了,这日子便过的越好,大伙都记着督宪您的大恩大德。”

  这便是专业数据之外的奉承拍马屁的话了。

  不过造船吏如此开口,周围的小吏和工头,也是立马附和了起来。

  反正核心的论点基本是围绕着,没有严督宪就没有今日清江浦造船厂。

  严督宪就是清江浦造船厂的爹!

  对于这些小吏的奉承,严绍庭不过是一笑而过。

  他目光仔细的看向前方船坞里停靠着的那一条条正在建造的船只,心中愈发欢喜。

  “我知内水河道,需是平底船才能走动,又因运河河道之缘故,千料大抵便是上限。”

  内水河道水深较浅,造船向来都是用平底船。

  如此行船更稳,载货也能在能力范围内最大化。

  而按照现在的计量单位换算。

  千料的船,以清江浦这等官办造船厂的工艺,换算成运粮载货估摸着大约就是千石左右(史料缺失,没有明确数据,但基本是这个范围)。

  造船吏对于严绍庭张口就来的详细数目。

  虽然心中有些惊讶。

  但面上却是始终保持着那谦卑的笑容。

  “督宪英明,咱们大明这运河里头,走千料的船大抵就是到头了。”

  严绍庭点点头,却是转口问道:“可若是真要你们去做,能否做出更大的船?譬如两千料,甚至是三千料的?”

  造船吏愣了一下,不知严绍庭何故有此一问。

  但上官,尤其是严绍庭这等钦差大臣询问。

  造船吏立马开口:“造自然是能造出来的,只要朝廷和官府给足钱粮,运来造船所用的料子,清江浦这边匠人们都是传代的老手,两三千料的船也能造的出来。”

  严绍庭嗯了声。

  却没有急着继续询问,而是在这清江浦的造船厂里走动了起来。

  细看之下,严绍庭才算是对大明的造船业有了个具体的了解。

  如那些三五百料的船,基本就是用一整根龙骨铺设,外面盖以木板嵌合而成。

  但要是到了七八百料乃是于千料的船,自然不可能全都有这等粗大的木料整根铺设。于是用的工艺就成了捆合几根大木料铺设制造,虽然工艺繁琐了些,但对于拥有着数千年榫卯工艺的木匠们来说,工艺的繁琐并不是不可解决的问题。

  而清江浦造船厂里。

  也果然是如那管事的造船吏所言。

首节 上一节 687/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