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371节

  是何意思?

  在场的人,心中自然是有不同的见解和揣测。

  但是不妨碍嘉靖已经是穿着道袍,一副得道高人模样的,坐在了御座上。

  “臣等参见陛下。”

  大殿上,珠帘前。

  严嵩带领着在场众人,躬身作揖行礼。

  嘉靖嘴角微微一扬,挥挥手:“都起身吧,严阁老赐座。”

  吕芳搬着凳子,送到了严嵩身后。

  严嵩自是一如既往的拱手谢恩,随后缓缓坐下。

  嘉靖则是眯着双眼说道:“今年的恩科也算是结束了,严阁老在朝多年,以为当激励年轻才俊,今年一甲三人都授以馆选庶吉士,朕和严阁老都希望他们能好生用心,好生观政学习,日后也能如尔等一样,为大明效力,造福百姓。”

  这话多少有些阴阳怪气。

  大家都是多年的老交情,谁还不知道谁?

  在场的,谁是为大明效力,又有谁是为了造福百姓而当官的。

  大伙都心知肚明。

  嘉靖则是已经转口道:“你们在朝为官,是为了大明效力,是为了造福百姓。这时候朕这万寿宫宫门外,也有两人说是为了尽忠朝廷,为了我大明的黎民百姓,所以各自上疏,希望朕能准允他们所请。”

  这就算是进入到今天的正题了。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伴随着皇帝的诉述,缓缓拉开帷幕。

  严嵩则是当即拱手,略露笑意着说道:“都是陛下的臣子,所奏请之事也自然都是为了陛下和我大明江山社稷。

  “不过朝堂之上官员形形色色,才智不一,或许难免会有所奏并非合乎情理的。

  老臣以为,若是陛下觉得下面的臣子们所奏请的不甚妥当,便否决了就是。”

  在场的徐阶和高拱等人,侧目看向此刻疯狂打着补丁的严阁老。

  几人心思各不相同。

  嘉靖则是淡淡一笑。

  到底是自己用了多年的首辅,给了外面那两个人一个台阶,同样也给自己留了一个台阶。

  这才是合乎朝廷的首辅啊!

  他笑着挥了挥手:“让外面那两人进来吧。”

  吕芳当即走到殿门处。

  “宣,东阁大学士、顺天知府张居正,入殿奏对。”

  “宣,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昌平治安司司正严绍庭,入殿奏对。”

  殿外。

  一名名小太监,将宣进的话,一路传到了宫门外。

  宫门前。

  严绍庭面带笑容,侧目看向神色凝重,眼中正在缓缓将斗志和杀气收敛起来的张居正。

  “太岳兄?”

  “咱们进去吧?”

  张居正点点头,而后侧目看向严绍庭,先行一步走向万寿宫中。

  严绍庭则是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他随后才提起脚步跟在了老张身后,抬头看向视线里越来越近的万寿宫大殿。

  …………

  月票推荐票

第260章 一心为民严润物

  春日里的燕山山脉,河北平原。

  虽然入了春,但还带着一丝已经逝去的冬日里的寒冷。

  不过人们单衣外面穿上一件长衫,却是刚刚好。

  遍布昌平的河道水渠旁,那些垂柳已经发出茂密的嫩芽。

  河道里去岁枯萎了的芦苇,也已经有新叶冒出水面。

  在河道转弯的地方。

  一字排开,十来名今科进士,在状元郎和榜眼的带领下,人手一根钓竿,就坐在河岸上。

  高中状元郎的消息,还没有传回苏州。

  徐时行现在还没有改回本姓。

  他有些无聊的将手中的钓竿,插在一旁的撑杆上,侧目看向身边正聚精会神垂钓的王锡爵。

  “你真的一点都不担心?”

  王锡爵微微皱眉,有些嫌弃忽然又开始打搅起自己的徐时行。

  他目光不曾转移,直直的盯着水面上已经有些动静的浮漂,开口询问道:“担心什么?今天的鱼不够吃?”

  徐时行脸色有些焦急,开口道:“担心先生能不能辩论过朝中那些人啊!要是今天先生不能压过那些人,歙县那帮老百姓就还要继续当冤大头。”

  随着徐时行的开口询问,在两人身边的其他人,也纷纷侧目看了过来。

  从举人到贡士,再到今科进士。

  众人的心态已经很自然的发生了转变。

  他们现在就是大明的官员。

  所需要思考的,自然也是国朝诸事。

  现在徐时行和王锡爵这两位他们这一刻的领头羊,开始讨论这个时下最惹人注目的话题,自然纷纷投来关注。

  王锡爵却是笑着说道:“这件事啊,已经和歙县,乃至于徽州府无关了。”

  说着话。

  王锡爵双手握住钓竿,猛的向上一提。

  哗啦一声。

  水面上,溅起一团水花。

  一条肥硕的鲤鱼,带着鼓鼓囊囊满是鱼籽的肚子,咬着吊钩跃出水面,在半空中不停的摇摆着鱼尾,溅起无数的水珠。

  王锡爵脸上的笑容更盛。

  “我可是已经钓上来十条了吧!”

  “今天钓的最少的,负责接下来入朝当差这段时间里,咱们所有人的袜子!”

  徐时行咬紧牙关,恶狠狠的冲着王锡爵冷哼了一声,随后回过头聚精会神的盯着自己那始终不曾有动静的浮漂。

  自己可不想给他们这帮臭脚汉洗袜子!

  “陛下!”

  “歙县百姓如同我朝两京一十三省百姓一样,终年双脚裹于泥泞之中,面朝黄土背朝天,只为能多产粮食,养家糊口。”

  “如今这六千一百四十六两的人丁丝绢税课,臣查阅过往一应存档文书,确凿乃是国初因胥吏渎职,挥笔肆意,加之于歙县一县百姓之身。”

  “六千一百四十六两,均之于歙县一县百姓,虽不多矣,可朝廷也非只有人丁丝绢一笔税课。若此处能遵照原本重新厘定,则歙县百姓能少之一分应缴税银,多一口果腹之米。”

  “陛下圣明聪睿,历代少有,更光施善政,以天下百姓为亲亲子民,犹如己出,如今税课明了,自当重新厘定。以歙县百姓承担两千九百一十两人丁丝绢税课税银,五县承担三千二百三十四两人丁丝绢税课税银,以彰显陛下仁政。”

  京中。

  万寿宫大殿之上,严绍庭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辩论。

  礼部尚书严讷,这段时间也对徽州府人丁丝绢税课,做足了功课。

  毕竟前一段时间,朝中针对徽州府人丁丝绢税课,所发生的官员之间争相上疏辩论,严讷自然是背后的推手之一。

  此刻严绍庭已经开口。

  严讷当即站了出来:“严郎中,你既然是在户部当差,自然该明白,若是歙县这笔人丁丝绢的帐有问题,早就该有人举告上来了。而且,你所说的税银数量,合计六千一百四十四两,与歙县这些年所缴纳的六千一百四十六两相差二两,这一点难道严郎中就要如此搪塞过去了吗?”

  “谁说无人查出徽州府人丁丝绢税课存疑,不曾有人举告过?”

  严绍庭当即开口,目光看向礼部尚书严讷。

  他心中不由庆幸,自己现在有那帮学生,还有聂豹三位老先生在。

  那浩如烟海的存档之中,隐藏的最细微不起眼的记录,都能被他们找出来。

  严绍庭当即开口道:“嘉靖十四年,便有徽州府歙县人氏程鹏、王相发现过这笔人丁丝绢税课,存在问题。”

  严讷目光一晃。

首节 上一节 371/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