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370节

  这一次的科举殿试,竟然就成了本朝最为冷淡的一科。

  朝廷的赐宴,在一片暗流涌动之中草草结束。

  不过今科一甲三人,倒是馆选了庶吉士。

  这自然是大明朝公忠体国的首辅大人,秉公仗言,在圣前为一甲的三位提请奏议求来的。

  翌日。

  京中大小官员,早早的按照朝会的时辰从自家的被窝里爬了起来。

  虽然皇帝已经多年不曾早朝。

  但所有人都知道,今天怕是西苑要有一番激烈的争斗,说不得到时候就会有旨意传召他们这些小官入宫参与奏对。

  而内阁这边,严嵩、徐阶、高拱、袁炜四人,则是早早的带领着六部五寺的堂官们,等候在了西苑万寿宫外。

  宫门在北京城内大小道观寺宇的晨钟声里,缓缓的打开。

  京营参将郭玉创一身戎装,精神奕奕的带着一班如今有着天子近军的京营官兵,列队鱼贯而出。

  官兵们手持更近似于仪仗类型的诸如金瓜之类的兵器。

  在官兵之后。

  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缓步走到了宫门前。

  他挑眉看向在场等候多时的朝堂大员们,面露笑容:“今年的科举也算是了结了,朝廷又多了一批才俊为国效力,诸位近些时日审阅诸生考卷,为国抡才,可是有为我大明朝继往开来之功的。”

  说着话。

  吕芳已经是走到了严嵩等四位内阁大臣跟前。

  他笑着说道:“昨日宫中的恩科宴,陛下本意是想过去看一眼今科的进士们,只是为了清修,以求上苍庇佑我大明江山社稷,方才求稳,未曾过去,不过主子爷到现在还是高兴着呢,能看到朝廷又多了一批才俊。”

  这是吕芳第二次提及这件事情了。

  显然是在告诫等候在这里的官员们,不要在大喜的日子,惹得皇帝不悦。

  严嵩面上带着一丝笑容,点着头道:“朝堂之上,便是一代新人换旧人,老夫如今业已年过八十,眼看着昨日那些个才俊们,老夫都觉得可以请辞回家颐养天年咯。”

  吕芳却是上前,牵住了严嵩的手臂,两人在前头向着万寿宫中走去。

  他开口道:“严阁老可不能这般说,都说老成谋国,咱大明朝现在可不能没有阁老掌板。那些个朝中新人们,也该是由阁老你们带着,多多教导如何为陛下分忧,为朝廷解难,造福黎民百姓。”

  高拱举目看向走在前头的两人,品味着吕芳说的这些话。

  很显然。

  西苑这边是希望内阁能将朝廷里那些不和谐的声音,给管控一下。

  要想着为皇帝分忧解难,而不是整日里你来我往的争斗,打着口水仗。

  严嵩却好似浑然不知一样,点着头道:“如今徐阁老也回朝入阁做事了,朝廷的事情总是能一件件办好的,老夫也相信有徐阁老他们在,自然是能带好这些朝中新人,为陛下、为大明分忧解难,造福万方。”

  说着话的功夫。

  众人已经到了殿门前。

  吕芳松开了严嵩,侧目回头看向宫门外。

  今天要议的只有严绍庭和张居正的奏疏,而背后牵连的则是最近朝中一直在议论的徽州府人丁丝绢一事,还有顺天府这一次算是旧事重提的春闱会试诬告一案。

  一事一案。

  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上奏的两个人,却是关系大了。

  严嵩等人已经进了殿中,看向珠帘后空空如也的御座,各自依着位次站定。

  而在殿门外。

  吕芳也已经看到宫门外,严绍庭和张居正的身影,这才点点头转身进了大殿,走向内殿去作通禀请示。

  而在宫门外。

  严绍庭和张居正联袂而来,冲着守在宫门前的郭玉创挤了挤眼。

  郭玉创则是轻咳一声。

  这里还有外人。

  严侍读怎么就如此不加遮掩。

  张居正眼神敏锐,在两人之间迅速的扫视一遍,心中暗暗思量着。

  然而这时候,他的耳边却传来了严绍庭的声音。

  “太岳兄,要不要吃一口?”

  “我家厨娘一早就做好的,你打满北京城都找不出第二家能有这味道的。”

  张居正低头,便看到严绍庭正将一个白白嫩嫩的大肉包子,递到了自己眼前。

  这包子竟然还冒着热气。

  张居正上下打量了严绍庭一眼,也不知道这厮刚刚是将这肉包子藏在什么地方了。

  严绍庭却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见老张不开口,就将肉包子塞进了老张手里,然后自顾自的啃起了自己手上的肉包子。

  一边吃着,他的脸上还一边露出满足的神色。

  张居正略有些迟疑,但因为今日起得早未曾用膳,也只好是拿着肉包子往嘴里送。

  毕竟今天是他们两发起反攻的日子。

  还是要有些体力保证的。

  包子送进嘴里,张居正立马眯起双眼。

  是牛肉包子!

  包子入了嘴,满口肉汁,香气四溢。

  严绍庭这时候已经囫囵吞枣的吃完一只包子,侧目笑着脸看向面色迟疑的张居正。

  “英雄不问出处,牛肉不问来路。”

  “太岳兄尽管吃就是,若是觉得味道不错,回头我当家中厨娘多做些,送到你府上去。”

  见张居正绷着脸。

  严绍庭只能摇头解释道:“张知府且放宽心,此肉非是耕牛肉,而是我昌平养殖场里放养的牦牛肉,量不多但张知府若是喜欢,下官自当能从中商榷,给张知府一个低价。”

  这算是官方回答解释了。

  听到是昌平那边的养殖场饲养的,张居正的脸色才稍稍放松了一些,嘴巴吃着肉包子的速度也快了起来。

  等吃完之后。

  张居正更是脸上挂着意犹未尽。

  而严绍庭也只是微微一笑,又如同变戏法一样的,手上多出了两只肉包子。

  塞了一个到老张的手里,严绍庭便对自己手上的第二只肉包子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张居正这时候却是未曾急于饱腹,而是开口道:“昌平的养殖场,我顺天府自然也该有的。”

  “唔唔……好……好说……”

  “张……唔唔……知府要……昌平……就给……”

  严绍庭嘴里塞的鼓鼓囊囊的,满脸笑容的应付了几声。

  得到自己想要的,张居正这才面露笑容,也开始对着手上的肉包子发起了进攻。

  而在万寿宫中。

  内殿方向。

  清脆的脚步声缓缓传来。

  一袭道袍飘曳,皇帝的声音也传了出来。

  “汉家君臣欢宴终。”

  “高议云台论战功。”

  大殿内,众人微微顿首颔首。

  皇帝念的是前唐王维所作《少年行》四首里的最后一首。

  整篇内容除了皇帝刚刚诵读出的这两句,后面还有另外两句。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整首的意思很浅显。

  皇帝和臣子们庆功宴之后,便在高高的云台上讨论战功,天子给有功之臣赐予列侯的宝印,将军们就佩戴着宝印心满意足的走出皇宫。

  这倒是很契合最近朝廷的春闱会试和殿试,加之昨日刚刚结束的恩科宴。

  只是将军换成了新科进士们。

  功劳,则是今日在场臣子们的。

  不过皇帝今日念这首诗。

首节 上一节 370/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