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243节

  毕竟京官再贵,到底还是不如地方官来的权势重,哪怕是小小一介知县,也可以说是封疆之吏,百里侯。

  “昌平经验?”

  一名户部的主事官,低声念道了一句,歪头侧目看向正走在书院街上的尚书高燿。

  高燿点点头:“可以说是昌平经验,虽不能尽取,可只要有其中一二可让我户部用于别处,必将为国库开源无数!”

  主事官嘴唇蠕动了两下。

  众人亦是目光各不相同。

  但人们却已经反应过来。

  有着昌平经验的严绍庭,或许真的不太可能和他们一样了。

  不安一地,何以安天下。

  宰辅起于州县。

  而有着昌平在手的严绍庭,将来的前途只会是一片光明。

  当然前提是他不要做出什么天怒人怨,惹得满朝排挤的事情来。

  走出书院的人。

  多多少少都带着一些各自的心思。

  而留在书院里的人,便不剩多少了。

  内阁的几人自然是都留在这里的,六部、五寺也就只有一个兵部尚书杨博是留在现场。

  只不过不等杨博落座。

  严嵩便看向杨博。

  “兵部。”

  正要坐下的杨博,立马站直:“严阁老。”

  严嵩看向高拱、袁炜以及拉着脸的徐阶三人。

  最后他才说道:“昌平自建民壮队,可否有违国朝律令?”

  听闻此言。

  杨博目光微微一晃。

  是那现今六百,一旦有事便可扩为三千的昌平民壮队?

  杨博细想了一下,便开口道:“并无不妥,乡民为自保而建民壮队,不曾有违律令。只要昌平不私自藏匿甲胄、强弩、火器,其实兵部是愿意看到此等事情的。”

  严嵩嗯了一声,便收回视线。

  兵部自然是愿意看到昌平民壮队这样的存在。

  这算是民间百姓自发操练,一旦朝廷需要,只需要一纸调令就可以将这些人招募进军中。

  便是民壮队不同于军中操练,到时候也不是普通征召的兵丁可以比拟的。

  严绍庭这边则是和徐渭伺候着聂豹三位老夫子坐下。

  看了一眼问话兵部的老严头,心中微微一笑。

  老爷子这是当着众人的面,在给自己料理一些他认为可能会有隐患的问题。

  严嵩又问道:“昌平所行诸事,可有违背朝廷律令?田地、工厂,可有不合规矩的地方?”

  说完之后,老严头目光在周围扫了一圈。

  没看到户部和吏部的人。

  高拱便看向在场几人。

  而后开口道:“昌平无有侵占,能按时缴纳夏秋两税,及各色杂课税银,百姓遵令徭役,便无不合规矩的地方。”

  说完之后。

  高拱目光深邃的看了一眼对面的严绍庭。

  昌平当下日见民风淳朴,而百姓富裕。

  这些事,能否照搬别处?

  高拱心中多了无限的遐想,而有些不愿再与庙堂之上整日纠缠。

  想了想。

  高拱却是在心中否定了这个想法。

  天下吏治不兴。

  便是有千古万全之法,也难以施行,更无可能长久。

  想着想着,低下头的高拱,眼中闪过几道精芒,暗有杀气。

  坐在一旁的徐阶,下意识的侧目看向低着头的高拱。

  他的眉头渐渐皱起,浮现几分疑惑。

  高肃卿这会儿有些不对劲。

  徐阶摇了摇头,却又说不上来是哪里不对劲。

  见到再无人有异议。

  严嵩便目光看向那间屋门紧闭着的厢房。

  在一阵沉默之后。

  他拍了拍身边严世蕃的手臂。

  严世蕃今天可是满脸红光,哪怕是一早就出城赶来昌平,又到此时过午之后,也不觉得疲倦。

  见到老爷子招呼自己。

  严世蕃满脸涨红的看向老爷子:“爹?”

  严嵩手掌抓住儿子的手臂:“乏了,扶我去别院歇息片刻,再回城中。”

  严世蕃点点头。

  随后搀扶着老爷子站起身,他先是扫眼看向在场众人,目光之中满是骄傲。

  在场除了聂豹三位老夫子,都是内阁大臣、六部尚书。

  我严世蕃虽然官位不如你们的高。

  但我严世蕃的儿子,却比你们的儿子强。

  一阵眼神杀之后。

  严世蕃这才弓着腰,搀扶着老爷子走向书院后面的别院。

  徐渭亦是走向徐阶、高拱等人面前。

  “诸位阁老、上官,若是想要小憩,书院这边就有精舍,若是要外出游走,小的这就为诸位喊几个小子过来带路。”

  见到此时严绍庭已经没有更多新花样要拿出来,众人亦是带着满肚子的疑惑和不解,在徐渭的带领下走出书院。

  徐阶谢绝了徐渭要喊几个昌平孩子带路的好意,而是让二儿子徐琨领着自己,没入到人群挤挤的昌平。

  袁炜反倒是今天一改往日,看向高拱:“高阁老,可愿一同走走?”

  高拱虽然有些意外,但还是点头同意。

  两人亦是在徐渭的注视下,消失不见。

  徐渭只能是耸耸肩,歪头看向从角落里窜出来的周狗蛋、马小二。

  他哼哼道:“别怪我啊,这帮官当的越大的,就越抠!”

  周狗蛋、马小二几人脸上有些失望。

  为没能再揽几个陪游单子而感到可惜。

  但很快,孩子们便有了新的念头,乌泱泱欢呼着钻进人群中。

  等徐渭折身返回书院。

  便见聂豹、王畿、钱德洪三位老夫子,已经是将严绍庭围住。

  此刻。

  严绍庭在这三位眼里。

  那就是一块宝!

  阳明先生一生的追求和溯源,可不就是当下的昌平这般模样。

  知行合一。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唯有昌平可以见到本源。

  三位老夫子虽然都七老八十,却宛如壮年一样,精神抖擞的拉着严绍庭说起了心学、聊着昌平是如何在他手上变成现在这样的。

  徐渭看了一眼,面露笑容。

  默默的站在一旁,不动声色。

首节 上一节 243/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