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1006节
这是自然的。
如今他们几个人,基本是轮流隔着一两天就会上一道奏疏,劝谏皇帝应该勤勉政事。
但也只能做这么多了。
除非是想要将君臣关系闹得不可开交,他们授意朝中的科道言官、宪台御史们一起上疏劝谏。
甚至是示意满朝文武一同上书。
可那样,朝堂之上势必又会惹出无数风波来。
莫要忘了,当年的左顺门惨案,还近在眼前呢。
那时候也是无数的科道言官上疏给先帝,逼的先帝怒不可止,调遣锦衣卫将数十名言官活活打死在左顺门。
对了。
左顺门就是如今的会极门。
就在出了内阁后西边那道门。
不能闹得满朝不宁,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几人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先安抚一下作为首辅的高拱为好。
免得这位性烈如火的元辅,私下里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然而。
当高仪提出要去南熏坊高家酒楼吃饭,袁炜、赵贞吉、胡宗宪三人纷纷点头出声同意后。
高拱却是冷哼了一声。
“竖子不足与谋!”
似乎是要将最近压制的怒气一并发出一样,高拱声音撕裂的喊了一句。
袁炜几人脸色紧绷。
他们这时候也看不明白,这话到底是在说谁的。
是他们?
还是……
皇帝本人?
但很快,高拱便从自己桌案下抽出来一份奏疏,摆在了自己面前。
随后他抬头看向屋里的四人。
“诸位。”
袁炜四人连忙正色。
高拱目光幽幽的说:“老夫这里刚好也有一份奏疏,近来披月书成,诸位可以一同看看,若是觉得没有问题,便都签了名呈送圣前吧。”
说完后,他将奏疏向前一推。
见高拱似乎是有备而来,高仪赶忙起身拿起那份奏疏,定睛一看,顿时满目骇然。
袁炜在旁皱起眉头:“子象,元辅要奏何事?”
高仪目光颤颤的回身看向袁炜,而后扭头看了高拱一眼,将奏疏送到了袁炜面前。
他这番举动,惹得赵贞吉和胡宗宪两人当即起身,走到袁炜身后。
不多时。
三人如同方才的高仪一样,一片惊骇。
“元辅!”
“当真要这般做?”
…………
月票月票
第604章 砍向皇帝的刀
隆庆二年。
初夏。
五月,庚戊日。
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掌吏部事、内阁首辅高拱,上疏条陈言新政所急五事。
按例照章,奏疏呈送圣前。
西苑万寿宫。
如今隆庆朝之万寿宫,较之于前朝嘉靖时,已无玄道痕迹。
两年不到的光景,这座承载着那位御极四十五年的先帝的一切,都已经悄然消失。
内殿之中。
丝竹绵绵,曲幽舞灿。
六名金发碧眼的西洋女子,已经换上了中原女子的宫装,摇曳着教坊司最新调教的舞姿。
御座上,另有两名西洋女子正在近身伺候着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统治者,大明的隆庆皇帝。
腾祥压着脚步,唯恐惊扰了皇帝的雅兴,将刚刚收到的奏疏双手捧举着送到了皇帝面前。
“万岁爷,元辅最新的奏疏。”
“嗯……”
“嗯嗯……好好好……”
御座上,传来皇帝轻浮的回应声。
腾祥微微抬头,只见皇帝正仰着头,由一名西洋女子手捧着一只晶莹透亮的水晶杯,将装在里面的殷红酒水倒入皇帝的嘴里。
朱载坖侧眼看向腾祥,伸手稍稍按住侍酒西洋女子的手腕:“念。”
腾祥躬身领命。
小心的打开奏疏,下意识的扫眼看过去。
几息之后,腾祥满脸皆是惊色。
他又抬头看了眼正在饮第二杯酒的皇帝。
这位已经坐稳了司礼监秉笔太监位子的宦官,脸上露出犹豫。
但很快。
腾祥便低下头默默的照着奏疏上的内容,一字不改的诵读着。
“臣,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掌吏部事,内阁首辅高拱,奏新政所急五事。”
“一曰:御门听政,凡各衙门奏事,须照祖宗旧规,玉音亲答,以见政令出自主上,臣下不敢预。”
虽然一字不改,照本宣读。
但腾祥没来由只觉得嗓子里变得干燥起来。
他抬头看了眼正与那西洋女子说着悄悄话的皇帝,喉头耸动。
见皇帝没有异常。
腾祥才继续念下去:“二曰:视朝回宫后,照祖宗旧规,奏事二次,御览毕,尽发下拟票批红。呈览,果系停当,然后发行,则下情得通,奸弊可饵,皇上亦得晓天下之事。”{注1}
高拱当真是胆大!
腾祥心中默默的嘀咕了一声。
“三曰:事必面奏,方得尽其情理。望于临朝后,间御文华殿,令臣等入见,有当奏者,就便陈奏。其有紧急密切事情,又容臣等不时请见,或于讲读后奏之。如此,则事得精详,情无壅蔽,不惟睿聪日启,亦且不下移。”
“四曰:事不议处,必有差错。国朝设内阁官看详拟票,盖所以议处也。望皇上于一应章奏,惧发内阁看详,拟票上进。若不当上意,仍发内阁再详拟上。若或有未経发拟,径自内批者,容臣等执奏明白,方可施行,庶事得停当,亦可免假错之弊。”
即便如今离着内相之位仅差一步,腾祥念完这两条陈奏之事,依旧是只觉得两股战战,双腿发软,嗓子里愈发干燥炽热起来,以致浑身难受。
当真是欺天了!
高拱这个当朝首辅,如今分明就是在欺天。
即便是原本沉溺享乐的朱载坖,亦是起身侧目看向腾祥。
皇帝目光流转。
最后语气平淡道:“念完。”
腾祥再次弯腰,却不敢再起。
只是捧着奏疏低声念诵。
“五……五曰:官民本辞,当行当止,未有留中不发之理。且本既留中,莫可稽考,不知果経御览与否?又或事系紧急密切者,及至再陈,岂不有误?望今后一切本辞,尽行发下,有未下者,容具原本以请。其通政司所封进,有未下者,科官奏讨明白,如此庶事无关隔,亦可远内臣之嫌,释外廷之惑。”
“臣……高拱,伏惟启圣允从。”
念完最后一句话。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