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1005节

  最后没事了三个字。

  几乎是让高店家如听仙乐,赶忙领了命道了一声,手脚麻溜的下了楼。

  陆绎侧目看向自家姐夫,目光流转:“你回回来这里,都要吃高拱上一次来时一样的菜。您这是想当元辅首揆了?”

  “我说这只是恶趣味你信吗?”

  严绍庭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眼含笑意的看向小舅子。

  陆绎摇了摇头。

  对于这位大概在揣测自己到底有什么深意,幕后又会不会有暗算的小舅子,严绍庭没有做声,任其想象。

  陆绎却小声问道:“姐夫你这般过来吃一样的饭菜,只怕高拱事后就会知晓。”

  “要的就是让他知道。”

  严绍庭又喝了一口茶。

  如今天气愈发热了,总觉得口渴。

  年轻的锦衣卫指挥同知皱起了眉头。

  这样的回答就实在是让他有些不懂了。

  只是姐夫不开口解释,他就算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答案。

  很快。

  店家便将几样菜做好送了上来。

  两荤两素,再加上一份颇为清新的汤。

  严绍庭只是看了一眼,便笑着看向店家:“这般简朴?”

  高店家脸上挤出笑容,也不知道该回什么,低头做了个揖便默默离去。

  陆绎扭头看向他:“姐夫你是看出什么了还是在筹划着什么事?”

  严绍庭只是摇头道:“咱们这位首辅虽然秉性刚硬执拗,且性烈如火,明明手握大权,又是皇帝老师,却偏生从来都是清廉的紧,私德不亏。这两荤两素,想来也是上次他来时,带了府上的幕僚一同吃的。”

  这就是高拱这个性格极具特色的大明首辅的私下面貌。

  也让严绍庭想到,当高拱被张居正、李妃、小皇帝等人罢免驱逐时,也不曾有半点是从私德上攻击他的。

  如果按照严绍庭的评价。

  高拱就是一个有着牢不可破且坚韧无比的理想和追求的政治生物。

  他有着自己那一套绝不会被人改变的政治思想。

  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悲哀,但也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庆幸。

  只不过他所做的事情,却并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而已。

  看了一眼已经在旁边夹起筷子吃了起来的小舅子。

  严绍庭忽然轻笑一声:“我打算过几年给首辅一个体面。”

  陆绎:??

  ……

  内阁所在的小院子。

  和近在咫尺皆为红墙琉璃瓦的紫禁城殿宇建筑,总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然而就是在这一小片的院落中,却已经发生过无数件改变这个庞大帝国的决策,影响着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亿兆黎庶。

  往日里。

  这里每日天不亮就会熙来人往,终日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凡是六部五寺及京中各司衙门的官员,若要奏事便必然要将奏疏呈送到此处,而那些职官们亦要为了各自的事情从宫外奔波至此处。

  如此情况下,内阁的茶叶总是显得不够充足。

  那些年老的中书舍人便会指派年轻人在操事之余,还要肩负起烧水斟茶的伺候活。

  不过终究是近在眼前,身在内阁办事,这些年轻的中书舍人们依旧是干劲十足。

  但最近内阁中的气氛却显得有些过分的凝重。

  不说那些从宫外各部司衙门过来办事的官员,便是如苏愚、曹子登这样在宫中当差的年轻官员们,也不敢有稍大一些的动静。

  而属于内阁班房的那几间屋子。

  如今更是成了所有人的禁地。

  非必要,闲人勿近。

  便是那几间屋子里有呼唤声传来,也是你推我搡的避之不及。

  亦是在今日。

  制敕房的中书舍人苏愚,就很倒霉的没有躲闪的及,被一众同僚推到了给班房里端茶送水的活。

  提心吊胆的将茶水送进去后,苏愚三步并着两步的逃了出来。

  然后冲着等候在外面的同僚们摇了摇头。

  众人不由松了一口气,却并没有离开,依旧是守在班房外面,竖着耳朵。

  而在班房里。

  作为内阁序位最末的高仪,提起那个叫苏愚的年轻中书舍人送进来的热水,为班房里的众人换了一碗茶。

  做完这一切后,他才坐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目光扫向众人。

  原本的内阁辅臣李春芳已经交办完了所有差事,带着圣旨赶赴贵州去了。

  如今这间内阁班房里。

  除了他高仪,便只有首辅高拱,次辅袁炜,以及赵贞吉、胡宗宪四人了。

  而按照内阁大学士的排位顺序,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的排序。

  因为李春芳离去。

  他高仪也在序位上升了一位,从东阁大学士变成了文渊阁大学士。

  同样在大学士官名上有晋升的,还有在李春芳之后入阁的赵贞吉、胡宗宪两人。

  如今已经是武英殿大学士、掌兵部事的胡宗宪。

  倒是率先开口。

  “蓟镇外的土蛮部最近又有些异动,加之辽东那边女真人向朝廷请封之余还暗中勾连蒙古东部部族,想来余下几年这边会有些不宁,该先行将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等处边军清查一遍,整顿兵马,备边屯武。”

  说着话,他将一份奏疏送到了高拱的面前。

  高拱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低头看向蓟镇和兵部呈送的奏本,又看向胡宗宪事先就做好的票拟意见:“汝贞操办兵事从无错漏,便照汝贞票拟之言呈送司礼监批红吧。”

  说罢,他提起笔在胡宗宪票拟意见下签了自己的名。

  随后赵贞吉便开口道:“戚继光和王崇古奏河套、阴山新边今岁因营造、迁徙、屯军,需加调米麦十万担,主客兵饷十二万三千两,兵部年初已经议过无误,户部堪合确认,现已将此事呈上。”

  说完,他亦是将奏疏送到高拱面前。

  高拱仍然是面色平静的查阅奏疏内容和赵贞吉做出的票拟,而后眉头微微一皱。

  他提笔书写,并开口道:“去岁河南遭了灾,陕西也本就不丰。既然如今河套、阴山新边设立,朝中议过山西、延绥等镇无需屯兵御边,想来海瑞已经先行清军此处,可以容朝廷裁撤或移驻别地。如今当从山西河东一带调运粮草,就近运抵河套、阴山新边供军民之用。主客兵饷照例自京中发出,不过既有王崇古附奏,当命太常寺拨付一份马价银。”

  说完后,高拱也已经将自己的意见写完,而后抬头看向赵贞吉。

  赵贞吉点点头:“元辅所言甚是,若能成永例最好。”

  旋即又有袁炜奏明京师内外几名官员堪合审查的事情,有需要罢免的,有需要降职的,也有需要晋升的。

  就连高仪也奏了地方府学的几桩事情,到底是请户部拨付钱粮供应之类的。

  身为内阁首辅的高拱亦是一一查阅,或直接同意他们几人的票拟,或稍作更改使之更为妥当。

  一番处理之后,时间也快到正午。

  众人默契的看向高拱。

  由高仪开口说道:“早就听闻元辅乡里熟人在南熏坊开了家酒楼,前番我也携妻去过一趟,菜肴做的确实不错。今日时辰也差不多了,不如我等一同过去,待用过饭,再回来料理事务?”

  自前不久皇帝不朝后,到现在皇帝竟然真的没有参加过一次朝会。

  文华殿的朝会不来。

  朔望日的朝会也不来。

  就连御门听政都能停罢。

  谁都知道高拱心里憋着一团火。

  只是自从那日在文华殿,当面差点就要痛击那内官腾祥后,他却一直都没有发作。

  几人私下里趁着高拱不在的时候,也议论过这事。

  说到底,这件事错的还是皇帝。

  但他们为臣者,又如何能置喙皇帝?

  劝谏的奏疏不是没有呈上去过,可皇帝一样样的留中不发,反倒是还不年不节的赏赐了些宫里的物件。

  继续上疏劝谏?

首节 上一节 1005/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