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8节
朱允熥本来还是和前几天一样,他看起来也只需要做好守灵的本分也就足够了,这也是他现在该做的事情。
在先太子朱标的灵堂,不少人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了波云诡谲的气息。
朱允熥在灵堂的时间变长了,朱允炆、朱允熥兄弟两个不再说话,表面的兄友弟恭都不再维系。
甚至包括朱允熞,他也不再对朱允熥这个三哥保持表面的尊重。
朱济熺、朱高炽等人吓坏了,本来都是在大本堂读书的兄弟。就算偶尔有些争执,可是总体来说关系还挺好。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朱允炆和朱允熥好像是彻底闹掰了,不是简单的争执,很有可能是为了夺嫡而在争执,这就吓人了。
他们本来对朱允炆更加看好,因为他现在名义上也是嫡子,再加上读书读的好,平时的品行也有目共睹。
只是就算是看好朱允炆,这时候也不敢吱声,更不敢表态。作为藩王世子,尤其年龄都普遍超过了十岁,大道理、小事情也都明白点。
朱允熥跪着,将叠好的元宝丢进祭盆。他在灵堂一直都不言不语,跪累了就去偏殿歇歇,在灵前就是叠元宝、烧纸钱。
不像朱允炆,偶尔人多的时候或者来人的时候还要哭几嗓子、装出虚弱晕倒的姿态。
大汉将军和太监来了,传召朱允熥。
不要说朱高炽等人面面相觑了,就算是朱允熥本人也很奇怪。这一次的传召,是召他去奉天殿,那是上朝的地方。
朱允炆低着头不说话,有些事情他知道点,为了能够成为皇太孙,他也不在乎兄友弟恭。
老朱坐在龙椅上,心里有点忐忑、也有些期待,他想要看看自家三孙能不能给他更多的惊喜。
在被宣召入殿的时刻,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朱允熥的身上。
这个身穿孝服的少年迈着大步,一点都没有胆怯的意思。
规矩的跪下行四拜礼,朱允熥大声叩拜,“皇三孙朱允熥,叩见祖父皇帝陛下!”
要说老朱也是厉害,《祖训录》当中都规定好了宗室子孙见到皇帝、皇后的称呼。不过这是正式场合的称呼,现在也应该这么称呼。
老朱没有让朱允熥平身,直接质问,“有臣子奏,你在太子薨后并无哀伤之色,面色红润、时常懈怠,可有此事?”
朱允熥抬头看向老朱,直接问道,“皇祖父,孙臣斗胆,敢问是何人弹劾我?”
老朱微微点头后,黄子澄出班说道,“回皇孙殿下,是臣弹劾殿下。”
朱允熥就看向黄子澄,问道,“你是何人?官居何职?”
黄子澄继续回答说道,“臣黄湜,忝为翰林修撰、东宫,累官太常寺卿。”
朱允熥立刻明白了,传说中的‘建文三宝’之一了。可能是个忠臣,但是绝对是害人的蠢货!
朱允熥直接朗声对老朱说道,“启奏祖父皇帝陛下,孙臣斗胆,请斩此獠!”
黄子澄瞪大眼睛,詹徽等人也吓了一跳,皇三孙不按套路出牌。这时候的皇三孙应该惶恐、争辩,而不是杀气凛然的要请旨杀人。
老朱脸上看不出任何神情,只是问道,“哦?为何?”
朱允熥立刻滔滔不绝,说道,“皇祖父在《祖训录》有制:凡风宪官,以王小过奏闻,离间亲亲者斩。风闻王有大故,而无实迹可验,辄以上闻者,其罪亦同。”
老朱心里一喜,但是黄子澄等人要开始慌了,因为朱允熥说的那些都是合情合理,有老朱这个洪武皇帝在背书呢。
朱允熥就看着黄子澄,问道,“你可是风宪官?”
黄子澄冷汗之流,诚惶诚恐的回答,“启奏陛下,臣弹劾皇三孙殿下,只是臣子本分,与臣官职如何无关!”
朱允熥立刻抓住机会,“启奏祖父皇帝陛下,此獠居心叵测,离间皇家亲情罪不容诛!为太常寺卿、翰林学士,尚且不能守礼、守法,多有僭越之举!孙臣以为,皇祖父当斩此獠!孙臣斗胆请旨为监斩官,必斩下此獠狗头悬于城阙警醒百官!”
朱允熥杀气腾腾的话令不少人慌了,黄子澄是最慌的那一个,因为这个皇孙很会扣帽子。再者就是他看起来,皇孙殿下是真的要杀他!
大道理似乎没错,黄子澄离间皇家亲情,这就是死罪。再加上不是御史,不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官员,风闻奏事可不是他的权利。
此刻的奉天殿文武百官泾渭分明,武官在左、文官在右,对于朱允熥来到奉天殿之后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
虽然也有武将的队列里有人目光里有些担忧,可是更多的是振奋的样子。尤其是为首的那几个,眼里神采涟涟。文官那边则很多人担心起来,皇三孙太没有仁君之相了!
黄子澄连忙争辩,对朱允熥说道,“殿下,臣虽不是言官,但为东宫侍读。先太子薨,皇孙殿下并无悲伤神色。我大明以孝立国,皇孙殿下灵前尚无哀伤之色,何以令天下臣民信服?”
这好像也没错,任何正统汉人王朝都要强调以孝治天下,这没错。
朱允熥看着黄子澄,问道,“你可知道我父王几子?”
黄子澄愣了一下,下意识的回答,“先太子殿下共五子四女。”
朱允熥就直接说道,“吾兄早夭,如今父王也离世,于朝廷、于皇祖父,俱是大悲。四弟、五弟尚幼,二兄此前侍疾尚且形容枯槁。我若再不振作,何人伺候皇祖父?难不成是你这满口仁义道德,实则内心龌龊腌臜之辈?”
这一下黄子澄内心更慌了,因为朱允熥要是这么解释也说的过去。
太子过世之后,皇帝可是亲自劝慰了伤心过度的朱允炆,让他振作些。
现在好了,朱允熥‘坐享其成’,认为老四老五还年幼担不了事。灵前有老二朱允炆守着,他这个老三就应该振作,是在孝顺皇帝。
谁要再说朱允熥面色红润、并无哀伤之色是不孝顺,那肯定会有人立刻扣大帽子了。
朱允熥这个皇孙孝顺着呢,这是在为皇帝、在为太子尽孝,这是一个坚强、孝顺到极点的孩子!
朱允熥朝着老朱叩首,说道,“启奏祖父皇帝陛下,父王丧期未过,不宜见血。孙臣请旨锁拿此獠下狱,待父王丧期结束,孙臣亲斩此獠狗头!”
老朱脸上露出些许笑容,这个好孙儿的表现让他满意,远超他的想象和期待。
这时候的老朱也越发肯定,此前传言的老大不喜欢允熥肯定是误传。十三岁的孩子能懂这么多的事情,肯定是有人教的。
东宫里谁能教允熥?
除了自家那个‘不孝’的好大儿之外,还能有谁?
而且允熥这个做事的风格和老大如出一辙,虽然没有老大的熟稔,可是骨子里的狠辣果决一个样。只是老大面子上看着宽仁一点,允熥则霸道了许多。
忽然从武将堆里蹿出来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启奏陛下,臣请旨速斩黄湜。”
朱允熥看了一眼,隐约认出来了,他二舅开国公常升。
下一刻武将堆里又跑出来一个胡子花白的,“陛下,不斩此奸贼,不足以平民愤!”
朱允熥瞄了一眼没认出来,这也不怪他,以前都是在东宫里不许接触朝臣。所以眼前这个看似是在支持他的武勋,真的不认识。
陆续又有几个武勋跪了下来,都是在请旨责罚黄子澄的。
这也使得文官系统的开始担心了,如果真的是皇三孙殿下被册立为皇储,那些淮西勋贵必然更加有恃无恐。
皇三孙殿下刚刚有所表现,这些人就亟不可待的表忠心,这可如何是好?
黄子澄心里惶恐,事情展开的不如他意。
而詹徽也急了,如果黄子澄被斩了,下一个肯定轮到他。毕竟皇三孙可是说了的,必定会杀他!
第12章 朝堂大乱
黄子澄有些慌张,有很多的事情超出了他的预料。
作为东宫伴读,作为皇次孙朱允炆的‘老师’,黄子澄很清楚朱允熥是什么样的货色,那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成不了气候、不足为虑。
可是现在呢,朱允熥在朝堂上侃侃而谈,面对骤然到来的发难没有丝毫慌张,应对的非常从容。大帽子、小手段,虽然都有些稚嫩,可是管用啊。
尤其是考虑到这个颇有纨绔之名的皇三孙只有十三岁,那就更加不能小觑了,就算是得到了无数人称赞的朱允炆在这样的局面下,也未必能够处理的这么得心应手。
黄子澄是慌张了,可是老朱感觉到非常的高兴和期待,这个三孙给他的惊喜非常大!
老朱感觉到惊喜,常升等人也觉得非常惊喜。太子薨,很多淮西武勋都觉得失去了主心骨,他们也都知道朱允熥名声不好,想要夺嫡难度不小。
以至于现在都有人在怀疑,皇帝这一次将皇三孙叫到朝堂,看似是应对黄子澄等人的弹劾,实际上是在立威。
要知道皇子、皇孙,轻易是不会在朝堂露面。就算是据说颇有才学、仁孝的皇次孙,也不能在早朝的时候出现。
詹徽急了,他没有退路,“启奏陛下,臣听闻皇三孙殿下前几日持剑伤人、闯宫!”
本来脸上有些笑容的老朱顿时面色铁青,看起来有些人是小看了他,也高估了自己!
满朝文武一片骇然,持剑伤人、闯宫,不管哪一桩都是了不得的大事,而这个皇三孙倒好,一次性两件事情都办全了。
这时候自然少不了一些议论,这件事情甚至要比此前弹劾朱允熥‘不孝’还要严重。
朱允熥扭头朝着武勋那边挤了挤眼,本来惊骇到面面相觑的常升立刻注意到了朱允熥的眼神,下意识的眨了眨眼、朝着詹徽努嘴。
朱允熥撇嘴、撅唇,意思是常升不要动。微微抬下巴,意思是常升身后的人。
本来跪在地上的常升会意,立刻用脚后跟踢了踢身后的颍国公傅友德,然后轻咳一声。
坐在龙椅上的老朱哪里看不到底下的一系列小动作,他忽然起身,“放肆!”
这一下满朝文武呼啦啦的全都跪倒,而朱允熥本来规矩的也再次跪好,只是下意识的抬头看了一眼,顿时有了底气。
老朱只是盯着朱允熥在看,微微点了点头,“好啊,宫里的事情朕都不知,你们这些人倒是知道的清楚!”
朱允熥立刻抓住机会,“詹徽,你倒是好本事!这倒也是,你是吏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不只是天官,还是言官之首!我就要问问了,本王到底伤了谁?”
詹徽这时候只能光棍,说道,“东宫勋卫马霄春!”
“启奏皇祖父,孙臣请旨召马霄春!”朱允熥就一副非常冤枉的样子,说道,“那人若是伤了,孙臣自当受责罚。倘若那人没伤,詹徽你敢污蔑我,我定然要斩了你的狗头挂于城阙!”
黄子澄都要哭了,他的脑袋是狗头,詹徽这个吏部天官的脑袋也是狗头,皇三孙殿下是真的要杀他们了啊!
随即朱允熥爬起来,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詹徽,你欺我太甚,我饶不了你!”
说完这些,朱允熥朝着詹徽冲了过去,揪着衣领就要揍人。詹徽自然不敢还手,只不过他一个中年人,朱允熥这少年也拽不起来。
而常升等人这个时候一拥而上,口里喊着‘殿下息怒’,抱着朱允熥在劝谏。
“动手啊!”朱允熥压低声音,对常升说道,“二舅,揍他,闹的越乱越好!”
常升愣了一下,怎么是要弄乱朝廷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