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318节

  不管是在地方布政使司还是直接归于中枢,反正要是能让文官插手,而不是说由五军都督府或者宗人府等衙门控制着,那不符合文官的利益。

  茹瑺知道躲不过去,就果断认罪,“回陛下,臣等选官不力,任免有失,还请陛下责罚。”

  这是一个聪明人,吏部本身就是负责‘人事’。现在茹瑺的态度就是吏部最大的问题就是出现了失察,所以才会让极个别的贪官污吏在这件事情上被查出。

  至于其他的自然也就没了,不存在什么吏部上下参与其中,这只是下级官员的事情,甚至是地方官的事情,吏部现在也冤枉着呢。

  朱允熥看向茹瑺,冷哼一声也不说什么,他早就猜到了茹瑺是这样的态度。

  这样才是最为正常的态度,茹瑺这要是大包大揽的才是怪事,毕竟在这件事情上吏部想要将自己摘出来,确实也属于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

  吏部是可以相对容易的将自己从这个麻烦的事情当中摘出来,但是其他的一些衙门未必就是能够如此了,其他的一些重臣这个时候就该心惊胆战了。

  朱允熥就看向郁新问道,“户部尚书,那你来说一说。海贸、市舶司归于户部,朝廷到时候还能得到多少银两?”

  很明显这也是在翻旧账,是因为当初在海贸这件事情上户部也是比较着急,是想要将这里的好处给掌握在手里。

  可是现在再看看,海贸的好处到底有多少还不知道,只是眼前出现了一些麻烦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些麻烦了,陛下现在在翻旧账了。

  郁新也不敢含糊,果断的开口说道,“回陛下,臣御下不严,以至于户部官员贪腐,还请陛下责罚!”

  既然明摆着是被皇帝翻旧账,户部在这件事情上也确实有难以逃脱的罪责,这时候也就别想着什么一清二白、全身而退了。

  这个时候就重要的是表明自己的态度,真的要是在这个时候辩解、想要负隅顽抗,到时候皇帝才会真正的动怒,那时候就算是想要认罪都难了。

  毕竟承康皇帝不是洪武皇帝,对于一些事情,当今天子不会责罚太重。

  朱允熥也没有多说什么,随即看向暴昭,“刑部尚书、御史大夫,你们觉得呢?掌刑法、监察之权的衙门,这到底是在忙着些什么事情?”

  暴昭和练子宁自然也是连忙认罪,陛下真的要是这么认为自然也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他们负责律法的衙门在这件事情上也似乎有些失职了。

  可是也没必要过度的紧张,原因自然就是因为看似失职,可是此前没有案发,就谈不上压力太大。

  这既然不是第一责任方,所以也就可以尽可能的在这一次的是非当中安然脱身,这都是很有可能做到的事情。

  朝中这些文武百官,一个个的也都是聪明人,既然能够在朝堂上立足肯定不是简单的人物,各种波折、风浪或多或少的也都是经历过。

  既然是这样的一种情况了,自然也就知道在这个时候做些什么了,知道怎么样尽可能的全身而退。

  看着这些狡猾的官员,朱允熥实际上也没有太当回事,真要是有人主动站出来将全部的罪责给承担了,那么他反而要开始担心了。

  大案刚起就有人出来顶锅,那自然也就意味着很多人早就想到了案发了该如何应对,可以证明这一切都被某些利益集团给掌控着了。

  好在现在的大明并不存在那样的情况,现在还没有太多的利益集团可以联手架空皇帝,让皇帝的一些意志受到限制。

  所以这一切尽在掌握中,很多的事情依然是可以按照朱允熥的计划继续推进下去。

  百官们在这个时候努力的想要降低自身的存在感,想要降低自身衙门在其中的牵涉,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不过朱允熥未必会让这些人如愿,有些事情的主动权他必须要掌握在手里,有些人想要免责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第384章 习惯了就好

  对于文武百官在这个时候看似是无比的低调,一个个的都是不言不语、一副知错认错的样子,朱允熥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

  主要就是一旦有什么事情,一旦是有着什么大案要爆发了,在事情还没有绝对牵扯到自己身上的时候,百官的态度就是如此。

  朱允熥也不再多施压,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商议、有些事情还需要拿出决定,这个时候自然也就意味着果断一点了。

  “都起来吧。”朱允熥再次开口了,直接说道,“现在在这跪着也没用,好好想想这些事情该如何处置,这才是要紧事。”

  文武百官自然先是谢恩,这才缓缓起身,不少人心里好像也是心里压力稍微小了一些。

  既然陛下都已经是让他们起身了,语气也没有那么严肃了,这自然就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好的信号了。

  朱允熥看向暴昭,问道,“你是刑部尚书,你觉得这一次的案子当如何处置?”

  暴昭谨慎的回答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太大,当以朝廷衙门前去审查,查明案情后再做处置。”

  不是暴昭性子慢,而是作为刑部尚书,他知道这样的事情必须要慎重。不只是要担心出现冤假错案,同样也需要担心急躁行事导致事态开始失控。

  毕竟市舶司、海贸是皇帝在亲自抓的案子,这本身来说就是大事。这么个大权在握的皇帝要是果决处置,说不定很多人稀里糊涂的就没了。

  另一方面的原因自然是害怕了,此前的红仓案才算是基本上尘埃落定,那也算得上是一桩大案,也是一桩贪腐的案子。

  不过很多官员还算庆幸,因为这个案子主要牵扯的是士子、是地方的士绅,以及一些中低级别的官员,所以对于一些人来说也不算是太大的事情。

  而这一次的案子就不一样了,牵扯的衙门实在太多,案情也确实比较大,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抱有侥幸。

  朱允熥就继续追问,“既然说查案,那你说该是哪些人去查?现在这么多衙门牵涉其中,不会是还没退朝,那边就收拾好了手尾吧?”

  这一下百官们就开始齐齐下跪了,要么是知错、要么是不敢,总之就是在这个时候态度一定要无比的明确。

  朱允熥对此也是见怪不怪了,这就是高度集中皇权带来的表现,一代代王朝在不断集中皇权之后,百官上朝的规矩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暴昭也不多犹豫,他知道自己躲不掉,“陛下,臣以为虽有中枢衙门牵涉其中,但是并非各部官员皆在此事中有所牵涉。”

  这话引起了满朝文武的共鸣,别管私下里是不是要严肃的追查身边人等等,不过在朝堂上的时候就需要表现出自己和这件案子没有任何的关系。

  确保自己没事,如果是真的没事自然是最好了,到时候就不用担心是牵涉到自己。

  如果和自己有关系,现在抓紧时间先摘出来,然后再去想办法抓紧补救,这也是一个选择。

  朱允熥看向暴昭,继续问道,“那你以为这一次案子,该从何查起?”

  暴昭想都不想的回答,“陛下,臣以为当以三法司派遣官员彻查此案,臣以为此案关系重大,当以各部次官前往太仓。”

  满朝文武再次表示认可,态度得表明啊,而且这个案子确实是太严重了,这自然也就意味着需要有着一些重量级的官员亲自赶往太仓去查案。

  侍郎这就是位高权重了,到了地方就算是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只不过这样的身份也基本上可以挡住一些官场上的压力等。

  “这还不够!”朱允熥直白说道,“朕现在都有些不敢信有些人了,短短几个月,接连出现如此之大的贪腐之事,你们要朕如何去想?”

  百官自然是再次跪下请罪,一个个的也都是开始紧张起来了,这就是他们现在最为担心的事情之一了。

  虽然皇帝的话非常不客气,可是短时间内连续出现两桩贪腐案,皇帝要是不多想那才是最为奇怪的事情了。

  而且不管是红仓还是海贸,那都是皇帝无比在乎的事情。可是即使是这样依然会有胆大包天之辈去动手脚,这得是多大的胆子啊!

  或者干脆直接一点的来说,这些人既然都是这么大的胆子了,肯定也是有所依仗,无非是觉得有人庇护,或者是认为上下都是如此,吏治不清!

  朱允熥就直接的说道,“这一次的案子既然是北镇抚司查出来的,北镇抚司自然要派人去。锦衣卫也不能闲着,必须要跟着!”

  百官们看似是没有什么意见,皇帝直接摆明车马的表达了不信任,要对这些查案的官员进行直接的监督,这时候就算是心中再不爽也只能忍着了。

  如果有理有据或许还可以据理力争一下,只是现在还是不要试着去做一些无用功,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引起皇帝的更多不满。

  朱允熥随即继续补充,“文华殿大学士姚广孝,也跟着一起过去,好好的查一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少人这一下更加的害怕了,姚广孝到底是什么人,大家也都是心里清楚的,这个人就是皇帝的心腹之一。

  在朝中的时候就是官,下朝之后就是僧,虽然古里古怪的,但是没有人敢否认他的能力。也都知道这是天子近臣,这是直接安排姚广孝去监督。

  朱允熥随即看向武官的队列,有些不满的说道,“朝廷待汝等不薄,功名利禄、高官厚爵,你们就是这么做的?”

  文官们不敢幸灾乐祸,因为这一次的五军都督府那边虽然卷入其中了,但是大家就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都是一丘之貉罢了。

  无非就是现在看似勋贵们被陛下指责,或许以后有机会让陛下不要一如既往的信任勋贵,那些人打仗或许没问题,但是治国就差了太多。

  “凤翔侯张龙、驸马都尉尹清,你二人也一同前往太仓。”朱允熥直接点人,“三法司列出官员名录,下午递到朕的案头。”

  张龙是承袭爵位,但是同样是老朱第八女福清公主的驸马。而尹清是前年才尚老朱第十四女含山公主,出身中低阶军官家庭。

  文武百官们对此看起来没有任何意见,皇帝现在不只是不信任文官,也是不相信勋贵,同样对宗室外戚也是有所不满。

  所以这么一个案子,自然是需要多方势力一起去查,谁要是敢在这件事情上做手脚,那自然也就要做好面对皇帝的雷霆之怒了,这根本不用怀疑。

  朱允熥随即看向朱尚炳等人,“本该是让宗人府也来协理此案,只是朕看还是算了。宗人府,朕的叔父、兄弟,倒是想的挺好。”

  看着拂袖而去的皇帝,朱尚炳等人更是臊的利害,这一次的上朝对于他们来说确实就是不折不扣的折磨了。

  从头到尾就是跟着百官们一起请罪,皇帝也根本没有打算有任何询问宗室的意图,这显然是对宗室的表现十分失望,这才会奚落后直接退朝。

  这类待遇可以说是此前没有的,但是没办法,谁让大明的一些宗室就是能够不断的闹出来一些幺蛾子呢,以至于陛下现在显得非常失望、不满。

  这时候自然也就是没什么可抱怨的,宗室落的被皇帝失望的处境,这一切不还是因为他们咎由自取么!

  更何况乐观一点的来想,皇帝确实是对宗室有些失望和不满,但是还没有表现出要严厉惩处宗室的意向。

  既然是这样,似乎也就是意味着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好似也是不需要因此提心吊胆的。

  退朝后的朱允熥直接回到武英殿,“将凉国公、开国公叫来。”

  蓝玉和常升到了武英殿就直接跪下,他们倒是觉悟高,“罪臣前来领罚。”

  朱允熥深深的叹了口气,随即说道,“这一次还好你们两个没有贪那些钱财,要不然朕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置你们了。”

  蓝玉和常升倒是觉得他们不至于去贪那些钱,虽然金银财宝的自然是让人心动,可是他们现在的地位等等,还真的没必要去在意那些财宝等。

  更何况多少也是有些抹不开面子啊,他们真的要是卷入了这些案子,自然也就是让皇帝为难,毕竟一个是皇帝的舅祖父、一个是舅舅。

  “你们在军中多有旧部,这些事情朕也知道,也从不多想。”朱允熥语重心长,“想要让旧部立功,这也是人之常情,大将也应该如此。”

  听到朱允熥的话,蓝玉和常升自然是更加的汗颜,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也是没有想到的,心里也是说不出的愤怒和憋屈。

  作为大将、作为国公,常系一脉在军中根基很深,不管是高级将领还是中低阶的军官,旧部确实不算少。

  而不管是蓝玉还是常升,自然也会想着帮助一些旧部去寻求立功的机会,不管是为了升爵还是升官,只要立功了很多的事情自然也就会容易争取。

  尤其是听说第一次出海打了海盗、剿了一些野人,这些自然也就是军功了,会让武将们非常眼红。

  眼看大明暂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事,想要立功自然也就难了。安排一些人跟着出海,本来是想着他们去立功的,可是一下子被坑了。

  朱允熥深深叹气说道,“三舅本身还坐镇太仓,我信不过其他人。结果倒好,我三舅对这些事情还没有多少察觉,他到底是在做些什么?”

  蓝玉和常升也是恼火,小外甥(小弟)的表现也确实是让人感觉到失望,是非常的令人失望。

首节 上一节 318/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