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319节

  常升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所以基本上不管事。可是有一点他做的很好,他就是非常的勤勉,皇帝吩咐的事情肯定尽心竭力的去办好。

  他也知道常森能力不太行,本来还想着常森去了太仓之后也能勤勉起来。就算是做不出什么像样的事情,办好皇帝交代的差事总可以吧。

  毕竟就算是蓝玉都知道,皇帝从来都不会给常家兄弟安排特别难的事情,就是生怕他们能力不够办砸了差事没法子交差。

  现在的情况就是坐镇太仓的常森虽然没有卷入贪腐,但是他还真的就是个泥胎菩萨,在太仓那边是什么事情都不管,被人骗的都找不着北!

  这叫个什么事情啊,有些事情稍微勤快一点,也不至于会出现如今这样的局面。

  朱允熥叹气说道,“也是我识人不明,用了这么些个人。”

  蓝玉和常升自然尴尬,皇帝识人不明,他们这两位国公就更加难辞其咎了。他们所推荐的人办砸了差事,辜负了皇帝的信任,这可不是小事情。

  朱允熥语重心长的说道,“这一次你们看看,徐家、李家,他们都没出差错,偏偏就是咱们常家出了这个笑话,这叫什么事!”

  蓝玉和常升尴尬的无以复加,在太仓那边可不只是常森。魏国公府的有李增寿,曹国公府的有李增枝,他们可没有出现常森那样的纰漏。

  朱允熥随即说道,“嘴巴严实一点,三舅召回来之后不许在外祖母面前提起此事,免得她老人家担忧。”

  蓝玉和常升只能是连连谢恩,其实他们也害怕有些事情传到常蓝氏的耳朵里。真的要是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显然也就是有些不太好了。

  至于对常森的处罚等,暂时看起来是不会有什么处罚,就看案情查清楚之后到底牵扯多少了。

  如果单纯的只是失职,说不定就是将他彻底的冷落,安心当一个富贵闲人了。要是犯了错,就看过错的大小了。

  大概率是不至于挥泪斩马谡,到了那时候就要请出来金书铁券了。

  不过开平王一脉的已经出了个被流放的常茂,这要是再来一个常森,那真的就是巨大的笑话了。

  不只是蓝玉和常升在祈祷,朱允熥也是希望常森最好不要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要不然他到时候就难以处置了。

  至于所谓的猪队友,那就谈不上了,主要是习惯了就好。

第385章 特殊待遇

  对常升、常森,朱允熥一直都是不会真正的委以重任,因为他知道这两个舅舅能力平庸。

  如果让他们去做一些特别重要的事情,那不是在帮助他们,而是在害他们,这个道理朱允熥自然也非常明白。

  所以现在常升这个开国公主要是做一些看似重要、显赫,实际上没什么含金量的事情。对常森的要求也是一样,出面也就行了,其他的没多少要求。

  可是现在倒好,常森连这样的事情都做不好,未必是能力不足,而是真的没什么心思去做一些事情。

  要说不失望那肯定是假的,可是这一切似乎好像也是能够接受,主要就是一开始对常森的要求就比较低。

  也是因为常森现在看似是有些失职,好在就是还算是守着一些底线了,基本上是没有参与一些贪腐的事情,这就算是值得开心了。

  蓝玉和常升也是灰溜溜的离开了武英殿,他们也知道出了这些事情会在皇帝面前没有颜面,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事情已经发生了。

  现在还是想想以后怎么样去表现吧,皇帝可以对他们失望,但是绝对不能一直失望,这一点蓝玉和常升都是心里有数的。

  甚至他们心里也都明白,常蓝氏要是不在了,朱允熥还是会认开平王这边的亲戚,会认常升这个舅舅。

  可是这样的一些亲情,也经不住一次次的消耗啊,这一点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

  所以到底该做些什么事情,蓝玉也好、常升也罢,他们都明白。仗着开平王的门楣等,他们在朝堂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似乎也不需要担心什么。

  毕竟就算是什么事情都不做只是安享富贵,这也没什么问题。但是那可不是他们的追求,他们可不希望开平王一脉被赶出中枢。

  看看如今大明的一些勋贵,不少开国勋贵实际上已经边缘化了,开平王一脉的可不能走上这么一条道路。

  有点紧迫感实际上是好事情,朱允熥对蓝玉倒是没什么可担心的,这毕竟是大将。哪怕性格方面有些问题,现在也算是能压得住,这是有本事的人。

  常升的话就需要多努力了,能力不足不代表就可以直接躺平,有些事情该做的还是要做,毕竟身份在这里摆着,哪能真的是什么赌不管呢!

  等到其他人都离开,朱允熥对张福生说道,“让道衍过来一趟。”

  道衍匆匆来到了武英殿,开口说道,“臣拜见陛下。”

  朱允熥看向道衍,严肃的问道,“大和尚,朕也不和你说笑。这一去太仓,你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事情吗?”

  道衍就回答说道,“回陛下,查案等事并非臣所擅长之事,臣自然旁听有司衙门审案即可。臣愚钝,只能尽数记下,奏报陛下。”

  这就是所谓的聪明人,不只是说能够猜出来朱允熥的一些心思,最主要的是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至于任务之类的事情更是不在话下了,道衍当然非常清楚自己这一次去太仓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肯定也会尽心竭力的去办好。

  朱允熥的脸上浮现出笑容,说道,“那锦衣卫和北镇抚司的人就归你调遣了,驸马都尉那边你也多去问问,他们多和勋贵有些往来。”

  这一点道衍自然清楚,这一次让两个驸马出面,自然也是代表着皇帝的态度,有些案子就是需要宗室或者外戚出面镇场子。

  只不过张麟本身就是勋贵出身,和常系一脉走的也近,军中自然也是会有着不少的关系。

  尹清看似是稍微好一点,出身没有那么高,可是到底也是军中家庭出身,这也就意味着一些事情可以用他们,但是也不能绝对的相信他们的立场。

  好消息就是张麟还算是比较本份的勋贵二代,尹清出身不够高、也比较本分,所以用不着担心他们偏袒太多。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么个案子大家都心知肚明,皇帝就盯着这个案子呢,就算是‘钦差大臣’在这件事情上也不敢‘自由发挥’。

  太仓离应天府实在太近了,要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敢动手脚,那就不是胆大包天了,那就是自寻死路。

  朱允熥随即也说道,“出了这么个案子自然没人乐意看到,只是有些事情也不能耽搁。出海还是要出海,这个事情是大事,有些事情要快点查清。”

  道衍对此自然也是心里有数,倒不一定就是说皇帝对于出海有多么偏执等等,单纯的就是出海要看海风、看洋流,错过了时间就要再等一年。

  按理来说出了这么个案子似乎是可以停下来等一等,可是前期都准备了这么多工作了,要是没有一些特别严重的情形,该继续推进就继续推进。

  道衍也认真说道,“陛下,臣以为此去查案,一是要查明案情,二是该替换官员、货物,三则是该准备出海。”

  朱允熥非常认同的说道,“你明白这些就好,这几桩事情都不能耽误了。大和尚,你肩膀上的担子可不轻,这些事情得做好才行。”

  道衍对此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主要就是皇帝安排了他去太仓,那自然就是委以重任了。

  不过道衍对此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压力,他本身就是极其有能力的人,自然也是有着那么一些自负,最害怕的其实还是自身的本事得不到施展。

  现在这样就挺好的,所谓的大学士帮皇帝出谋划策,偶尔参与一些政事的商讨。但是这还不够,道衍还想要继续做些大事。

  对于道衍的能力,朱允熥自然也是比较放心。

  这倒不是说历史上的道衍留下了多少名声、事迹之类的,而是这几年道衍一直在身边帮忙参议政事,能力强不强是可以看出来的。

  张福生这时候又奏报说道,“陛下,吏部尚书等人在殿外求见。”

  朱允熥立刻点头说道,“宣。这些人倒是聪明,估计昨天就已经定好了人选。”

  道衍和夏原吉也都是这么认为,这些尚书们昨天就知道了事情,肯定也是紧急商讨了对策。陛下在朝堂上发怒后,这就立刻开始来安排对策。

  茹瑺等人刚进殿自然是先行礼,朱允熥直接问道,“商量好了?安排谁过去?”

  茹瑺立刻回答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吏部右侍郎黄观、户部右侍郎卓敬、刑部右侍郎侯泰等,能赴太仓彻查大案。”

  既然是皇帝钦定的大案,指名了需要三法司开始查案,以及侍郎级别的官员前往,那么六部这边就摆出来足够的态度。

  至于都察院、大理寺那边,到时候再让陛下去指派人手了,不可能全都是茹瑺这些六部尚书来安排。

  现在底气不足呢,主要就是文官也卷入其中。这要是大包大揽的直接定下所有查案官员的人选,这自然是很难让皇帝满意、很难让人放心。

  朱允熥仔细想了想,又问道,“一口气过去三个侍郎,各部的事情忙的完?”

  茹瑺等人连忙说道,“回陛下,太仓大案更为要紧。诸衙门虽然事务不少,臣等勤勉一些,自然不会有影响。”

  这也是实话,虽然一口气有三名侍郎级别的官员去查案,对于各部的影响肯定是有,但是目前到底什么才是大案,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不将太仓那边的案情查清,谁也落不了好,这件事情必须要迅速,绝对不能让皇帝心存疑虑,更不能耽误了出海的大事。

  这也是大家的共识,查案要快、要果决,耽误了出海,谁都没好果子吃!

  朱允熥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这就好,安排一下,这些人最迟明早动身。就不用进宫了,安排好了就走。”

  茹瑺等人自然也没有意见,按照惯例离京、赴京的一些官员或许可以在早朝时得到皇帝的接见,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事情。

  现在还是抓紧时间将案子给办好,一些礼节性的事情自然也就是可以稍微放一放。

  朱允熥随即看向道衍,“你也回和尚庙,记得查案的时候穿着官服。”

  道衍连忙说道,“臣定当谨遵陛下圣谕。”

  道衍对此自然也是心里有数,他虽然私下里穿僧袍,可是正式的场合一直都是戴着官帽、穿着官服,这些分寸他一直都是没有忽视。

  不过这也是皇帝对他的偏袒,其他的官员可没有这样的待遇,道衍的一些行为算得上是大明官场独一份的,这也是很多人认为这个古怪的和尚是皇帝心腹的根本原因。

  想想也都能够明白这些事情,别看道衍的官职看起来不高,可是这个大学士在陛下还是太孙的时候就跟在身边。

  能够被皇帝信任,一直帮忙参议国政,再加上还给与了一些特殊的待遇,这就是皇帝重用的最好证明了。

  所以哪怕是茹瑺等人,对道衍也是比较尊重。除了道衍是皇帝信任的近臣之外,自然也是因为大家也都明白这个大和尚的能力。

  现在大和尚要去太仓了,这么一桩大案到底要怎么查,很多人自然也是心里有数。

  哪怕是有些不愿意承认,或者是不愿意面对,这个案子不只是要快速去查、快速去判,更是要无比的立场端正,谁要是敢偏私等,都不用等皇帝发落了。

  安排好这些事情,朱允熥直接打发茹瑺等人离开,各自去衙门办事。

  这也不免让茹瑺等人多想,皇帝显然对他们还是有些不太满意的地方。

  这可是和以往那种安排去处置政事不一样,这是有些故意冷落、敲打的意思了,这就是让茹瑺等人‘戴罪立功’,争取表现了。

  想想这些事情,自然也让茹瑺等人更加焦急,有些事情也必须要和属官们说清楚,这一次的案子不只是关系着大家的前程,还关系着性命。

  这一次的案子也必须要办的漂亮,必须要让皇帝满意,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了。

  等到茹瑺等人离开,一个熟悉的太监说道,“启奏陛下,太上皇陛下召见。”

  朱允熥就立刻起身,他知道老朱也是急性子。既然安排了一些事情,自然就果断的做出决定,绝对不会有什么拖泥带水的。

  到了西宫,朱允熥直接开口,“祖父,有些事情您老人家直接去武英殿就行,实在不行直接下旨啊。政事有多忙其他人不知道,您还不知道?”

首节 上一节 319/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