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317节
老朱自然是非常认可这样的做法,对于这些贪官污吏等,他是深恶痛绝,也是一点都不会对这些人手下留情,等到这些人的自然是严刑峻法了。
老朱随即有些担忧的说道,“照理来说,你的那些叔叔们,也是你来处置最好。咱要是出面了,不免让人觉得咱退而不让,还以为朕把着朝政。”
朱允熥心很大,笑着开口,“这倒不算什么,祖父的威望高。我就是再怎么厉害,其他人也不觉得我能比得上您这个开国之君。”
老朱也觉得有道理,其实退位以来一直不愿意接触朝臣等,他就是怕外头的人以为他这个太上皇还是把持着朝政,这对朱允熥来说没好处。
可是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开国皇帝,不要说在群臣之中了,就是在民间都是有着巨大的威望。
至于说李渊也是太上皇,那情况是不一样的,次前的传位是正经的传位,可不是经历了一次玄武门,在老朱的手里头也不可能出现玄武门。
老朱就继续说道,“那这样吧,你几个叔叔们,这一次还是咱来责罚。只是你到底是皇帝,切不可什么都不管。”
朱允熥就连忙说道,“这是自然,要是事事都是祖父出面,那以后不免让叔叔们多想。他们现在也算是敬着我,只是也要想想以后。”
听到朱允熥的回答,老朱表现的是非常欣慰,这也就是他此前最为担心的一些事情了。
什么放权不放权的在他看来都无关紧要,什么知道的不该知道的,那也不算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对于这些也确实没什么可多在乎的。
老朱最为担心的就是一旦有什么事情涉及到宗室都是他出面解决,这样自然是省心不少,也可以维护朱允熥的名声。
但是他担心以后自己不在了,他的那些儿子们就失去了约束,就会一个个的不怕朱允熥了。
真的要是出现了这样的一些情形就不好了,这也是现在老朱的一个心结了,心里头想着是找到了什么合适的机会,让朱允熥去处罚一些藩王。
说到底就是作为皇帝,不能只是一味的对宗室好,那样不见得就是真的好,反而是可能害了藩王们,对大明的社稷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朱允熥也继续说道,“我先前就交了济熺几个,其实也是敲打。他们也都滑头,一个个的都是将罪责推出去了,和他们王府无关、和叔叔们无关。”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老朱也笑了起来,“到底是和你一起读书、一起长大的,做事的手法看着也差不多了,这些小子也是聪明、孝顺。”
这就是典型的属于老朱的双标了,对于自家子孙总是能够看到一些优点,甚至是这些优点直接盖住了那些不足。
至于更极端一点的只能看到优点、看不到缺点,这也是存在的事情,这是一个护犊子护到了极致的老人。
朱允熥看向张福生,开口说道,“让皇后带着孩子们过来,也差不多该准备晚膳了。”
张福生等人自然是赶紧去安排这些事情,现在也可以不用那么小心翼翼了。只要小殿下在西宫,这里必然是一片和睦、温馨的景象。
老朱开口说道,“你二叔还是有些不成器,这一趟咱准备罚的重一点。倒是你六叔,这一趟咱是没想到他也犯这些糊涂。”
“还不是知道海贸能多赚钱,总觉得只有自己最聪明。”朱允熥就笑着说道,“都说海外蛮夷,以为什么都没见过,以为就是那么好糊弄了。”
老朱也是笑着点了点头,这一个个的也都是聪明人,只是这聪明劲没有用对地方,只是在琢磨着怎么样去坑侄子,这到底叫个什么事情!
朱允熥也继续说道,“这一次也倒好,本来我还想着再出海几次,五军都督府那边该收拾一下。现在好了,用不着多收拾了。”
老朱也冷哼一声说道,“这些勋贵也是不像话了,给了他们富贵、权势,还是贪心不足!”
这自然也是实情了,这些勋贵现在看似什么都有了,只是显然他们也是希望得到更多,为此动点歪心思等等都成为了正常的事情了。
朱允熥也补充说道,“五军都督府这边实际上问题不大,以后真的要出海,这些人到底还是要跟着,发点小财也不为过。”
老朱当然也明白这些道理,出海必然是有船队,会有不少的将士跟着,这些人要是发点小财的话大家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无伤大雅。
只是这一次稍微做的有些过了,这也是必须要处置一些将士的原因,哪能直接动根本呢,这就是无视朝廷法度、无视军规了!
所以该处置的时候自然就是会处置了,这一点也没任何好商讨的,朱允熥确实重用勋贵,但是不至于放纵这些人无法无天。
朱允熥也继续说道,“文官这一次也老实了,先前总是和我争。现在我倒是要看看,这些人到底是有何脸面来和我争这些事情。”
老朱也非常嫌弃的说道,“这些人也是贱骨头,就是得收拾!争,这些人一口一个仁义道德,做的事就不堪入目了。”
虽然以偏概全了,不过对于有些事情,朱允熥还是比较认同的。
对于有些文官确实不能过于放权,要不然这些人就会蹬鼻子上脸,这些人的欲望比想象中还要强!
第383章 责任
西宫这边一片祥和、温馨,因为朱文垚挣脱了宝庆的手,咿咿呀呀、跌跌撞撞的跑了过来。
只要有这个孩子在场,老朱和朱允熥基本上是不会斗嘴。只要这个孩子在跟前,老朱对侍女、太监的态度都要温和不少。
不能让孩子怕啊,不能让孩子看到不好的东西,自然也就是要温和一些了。
“祖祖。”朱文垚扑到老朱身上,警惕的看着坐在旁边的朱允熥,“爹,走。”
老朱哈哈大笑,小孩子藏不住心思,和谁亲近也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朱允熥也忍俊不禁,小孩子的心思确实简单,有些时候就是有着一些占有欲。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那是不可以抱别的孩子,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朱文垚现在就是这样,虽然老朱肯定是不会抱朱允熥,但是这还不够,有些时候还需要保持距离,这才是最好的。
徐妙锦和郭宁妃开始安排着晚饭的事情了,老朱一边吃着饭、一边逗着朱文垚,时不时的还要帮忙喂一下。
朱允熥可不会不识趣,孩子小现在喂点饭菜是很正常的事情,最主要的是现在是天伦之乐,他要是不开眼的话,一顿骂肯定是少不了的。
西宫这边可以说是非常的和谐,但是对于不少朝臣来说就是内心忧虑了,其实从北朱允熥叫去武英殿后,不少大臣回到衙门就是紧急商量对策了。
出了这样的一些事情,自然是谁也不敢掉以轻心,一个个的也都非常的紧张,因为这一不小心就可能是一起大案了。
郭桓案、空印案等等就是因为吏治的原因,那时候株连的官员可不少,朝堂上的尚书、侍郎等也都难以独善其身,六部尚书时有空缺就是那时候开始。
虽然这些事情过去十几年了,甚至有些官员没有经历那些风波,可是想想看也头皮发麻啊。
承康皇帝确实不是洪武皇帝,看似是要宽仁不少,可是也别过于乐观,如今的这位天子也是杀伐果断。
更何况出现这么大的事情,洪武皇帝不可能不知道,到那时候要是再次出现大肆诛杀一些官员,说不定就是洪武皇帝出面了。
有些大戏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只要太上皇还在,如今的这位天子就不会承担喜欢杀人的名声,哪怕主意是他出的,但是人还是洪武皇帝杀的。
接下来的朝堂上肯定是不会安宁的,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不少人肯定是需要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的才行。
不只是需要仔细的复盘一下自己在这些事情当中到底有没有牵扯,或者是仔细想想有没有可能被手底下的官员牵联到这类事情当中。
这些显然都不是什么小事情,百官们现在都需要打起精神来,因为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注定了就不会是什么小事情。
短暂的休息一天之后,朱允熥就需要再次上朝了,也需要好好的考虑处理好一些事情了。
奉天门外的百官们都非常紧张,这是山雨欲来的时刻了,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事态如何,或者是听到了一些传闻,没有人可以轻松对待。
更让文武百官们担心的事情就是朱济熺这几个藩王世子也出现在奉天门了,这可不是要谢恩准备回藩,这是被皇帝要求来上朝的。
种种迹象都是非常特殊了,大家都需要在这个时候更加小心应对了,因为事情实在是太大了。
当净鞭声响起,不管百官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个时候也只能赶紧去上朝,或许也是伸头一刀、缩头一刀,要接受审判了。
朱允熥在百官们的朝拜声中坐在了龙椅上,先不开口、只是扫视一圈,看着这些官员们。
皇帝不开口,百官们心里自然更加忐忑,尤其是皇帝没有按照惯例那样让他们起身,而是让他们继续就这么跪着。
这就是皇帝的态度了,这就是皇帝毫不掩饰的表达着对于这些文武百官的不满,这么一桩大案的出现,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一种煎熬和折磨。
朱允熥开口了,更让人心惊胆战,“让北镇抚司千户朱忠过来吧。”
百官们这一刻也是心提到了嗓子眼,直接召见北镇抚司的主官了,而不是像以往的常朝那样先奏事,看似这是一个‘专场’了。
镇抚司可谓是凶名赫赫了,起初这个衙门是隶属于锦衣卫,是负责以酷刑镇压贪官污吏。
只是当今天子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就将北镇抚司从锦衣卫剥离出来了,如今的北镇抚司权力更大,对锦衣卫也是一种限制。
朱忠快步入殿,直接跪下说道,“臣北镇抚司千户朱忠,叩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
朱允熥也直接,“将你等查探的事情好好的说一说,说仔细些。这奉天殿里衮衮诸公,都是国之栋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圣贤!”
对于皇帝的大阴阳师身份,百官们习以为常。只是这么讽刺的话,很多人心里只是直突突,皇帝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态度,这就是最佳证明了。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这基本上就是皇帝指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鼻子在骂,一点情面都不打算留。
不过不少人也确实心虚,出现了这样的一些案子,现在就算是被皇帝阴阳几句,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只要不真正的卷入那些案子就好。
这些也算得上是老朱给朱允熥打下了‘坚实基础’,从洪武朝走出来的文武百官的心理素质都强,对于皇帝的要求都低,也根本不敢多说什么。
朱忠就立刻开口说道,“启奏陛下,臣等探查得知在太仓港准备出海之船队,一应商品货物多有残次。其中上下文武官员、差役,贪腐、徇私者甚众!”
已经知道这些情况的大臣们倒是不算多么意外,现在只是想着怎么样保住自己。
而此前还没有明确得到消息的官员则心惊肉跳,看起来这是彻头彻尾的大案了。
朱忠奏报结束后就不再言语,规规矩矩的跪伏在地。而文武百官们更是如此,从先前朝拜开始就跪着,现在跪伏的更加本分、规矩了。
压抑的气氛让不少人心里发颤,皇帝似乎是不打算说些什么了,只是安静的坐在龙椅上俯视着这些官员们,而百官们自然也不敢多说什么。
大概停了一分多钟,朱允熥才开口,“诸位爱卿,可听到了朱忠说了些什么?”
百官们自然没有任何人敢回应,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不只是因为陛下本来就是极其重视海贸,甚至可以说这件事情本身就是皇帝陛下在推进的。更何况这是自上而下的窝案,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大案了。
对于朝堂上的鸦雀无声、无人回应,朱允熥非常不满,“怎么了?是不是没听明白?是不是要朕再让人说一遍?”
这一下百官们齐声回应,“回陛下,臣等听明白了,臣等有罪!”
这还真的是老朱教出来的官员们,一个个的在这个时候都知道该怎么应对。起码就是在这个态度方面,百官们知道是如何回应皇帝的。
朱允熥有些嘲笑的说道,“这一下算是明白了?那也有,朕就用不着再让人说一遍了。既然听清楚了,那诸位爱卿说说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这一下百官们又一次哑巴了,真的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先开口,明眼人都知道出现这样的情况,谁先开口谁就是出头鸟,到时候被陛下骂都是轻的。
看到百官们不开口,朱允熥直接点名,“茹瑺,你是吏部尚书。此前朕记得市舶司被划出来,属你吏部跳的最急,你觉得这事情如何发生的?”
茹瑺肯定知道自己是躲不过去,但是谈不上多么的紧张和担心,只要陛下不大肆株连的话,他这个吏部尚书应该不至于受到太大的牵连。
而现在被点名,很大的原因就是皇帝陛下对于此前的一些事情不满。
那就是海贸的事情基本确定,市舶司重开,吏部确实是忙着想要将市舶司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