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305节
不过这些内心小小的悸动很快就消失不见,他们自然也都明白想多了对他们没有任何的好处。
还是好好的做好藩王的本分吧,这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为要紧的事情。
其他的就不要多想了,以他们现在的身份等等,不夸张的来说,就是想也有罪!
恪守本分,不要有不该有的心思,这对于宗室来说才是最为基础的要求,这也算得上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这根本就不算是简单的兄弟聚会,现在大家也都长大了,身份也有了一些变化,也没人会单纯的认为一切还都是和小时候一样。
吃饱喝足,朱允熥也可以‘下班’了,该休息的时候肯定还是需要休息。
看到朱允熥,徐妙锦就说道,“陛下,眼看着就是要正旦了,臣妾这边也要准备一下。”
“这些事情用不着和我说,你看着安排。”朱允熥笑着说道,“登极仪才办完,现在就要办正旦,先前还有皇祖父的圣诞,尽忙这些事情了。”
这话自然也没任何问题,最近的一个多月,基本上也就是在忙着典礼方面的事情,各种典礼。而这些仪式等等,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去筹备。
徐妙锦就笑着说道,“陛下言重了,这些都是大事,岂能马虎。”
虽然一些事情看似是挤在了一起,也确实让大家手忙脚乱根本没有任何闲暇。可是再仔细想想,这些事情也不是每年都有。
几年、几十年就这么一回,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也没什么可抱怨的。正旦年年有,皇帝的生辰也是年年有。
可是整数的大寿,新皇登基,那显然就不是每年都会有了,自然也不用说什么大家非常忙了,这确实不值得大家去抱怨什么。
朱允熥也笑着对徐妙锦说道,“说起来我登基之事,看着也太顺利。仔细想想,朝中内外几乎全无变化,还是和以往一样。”
徐妙锦认可的说道,“确实如此,陛下登基本就是众望所归,又有皇祖父帮扶,陛下登基自然顺利。”
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朝中内外现在确实看似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没有什么皇权更替的波诡云谲,或者是在这个敏感时期的人心浮动。
这对于朱允熥来说无疑是好消息,一个稳固的政局,对于他的施政等等更有帮助。
而大明开国三十年,虽然有些制度开始深入人心,但是也不得不说现在就算是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等等,阻力也谈不上大。
这对于朱允熥来说无疑是更好的消息了,他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施政理念更好的去执行和贯彻。
现在的大明谈不上是一张白纸,不过朱允熥这个丹青手也可以尽情的做挥洒,可以有机会描绘出来自己想要看到的画面。
和徐妙锦聊了一会儿天,该休息的时候就需要休息了,还要为新一天的工作而留足精力。
哪怕自己现在年轻力壮,也自认为精力比较旺盛,不过到底不是机器。
新的一天依然是早起为开始,长期这样的生活方式也让朱允熥习以为常了,也不会觉得这样有什么不适应,更谈不上疲惫。
升殿后百官朝拜,这就是一个常朝,流程和以往没有任何区别。
下朝后朱允熥将几个勋贵叫到武英殿,“明年按说应该是没有什么战事,不过忘战必危,更何况现在大明周边还有些许宵小。”
蓝玉等人眼睛都亮了起来,陛下难道是想要打仗?
好啊,这对于勋贵们来说肯定是好事情,这就是他们价值的体现。
不过朱允熥的话也让他们失望了,“只是明年朝廷大事不少,想来也是无力再征调大军北伐了。”
蓝玉想要开口,大明没有穷到那个份上,稍微挪一挪、挤一挤,军费就出来了,去草原打鞑子肯定有军费。
不过徐辉祖隐蔽的拽了拽蓝玉的衣袖,现在还是不要多嘴最好,可别打乱了陛下的计划。
最主要的是凉国公要是再说错话,肯定又要被陛下训了,那可不好!
第370章 武备废弛
蓝玉冲动归冲动,可是有些时候也是能听劝,无非就是不改而已。
冲动的时候想要主动开口,但是被徐辉祖拦下之后,蓝玉也反应过来自己要是多嘴肯定挨骂,那就瞬间老实下来。
朱允熥饱含深意的看了一眼徐辉祖和蓝玉,蓝玉讪笑着,而徐辉祖还是面无表情的,好像一切也都没有发生改变。
“朝廷不准备北伐,只是军事上的事情还要准备。”霍嬗就开口,“凉国公,你北上去大宁,与燕王、宁王合议布兵等事。”
蓝玉喜笑颜开的上前,“臣领旨。”
朱允熥笑了起来,说道,“宁王善谋,燕王也有军略,你又是大将军。你们三个凑在一起,朕就怕各有各的想法、谁也不服谁。”
蓝玉立刻开口说道,“陛下,臣少年之时就随先开平王四处征战,追亡逐北、南定云贵,臣不敢比肩中山王、开平王,也自负大将之材。”
不要说徐辉祖、傅友德了,就算是耿炳文、郭英等人也忍不住捂脸,但是这就是凉国公蓝玉的性格。
藏拙什么的是不存在,他一直都是什么都说。以前朱标为太子的时候,蓝玉敢当着朱标的面说朱棣有帝王之气等等。
朱允熥没好气说道,“还想着要封王呢?和中山王、开平王相比,你还要再想想!朝中诸将,无非就是宋国公、颍国公以后能如此。”
傅友德立刻跪下,激动不已的说道,“陛下,臣虽有薄功,不敢受此圣恩!”
蓝玉又要急了,大明追封威望的目前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以及沐英,开国六国公中现在也就是冯胜还活着,看样子也是要死后封王。
至于说常茂是开国六国公之一,但是大家也都知道那是怎么回事。而李善长的话,那就算了吧,他的爵位早就被废黜了。
而傅友德何德何能,难道就是因为他平定了云南?
看到蓝玉又要急,朱允熥就笑着看向蓝玉,想要开口的蓝玉就瞬间闭嘴了。真要是不闭嘴,肯定是要挨骂了。
虽说一直都是在和傅友德‘争风吃醋’,也是自诩功劳并不比傅友德差,但是蓝玉也是明白傅友德的功劳确实不小。
傅友德能封王,那我以后也能封王!
无非就是现在傅友德岁数大,再加上这几年陛下有意在拔高傅友德的地位,所以才会一次次的在一些场合给与他更多的显赫地位。
但是看看实际的情况,现在的傅友德虽然看似威望不断的在加高,只是他已经许久没有率军出征了。
也别说率军出去征战了,他手里甚至没有半点兵权,不要说和蓝玉相比了,就连李景隆、徐辉祖等人,这一个个的手里都有不少兵权。
仔细想想看如今坐在龙椅上的这位,他的一些做事风格和洪武皇帝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洪武皇帝是非常霸道的,也根本没有什么弯弯绕绕,有些时候就直接定罪、废黜,甚至是没有什么罪名的话也可以找点罪名给安上。
但是如今的这一位就不一样了,他最喜欢的就是惠而不费的做法,不只是对勋贵如此,对宗室实际上也是这样。
被高高挂起、挂在一个难以下台的位置,到时候就算是心有不甘,也只能配合着皇帝继续将一些戏唱下去,要不然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朱允熥也不管蓝玉、傅友德等人想些什么,他还有自己的一些安排和计划,那也都是要紧事。
“魏国公,你再去陕西一次,随晋王巡边。诸多皇叔为塞王,此前就藩后,各封地兵源、将士不足,朕心里一直颇为担忧。”
徐辉祖自然也明白这些事情,虽然大明的塞王不少,可是目前为止并非是所有的塞王都到了真正的封地。
说到底就是一些封地比较偏僻、荒凉,也十分靠近边塞,所以当地的财政无法支撑一个藩王的供用,而且也担心兵力不够导致藩王被鞑子击败等。
毕竟供给给藩王的供用,基本上都是直接从地方州府划过去,而不是说从国库调。
朱允熥继续严肃说道,“边关卫所、要塞,好好去查一遍,朕也知道好些将士都是跟着皇祖父过江,展转各地,去看看如今他们过的如何。”
徐辉祖小心谨慎的说道,“陛下,若是最初那些老卒基本都岁数不小,按理来说都已经除役,也都该颐养天年了。”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跟着老朱过江的那些老兵,就算当初只有十四五岁,现在也都六十多了,肯定也是除役了。
“划分军户,很多都是就地耕种。”朱允熥开口说道,“这些老兵也都是有功,苦寒之地没人愿去,可酌情抽调一些老卒其余诸子回荆襄。”
朱允熥的话也是让徐辉祖等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回应才好。
按照大明的卫所制度,在籍的军户肯定就是在卫所服役,他们的家人也都是在卫所生活。
至于现在直接将一些老兵除了服正役的子嗣抽出来,其实就是在充填荆襄一带的人口。
陛下在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就抽了周王等人的三护卫,调来调去之后,就变成了屯田卫所去了荆襄。或者是在大运河沿线,让一些老兵可以安家落户。
这肯定是一些优待了,只是对于一些老兵来说,这也算是让他们不得不分家。
而对于徐辉祖这些勋贵们来说,他们看到的是朝廷现在是在有意识的削减一些军户的人数,现在让更多的人成为民籍。
这,简直就是在削弱大明的战斗力啊。
哪怕是将一些老兵除军籍,或者是将原本馀丁抽走,那也是在削弱着大明的兵源储备。
毕竟按照卫所制度,军户的主要的义务,便是出一丁男赴卫所当兵,其余的子嗣为馀丁。
而按照大明的一些规矩,是正军服役,至少要有一名馀丁随行,以助其生活。
因为由于军户负担沉重,故多给田地,且正军免全部差役,而在营馀丁及原籍下的一丁亦可免差役,以保障其生活并供给正军之生活。
现在皇帝这么一做,看似是减轻了馀丁的压力,但是正军的压力就在变大。而且多子嗣的军户,可能也是得到了足够多的好处。
徐辉祖谨慎说道,“陛下,这样一来,可能的会有军户偏袒子嗣,军中恐多有老弱。”
徐辉祖的担心是人之常情,军户世袭且比较苦,所以一旦有机会成为民籍,说不定一些军户之主就要偏心了。
让一些老弱病残、不受待见的子嗣留在军中服役,其他的子孙成为民籍,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傅友德也连忙说道,“陛下,臣以为魏国公所言非虚。真要是如此,我大明军力必然衰弱。”
暂时不打仗,这件事情大家可以理解,大明这么些年陆陆续续也都是一直在打仗,无非就是战事的规模有大有小罢了。
暂时的停一停大家也没意见,可是如果是主动的削弱大明的军事实力,这些勋贵们肯定会着急,这就是在削弱他们的利益了。
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明也确实没有到需要主动削减兵源的程度,大明还没有因为军事的因素导致财政困难等等。
“朕也知道这么做必然会有一些事端,只是不打仗的话,养这么多人做什么?”朱允熥就反问道,“打鞑子,打完鞑子再去打哪里?高丽还是安南?”
北边的蒙古人已经是强弩之末,境内的各种割据势力早就被彻底消灭,大明现在放眼望去确实根本没有什么敌人。
朝鲜可能是敌人、安南或许也可以出兵去征讨,但是打下来那些地方的话,治理起来会不会有难度?
而且那些地方的话打下来了,会不会对大明有足够的好处?高丽苦寒、偏僻,安南瘴气多,而且民风也比较彪悍,这都是不太容易管束的地方。
朱允熥看着徐辉祖等人,继续问道,“就是打下来了安南,朝廷现在还需要这么多卫所吗?尤其是内陆卫所,真以为朕不知道很多卫所有些废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