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304节
甚至上次船队归来,还是有一些金银被收进国库,‘缴获’那也是属于朝廷的财产,只不过是郁新等人希望得到更多罢了。
现在来看,也只能多些耐心了,也只能再等等、再看看了,显然皇帝是不会轻易将市舶司、海贸的事情放归给文官来控制。
就算郁新对此有些不满意,可是现在也真的没有什么太好办法。
大明的文官不要说面对皇权了,就算是面对勋贵集团都很难硬气起来,更何况这位皇帝还是一个将勋贵牢牢掌控在手里的实权皇帝。
“让驸马们过来。”朱允熥开口,对张福生说道,“让傅忠也跟着一起过来,快一点。”
张福生心领神会,所谓的驸马自然也就是耿璇和张辅了,这两位可是皇帝的姐夫。本来地位就特殊,现在自然就更加特殊了。
毕竟皇帝亲近两位皇姐,这一点大家也都知道。现在大明有‘权’的女子就五位,除了皇后之外,就是两个皇姑和两个皇姐了。
看着傅忠等人,朱允熥直接安排,“你们三个回老家祭,带着尚未就藩的藩王以及吾弟。靖江王世子一并过去,开春后让他们耕种,知晓民生之艰。”
傅忠等人立刻心领神会,祭祀自然是少不了的,皇帝即位前就安排人回去祭祖,现在即位了自然也需要派人回去。
而这些皇室成员回乡,这也符合大明的一贯作风,藩王受封、就藩前基本上也都是要在凤阳老家一段时间。
练兵、阅兵、耕种等,这也是一种锻炼和教育,让宗室成员知晓得来江山不易。
至于说宗室犯事后被罚回老家就更加不用说了,凤阳到底是龙兴之地,真的要是处罚一些宗室的话,凤阳老家自然也就是不二之选了。
安排好这些事情,礼部尚书陈迪就再次来到了武英殿,仔细汇报着即位大典的后续收尾等一系列事情。
自然也少不了马上就要开始的正旦等等,这也就是所谓的大朝仪等时刻了,这就是最为重要的节日,这就是要正式启用承康元年的节点。
一应事情自然也都需要安排清楚,这些事情大家都会打起来精神,毕竟是新皇登基的第一个正旦,象征意义也不同。
仔细听着陈迪的汇报还不够,道衍、夏原吉在旁听还不行,朱允熥召来了一些宿儒、学士等,礼仪方面的事情他也不敢马虎。
说到底就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个道理他非常清楚,这些事情要是不上心,那也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了。
一天的政事基本处理完毕,朱允熥开口,“让诸王世子过来吧,设宴宽待他们,我等弟兄好好聚聚。去和太上皇说一声,问他愿不愿意来。”
小太监去各处传禀,张福生关心问道,“陛下,今日是涮肉,还是其他宴席?”
“涮肉吧,这天寒地冻的还是吃些涮肉暖暖身子。”朱允熥忍不住吐槽说道,“这天气湿冷,最是不好受了。让人去开平王府,再仔细问问。”
张福生等人也习以为常了,那位开平王夫人身体本来就不好,这些天皇帝、皇后不说一日三问,基本上也是每天都要派人去问。
太医院那边也不用说的,自然是有太医坐镇,生怕是出了什么问题。可是大家心里都清楚,有些事情可能真的不是努力就可以改变。
朱济熺等人来了,欢天喜地的,“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
朱允熥打趣说道,“济熺先起来,就让他们几个跪着,他们都是我弟弟,就应该给兄长问安。”
朱高炽胖脸涨的通红,还是没忍住说道,“陛下,臣虚长几月。私下我等兄弟玩闹不要紧,陛下自小就是直呼臣名也不要紧,只是自有排序。”
“允炆比我大一岁,我自小也是叫他名字。”朱允熥随即看向朱济熺,“我好像也是自小就喊你名字,也不知道这事情挨了多少打。”
其他几人也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打朱允熥的自然不会是他们,他们那时候也只是在皇城读书的藩王之子,能打朱允熥的自然也就是他们的皇伯父了。
简单的行礼之后,朱允熥笑着说道,“今年船队要出海,各府出钱出人,肯定能有所得。”
朱济熺等人喜笑颜开,随即也拍马屁说道,“还是陛下深谋远虑,臣等远不及。一直都以为海外蛮夷,没想到还有诸多金银财宝。”
“朝廷上下都盯着呢,不能只是想着宗室。”朱允熥强调说道,“你我兄弟一起长大,我和叔父们也亲近。只是我现在为皇帝,也该为社稷考虑。”
朱济熺等人立刻感觉到不妙,难道说陛下又要想着削减宗室的待遇了?
别啊,供用减了,大家想着从海外寻找一些新的进项,也才刚刚尝到了些许甜头,还抱有很高的热情。
怎么现在这位皇帝,动不动就是拿宗室开刀,总是在想着削减宗室的一系列待遇呢!
皇祖父陛下可是有好处首先想着他的儿孙,而现在这位承康皇帝,想着的就是社稷!
第369章 一切如常
朱允熥是不是只会对宗室下手,这就不好多评价了,反正他自己是坚决不会这么认为。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照顾宗室,会给与一定的优待和特权,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宗室的力量也是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无非就是现在的大明给与的一些权力和待遇看起来比较优厚,以至于一些宗室得陇望蜀、还想要更多。
而作为统治者的朱允熥想要削弱一些,会担心宗室尾大不掉、成为朝廷的负担,他也确实做了不少的事情。
几大藩王手里的兵权几乎是被拿下了,名义上现在藩王还有三卫,可是包括秦王、晋王等人在内,藩王三卫实质上被朝廷完全控制。
供用方面被削减了不说,此前也废黜了朱氏宗室最低永为奉国中尉的规矩。
不过这一切都是朱允炆上奏,老朱批准的,和朱允熥表面上没有什么关系,他可以继续白玉无瑕,看似没有对宗室半点苛待的迹象。
可是百姓不知道内情,朱济熺这些人清楚啊,先前的很多事情就是如今这位皇帝做的,偏偏就是让他美美的隐身了。
看到一众兄弟的脸色,朱允熥笑着开口,“怎么?还是觉得不该如此?其他不说,宗室富贵即可,还想要更多权柄、钱财?”
朱济熺等人面色变了,连忙说道,“陛下误会了,臣等岂敢有其他心思。”
朱允熥算是找到了理由,苦口婆心说道,“你们都明白这个道理,我也明白。对叔父们、对你们,我自然不用操心。只是其他人呢?”
朱允熥随即看向朱济熺,直接说道,“你早些年就在应天府,和三叔不在一起。你的世子之位稳固,只是不代表其他人不惦记,对吧?”
朱济熺面色变了变,有些无奈说道,“陛下说的不错,说是兄弟。只是有些时候大家心里头也有想法,我家老三的心思就多了些。”
朱高炽、朱尚炳等人非常意外,他们一直都以为朱济熺的地位稳固呢。
因为朱济熺是嫡子,也颇受三叔喜爱,怎么还有其他人的事情?三叔的三子,应该是庶子吧?
不过朱济熺赶紧说道,“老三性情有些乖戾,他也知道是多想。所以父王和我也不太喜欢他,只要不答理就好。”
朱允熥笑了笑说道,“他若是什么时候抓住你把柄,到时候在我跟前告你刁状怎么办?四叔是不喜欢高炽,但是高煦可不敢惦记燕王世子之位。”
朱高炽无语了,强调说道,“陛下,父王并非不喜我,也没有偏心老二。”
朱允熥坏笑后对朱济熺说道,“我自然是不担心济熿这个昭德郡王告刁状。只是你想想,藩王手里的钱多了,除了大兴土木还能做什么?”
藩王要钱,无非就是大兴土木、吃喝玩乐,难道还是招兵买马、拉拢百官?
到目前为止虽然有一些总是叛乱的案例,可是到目前为止也从未有成功过的案例!
朱允熥就继续说道,“其他的不说,就说海贸这事情。本就是给了宗室诸多好处,很多采买都是从宗室藩王封地去采买,再给你们权力,那会如何?”
朱高炽等人心里明白,海贸的事情已经给了宗室特权,很多货物都是从诸王封地直接采购,这些宗室藩王成为了二道贩子,转手就是一笔钱入账。
其他的江南士绅、商贾为了这些货物被选中可是花费不少心思,但是宗室只是凭借着身份就可以轻易得到份额,这就是照拂了。
朱允熥也继续说道,“钱财本就是容易乱人心,要是宗室藩王再和商贾等搅合在一起,那乱子就更多了。我这么说,你们能明白吗?”
朱高炽等人虽然想反驳,但是也只能说道,“臣等明白陛下良苦用心!”
想要得到更多钱财等自然没问题,可是超出了一定的限度,那就容易出问题了。
看到一众兄弟不说话,朱允熥就笑着说道,“不考虑现在,也该考虑以后,是这个道理对吧?”
朱高炽等人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应和,“陛下深谋远虑,臣等远不及。”
“马屁就不用你们拍了。”朱允熥得意洋洋的说道,“我们一起读书、一起长大,我自小就觉得你们远不如我。也不用灰心,不如我正常!”
对于朱允熥的如此做派,大家一时间都有些语塞,只是似乎也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
其他人说出这类话必然是被嘲笑的,但是朱允熥说出来了就不会被嘲笑,倒不是说现在的他是皇帝、大家不敢嘲笑。
而是单纯的从小到大他都是如此,这些一起长大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一个自恋且非常不要脸的人,他就是觉得自己比大家都优秀,非常的心安理得。
朱允熥涮着羊肉说道,“我也不跟你们开玩笑,你们回封地之后,也和叔父们说一声。我无心折腾宗室,也用不着以宗室立威。”
这一下朱高炽等人就打起精神来了,这些也确实就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一件事情。
虽说老朱还在,但是他到底退位了,现在是朱允熥当家。他真的要是拿宗室当中的人立威,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看似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帝登基了自然也可以这么做,一点都不需要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
处置宗室,百官不会觉得兔死狐悲,百姓也不会感同身受,说不定会觉得皇帝心怀天下、以天下黎民计,这才对那些天潢贵胄严加管教等等。
朱允熥就继续说道,“一切如常,只要诸位叔父严加管教子女,只要用心办好朝廷交代的差事,自然还是和以往一样。”
朱济熺就赶紧开口说道,“陛下,臣父这些年一直在西北划分牧场、筑城,这本该是朝廷职权......”
朱允熥就笑着对朱济熺说道,“我说过,二叔、三叔、四叔,那都是有大用。他们用不着多想,我现在也需要依仗他们治理江山。所以不用再提,三叔它们的职司照旧,该做的事情继续做。”
其实朱棡等人也会担心,老朱在皇位上的时候,朱棡等人办事也是没什么好顾忌,因为他们都是皇子,也不用担心太多。
但是现在变成朱允熥这个侄子当了皇帝,他们这些叔叔们要是继续管着一些重要的事情,说不定就会让侄子多想了。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朱济熺等人自然也放心了不少,他们也会担心被猜忌,说到底就是宗室身份敏感。
如果是手里掌握实权的藩王,那么就更加有可能被猜忌了,这显然就不是朱济熺等人所希望看到的情形了,他们还是只想当富贵王爷。
毕竟皇位和他们无关,保住荣华富贵显然是最为重要。
朱允熥就继续笑着说道,“要是有些宗室无意承担要务也没关系,藩王权力本就受限。只是你们在封地,身份在那摆着,对地方官也有威慑。”
朱济熺等人也明白这个道理,毕竟并非每个藩王都是朱樉、朱棡等人,并非每个藩王都要去做一些要紧的事情。
在封地吃喝玩乐就好,只要不影响地方政事、不扰民,这也就足够了,皇帝对于闲散王爷的要求也一贯比较低。
看着这些兄弟们,朱允熥笑着开口,“事情就是这么些事,我不会为了拉拢宗室提升待遇,甚至会有些削减,只是你们也不用担心日子不好过。”
朱济熺带头说道,“陛下多虑了,臣等能理解陛下好意。”
朱允熥笑了笑,“一切照旧即可,不要觉得现在祖父退下来了,我就急着收拢权力。用不着那样,更用不着拿宗室说事!”
看着自信、意气风发的朱允熥,朱济熺等人内心肯定是羡慕的,大家都是皇孙,可是偏偏只有朱允熥能够坐在龙椅上,而其他人只能称臣。
更何况朱允熥这些年一直得皇祖父偏爱,登基称帝不说,甚至早早的就大权在握,根本不需要担心权柄的事情,这个皇帝当的实在是太顺心、太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