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301节
哪怕大明现在的家底子厚实了一些,可是该省的还是要省。朱允熥登基普天同庆,也不可能大手一挥让很多的宗室拿到更多的好处。
毕竟宗室的供用即使是削减了不少,依然是非常大的一笔数字,朝廷接下来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朱允熥就苦口婆心的说道,“你们放心就好,一众兄弟姐妹该有的肯定是会有。祖父定下来的规矩,我岂会不认!”
看着朱允熥的表演,朱高炽等人也无话可说。这些年宗室的待遇削减,他们也都知道这是朱允熥的主意,当然坏名声都是朱允炆担了,那是个贤王。
不过实事求是的来说,大明朝即使是一再削减宗室的供用,这些宗室子弟依然可以过的无比富贵。
无非就是以人心来看,大家都不会知足。哪怕现在得到了足够的富贵,可是依然想要更多。
会觉得现在宗室的待遇看似不错,但是如果能够更好一些,宗室子弟肯定没人会反对,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贤王‘武林王’。
朱允熥的死不认账,这也让朱高炽等人非常无奈。他们有他们的立场,而朱允熥显然也是有着他的一些立场和看法,哪怕是兄弟,也未必利益一致。
朱高炽等人代表的是藩王、宗室的利益,而朱允熥需要考虑的就是整个江山社稷了,是大明朝堂上的一些事情了。
更加现实一点的来说,朱允熥是君、朱高炽等人是臣,自然也就没办法做到利益一致,有些事情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共情等等。
朱允熥随即开口说道,“这些事情朝廷自然有礼法、章程,也不是我就能直接定下来。你们别急、叔叔们也别急,弟弟们更加用不着急。”
朱高炽等人也只能叹气了,遇到了这么个不要脸的厚脸皮皇帝,他们有些时候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谁让现在的皇帝权势太大呢,哪怕他们这些宗室也是一股子庞大的政治力量,可是实际上操作起来,他们还真的很难给朱允熥更大的压力。
“一会儿我安排宴席,咱们几个好好聚聚。”朱允熥笑着开口,非常的热情,“现在离过年也不远了,你们都得过完年再回去。”
朱有燉就说道,“过完年再回去有些不妥吧?我们到底是亲王世子,岂能长留京城。”
朱允熥笑着开口说道,“难道还担心有朝臣弹劾你们串连?放心好了,你们就是在应天府大摇大摆,也没几个官员赶去和你们攀附。”
朱高炽忍不住看了一眼朱允熥,这位皇帝还真的是非常自信,这是对于朝堂掌控力十足的自信发言。
朱济熺等人自然也明白这样的道理,别管会不会有些时候在心里觉得朱允熥就是运气好等等,也要承认现在大明的权势被谁握着。
藩王如今长期留在京城,确实有可能发展一些势力等等,藩王和京官往来比较多,这肯定是大忌了。就算是藩王世子,理论上也不该和官员往来太多。
但是这也没办法啊,谁让朱允熥十足的自信呢,他不觉得有官员敢去和这些藩王世子们多往来。
同样也明白自己的这些兄弟们会有分成,不会想着在经常发展一些关系、探查一些消息,现在的位置就很舒服,别没事给自己找事。
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和兄弟们聚了一次,朱允熥还是非常开心和满意的,总算是有了一些可以说话的人,可以稍微的放松一下、嬉笑怒骂。
而新的一天开始后,朱高炽等人自然是需要上朝,再次恭恭敬敬的行礼、送上贺表。
大明最有权势、最有地位的四位藩王不能亲来京城,但派遣世子们送上贺表,这就是对于当今皇帝登基的支持,这就是宗室的态度。
当年立皇太孙的时候,就是以秦王朱樉等人为首表了态。在老朱的授意下果决的选择立太孙,而不是叙立太子。
也是亲王们先后表态支持朱允熥,让他看起来是更加的众望所归,连自家人一个个的都是无比坚决的支持他。
现在自然也是一出好戏再次上演,什么兄弟情深、想要聚一聚,这自然是事实。可是这也是政治秀,大明新君即位,宗室们也要纷纷表态才行。
送完贺表的朱高炽等人就离开了朝堂,不要说他们只是藩王世子了,就算是藩王来了,正常情况下也是不允许旁听国政,这是对藩王的提防。
哪怕现在大明的诸多藩王看似没有威胁到皇权,可是未雨绸缪的事情也需要有,该有的安排自然也都需要给安排上。
下朝后的朱允熥来到武英殿,直接问道,“我那些兄弟们现在是在做什么?”
张福生赶紧回答说道,“回殿下,世子殿下们多是在访亲。”
“防亲?”朱允熥有些不太高兴的说道,“我这些兄弟,基本都是出自勋贵之家,他们倒是心里头没个分寸了!”
朱尚炳的母亲出自宁河王邓愈,虽然现在卫国公的爵位被废,但是邓愈尚且还有子孙后代在,在军中任一些中高级的官职。
朱济熺的母亲是永平侯谢成之子,谢成虽然告老还乡回了老家凤阳荣养,但是他的子嗣留在五军都督府任职。
朱棣就不用说了,见了徐辉祖、徐膺绪、徐增寿要喊声舅舅。
而朱有燉就别说了,他的外公是冯胜。就因为朱橚和冯胜走得比较近、私下还写过信,老朱责罚过朱橚,也一直都冯胜有不少猜忌。
张福生对此自然也不敢有任何的评价,作为皇帝身边的人,他只需要将一些事情原原本本的汇报也就行了。
至于如何评价,或者是皇帝有什么样的安排,那显然就不是他需要去操心的事情了,那是属于皇帝的权力,这也是内侍们该有的分寸。
朱允熥就吩咐一声说道,“让北镇抚司的盯着些,见了哪些人、说了些什么,都给朕记下来。”
和这些兄弟们的关系不错,也不担心他们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只是有些事情不能不防,这不是朱允熥多疑,而是他在这个位置,就应该这么做。
安排这些事情,对于朱允熥来说一点都不难,这么做对于他来说自然也就是心安理得的事情了。
朱允熥看向道衍问道,“大和尚,我这些兄弟们也是带着嘱咐来的。你说我的叔叔们急着册立其他子嗣为郡王,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思?”
道衍想都不想的回答说道,“回陛下,臣以为诸位亲王殿下无非是想要多得朝廷供用。想来诸位王子殿下,也都想要得更多钱财。”
朱允熥就笑着开口,“朕到也是这般想的,这个世道还真就没人嫌钱财更多、权势更大。”
道衍等人自然也没有反驳,这样的道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心知肚明,这就算得上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就是人之常情了。
朱允熥就继续开口问道,“大和尚,你觉得该册封吗?现如今不少王子的岁数也是合适了,朕新君继位,自然是要照料一下宗室。”
道衍就立刻说道,“陛下,臣以为无需急着册封诸多郡王。陛下即位乃众望所归,并非诸多宗室拥戴。再者就是即使宗室拥戴,诸亲王即可。”
夏原吉也跟着开口说道,“殿下,若是广封郡王,户部倒不是拿不出钱银,只是实在太多。诸王尚未成亲,按理来说无需急着册立。”
听到道衍和夏原吉的话,朱允熥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两人还是了解他的心思,或者说也是以朝廷为立场,自然也就不是想着维系宗室的一些好处。
朱允熥觉得这么做完全没问题,“朕也是如此想的,我这些弟弟们急着分家,实在是太不孝了!”
道衍就开口说道,“陛下,若是诸王子被册立为郡王,供用等先拨付亲王处。”
按照大明规定的对宗室供用的方式,基本上是一次性拨付足。是直接给藩王,然后是藩王朝着郡王府拨,郡王再朝着镇国将军等拨。
大宗到小宗,这也就是一个标准的流程了,这不是朝廷直接分到每一个宗室的手里。
朱允熥忍不住笑了起来,“朕也是这么想的,现在真要是册封了,只怕我的一些叔父说不定会克扣郡王钱粮。到那时,亲王的钱财就更足了。”
道衍等人也不开口了,这些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不好多开口,说多了说不定就是有要落的一个离间天家亲情的罪名,那可是大罪。
不过如果皇帝真的要是安排了什么任务,到时候就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毕竟皇帝看起来也确实是想要做些文章。
第366章 长远的规划
监视谈不上,这只是对于自己的那些堂兄弟做了一些必要的关心。
他们就算知道了也别觉得伤感情,因为在各地的藩王府邸,或多或少的也都是有着一些朝廷的眼线。
包括那些官员们也都明白这些道理,锦衣卫确实不如开国初年那么飞扬跋扈了。但是不管是锦衣卫还是北镇抚司,也都算得上无孔不入。
这不是大明的特例,任何朝代都是一样。哪怕是所谓读书人的天堂北宋,也有皇城司这样的机构。
至于现在的朱允熥不愿意一口气将一些适龄的皇孙辈的堂兄弟封为郡王,单纯的就是不希望增加朝廷的负担,以及让藩王们薅羊毛。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朱允熥回到了乾清宫,“去西宫转转?”
徐妙锦立刻笑着说道,“先前皇祖父派人来看了,只是觉得陛下肯定忙,就没明言。”
“老头现在岁数大了,就怕我不在跟前。”朱允熥就笑着说道,“他非要住在西宫,我哪能不知道他的心思,还不是嫌我住东宫太远。”
徐妙锦不好说什么,但是她多少也明白老朱怕孤单,所以一定要将朱文垚留在身边,也坚决不许给他再建一座宫殿,只是腾出来西宫。
两口子刚到西宫,就看到朱文垚开心的坐在小木马上摇摇晃晃,这孩子越来越好动了。
“娘!”朱文垚立刻就要起身,可吓坏了旁边的侍女,“爹。”
看着小跑而来的胖儿子,朱允熥问道,“你祖祖呢?两天都没见着你祖祖了,他还好吗?”
坐在门廊下的老朱懒洋洋的睁开眼,重孙哪听得懂那些,都是孙儿故意说给他听的。
“祖父,晚膳准备了吧?”朱允熥就笑着问道,“我这忙了一天还没吃饭,这边要是没吃的,我回去让人准备准备。”
老朱这才睁眼,傲娇的说道,“你是皇帝,就是三更半夜想要用膳都不能少了你的。传膳吧,文垚还没有吃晚饭。”
朱文垚不太高兴,强调说道,“祖祖,吃了,吃饱饱。”
“好好的饭不吃,偏偏喜欢吃点心。”老朱就有些埋怨,“这也好,一天多吃几顿就饿不着,和你爹学的臭毛病。”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寻常百姓能一天吃两顿就算不错了,丰年还能吃点干饭、白面,寻常一年也不能吃饱几回。我倒好,一直不吃饱,也饿不着。”
老朱就冷哼一声,随即说道,“那也怨不得你,早起要上朝,没日没夜的也难有太多时间吃喝。饿不着就行,饿着了就不像话了。”
其实不只是朱允熥少吃多餐,老朱也是一样。只是老朱的少吃多餐,显然就没有朱允熥的精致、讲究,老朱几乎是什么都吃。
朱允熥抱着沉甸甸的胖儿子,对老朱说道,“我那几个兄弟都忙着走亲戚,回头我就吓吓他们,说他们串连朝臣、和勋贵往来密切。”
老朱觉得好笑,也就是在他面前,孙儿才能有这顽皮的一面,还真的如同当年传闻的那样纨绔、不省心。
“你现在吓唬他们,那几个胆子都得给吓破,你叔父们就要上折请罪了。”老朱就说道,“现在你身份不同,你随口一说,他们得仔细掂量。”
朱允熥有些不太确定的说道,“二叔和五叔应该不会,四叔可能会,三叔说不定就要骑马回来亲自解释。”
老朱就笑着点评,“咱也是没想到你和你二叔关系和睦,你二叔本是最看不上你。倒是你五叔,你俩关系好倒是不算出人意料。”
“五叔明面上和允炆关系还好呢,可以一起谈经论道。”朱允熥就笑着开玩笑,“也就是允炆,他还以为五叔最喜欢的就是他,被人卖了还数钱。”
老朱也是忍俊不禁,随即感慨说道,“现在越看允炆,咱就越是后怕。那孩子真是读书读傻了,跟那什么黄子澄学呆了。好好的王爷,跟腐儒一般!”
朱允熥开玩笑说道,“他名声好啊,士子们都在帮着他扬名。他要是当了皇帝,咱大明就该是文官来治天下了。”
老朱就不说话了,混账孙子又在点他呢,偶尔还是拿当年立皇储的事情在打趣。
不过老朱心里还是开心的,有些事情最怕的就是闷在心里。这要是说出来了、能开玩笑,那就是没放在心上,不至于以后还去计较这些事情。
徐妙锦开口说道,“皇祖父,皇叔们可是给文垚准备了不少好东西,我见着都觉得新奇。”
老朱就理所当然了,很骄傲的说道,“他们一个个的拿着朝廷的供用,不是大兴土木就是吃喝玩乐,给文垚准备好东西也是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