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汉官

汉官 第371节

  “哼!依我看,这天下就是以私义乱公利的蛀虫多了,才会沦丧至此。”

  其实张松和张裕也没什么过节,就是这张嘴刻薄习惯了,为此没少得罪人。

  比如此刻,张裕闻言就气得双眸圆瞪,直喘粗气。

  但不等他开口,一旁的杜琼就气急败坏道:

  “竖子,你指桑骂槐的骂谁呢?”

  与张裕一样,杜琼也是蜀郡人,刚刚被刘璋拜为从事。

  别看他在益州的名望没有张裕大,但杜琼的底气却不小,其自幼便跟随蜀中大儒任安学习经学,数十年来一人将任安的学说研究透彻,继承了任安的衣钵,在益州士林人脉广阔。

  最关键的是,杜琼尤其精通于谶纬之学,并且一直以此为傲。

  刚刚若不是张裕抢先开口,他也是要对魏哲进行批判的。

  眼下见张松似乎站在魏哲那边,他当即讥讽道:

  “古人言【相由心生】,现在看来此言果真不虚。”

  “这等贼子胡诌的荒诞之说,恐怕也只有阁下才会相信。”

  啧啧~不得不说杜琼是知道怎么阴阳人的。

  他不说这话还好,这么一说张松气得拍案而起,直接拔剑就刺。

  若不是周围人连忙拦下,说不定今日两人就要倒一个了。

  而被两人这么一闹,这场聚会自然不欢而散。

  然成都郊外的这场闹剧只是益州乱状的一个缩影。

  随着邺城商贾将魏哲当日在知行书院的一言一行甚至被邺城好事者编辑成册,然后与《大学章句》合订成一本,名之曰《知行录》,并且开始向四方贩卖。不少对刘璋不满的益州士族,不惜花重金也要购得此书。

  由于益州大族豪富,加上求购者甚多,甚至出现了十匹蜀锦换一书的盛况。

  在这种潮流下,纵然益州有很多今文经学一脉的儒生对魏哲的言语大肆污蔑、诋毁,但还是难以抵挡《知行录》在益州的流行。

  如吴懿,李严,费观,张松,许靖等古文经学一脉的儒生,更是开始精研此书,越读便越是佩服,甚至开始尝试亲身践行起“国学”的理论来。

  以往他们对魏哲虽然久仰大名,但却都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

  不倾慕,也不怨怼,就是当个旁观者。

  可是如今,即便魏哲没有迎奉天子,掌握天下大义,但益州内部却还是渐渐出现了一批“亲魏派”,隔三差五的便劝说刘璋与邺城结盟,切勿与之为敌。

  而刘璋在考虑到汉中、荆州都是敌人的情况下,竟然觉得他们所言颇有道理,便决定派张松出使邺城,交好魏国……

第315章 看不见的战场【4K】

  话说刘璋虽然被益州内部的亲魏派说动,决定派遣张松前往邺城结盟,但这个想法要实现却没有那么简单。

  正所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益州在富庶安逸的同时,地势险峻也是出了名的。

  在当下益州内部的人想要出川,基本上只能走两条路线。

  其一,便是向东顺长江经三峡至荆州。

  这条路线看似轻松,但风险却是不小。

  要知道三峡两岸武陵山区山势复杂,陆路几乎不可行,使水路成唯一选择。

  然而三峡段的水流又十分湍急、礁石密布,仅丰水期可通航。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中流砥柱”便是在此处。

  自秦灭巴蜀将益州纳入中夏版图,便不知道有多少先民在此船毁人亡。

  至于出川的第二条路线则向北,走汉中。

  穿越金牛道或米仓道后,再走子午道或褒斜道翻越秦岭,便能抵达关中。

  这也是成都与长安、洛阳之间最短的路线。

  只是这条路线也不比三峡水路安全多少。

  除了天险阻隔之外,还需穿越秦岭与大巴山,穿越一连串的悬空栈道。

  但凡走过一次北线栈道的人,恐怕都不想再走第二次。

  不过话又说回来,出川北线曾经并没有这么艰难。

  先秦时,从汉中走水路其实可以直达关中的,并且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是经故道水直抵右扶风郡陈仓县;

  另一条是沿汉水直达天水郡(汉阳郡)。

  秦朝末年,韩信明面上遣周勃装着修复褒斜道,暗中却派遣樊哙延汉水出天水郡,抵达陇西;又命曹参经子午谷直抵长安,作为牵制力量,而韩信自己则亲率主力经故道水攻克陈仓,一举夺得关中。

  是故,汉族的汉,不仅仅是汉朝的汉,更是汉中的汉,汉水的汉。

  只可惜造化弄人。

  《汉书》记载:

  吕后二年正月(公元前186年)武都山崩,杀七百六十人。

  山崩倒没什么,这场大地震最大的问题在于诸多滑坡阻塞了汉水,形成大量的堰塞湖,后堰塞湖西南方向决口,汉水从此向西南注入了嘉陵江。

  原本属于汉江上游的一些支流,就这样硬生生逼进嘉陵江去了。

  这便是历史上的“嘉陵夺汉”。

  从此以后宁强以西的汉水称为西汉水,成为嘉陵江最大支流。

  而堰塞湖东边那段汉水河道只剩下干涸的河床,再无水路可供舟船通行。而不远处的嘉陵江却由于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无法通航。

  从汉中到关中的便捷水路从此断绝,令后来的诸葛丞相不得不六出祁山。

  最终令诸葛丞相在五丈原不甘的留下一句“悠悠苍天!”

  想必诸葛亮临死之际,应该也对汉初的那场大地震耿耿于怀吧!

  至于后世邓艾灭蜀的奇袭路线“陇南山道”其实是兽道,压根不是人走的。

  说真的,邓艾那老头能活着走完“陇南山道”在后世都算是个奇迹。

  只是如今的张松肯定是不敢走这条路线的。

  至于北线张松就更不敢走了。

  眼下汉中被张鲁所占,乃是不折不扣的敌境,张松可不敢赌张鲁的仁慈。

  相比之下,东线的三峡水路虽然危险,但到底是个通道。

  ……

  兴平二年,八月甲辰日。

  当船只驶出西陵峡后,长江河道顿时转向开阔平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说的便是此景。

  只一个日夜,张松所乘坐的船只便从三峡东口顺流直抵江陵城下。

  傍晚,当张松踏上江陵城外的码头时,忍不住抚须而笑道:

  “天险不及人险也!”

  说罢他便洒脱的摆了摆手:“进城”

  “喏!”

  一众仆役很快便将一箱箱蜀锦从船上卸下,驱车前往江陵城。

  由于益州和荆州的关系不怎么好,虽不至于像汉中那样剑拔弩张,但也算不上朋友,所以这次张松并未公开身份,而是换装匿迹,伪装成蜀中的商队在外行走。

  如此一来,作为益州的拳头产品“蜀锦”自然少不了。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蜀锦的益州之外几乎一直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像张松这样的蜀中商队最是受荆州豪族、巨贾喜爱。

  可谓“蜀锦开道,无往不利”。

  事实也确实如此,张松在荆州的行动并没有受到什么阻碍。

  要说唯一的阻碍,恐怕也就是荆州豪族巨商总想和他签订后续的交易。

  若是能每年都能获得一定的蜀锦份额,那就最好不过了。

  为此张松不得不分出精力与这些人周旋,这才得以脱身北上。

  出川之后,张松的路线就要简单多了。

  从江陵至襄阳,再由襄阳一路北上穿过南阳郡便可抵达颍川郡昆阳县。

  一路上轻骑简从,张松不日便可抵达邺城。

  然而随着张松深入荆州,他渐渐发现荆州也为邺城的“国学”争论不休。

  ……

首节 上一节 371/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