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93节

  正说话间,却见内屋屋帘一挑,王文龙揉着眼睛走出来。

  王文龙见她笑道:“怎么这么早来了?”

  李国仙道:“你要我写的那篇文章我写好了。”

  “多谢多谢,”王文龙连忙说,“路上辛苦,坐下喝杯茶吧。”

  李国仙笑着点点头。

  这时黄道周和王宇从外边进来,他看见王文龙和一个女子一起向花厅内走去,黄道周疑惑问道:“那是建阳兄家的嫂子了?”

  邓志谟正让王平保给王文龙装一份早餐送进去,闻言道:“黄小友别乱说话,二姑娘还没出阁呢。”

  见才十几岁的黄道周,疑惑不解,王宇笑着走上去,挟着肩膀将好奇的黄道周身子转向屋外方向。

  他笑着嘱咐说道:“这些大人的事情你个娃娃还是别问的好。”

  编辑部众人都是忍不住笑。

  不久之后,王文龙亲自送李国仙出门,然后又装作无事的来询问印样出来没有。

  这么会儿时间排版刊印的样张已经做好了,王文龙拿上报样就出门,准备和王宇、黄道周一起去往福州府学亲自给那个过稿的生员送稿费。

  虽然现在这些生员的写作水平还很差,但是毕竟是第一批投稿作者,作为主编王文龙必须要做出尊重的态度,所谓千金买马骨是也。

  王宇和黄道周也挺高兴,叫了三架滑竿,几人刚走到街角,就见前面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的骑马踏街而过,沿途泼皮呼呼喝喝晃着排驾,撞的街上小贩四处逃跑。

  黄道周见状皱眉问道:“这些是什么人?气焰如此嚣张?”

  王宇冷哼一声:“还不是那林宗文,他兄弟魏天爵死了,如今换他抖起来了。”

  伴随着万历皇帝再次压下朝议,税监大松一口气,高宷手下的爪牙又一次抖了起来,这回他们的目标开始针对八闽的生员,因为高宷发现万历对于这些读书人非常反感,去欺负诸生挑斗矛盾反而能够获得皇帝支持。

  而且这些生员家里也比普通人家要有钱一些,以前高宷不敢敲诈,现在一敲却是敲出不少钱财。

  物伤其类,也无外乎同为秀才的王宇会如此反感。

  王文龙知道这样下去只怕福州的诸生之乱过不了多久就要爆发。

  不过现在王文龙对此并不太上心,他的精力全部扑在《旬报》上。

  明天《旬报》就要发售,王文龙也这不知道本时空第一份综合性报纸还有那些自己所写的小说故事能不能在读者中受到欢迎?

第150章 许仲林读小说

  漳州,海澄县。

  一处私塾之中许仲琳正倚着案头在那儿读学生的文章。

  他脖颈后插着把折扇,一边读一边摇头吟咏,声音咿呀古怪,堂下的学生吵吵闹闹,他根本不管。

  随着月港的开港贸易,此地的经济迅速繁荣,许多商人陡然而富,看完吃穿看文章,商人们也希望自家子弟多读些书,所以一时间此地开了许多的私塾,大量的读书人都在月港找到了坐馆机会。

  读着学生们的文章,许仲琳一脸轻蔑。

  他嘴里喃喃念叨:“这写的都是什么狗屁?一点文气也不见的。”

  许仲琳今年四十多岁,原本是苏州人,虽然只是个穷酸秀才,但是许仲琳却对自己的才学颇为自傲。

  他家中无子只有两个女儿,许仲琳对二女都极为喜爱,为两个女儿都找了颇有实力的豪富之家。

  许仲琳自己只是一个穷酸秀才而已,为了能够让两个女儿到夫家不被看轻,所以两个女儿出嫁之时许仲琳都给了丰厚的嫁妆。

  十多年前他的大女儿出嫁之时许仲琳就倾尽家资,等到二女儿出嫁之时,家中已经没有多少余财。

  二女儿为此暗暗哭泣,生怕嫁到夫家被人看轻。

  许仲琳当时自负的表示一切包在他身上。

  接下来两年他就居家不出,专心写作,然后拿出了一部名叫《封神演义》的小说。

  《封神演义》一出举世震惊,许仲琳一举就挣到了五百多两银子,风风光光将自家小女儿嫁了出去。

  许仲琳虽然会写小说,但是他的思维完全不是做八股文的材料,文名扬于苏州,但是在科举之上却着实没有什么成就。

  如今他两个女儿都已经当上母亲,许仲琳没什么生活压力,在苏州呆着也是无聊,索性就南下应馆。

  这货教书也不好好教,整天糊弄事情,好在他的一班学生也只是一群无浪的商人子弟,两边应付着日子倒还能过得去,只要面子上不拆破便可。

  许仲琳看完学生们做的文章连连摇头,他觉得自己写八股文已经算够敷衍的了,却没想到他的这帮学生比他还不开窍,连个对子都写不好。

  许仲琳正准备罚这些学生把最近福建新出的《声律启蒙》抄写背诵,一抬头就见学堂里已经闹得不成样子。

  “看我这招连城剑法!”

  “你这是假的连城剑法,看我躺尸剑法才是!”

  几个学生拿着书本卷成剑柄的模样,学着街面上卖把式的武师比着各种自己想象出来的剑招,嘴里“嘁嘁喳喳”做声音比剑。

  虽然只是应付工作,但弄到这种程度也实在太没有课堂纪律,许仲琳大怒,拿起戒尺砰砰的在桌案上拍了两下。

  “你们两个,快给我下来!”

  那几个跳到书桌上的学生吓了一跳,连忙爬下桌来。

  许仲琳背着手走上前去,先让那几个调皮的学生伸出手来一人照着掌心给了几戒尺,接着他又看向那学生手里卷着的一大卷字纸。

  “这是什么东西?拿来我看!”

  那学生是个无状的,被打了也不觉得羞耻,嬉皮笑脸的说道:“回先生的话,这是福州传过来的邸报。这上头有一部《连城诀》可好看了呢。”

  许仲琳拿过那大报一看,扫一扫版面文字,发现这哪是什么底报,大版大版的内容都是些时事新闻,后面居然还有连载的小说。

  要是以别的先生的性子在课堂上发现学生读这种东西肯定会大为光火,甚至斥责《旬报》不讲正经道理,专一的拿这些有趣内容勾引读书人的心智。

  不过许仲琳的性格却是与旁人不同,他觉得看小说没什么不对,倒是对这份名叫《旬报》的邸报感到颇为新奇。

  许仲琳因为自己学生夸奖别人的小说而不屑,自负说道:“好看?你们看过什么小说?”

  那几个学生知道这位许先生是个古怪的性子,胆大的还笑着说道:“这几份报纸是我从家里拿来的,先生若是喜欢先拿去看就是。”

  “聒噪!一个个过来讲台上,我与伱们讲讲文章。”

  几个顽皮学生吐吐舌头坐下。

  许仲琳将全堂的学生一个个叫到讲台前指出他们文章的问题,然后又布置了他们的功课要他们各自去做。

  敷衍完工作,许仲琳才翘着二郎腿靠在椅背上翻起了刚刚没收来的《旬报》。

  许仲琳的性格无比自傲,当年他写《封神演义》之时就决心将此书写作成与《三国》《水浒》齐名的第四大书,而且自己在卖稿子时也以此名头自居。

  此时市面上有四才子书,六才子书,以至于十大才子书的称呼,全都是书商弄出来的名号,将作品集结成大全集,方便售卖。

  许仲琳对其中许多书籍都看不上眼,只承认《三国》《水浒》《西游》在自己之上,至于什么《钟馗捉鬼记》这种东西许仲琳直接将之视作妄言成篇之作。

  但是他的《封神演义》在市面上销售情况虽然不错,但却没有得到他认为的应有名声,许仲琳一直以为这是世人无眼。

  这几年许仲琳也在筹谋着自己的第二部作品,只不过他对自己的要求甚高,想要写一部真正的惊世之作,可以和《三国》《水浒》并驾齐驱的那种,但是力的目标太高,想要动笔万分艰难,所以到此时许仲琳都一直还在思考他的大纲。

  听学生说《连城诀》写得很好,许仲琳心中不服,直接就翻到那《连城诀》的版面用心读起来。

  《连城诀》总共有十八万字,《旬报》每期刊登的字数只在五千字左右,想要登完全本,前后将近需要一年。

  许仲琳读了不多久就陷入了《连城诀》的故事之中,一口气就把几份《旬报》的一万多字给读完,口中尚有余味。

  许仲琳颇为惊讶,起身去找那学生询问:“这报纸后续在哪里?”

  那学生笑着说道:“先生不看那报纸之上的日期?这报纸名叫《旬报》,一旬只出一份,如今创刊才将将一月,三份报纸都在这里了。”

  许仲琳心痒难耐,急的大骂:“这叫什么风气?写个小说还拖拖拉拉一次也不能叫人看个足够,他既是作者如何不多写了放出来?无良的很!”

第151章 自负上门

  《连城诀》是金庸中晚期的作品,那时金庸已经写完了射雕三部曲,对于小说节奏的把控已然如火纯青,放在这个武侠小说还在蒙昧期的时代自然是跨级别的碾压。

  看过《连城诀》之后许仲琳大为吃惊,以前许仲琳并不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差到何等程度,但是和《连城诀》相比之后,瞬间就明白自己的弱点所在。

  看完报纸许仲琳念念不忘,回去躺在床上还思想着这本书的剧情。

  辗转反侧一夜之后,许仲琳终于忍不住了。

  “既然我有这样的才华,为何不去找那《连城诀》的作者一同合作,定能写出一本惊世之作来!”

  他本来南下坐馆也是为了排遣无聊,这时突然有了想做的事情,于是二话不说,先到东家那里请了半个月假,然后便收拾行囊北上福州。

  许仲琳是一个天才作家,第一本小说就震惊世人,但是许仲琳也知道自己的缺点。

  《封神演义》的文字水平相当一般,和《三国》《水浒》的精妙描写根本没法比,而且看过原文的就会知道许仲琳的文笔相当套路,基本就是找个由头让神仙开始互相斗法,打了小的来老的。

  许仲琳真正的能力在于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封神演义》之中众多神仙鬼怪都有颇具特色的外貌、法宝、功法等等。

  按后世的说法许仲琳就是一个极会做背景设定和人设的作家,但写作水平也就比褚人获这种白话流选手要强一点罢了。

  许仲琳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看过《连城诀》便知道自己的笔力和《连城诀》的作者没法比,所以才会想要去和对方合作。

  王文龙写《连城诀》和《俗世奇人》没有用王建阳的笔名,而是另外附了一个“藏剑楼主人”的名字。

  许仲琳一路来到福州,也不知道这位“藏剑楼主人”是何方神圣,只能去打听《旬报》所在。

  当得知《旬报》居然是衙门办的邸报之后许仲琳却是不敢去闯公门,稍加思索,便决定去找《旬报》的总编辑王文龙。

  王文龙正在丽文坊的宅子里写《连城诀》的新稿,突然就听到外面有人大喊:“报与你们家主人得知,有人给他的《旬报》送稿子来了!”

  王文龙微微皱眉,这几天随着《旬报》越来越火,找上门来结交的文人络绎不绝,这回不知又是来的哪路文人,居然直接在大门口大呼小叫。

首节 上一节 93/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