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519节

  自然会有市场去炒作。

  就像王文龙前世各国发行的国债一样,随着国家发展数量的多寡,市场上不同期限的国债价格也会不断波动。

  越接近木引、粮引票面交割的日期,引子价格也会越接近票面价格加上最后的利润。

  但漕运涉及的事情太多,仅仅是把生意分包出去,显然还不够。

  王文龙继续说:

  “百万漕工也需要安顿。”

  “在漕运之上,我大明支出千万两有余,漕运卫所却年年亏损,简直是个无底洞。”

  “漕运卫所拥有的田地,理论上属于朝廷,然而早就收不回来。”

  “现在漕运改引,卫所兵可以分地另籍,或者还是保持卫所身份,让他们分田守土。”

  王文龙又道:

  “即使这样,漕运卫所肯定还要抵制。”

  “所以不光要土地确权,还要为他们组织漕运公司。”

  万历皇帝疑惑:“漕运公司?”

  王文龙点点头:“哪怕发行了木引、粮引,好好的一条大运河,也不能全部浪费,南北直隶、山东、河南,沿岸许多城镇的补给也都需要通过运河运输。”

  “漕运卫所掌握了我大明最强的内河运输船队,未来商人购买了引子,要实际运输时不少也得委托漕兵进行。”

  “直接把他们分成公司,挂牌经营,明确权利,不光可以使得漕运效率增加,还能缓解漕运发引带来的矛盾。”

  所谓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讲的就是这些依附在漕运上面以漕运卫所为首的群体。

  这些人都在靠漕运挣钱。

  卫所兵依照律法应该由朝廷所分的田地供养。

  但到了万历年间,漕运卫所的生计来源已经变成勒索漕船,争抢漕运规费等等。

  理论上这些事情和大明朝廷无关。大明把他们的田地还回去,直接让他们下岗回去种地,在法律上也没什么问题。

  但实际情况,这就是百万人的生计突然被夺,不可能不让朝廷担忧。

  这些人真造成混乱,都能把江南富裕之地给掀翻。

  而王文龙所给出的办法也是历史上漕运卫所最后的解决方式。

  前文说到的明代漕运帮会只是漕帮的最早出行。

  漕帮真正出现,就是由于满清时期,清王朝发现漕运每年的损耗实在太多了,根本填不满,于是决定采取分包制度。

  让漕兵竞争承包漕运任务,朝廷可以选择出价低者,以此限制运输成本。

  翁岩、钱坚和潘清三位帮主抓住机会,向满清申请承包漕运。

  于是真正意义上的漕帮就出现了。

  说白了,政府将公共事业发包出去。而这种生意只要抢到,必然能够挣钱。

  于是滋生了一大批活跃的社会团体,抢夺这一生意。

  在清代,这些争夺“政府工程”的团体,就是漕帮。

  不过在大明,若真实行漕运改引,漕帮肯定不会和清代一样兴盛。

  因为一旦发行引子,商人们自然要找最廉价的运输方式,以获得最高利润。

  而从江南运粮食北上最廉价的方式,此时是走海路。

  大明漕帮能够争夺的利润,只能在山东河南等运河沿岸的漕运事业上。

  漕丁们躺着吸血的日子不会再有了。

  他们若有足够的进取之心。

  不断改进技术,提高效率,甚至弄出蒸汽内河船,用个十几年时间,倒是有可能把内河航运的成本打下来、和海运竞争的。

  “极为有理,这粮引、木引,的确该弄起来。”

  王文龙一番议论,万历皇帝觉得豁然开朗。

  接下来半个月,王文龙被万历赐内阁行走,这回可不是当年的中书舍人,而是进入内阁和三位阁老讨论粮引、木引发行。

  叶向高、方从哲、吴道南三阁老对此事积极配合。

  他们找来户部、吏部、工部的官员,完善草拟了一系列实行方案。

  正如王文龙所说,给辽东筹钱是现在朝廷的第一要务。

  如果没有漕运改引,原时空万历皇帝将增加全国田赋来应对辽东危机。

  原时空万历和内阁共同在增加田赋时,特别声明,“军务竣时,即行停止。”

  因为阁老们虽然分属不同派系,但都承担推出政策之后的责任。无论是摆烂的万历,还是三位阁老,都明白加田赋会造成多大的问题。

  即使阁老们属于不同党派,但加税这件事实在太大。

  万历收矿税,搞了十几年才收了几百万两银子。

  而派辽饷,只在几个月间就收了二百三十万两!

  百姓们的负担可想而知有多重?将引起多少社会问题?

  事情大到这种程度,不说万历皇帝,阁老们被天下人骂的时候,同党也不会保他们。

  内阁和万历,在这件事上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相比之下,他们自然都愿意推行漕运改引。

第941章 短视

  王文龙和三位阁老一起夙兴夜寐地制定出改漕为引的计划。

  朝堂之中自然引来许多人的反对。

  但我大明的内阁制还是有其作用的。

  皇帝与阁老共同想做的事情,短期之内还是可以抵抗着朝臣的议论,强行往前推进。

  但计划刚刚制定出来,就遭受意外。

  万历皇帝突然派邹义前来,表示漕运废除之后,成立漕运公司,应该要发行股票,卫所的田产应该作为朝廷的股分。

  这个提议一说出来,内阁三位阁老的脸色便很精彩。

  原本已经说好,要将漕运卫所的田全部转成曹丁们的口粮田,以此将漕丁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彻底划清。

  现在突然在田地产权上面搞事情。

  明显是万历皇帝想要借此捞钱。

  万历皇帝大概是在龙洋开海公司的股票中得到的利益太多,古怪的开了窍。

  未来的漕运公司可是能指挥上百万人的一个庞大企业,虽然卫所的田地所有权不归皇帝,但只要把这些田地所有权算成股本,朝廷代表必然能在漕运公司之中占有相当的话语权。

  这制度是万历和内阁一起推出的,三个阁老对于漕运也没有啥影响力,漕运公司中朝廷代表的人选会被谁掌控?不问可知。

  万历皇帝已经是个老操盘员了。

  掌控了漕运公司的董事会话语权,他只需要通过政策变动,就能直接影响将来漕运公司的股价。

  王文龙对此只觉无语。

  万历皇帝想的是,反正漕运公司要成立,这笔钱不捞白不捞。

  但这样只会搞的漕运公司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归属不清。

  漕运公司本身就是个大包袱,不趁机甩掉,还抱在手里,只为挣钱……

  短期来说,漕运公司不能垮,万利为了捞钱,肯定得给漕运公司争取生意。

  漕引、木引的公平性将受到质疑。

  长期来说,漕粮改海就别想了。

  海运也会影响漕运公司的股价,最多只能小规模推行,一旦做大,万历皇帝自己都会伸手阻止。

  王文龙对此感到非常无奈,他自然不想自己一手推动的改革换来这么一个半吊子的结果。

  而内阁的三位阁老也是极为反对。

  他们是为了给辽东筹钱才支持漕粮改引的,万历皇帝用这事情捞钱,肯定招致满朝廷对此事的抨击。

  万历皇帝的脸皮够厚,大臣们拿他也没什么办法,损失的还是阁老们的政治声誉。

  王文龙和阁佬们商议一番,决定由王文龙去向万历痛陈利害。

  为啥其他阁老不去?因为万历已经许多年不见阁臣了。

  而王文龙这一次也获得了阁老们的待遇。

  他根本不被允许进入后宫。

  万历派孙隆跟王文龙通气。

  掌印太监孙隆一脸笑容的道:

首节 上一节 519/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