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520节
“漕粮改引圣上是全力支持的。”
“这事情建阳尽可放心。”
“辽东的钱财,很快就能凑足了。”
“至于漕运公司和漕田问题,各位上的折子圣上已经看见,会仔细考虑的。”
王文龙闻言点点头,道:
“我明白了。”
拱手,扭身就走。
为了筹集辽东养兵的资金,第一批粮引、木引半个月之内就要发出。
漕兵的安置计划必须在几天之内定稿,开始执行。
万历皇帝还要考虑?哪有时间给他考虑。
内阁不可能在没有皇帝点头的情况下,直接将漕兵们的位所田划给漕兵卫所,内阁只是建议部门,他们没有这个权利。
阁老们最后只能按皇帝的计划做事。
还有一个选择,干脆别做漕粮改引,收辽饷去,一切回到原点,那只会被天下骂得更惨。
皇宫后门和内阁之间也就二十多分钟的路程,王文龙走回去,直接把万历的态度跟阁老们说了。
吴道南微微皱眉。
方从哲一下呆住。
叶向高把手中文稿一摔,也就是不敢骂皇帝,不然他的福州脏话已经出口了。
三个阁老都是政坛里打滚的老泥鳅。
哪里不知道他们被万历皇帝摆了一道。
只怕在提出漕粮改引之后,万历皇帝就做了要成立漕运公司,以此捞钱的打算。
王文龙和内阁一个月的忙碌,全都在万历的算计之中。
叶向高问王文龙道:“建阳怎么看?”
另外两个阁老也看向王文龙。
虽然王文龙只是个五品官,但这段时间的工作下来,三位阁臣都认为王文龙在公司经营之上绝对比他们有天赋。
这家伙不知哪里冒出来那么多新奇点子,就好像改漕为引的制度在他脑子里实行过一遍一样,许多其他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王文龙都一下点明。
这时事情碰到波折,大家下意识都想听听王文龙的意思。
“没办法,圣上要开漕运公司,就让他开吧。”
王文龙也是满心郁闷。
他第一次和万历做政治上的合作,居然就体会到了万历皇帝背刺政治盟友的手段。
而且他还不能撂挑子。
即使万历皇帝在这事情中捞钱,改漕为引,也绝对比征收了辽饷要好。
还是那句话,国债会先割到富人,而辽饷必然对最贫苦的百姓大刮地皮,会直接导致大明饿殍遍地。
“没有别的办法了?”方从哲问。
王文龙无奈摇头。
方从哲深吸一口气,着急道:
“可若是如此,漕运公司这个包袱非但没有铲掉,还背得更重,过上五六十年,不又是一个百万漕工?这是遗祸将来之事啊!”
“五六十年?”王文龙苦笑,他竖起三根手指,“没有漕粮改海,顶多三十年,粮引必坏!届时的木引粮引,就如同今日之大明宝钞,到时候想再发国债都发不出来了!”
三位阁老闻言都是大惊。
他们想不到王文龙对于漕运改引的未来如此悲观。
三十年,在场之人,如果活得长的甚至都能看到此事结局。
王文龙对自己的判断却十分有把握。
历史上的大明没有经历过漕运改革,但满清改了。
改了二百多年,一直到1901年,大清差十年就完之前,漕运才终于被废除。
漕粮改海,要动的利益集团之庞大,远没有阁佬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也没有万历皇帝想象的那么经得起折腾。没有巨大的决心和强大的执行力,想都别想。
第942章 漕引发行
王文龙原本打算的是在万历和阁老的共同支持之下,把漕运和国债绑定,这将一举缓解晚明的财政问题,如果借此使得海运业兴旺,继而使大明也开始海外殖民。
起码可以为大明延寿几十年。
没想到万历皇帝这家伙看到辽东的钱有着落了,马上就开始浪。
这还改个屁呀。
满清改革漕运二百年,哪怕过程再是迟缓,但人家上层好歹开始之时是重视的。
发令改革漕运的是雍正,第一个支持漕帮建立的官员是负责改土归流的田文境。
那是什么样的政治组合?这样的组合发动的漕运改革都用了二百年才做出结果。
再看看万历皇帝。
改革刚刚开始,先把自己口袋装满。
呸!
漕运公司一旦和皇家财权挂钩,彻底的漕运改革就永远不可能实行。
哪怕崇祯皇帝足够节俭,他也会用尽一切能力往内库里捞钱。
因为到了明末,皇帝的话语权是真出现危机,东厂、锦衣卫、内库,这些是皇权实在的根基。
漕运公司必将造成垄断,进而使木引粮引败坏,其速度恐怕比盐引茶引还要快。
盐茶的盘子够大,几代皇帝才能折腾完,而漕运只要看住一条运河就行,三十年差不多就够把漕引玩废了。
王文龙非常无奈。
他只能表示自己无愧于心。
起码改漕为引能够使得明末流民四起的局面晚些发生。
这段时间不少人可以出海。
海外的领土也能产出粮食,好歹比原时空明末的局面要好吧。
……
内阁最终同意了万历皇帝的计划。
万历四十二年八月,经内阁、六部筹备,司礼监用印,京城明发上谕:
即日起,用五年时间,逐步废除官方漕运。
开放商人承担漕运生意。
商人需向官府交纳一定的实物或银钱,根据自身运力,获取木引、粮引。
木料每引三十料,粮食每引三百石,从苏州至临清,或临清至顺天府算一程。
如此一引,须输钱五百购买。
此后拥有引子者,方可以承运漕粮、贡木,按定单、按时运至目的地,朝廷根据引子上的价格,付以运费。
扣去运输费用,每引能挣五十文。
原有的漕运卫所即行废止,成立三家漕运公司,卫所的武器船只田地,作为朝廷的股本,朝廷派代表成为漕运公司的最大股东,漕丁根据官职高低各分股权。
漕运公司即日起开始筹建。
至此,大明实行二百多年的漕运正式走向尾声。
王文龙等人在京城谋划了一个月,漕运改引之事早就已经被天下人讨论起来。
该骂的也骂的差不多了,商人们买漕引倒是十分积极。
因为今年的漕运还是由卫所承担,明年开始才会有约莫一半的漕运由商人负责。
第一批漕引有一整年的炒作时间。
漕引的利息约占百分之十,放在后续的一年期国债中,利息高到令人咋舌。
即使在此时,因为漕运的想象空间实在太大,加上政策的大力支持,自然会引起市场反响。
为了给辽东筹钱,第一批漕引发售,就发了一千万引。
一个月时间全部售罄。
此时大明上下已经有许多股份公司。
有金融市场经验的人,几乎是抢购的。
连万历皇帝都在囤。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