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518节
但王文龙知道,想要发行国债,非动漕运不行。
非说服万历皇帝不行。
海外开拓说的轰轰烈烈,但其实六成的事业都在福建一省,剩下四成,两广,江南各分其二。
用海外开拓权当做国债的锚定,每年能多给朝廷增加十几万两的税收就了不得了。
现在海外华人总数也才一百万出头。
十几万两相当于每个海外华人的开拓事业都为朝廷贡献一钱银子的收入。
这已经接近大明收税能力的上限。毕竟海外贸易的造船、采买、货物入港、商业往来都已经给朝廷交了税,国债所期望的锚定是在这些税收之外,只靠开拓特许权压榨而来的。
海外华人每人每年听着大明的名声就给朝廷交一钱银子,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大明远还没到扬威海外,只卖贸易特许权就能日进斗金的程度。
而辽东的追加军费是什么数量级?
每年至少二三百万两。
要想供应这样数量级的资金。
唯有漕运可以提供。
王文龙直接道:“若不动漕运,开海的金额绝供应不起辽东开支。”
“辽东有十几万军队,就算没有一个官员贪污,一次追加也得二三百万军费,这分到每个人头上,也就是二十两银子。”
“其中一半钱财还要用来养马。”
“一匹马配一个骑兵,骑兵的正饷就要五两一月……”
万历皇帝默然。
他也知道辽东情况,王文龙已经是给面子的说法,实际情况更糟,二三百万两的追加军费分到辽东,只够稍稍弥补过去的欠饷。
辽东这两年灾荒不断,有些地方的卫所兵已经十个月没关饷了,卫所兵穷到卖儿卖女。
要这样的士兵去防守后金,跟努尔哈赤打血战,显然不实际。
王文龙又撺掇道:
“如果不用漕运为锚发行国债,就只能另外加派。”
“这一摊派下去,天下百姓定然深受其扰,满朝都会骂治理不正。”
“最后的罪责,只怕又要怪到圣上身上。”
万历皇帝心有戚戚焉。
“贪官误国呀!”
他之所以没有马上实行摊派,就是这个原因。
这种摊派他不可能派自己手下太监去做,还是各地的衙门去收。
全程万历皇帝一分钱都捞不到,但衙门摊派三百万两银子真就只收三百万吗?
都道府县,哪一级的官员不会伸手捞钱?
最后这骂名还要皇帝来背。
万历皇帝摆烂几十年,不断地被文官骂,无论是东林还是三党,在万历心中都没啥好评价。
最近,伴随着辽东的战局紧张,东林和三党抨击万历的文章可没少写。
最开始是东林党要万历反躬自省。
近日,眼看辽东接连战败,京察中受了极大利益的三党似乎也怕被文官集团孤立,也加入了攻击万历的阵营。
前两天这群货才刚刚因为茂陵发生火灾,上书骂了万历一顿。
万历也是无语,明宪宗的陵墓起火,满朝文武不骂掌管祭祀事宜的礼部,不骂负责地陵安全的锦衣卫,骂他干啥?
和他有啥关系?那火又不是他去放的……
王文龙看见万历皇帝眼中渐渐生出怒火。
他掂量着火候,适时道:
“圣上过去想要改革漕运,反对者总是拿出祖宗成法、百万漕工的理由,阻止变革。”
“如今天下都对辽东局势感到慌张。”
“请求立刻分派钱财的上疏不断。”
“圣上拿出改革漕运的办法,谁敢反对?”
“若是反对,那岂不是居心叵测?”
“他们自己说的国土沦丧为第一大罪责,什么不忠不孝的话都来了。”
“现在为了挽救国土,改革漕运。他们能说什么?敢说什么?”
万历皇帝眼前一亮。
有道理呀。
万历皇帝的确一毛不拔。
但是改革漕运又不是从他口袋里捞钱。
漕运的钱他本来也赚不到。
同样,加派辽饷的钱他也赚不到。
本来这事儿就和他的利益没啥关系。
加派辽饷他会挨骂,用漕运发行国债,他也会挨骂。
同样是挨骂,后者却能实在恶心一下那群文官。
两害相权取其轻,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940章 改漕为引
“王爱卿以为,若用漕运发行国债,该如何进行……”
万历皇帝都想不到自己居然会被说动,说出这话时,语气也激动的有些颤抖。
有点儿当年看着张居正一起搞改革的感觉了。
只不过这次的改革操盘手是他自己。
刺激!
王文龙终于能够拿出自己的方案。
他仔细的给万历皇帝解释:
“若将漕运看成一桩生意,这生意的购买方便是我大明朝廷。”
“服务提供方则是运河上下的所有部门。”
“朝廷每年给运河沿岸的漕兵、税收衙门、各地税关、各地税库……提供上千万两钱财。”
“购买他们将南方所征收的漕粮、木料、金花银等物品运输北上。”
“所以漕运实为一项官办的运输产业。”
“生意的盘子在千万两级别。”
“正如盐茶贸易,一年的盘子也在千万两级别。”
“朝廷发行国债,实际就是用这些贸易的利润作为锚定。”
“若要以漕运发行债务,实际发行的便是漕运分包之权。”
“拥有盐引者,可以以一张盐引,到盐矿去购买若干盐巴,贩卖全国。”
“漕运同样。”
王文龙道:“臣建议将漕船的运输物品,换成木引粮引。”
“就如同算某地需要多少盐巴,每年产多少盐,分发盐引一样。朝廷每年先算出北方需要多少粮食、木料,然后分成数量,发放粮引、木引。”
“拥有引子之人,只要能将一石税粮按照要求从某地运到某地,朝廷便与他完结运输费。”
“木引粮引便与最后的运输费挂钩,本身便有了国债的性质。”
万历皇帝思索半晌,总算明白了。
越想越是点头。
大明对于这种类型的国债并不陌生。
“引子”非常好用。
这东西不只可以支取今年的份额。
大明开出的“盐引”经常是预支未来几年的盐产量,其实相当于长期国债。
而木引、粮引也可以有同样方法。
一口气把未来十年的漕运引子发放出去。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