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84节
原本太监们收税之时掘地三尺,除了是为自己挣利益之外,也是希望给万历皇帝弄到更多的税收讨他开心,而此时来到福建统计高宷家产的太监却也是同样的逻辑。
为了能够抄出让万历皇帝满意的数字,从京城来负责此事的太监对高宷以及他的党羽掘地三尺,严刑拷打,无所不用其极,最后往京城送了十三万金的税收。
万历皇帝看到数字时都愣了,他的确知道手下的税收太监们贪钱,但万万想不到贪的居然会这么多,这高宷的家产比他在福建所收的三年矿税还要多。
他哪还管高宷的死因,连忙催促将这财富运到京中来。
万历皇帝接着又给各省的督税太监又下了一书信,信上就写两件事:一,讲清楚查抄高宷家产的过程,重点说明数字,以儆效尤;二,朕马上要过四十大寿了,各地的镇守太监该贡献寿礼了。
你们这些太监捞的也太多了,朕要提高分红比例,赶快把钱交上来。
各地的太监看到皇帝从京城发来的书信无不从心里对高宷痛骂:这家伙死就死了,何必还给他们这些同僚都造成麻烦?
各地的税收太监自然不愿意从自己口袋里掏钱,一转手又将之加到百姓头上。
万历皇帝把高宷的遗产吃干抹净,还痛打落水狗,他为了讨好福建士林专门下书斥责高宷在地方上胡作非为的举动,另一面却仔细看着风声,准备伺机向福建派出新任月港督税太监。
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徐学聚新官上任,却是风头正盛。
徐学聚上面没有高宷掣肘,下面又培养了自己的班底,这巡抚可是比朱运昌好做多了。
在民间王文龙也借由福州《旬报》给徐学聚打配合,在徐学聚的弹压和控制下福建民间对于税吏的清算闹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慢慢平息下来。
接着徐学聚又风风火火的开始执行各种计划,原本几近中断的对大员移民在徐学聚的支持下再次火热起来。
沈有容大破倭寇的喜讯也从大员传来。
徐学聚决定借此机会到大员岛设立卫所,巩固海防。
王文龙也打算到大员岛去设一个记者站,向福建民间传递大员岛的消息。
几件事情一起上马,徐学聚忙得不可开交,给他打配合的王文龙也累得够呛,自然又写信到南京去请假,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几日之后,王文龙正在看《旬报》的稿件,姚旅突然来拜访。
姚旅一见面就激动道:“建阳,你听说了吗?”
“听说什么?”王文龙问。
姚旅一脸佩服的说道:“你在厦门时说荷兰人定然想要图谋大员岛,高宷死后,居然真从他的书信之中查到他和荷兰人勾结商议出卖大员的证据。”
王文龙点头道:“这事情并不难猜,荷兰人想要经营对大明的海上贸易,必然会走这一步棋。”
“说不难猜,那是对建阳而言,若是高宷不死,谁能知道荷兰人居然有这样野心?”姚旅道:“建阳你那本《民族国家论》写完了吗?近日越是了解世情,我越发觉得你那民族国家的想法需要广而告之,欧洲人都跑到大明洋面上来了,若是我们还这般浑浑噩噩,就要晚了。”
王文龙闻言笑道:“园容先生从新化来到福州,就是为了找我要书稿?”
“倒也不是,”姚旅笑道,“我读了《民族国家论》之后对于建阳书中所写海外殖民与文化扩张颇为感兴趣,这次却是应福州海主之邀要去一趟大员岛实地看看。”
“园容先生身体力行令人佩服啊。”王文龙点头道。
姚旅道:“建阳还没回答,你那《民族国家论》究竟写得没有?”
王文龙取出一份潘秀给他誊抄好的《民族国家论》底稿笑道:“此书马上就要面市,还请园容多帮我做做宣传。”
“真的写完了!”姚旅颇为高兴,笑着说道:“这回我去大员岛在海上可有书看了。”
王文龙道:“远航风浪不小,园容先生还要多小心。”
姚旅笑道:“多谢建阳关心,我去拜过妈祖,讨了上上签,想来是顺风顺水的。”
第301章 作品入京
原本历史之中的姚旅就曾为了写书跑去台湾岛实际生活考察,还深入内陆的开垦地,记录下岛上移民村落的生活,描述当地土著和移民之间的交易与战争。
而现在看了《民族国家论》之后,姚旅带着扩张中华文明的思想去大员岛考察就更理所应当了。
姚旅不是东林党人那种在全国都有声望的学者,但是他在莆田一带乡土读书人中影响力极强。
福建出海的人口有好几万,他们之中也有读书人,但是这些读书人却对于什么东林党、泰州学派这些高深思想不太感冒,在他们之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姚旅这种本土学者。
福建海商作为此时向南洋扩张中华文明的主力军,姚旅能够接受《民族国家论》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必然非常明显。
姚旅在去往大员的海船上看了《民族国家论》,比之前想象的还要惊喜,几天中他反复阅读,接着便做成文章。
半个月后所写稿子就发在泉州的《商报》上。
稿子的题目就叫做《读民族国家论》:
“余本月于兴化府遇王建阳。
读者中好学历史者,当熟知此公,建阳有《葡萄牙国史》闻名于世。与公攀谈,建阳言及近著二书,颇自得,一曰《尚书古文疏证》,言考据之学也,已然斐然于儒门之中;一曰《民族国家论》,讲论民族与国家之关系,只有书稿,还未刊行。
时福建浯屿把总沈士弘引兵大员岛击倭寇,为岛上福建奸民通倭相害,以至损兵沉船。
建阳公言之,呼号沉痛,有‘百姓愚昧,助匪害己不自知’之言语。
又出《民族国家论》书稿半册,请试而阅之。
余自翻阅,渐觉明白,方知民族国家之大义,亦知王建阳悲呼之缘由。
建阳又得出惊人之论,曰:海上欧洲人虎视眈眈,荷兰人将图谋大员岛。闽人不取大员岛,则为外人取之,将为祸闽海矣。
余初时不信,然待福州有高宷受倭寇劫杀之事,公人查探,传出消息。
曰:荷兰人款通高宷,欲图谋大员岛云云,竟与建阳公所言一般无二,余乃惊愕不已。
……建阳公非特名仕也,其学足以开宗立派,预言并非基于求仙问卜,乃所谓科学之研究也。
彼于《民族国家论》中,又预言率先建立民族思想之文明当可傲然于世,落后者则非但国祚不存,以至有亡族灭种之危,其原因如下……”
姚旅的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三千多字,把王文龙的《民族国家论》大体内容全都概括了出来。
也是因为姚旅确实在海商之中颇有声名,换成别人实在难得能在《商报》上发这么大版面的文章。
在文章最后,姚旅甚至直接称王文龙为“又一李卓吾”,放在福建以外的地方这称呼都不一定是好事,但是李贽在泉州的名声非常正面,这称呼在海商群体中绝对算得上极大褒奖。
报道一发出来,再度让王文龙扬名海外,许多海外商人都因此对王文龙有极好印象。
海商们第一次听到《民族国家论》这本书,有些感兴趣的海商派家人回大明寻找此书,很想看看这本被姚旅夸的天上的书籍究竟好到何等程度。
诚德堂这时也印出了第一批《民族国家论》,姚旅的文章恰好给书籍做了广告,第一批两千本书中居然有两百多本被人卖到了海外去,甚至连安南国的人都来买。
《民族国家论》这本书等待发酵的同时,王文龙在南京国子监讲的文字断代学讲稿也已经被和《尚书古文疏证》整理在一起正式传入了京城。
许孚远看到《尚书古文疏证》之后惊为天人,于是写信将此书推荐给自己的几个弟子。
许孚远的弟子丁元荐是万历十四年进士,四年前他和首辅王锡爵对杠,斗败,于是很快在京察之中被座个“浮躁”的评语,罢官回家。
丁元荐在家中自然也不闲着,投身到东林党之中,现在已经是东林大佬。
收到许孚远的信时丁元荐正准备为东林党上京城活动,于是将师父的信以及师父送来的《尚书古文疏证》放在行李之中一起带上京城。
丁元荐在经过南京之时又到岸上和国子监的官员互相唱和,宴席中得到友人赠送的一部《文字断代学讲义》蓝印本。
刻板印刷在定稿之前有一个校勘阶段,为了方便修正刻版,校勘阶段的印刷不能使用难以擦除的黑色墨水,所以第一次校勘使用的是红色墨水,印出的书籍版本字是红色的,叫做红印本。
第二次校勘用蓝色墨水,出来的本子就叫蓝印本,这种本子一般已经没有低级错误,其实已经到达了出版标准。
印版的油墨是越刷越深的,一旦定稿之后上了黑色墨水,印版吸收黑墨就没有办法再印出浅色字体,所以每一批刻板完成之后精美的蓝印本注定只有几册,因此也就有了珍藏性。
南京国子监的印书作坊有精工之名,所印蓝印本常作为文人之间互相赠送的珍品。
送书之人极力推荐丁元荐看《文字断代学讲义》,丁元荐原本在师父书信中见到他对王文龙大加称赞便对王文龙感到好奇,听说这讲义也是根据王文龙的讲课所总结,心中对王文龙的思想更加有兴趣。
于是接下来他在运河上无聊,便干脆拿出《尚书古文疏证》阅读。
最开始他对这书也不至于太过重视,但是一读之下却是越发惊讶。
然后他又看了蓝印本的《文字断代学讲义》,系统了解了王文龙用来考据《古文尚书》的科学方法,丁元荐再次心中震撼。
钱一本这样的东林党人都尊奉理学,普遍反对《尚书古文疏证》的,但丁元荐虽然也是东林党大佬,却对这两本书万分推崇。
因为《尚书古文疏证》的研究方法对于丁元荐这一派学者来说太舒服了,他实在不能违反本心。
丁元荐到了京城之后便将此书在京城文人之中广做推荐。
他在推荐此书时还主动为王文龙辩解:
“王建阳此书并非诽谤圣贤,乃是用考据之方法进一步研究圣贤文章的真义,去伪存真,去芜存菁,此方法真开创一考据学派,之前研究此道之人皆不可比也……”
顾宪成高攀龙等人自称东林大佬,但是他们都已经辞官或是隐居,只能在幕后操纵。
此时东林党台面上有能力的官员中丁元荐的地位仅次于李三才之下,和于玉立同辈。
所以虽然他现在闲居在家,但是有心的都知道他背后有东林党的支持,说不得哪天就又要从草莽之中一飞冲天的。
如此身份的丁元荐在京城之中推荐王文龙的这两本书,自然引得众人好奇,纷纷传看,一时间引起热烈讨论。
第302章 沈一贯找奇书
万历三十一年的夏天,对于万历皇帝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时节。
一切开始于四月初一日,这是明朝法定祭祀太庙的日子,这天万历皇帝照常在后宫呆着,本来以为一切如常,百官们虽有意见却也没办法拿他怎样。
然后就倒霉催的发生了日食。
四月,农历夏季的第一天,正阳之日,而且这日食出现的时间正好是太阳刚刚升起的辰时,一直到巳时才结束,实在是不吉利到头了。
于是热闹了。
最先跳出来的是礼部侍郎郭正域,他战战兢兢的上疏:
“《春秋》书灾异,莫大于日食……”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