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83节

  人走茶凉,何况高宷不过一个太监,高宷死后王文龙不信有人还会拿这状子来告自己,将书信拿走反而引人怀疑。

  一群倭寇围到牛车旁,打开那财宝箱子,众人眼睛都直了,刘香捧出箱中一串红透了的珊瑚珠子直嘬牙花子道:“这太监可真肥呀!”

  王文龙拍拍刘香肩膀说道:“刘海主,此地毗邻官道,过不多时就会被人发现,咱们还是先走,东西能拿多少拿多少,总之是有的赚。”

  刘香这才反应过来,连连点头,直接让这群倭寇赶了牛车往东。

  刘香早就已经查探好了,从官到往东,拨开草木有几条走私商常用的小路,全是通着港口的。

  刘香原本打算将东西拉到海边,找个隐秘之处先埋藏起来,做下记号,到时自己再驾船回来将财宝取走。

  但一群人来到时海边就见沙滩上鬼鬼祟祟有几盏鱼灯。

  刘香带人上去查看,不一会儿便回来对王文龙笑道:“是贩私铜的船,我已把它买下来了。”

  中国古代不仅缺金银,而且还缺铜。

  欧洲海上贸易运送黄金白银这种贵金属还有些利润,但是铜的价值就实在太低,而日本虽然地狭民贫,但却盛产金银铜矿,在此时甚至被欧洲人称为金银岛。

  明代时大明就从日本大量进口洋铜。

  这些洋铜贩子鬼鬼祟祟的原因乃是他们为了逃税全都是走私入的大明,但刘香也不想和他们作对。

  中国制作铜钱的技术比较好,大量中国商人将日本的铜运到中国,然后又将中国加工好的铜钱运回日本作为货币,对于日本来说这是连货币主权都假手于人,为了防止这种趋势,德川幕府已经出了每年准许额度贩铜的法令。

  所以这群福建的洋铜走私商既要对付日本人又要对付大明官军,早就练出了狠劲。

  虽然他们船只运量不大,但是船上水手个个悍不畏死,真要打起来刘香手下这三十多个倭寇还不一定能讨到多少好去,反正抢到的钱多,还不如花钱买船。

  那些走私商人见了刘香拿出的金银也乐得高价把船卖了,他们卸货之后刘香就指挥一群人将金银财宝搬上船,接着熟练的扬帆起航,直接驾着船回了莆田。

第299章 埋黄金

  众人半夜在村边小码头上靠岸,一起动手将几个箱子偷偷摸摸运回刘香新占领的院子里,关上门清点之后,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金饰,少部分是珠宝,银子的价值对于高宷来说太低,他基本上都没带,倒是带了不少准备在路上花用的铜钱。

  最后算出来高宷手下带着的钱款大概值一万两白银,王文龙对刘香道:“刘海主若是要在岸上发展,切不可让人知道是你杀了高宷,文玩古董珠宝首饰都容易被人发现来路,不如就分给你手下那些倭人,让他们拿去销赃,若是被人发现也正好将杀死高宷的缘由归到他们头上。”

  刘香思索一番,点头道:“还是建阳先生想的细致。”

  刘香便在自己院子里架上烧锅,将金银首饰和器皿都给融了,做成一个个土制的饼子,剩下的珠宝则一点不留,全都分给那些出力的倭寇。

  王文龙留在村中打听了一阵,等确定市面上传的都是高宷被倭寇给杀了的消息,并没有人怀疑到他身上之后,这才让刘香把倭寇遣散,自己也准备离开村子。

  王文龙离开村子北上时刘香给他送了一匣金饼子,王文龙前世时白银已经成为工业加工的副产品,产量很大,市面上白银一克才几块钱,而黄金一克却要卖上四五百块。

  但明代的金银换算比例远没有后世高,大约一两金只能换十两银,王文龙分到的这匣黄金有十多斤重,大约能值白银三千两。

  王文龙只出了个主意,刘香带人实际去办,最终王文龙还能分到了三成利润,在他来说这桩生意也算公平。

  王文龙这次出去的事情做的隐蔽,哪怕是一道的仆人丫鬟也都只以为王文龙是被海盗掳掠到村里,透露自己身份后被放了,甚至不知道王文龙曾经离开过莆田。

  两个老婆也不知王文龙走的这几天是去干嘛,只觉得他回来之后人都轻松许多,直到出了兴化府,李国仙无意间听人谈说才知道这几天时间中高宷居然死了,联系上这几天王文龙的反应,顿时吓得目瞪口呆。

  李国仙得知此事之后一上午都心神不宁,中午于路边休息之时,李国仙抓着王文龙到一边问道:“高宷的死和你有没有关系?”

  王文龙摇头道:“他是作恶多端,多行不义必自毙。”

  李国仙抿着嘴半天,然后红起眼眶“哇”一声,抱着王文龙就大哭:“无论与你有没有关系,日后可莫要再这样冒险了,吓死人了!”

  沈宜修见到李国仙抱着王文龙哭,还不知是什么事,两人一起坐上马车,在里头嘀咕了半天,等晚上休息时王文龙就见沈宜修的眼眶也是红红的,吃饭时还不舍般一再看他。

  回到福州,因为诸生之乱以及高宷半路遇害的事情,福州市面上还乱糟糟的。

  王文龙回到家中,想到高宷一死自己突然拿出这么多黄金也是奇怪,决定把这笔钱慢慢洗干净,再用来花用。

  思来想去王文龙决定就把这箱黄金藏在自己卧室里。

  “相公,夜宵熬了花生汤吃。”沈宜修来叫王文龙吃饭,就见王文龙将头发用一块粗布包了,正在那儿抠砖缝。

  王文龙尴尬的站起来说道:“嗯,你先去吃。”

  沈宜修瞬间反应过来,连忙跑去打开那个匣子,看见一匣金饼,瞬间惊讶道:“你真把高宷给杀了?”

  王文龙道:“小声些。”

  沈宜修忙跑去关门,又回头问:“这事情没有别人知道吧?”

  “不会有人说的。”王文龙道。

  沈宜修点点头,连忙卷起袖子跟王文龙一起忙碌。

  小两口将地砖抠起几块,又一起挖了个小洞,然后便将那一匣黄金埋了下去。黄金的密度大,十多斤黄金也就是一块砖头的大小。之后王文龙在箱子上垫实黄土,墁上地砖,将地板恢复原样。

  沈宜修却总觉得会露馅,在那里左看右看道:“这几块砖似乎不平呀,相公你看得出来吗?”

  王文龙到铜盆边舀水洗了手,又洗干净花锄,看向沈宜修笑道:“你若站在那地砖上多走两趟,别说我了,谁都看得出来。”

  他安慰说道:“咱们家每年也有几千两的收入,慢慢花用过个几年也就用掉了,只是一时不好拿出这么多金子去罢了,别人不会怀疑的。”

  沈宜修点点头,小脸十分严肃的说:“我一定不会露馅的。”决心为相公保守秘密的表情颇为可爱。

  第二天王文龙来到《旬报》编辑部,福州《旬报》的主编张燮连忙迎上来道:“建阳,伱总算回来了。”

  王文龙点头道:“耽搁了几日,我也听说高宷的事情了,咱们编辑部没受什么冲击吧?”

  张燮心有余悸道:“那高宷受诸生围攻居然将矛头指向咱们《旬报》,派了好多爪牙来报社拿人,幸亏你不在福州他抓我们的编辑也没什么作用,没过几天他自己也被众人围困,难以再折腾我等,这才总算是没有过于为难。说起来幸亏建阳先去了厦门,不然肯定会被那高宷屈打成招。”

  王文龙也是一脸庆幸道:“幸而是有惊无险。”

  张燮左右看看,说道:“要我说幸亏是那高宷被人杀了才对,也不知是哪里来的人马替福建百姓出这一口恶气!”

  这时潘秀正好进来,张燮不当他是外人,对他笑道:“伯风以为如何?”

  潘秀点头道:“恭喜先生和报社逢凶化吉。”稍稍停顿,他又试探问道:“先生去厦门不是说半月即回吗?怎么耽搁了这么久时间?”

  王文龙笑着说道:“在兴化府碰到了个朋友,他留我在庄上住了几日。”

  潘秀完全不信,高宷想要罗织王文龙的罪名,曾通过荷兰人的关系找到了他这里,他知道王文龙几乎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趟,哪能这么轻易逢凶化吉?而且他也打听过高宷的死因,高宷一群人都是被凌厉手段杀死的,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得知王文龙的“身份”之后,综合以上内容,潘秀自然怀疑此事都是王文龙所为。

  但是潘秀并不想把这些消息都告诉荷兰人,越是知道王文龙的这些秘密,他就越对王文龙感到恐惧。

  对这事情王文龙自然不愿多说,潘秀爱猜就让他猜去吧。

  高宷之死,事情实在太大,整个福建早已热闹起来。

  消息只用了五天时间就传到京师,万历皇帝震怒,严令要福建彻查此事,让锦衣卫南镇府司来了几个老于刑狱的公人,甚至还带来一队缇骑弹压地方。

  就在这当口上,万历三十一年四月,福建巡抚朱运昌过世了。

  朱运昌死前挺庆幸自己没有出兵救援高宷。

  高宷死后名声已经跌到谷底,连此时已经到广东做官的过去高宷的党羽陈性学都受到牵连,朱运昌之前的官声都不错,如果在死前于史书上落下一个保护高宷的记录,几乎可以算作自毁名声了。

  朱运昌过世,海巡副使徐学聚高升一步,拔擢福建巡抚,徐学聚急急忙忙从漳州回到福州就任,第一件要紧事就是查高宷的死因。

  但王文龙他们事情办的利落,真没啥可查的。

第300章 讨要书稿

  福建官府和锦衣卫查来查去,把长乐县的地皮都翻了一通,最终只知道是一群人在官道上抢了高宷的队伍,然后这群人就出海去了——这怎么看怎么像是倭寇的行事风格。

  福建上下倒也想要把这事情推给倭寇,毕竟这是最容易的选择。

  连贼子都是浮海而来的倭人,而且抢一把就跑,没有骚扰地方上的其他百姓,完全可以说明这些倭寇是探听到高宷逃跑的消息,专门针对他而来的。

  那么全程应该负责任的就是高宷自己,他从福州逃跑就算了,居然还大摇大摆的带着那么多钱财,甚至沿路为了运钱去百姓的村庄抢夺牛马,这要不被倭寇盯上才怪呢。

  虽然还未结案,但是内部大概定下如此结果。

  至于领导诸生之乱的王宇。

  原本历史中高宷成功从福州逃出跑到漳州后便接连不断的上疏参王宇,想要万力把王宇给搞死,王宇在福建没法待,害怕之下找人借了一笔钱跑到了京城国子监读书,居然也就平平安安,没有被继续追究。

  归根结底在于:万历皇帝帮税收太监整人的目的是防止这些地方势力阻止太监收税。

  王宇已经跑到京城,自然没有阻挠高宷收税的可能。

  既然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万历皇帝自然也不愿意去对付王宇引得更多文官反弹。

  而在这个时空,连高宷自己都死了,朝中没有人替高宷说话,其他太监趋利避害更不会为他站台,万历皇帝自然毫无追究王宇罪责的意思。

  诸生之乱结束之后王宇没受到任何惩罚,继续回福州府学去读书,甚至因此在福州士林间留下极大声望,说不得哪天就会被人看上考上举人。

  而福建市面上,高宷的党羽的命运就没有这么好了,高宷一死,这些过去的太监爪牙瞬间从过去不可一世的土皇帝变成了落水狗。

  官场和百姓清算起他们可就丝毫不留情面了。

  被官府抓去都算命好的,最惨的是被百姓报复,这群人惹了众怒,此时失去保护伞,被他们坑害过的百姓,一人一锄头也把人打死了,打死人之后轻轻松松的百姓一拥而上,你拿条凳子,我拿个茶杯,几百人不到半个时辰就能将一个家中所有家产抢光,而且因为参与人数太多,事后官府想抓都抓不过来。

  大泼皮看见风头不对,连忙逃跑,留在城中的小泼皮,反应快的,主动将家产投献给豪强,再有实在无法投献的,宁愿自己挂条索子跑到衙门去自首,毕竟自首被关到牢里也比被百姓活活打死要强。

  在潮中的情况也差不多,

  高宷本来在福建弄的就是民怨沸腾,他死前上面有皇帝照着,下面还能网罗一批党羽帮他说话,福建文官扳他不倒。

  而等他一死,手下党羽自然是散了,万历皇帝也不必再为了这么一个死人继续和百官对抗,福建官员再无顾忌。

  参高宷的上疏像雪片一般飞向京城,每一本都明白写着八个大字:“罪有应得,死得其所”

  然后绝活就来了,高宷就一个侄子也被王文龙杀了,这一家彻底绝后,于是万历皇帝派太监到福建,要把高宷的遗产抄送内库。

  这是真狠。

首节 上一节 183/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