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18节

  王文龙加以引导问道:“这村子地震之后与外界交通断绝,没有多少病人到来,是否就是他们村中不染病的原因?过去的瘟疫或许是风寒暑湿入体,但也许这次瘟疫却是从人身上传入,也许正如风气寒气一般,人身上也有一种戾气,传入人之口鼻就可使人得病。”

  “戾气说”历史上就是吴有性指出的,他认为疾病不一定是通过自然环境感染,还可能通过接触患者感染,而“戾气”进入人体的途径是通过口鼻传入。

  吴有性一愣,细细思索王文龙所说的可能性,然后便越想越惊讶。

  “或许正是如此!”吴有性激动说道,“也许正是这一种戾气存在,这气息无声无臭,人不知是气,稍闻之下就染疫病。”

  王文龙说道:“若是如此,或许将未患病者与病人隔开,就能减少患病人数。”

  吴有性若有所思,接着道:“或许还能用纱布掩住口鼻,使戾气不得孔而入,还可在室中用药物熏蒸,或者也能起效。”

  王文龙暗暗点头,口罩加熏蒸消毒——这也是历史上吴有性提出来防治传染病的办法。

  当然在这时的生产条件下,口罩能不能防住病毒还有待商榷,但吴有性起码已经悟到了一些疾病可以人传人,潜伏期的无症状患者也要传染能力。

  历史上吴有性弄懂这一点时已经七十多岁,而如今他才不到二十。

  接下来的一个下午,王文龙都在房中和吴有性讨论着医学的相关话题,吴有性对于王文龙所提出可以养一些动物用于试药很感兴趣。

  对于诏安的时疫,怎么治病王文龙没什么概念,但是对于控制传染病王文龙有足够多的亲身经历,勤洗手、勤消毒,划出隔离区等等想法都获得了吴有性的认可。

  眼看械斗还要打上一阵,王文龙也懒得在旅店呆了,想到欧家说不定能解决吴有性的药物问题,他索性拉上吴有性回到奉谷。

  一见到王文龙,胡氏就关切地询问:“我听说木兰溪几个渡口都在发生械斗,正派人去找先生呢,静观先生没受什么惊吓吧?”

  “今日方见到兴化之风气,果然民风健盛。”王文龙无奈摇头,胡氏闻言却只是一笑。

  他们欧家在这种事情上也没少参与,欧家的港口名额就是靠械斗打出来的,这种事上胡氏自己也不干净。

  王文龙拉过一旁的吴有性跟胡氏介绍说道:“这位是吴中名医吴有性,字大可,他这次是专门去往诏安治时疫的。”

  他道:“吴先生医术高超,只是苦于手中药品用完,是以我专程带他来求夫人,想问府中还是否有药品存余?”

  胡氏并没有因吴有性面貌年轻就看轻他,脸上十分热情,“原来是吴郎中。”

  他请两人坐下,然后便叫来自己家中一个熟悉药物的管事。

  那人看看胡氏的脸色,便转而询问吴有性道:“不知这位郎中要些什么药材?”

  吴有性开口说了几味药。

  管事又问:“要什么产地的,怎样炮制?”

  王文龙见胡氏在一边脸露微笑,没有丝毫干预的意思,知道这是她在考教吴有性本领。

第191章 圭浦游家

  面对询问吴有性丝毫没有为难,开口就侃侃而谈:“诏安此疫颇为奇怪,一切验方都难使用,只能重新配药。我预用槟榔辛散湿邪,化痰破结,使邪速溃,为君药。在用厚朴芳香化浊,理气祛湿;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共为臣药……”

  吴有性所说的药理王文龙基本听不懂,但是看向一旁的欧家管事就见他越听眼睛越亮,瞬间明白吴有性的医术水平显然是够格。

  等吴有性将整个开药思路说完那管事脸上已经换上崇敬神情,他颇为郑重的对吴有性拱拱手,感激说道:“多谢先生赐教。”

  接着那管事转头对胡氏道:“夫人,这位吴先生虽年纪小但医理实在精通,我不如也。”

  胡氏点点头,笑道:“果然年少有为,如此便按吴郎中所说我们也先办一车药物南下,不收钱财,权做我欧家帮扶地方之意。”

  她又对吴有性笑道:“吴郎中后续再需药品支持也大可以联系我们欧家。”

  一板车药少说要几十银子,吴有性收入并不高,闻言不禁喜出望外,王文龙见他一下呆住,显然之前并没有机会上这种大场面,一时都忘了反应。

  他连忙拉着吴有性起身,拱手道:“多谢夫人帮助百姓,此功大也。”

  吴有性这才想起来跟着道谢,连连拱手。

  接着胡氏又叫出自己家中的亲戚子侄请求吴有性帮忙看诊。

  吴有性自然是一一仔细看来,还给欧家几个身体不好的子弟写出药方进行调理。

  方子交给欧家那懂药的管事看过一遍,再次获得他连连称赞,胡氏不禁更加对吴有性看重。

  王文龙询问得知,欧家还有不少药材库存,而且木兰溪上的械斗不会持续多久,一旦渡口恢复药材就能源源不断的送来,只是短时间的缺货而已。

  王文龙便也出几十两银子从欧家办了一车药,送给吴有性南下使用。

  吴有性感激不尽,第二天便急急走了。

  王文龙等待械斗结束的时间正碰上欧家,又有客人来访。

  来者二十出头年纪,士绅打扮,名叫游思存,游思存出生莆田圭浦游氏,这也是本地的名门望族,有明一朝圭浦游氏总共出了十三名进士,游思存的祖父名叫游日章,光是他祖父那一辈祖孙三代就中了三名进士一名举人。

  游思存读书不成,但是游家的族产庞大,到处经商也饿不着他。

  胡氏笑着问道:“前两日还听说你在圭浦筑庐,怎么今日到有时间上我家里来?”

  游、欧两家是世交,欧家的底蕴还远远不如游家,只不过是在胡氏手上才做的有声有色。

  游思存笑着说道:“进日家中庄园第一炉荔枝干烤出来了,刻意给婶婶送来,连带还有荔枝炭也带了来些,正好备着婶婶家冬天使用。”

  莆田出荔枝此时有所谓十二名品之称,十二名品之中的“游家紫”就是游家自己的荔枝园培养出来的,他们家光是荔枝树就种有千百株之多,而这样的产业在游思存眼中也无非是玩物而已。

  游思存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记载,但是王文龙知道,知道几百年后圭浦游氏依旧是一个大家族,子弟开枝散叶遍布中外,现在游思存就算吊儿郎当一辈子也一样吃穿不尽。

  胡氏点头笑道:“有劳镜斋侄儿,近日我们家放船也带回了一些海外的玩物,其中有株珊瑚树我是特意要送给你母亲的。”

  两边寒暄一阵,胡氏才笑着为游思存介绍:“这位乃是福州有名的静观先生,王建阳。”

  游思存闻言眼睛一亮,连忙起身走到王文龙面前热情说道:“莫不是《旬报》那位王建阳?先生的报纸办的实在太好了,怎么会来莆田?”

  这位果然是个浪荡子弟,别人听说王文龙的名声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王文龙的那些书籍,而游思存听到王文龙的名字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旬报》——他特别喜欢《连城诀》。

  王文龙笑着说道:“这次来莆田乃是为了同胡夫人谈合股之事的。”

  “哦,是什么生意?可有我们游家生发的机会,婶婶这事情既是被我撞上却不好瞒着侄儿。”

  别看游思存口角油滑,但是做生意的意识却是藏在血脉里,开口说的胡氏和王文龙忍不住笑。游思存脑子一转就知道胡氏能够参与的生意肯定是颇有利润。

  王文龙道:“我打算办一个纯由女子组织起来的纺织厂,想要改善咱们福建溺女的风气。”

  游思存听了王文龙解释,便点头说道:“这是勤业行善的大好事,正当我辈为之。”

  王文龙略略惊讶,他以为游思存就是个吊儿郎当的富贵子弟,却没想到他也能有这样了解人世疾苦的想法。

  王文龙立即看向一边的胡氏:“夫人以为如何?”

  胡氏有些意外,但是想明白之后便笑着点头。

  其实以欧家的资产王文龙做的这个工厂,对于欧家来说不过是些许投入罢了,原本就存有结交王文龙的目的,现在顺便还能交好游思存,对她来说更是好事。

  就这么三言两语事情居然便即达成,三位大股东都在,干脆便开始谈论工厂的后续布局。

  此时福建沿海出海丝的地方就是福州、泉州、漳州三地,都是古而有之的技术,漳泉离着莆田较远,福州离莆田则不过是一日多的路程,最终决定工厂就设在福州,如此三个股东都能更方便的管理。

  欧家游家各自出资二千两,各合股三成,还要负责原料和销售,王文龙出资二千二百两,合股四成,还要负责宣传和门市部以及工厂的实际经营。

  事情谈好,第二天木兰溪上的械斗就结束了,渡口恢复平静,王文龙带着王平保回福州,欧家派了几个有对口经验的管事跟随,游思存则是回家后亲自带了几个先生跟着王文龙一起回福州。

  两家在福州都有经营,很快便弄来了地皮,地点就在福州纺织业聚集的横锦巷,顺便连机器也一起找人置办。

第192章 劝养解厄

  之前王文龙叫人去折腾新式纺织机以为是难事,但是在福州优秀的机械工匠帮助之下却一下就被解决。

  王文龙一问之下才知道此时福州的丝织业虽然还没有到苏州那样以工厂机织为主的程度,但也开始初步的工业化,不但有家庭妇女进行纺织,也有大量男性机工出现。

  和纺纱机、轧棉机、飞梭等工业革命早期的发明比起来此时福建的高级织机可是复杂多了。

  早在弘治年间福州机工林洪就造出“改机”,可以织出非常复杂的花纹,并且此时已经广泛流行。

  “改机”组装起来高六米多,需要占整整一栋楼,上下两组人同时操作,光是织线就有四层,细小的零件上万个,不懂行的人看上几个时辰也弄不清这机械究竟是如何操作的。

  而王文龙的发明远没有这么复杂,所织出的织物不需要复杂花色,只需能更快地支出廉价布匹,那自然简单。

  同时安有五个以上纺轮的纺车迅速就被制造出来,至于可以配备飞梭加了弹簧板的纺织机更先进的轧棉机也都很快实现。

  机器搬入厂房,很快一家有三十台织机的纺织厂便初具其行,甚至连招工问题也不难,熟练的女子织工一番寻访就能招来,普通工人则直接到养济院里头去找。

  万历年间是明朝养济院建设最多的时期,朝廷会对养济院定期审核,将之视作官员履历中的一项政绩。按照要求,养济院中每月要给成年人三斗米、柴三十斤,每年还要发冬夏布匹各三丈。

  当然实际情况远没有那么好,福州养济院里不少“节妇”和被丈夫殴打不敢回家的逃妇被逼迫着整日干活,即使这样也只能换到勉强温饱的衣食,几乎所有人都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多走几步路都成问题,头晕眼花,因为眼神不好工作绣花时能把手扎的都是血窟窿。

  只要王文龙的工厂能够保证她们的名节,这些妇女多的是愿意到厂中来干活的。

  “真真气煞人也,都为商人了,如何却比那些老道学还顽固!”

  游思存同着王文龙走出人家宅子,转过街角就忍不住大骂。

  他找了自己家族关系,想要联络福州的海商购买女子纺织厂生产的丝绸,结果那些商人听到这纺织厂的组成就开始犹豫,没有一个敢试水的,只是敷衍游思存和王文龙的面子,几天时间,一件货都没有订出去。

  王文龙笑着说道:“镜斋不用如此动气,这些商人害怕这事情不成他们反为千夫所指,福州市面上的丝织品这么多,咱们的货无非是价格便宜些,他们不看到有人成功当然不会愿意销售。”

  “那却如何是好?这样货物生产出来到哪里卖去?”游思存颇为担心。

  王文龙笑着说道:“你忘了我还主编着《旬报》呢,咱们可以利用报纸宣传,反正第一批试生产的货物不会太多,先堆在库房里也不算多为难,等到名气打响慢慢就有销路了。”

  游思存思想一番,问道:“建阳兄有何办法?要不要我去联络本地名士写些吹捧文章?”

  王文龙连忙摇头:“千万莫要如此。”

  游思存找了本地名士来吹捧女子纺织厂的产品也只能找到些蔑片相公、词曲卿客,这些人本来就是留连花间酒肆的浮华子弟,一群女人织出来的织物被这些人写诗作对的吹捧,会把女子纺织厂的名气更往情欲方向牵扯。

  游思存十分担心,虽然他家里有钱,但是这次一口气掏出了两千多两对他这个没什么产业的子弟来说也算是很大投入,若是把这笔生意做亏了日后回家都难得抬头,他终于是体会到做生意的难处。

  王文龙却胸有成竹,两人坐着滑竿穿过街巷,就见路旁有一群僧人正抱着婴儿宣教。

首节 上一节 118/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