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第93节
央美的教授则是从构图开始点评:“《孔雀》顾导的摄影技术还是占了不少分的,还需要从提升整个画面美感出发”
顾长未言辞朴素,却也直击核心,其他专家们纷纷附和,从现实主义叙事到摄影美学,展开了一场学术与电影实践结合的讨论。
吴宸一直在听,没有插话。
童钢随后看向吴宸,低声道:“吴导,你也说说,《活埋》这双奖,怎么拿的,给大伙分享分享?”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吴宸身上。
“这次终于不用听张会军装逼了。”
中戏、北舞、中传、北戏、中戏曲的校长们舒坦的靠在椅子背后,正打算听听吴宸怎么说。
反正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借鉴不了。
这段日子听多了张会军吹嘘,都腻了,只要不是那老家伙开口,都感觉无比舒坦。
吴宸瞅向众人,笑着说道:“说实话,这次能拿双奖,多少有些运气。”
“呸,怎么运气不到我们这?”
吴宸此话一出,不少人心里纷纷暗骂,韩三评更是一脸古怪的扫了一眼周围的众人,不禁暗笑。
“其实我认为华语电影的国际化不是削足适履,而是要找到叙事密码。
就拿《活埋》来说,它的核心故事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极端的类型片,但它能在柏林获得这么大的关注,靠的是什么?
是影像塑造的沉浸感,是观众共情的即时反馈,是那种一旦投入,就无法抽身的体验。
《活埋》是用一口棺材装下东西方共通的生存焦虑”
“有道理!”不少老教授缓缓点头。
确实如此,因为生存焦虑是共有的。
“当然《活埋》能成功,也并非只有这一个原因。”吴宸,抬眼看向张会军,轻声道:“当初《活埋》十五天拍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质疑,怀疑这部电影质量。”
“嗯,当初质疑声确实大!”
“难免的,大家也没想到十五天拍完一部完整的电影,还直接上柏林了”
两边小声嘀咕着,当初吴宸的《活埋》十五天杀青可谓是议论纷纷,宝岛和内地媒体还争吵来着。
当然前者如今已经成了缩头乌龟,都不吭声了,直接表示沉默。
“其实我拍的时候我就知道会有这种质疑,但是我依旧义无反顾的去做。
因为我在筹备第一部电影的时候,我的老师穆德远就告诉我:放手大胆的去做,学校就是你的后盾,怕什么?
第一部电影时候,学校内部一样有很多质疑,但是张校力排众议,给我拨了款.”
张会军咳嗽了一下,稳稳地接住话题,嘴角压不住的弧度:“吴宸啊,这些我们私下说就成了。
学校对于想要干事的学生,那都是大力支持和鼓励的,毕竟年轻人要走出去,学校怎么能拖后腿呢。
说实话,《活埋》我们是没帮上什么忙”
“?”
原本靠在座位上的徐祥几人都呆住了。
不是,你俩串通好的吧,搁这唱双簧呢。
别的他们是借鉴不了,但是这个好像真能借鉴,不就是给钱给支持嘛,但是能出来一个吴宸嘛?
不过此时像人大、央美等老教授则没有想那么多,纷纷点头表示肯定:
“北电这教学效果好啊,确实要给年轻人大力支持,不然哪走得出优秀的人才。”
“.”
童钢也点头表示了赞许:“《活埋》里的生存焦虑确实是国际共通的,吴导这一点把握的很精准。
北电对于年轻人的扶持力度一向不差,大家都可以借鉴学习交流”
本来这种研讨会也研讨不出什么,每部电影的成功都很难复制的,特别是如国内电影工业化不成熟的时候。
于是乎后面已经变成了表彰大会,只是本来表彰的是《活埋》和《孔雀》剧组等人,如今还加上了北电。
会议结束,张会军大感畅快,眼睛笑眯眯的,他都以为在会议里发言不了几次了,没想到啊。
刚想起身问下吴宸要不要一同回校,抬头一看,发现吴宸已经和上影、长春电影制片厂、紫禁城影业、保利华艺等负责人聊了起来,还一边收着名片。
张会军看着这一幕,满是欣慰。
而刚和童钢聊完点正事的韩三评见到这一幕,连忙走了过去。
尼玛,这群人难道想摘我韩某人的桃子?
第101章 柔骨承千钧
3月2日清晨,金陵的寒意跟京城差不多,薄雾笼着街巷,透着股湿冷。
吴宸裹着件外套,拎着个礼袋,从机场出来后,直奔小火瓦巷。
张继青去年退休后,住在这条老巷子里,小两居室朴实无华,巷口几个老太太正坐在竹椅上聊家常,瞅见吴宸,低声嘀咕:
“这年轻人,咋拎这么多东西?”
吴宸笑笑,没搭话,脚步轻快地找到了张继青的门牌号。
本以为对方会让他在江苏演艺集团昆剧院见,没料到却是家里。
门吱吱一响,张继青开了门,系着个灰围裙,头发花白,笑眯眯道:
“吴宸?你倒是和报道中的照片一个样,快进来!”
吴宸进门,把礼袋往桌上放:“张老师,给您带了点茶叶和点心。”
张继青瞅了眼,摆手道:“带不带都一样,能帮上你忙,弘扬昆曲文化就成了。”
她顿了顿,笑谈道:“去年我退休后,便投入到了昆曲的传承和教学中。
白先勇先生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我受邀为这部剧作的艺术指导,亲授新生代昆曲演员再现经典《牡丹亭》。
说实话,很激动,但是没想到还有大惊喜,当知道你想拍一部以关于昆曲艺术的电影,我是太高兴了。
本来呢一开始我想着是带你去昆剧院的,可过年时老蔡打电话来,说你这本子好,故事好,让我好好瞅瞅。
他不懂电影,只懂昆曲,怕给你带歪了。
我一想,还是先别去昆剧院,未来你想看有的是机会。”
吴宸笑着点头,闻言立即应道:
“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让世界看见,这是我们导演的职责。
张老师尽管说便是,我心里有数.”
张继青乐了:“行,那咱坐下聊。”
她转身拿了个茶壶,烧了壶热水,泡了杯茶递给吴宸:“故事我能看看?老蔡说没能看到完整的故事,颇为遗憾。”
“剧本确实没写完,但是已经完善了一些,我给您看看,再和您说道说道。”
吴宸从文件中取出《黑牡丹》剧本,只完成了近三分之一。
但是前面的故事还是编撰好了的。
“【序幕】——梦境启幕.”张继青带上老花镜,嘴角呢喃道,“你说说故事是怎么样的?”
吴宸把整个故事娓娓道来。
张继青听完后,认真的翻了剧本,只是翻到吴宸写完的三分之一处,便缓缓合上,笑了笑:
“戏中戏,我看你这剧本还有西式的叙事结构,所图不小啊。”
张继青捻着茶盏盖,随意道:
“吴宸啊,你这剧本名倒是新鲜——《黑牡丹》。
牡丹向来是姹紫嫣红,怎么偏要染成黑色?”
吴宸神色沉静,缓缓道:
“在我最初的构想中,‘黑’指向艺术极致追求下的自我异化,我本来还有一个剧本,名为《黑天鹅》,在我看来两个剧本主角‘黑化’本质相同——
艺术极致性逼迫肉身成为祭品!”
吴宸抬眸看向张继青,目光清亮而坚定:
“黑牡丹,并非无光。
黑色,是深沉,是压抑,是未曾被世人看到的另一种美。
就像昆曲,它的美,不是艳俗的张扬,而是千锤百炼后的沉淀,黑色的牡丹,象征着被遗忘,被忽视,甚至被误解的东西。”
张继青静静听着,手指缓缓拨弄茶盏盖,眼底透着点深思,微微颔首:
“所以啊,吴宸你要记住,你写这个剧本的初衷,写这个‘黑’字的初衷。
你要让这个‘黑’贯穿全剧,从人物,到氛围,到情绪,到昆曲的意境,而不是写着写着,就被我们的意见带偏了。”
她顿了顿,目光深沉地看着吴宸,“你的故事很好,但是如果你哪天恍然发觉某一处被我们影响而脱离了初衷,记得要回头。”
吴宸心头一震,缓缓点头,将这句话深深刻进心里。
上一篇:港片:开局润女特工,爆兵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