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大时代 第1323节
“嗯,和我姐夫他们吃饭。”
“你姐夫?”朱光潜眼神疑惑在方晨和方言身上看了下。
朱娴指了指方言。
“……”方言这会儿基本上算是猜到了。
自己老丈人叫朱光南,这位叫朱光潜,十有八九是一个姓并且还能排上辈分的亲戚,也就是都是朱熹公的后人。
这时候朱光潜反应过来,说道:
“哦哟,原来是这样啊……”
接着他解释起来,朱光潜出自会里朱氏,会里朱氏源于婺源茶院朱氏。
朱熹就是婺源茶院朱氏。
唐天祐三年(公元 906年),朱瑰奉刺史陶雅之命,领兵三千戍守婺源,官制置茶院,后家迁婺源,成为婺源朱氏之始祖,因称一世茶院。
朱熹自称婺源茶院九世孙,他的始祖是朱瑰,即婺源茶院朱氏一世祖。
好了,那没跑了。
绕半天确实是亲戚。
“哈哈哈……搞半天,原来你们还是自家人!”一旁的叶圣陶听完后大笑道。
季羡林和他太太也一样。
“那不对啊?既然是亲戚,隔了也不算远,朱光南教授嫁女儿没有请你?”季羡林在一旁问道。
朱光潜说到:
“又不是直系的亲戚,这哪知道去,我也是偶然机会遇到朱娴在用相机拍照,想让她帮忙拍两张才知道有这回事的。”
朱娴说道:
“那个相机是我姐夫给我的。”
叶圣陶大笑:
“好嘛,现在又绕回到方言身上了。”
这下算是搞明白了,方言是朱家女婿,按照辈分方言应该叫朱光潜“叔”。
朱光潜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亲戚后,也是挺高兴。
表示得空一定去拜访,亲戚间还是要多走动的。
方言当然是答应了,还给他留了个电话和地址。
就在这时候,那孩子弱弱的提醒道:
“不是说还要扎针吗?现在不扎了是吧?”
众人一怔,朱光潜当即表示:
“扎!怎么不扎?”
“……”孩子无语,发现自己嘴是真欠啊!
方言其实本来就是打算扎针的,结果刚才被朱光潜打断了,这会儿他孙子提起来,方言当即从自己身上掏出针来。
看到那些针,孩子吓了一个哆嗦,这可比西药的针长多了。
见到这些针,感觉自己病都好了一半了。
方言对着他说道:
“不用担心,一点都不疼。”
孩子摇摇头:
“我不信!”
方言说道:
“不信,试试!真不疼!”
孩子:“……”。
方言说道:
“只有三个穴位,孔最,合谷,印堂,很快的!”
说着一针刺了下去,孩子只感觉一涨,针已经刺进来了。
他惊讶发现,还真是不疼。
问道:
“这怎么回事?”
PS:月票又多了100,所以更完这章,还欠大家86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老凤努力码明天的去了!
第986章 爷爷我也要学中医!李正吉的分享课(二合一章)
方言对着孩子说道:
“如果下针够快,找的穴位够准的话,你是感觉不到太大的痛感的。”
“哦……”孩子露出一副非常稀奇的表情。
大概是没想到还有这么神奇的事情。
然后对着方言询问,穴位是什么?
方言回应道:
“穴位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又称“腧穴”“孔穴”“穴道”,是人体经络系统中气血输注、运行和汇聚的特殊部位。”
“它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治疗的刺激点。”
“穴位与经络密切相关,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构成气血运行的通道网络。”
“穴位是经络上的“节点”,通过经络与脏腑、组织、器官相连,形成体表到内脏的相互影响关系。”
孩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然后问道:
“那人身上有多少穴位?”
方言拿起第二根针,说道:
“大概有四百六十多个,里面正经穴有三百六十二个,常用奇穴有一百多个。”
“另外还有阿是穴,又称“压痛点”“不定穴”,没有固定名称和位置,这个是以病痛局部或按压时感觉明显疼痛的部位为穴。”
说着第二针又下去了,孩子又感觉自己穴位一胀。
这个时候一旁的季羡林说道:
“你别给他说那么多,说多了也记不住。”
大概是感觉方言说的太专业了。
这时候小孩儿梗着脖子说道:
“我记住了!”
他有些激动,鼻涕都喷出来了。
季羡林大乐:
“哈哈哈,好好!”
说着就找来东西要给他擦鼻涕。
等到擦掉了,孩子也有些尴尬,刚要说话,方言摸着他的头说道:
“别动,这一针是印堂。”
孩子听话,然后就看到方言拿着针自己奔着自己额头来了。
然后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感觉眉心一涨。
方言扭动针,用平补平泻的手法。
孩子感觉一股子气冲到鼻子处,也不知道是不是刚喷出了鼻涕,这会儿居然感觉一下就被那股气给冲开了阻挡,马上就可以用鼻子呼吸了。
“我鼻子通了!”孩子对着方言说道。
他有些激动,还看了一眼自己的爷爷。
“爷爷,我的鼻子通了!”
朱光潜也没想到,方言这三针这么快。
简直就是立竿见影。
“厉害啊!”一旁的季羡林妻子赞叹道。
上一篇: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
下一篇:港片:吉米?请叫我李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