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77大时代

重生1977大时代 第1322节

  主要由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引发,以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为主要症状,严重可能影响孩子的睡眠、学习和生长发育。

  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常被称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控制不佳可能增加哮喘风险。

  眼前朱光潜教授的小孙儿,说是已经有三年的过敏史了。

  这样长期过敏会引发,腺样体肥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

  方言询问:

  “孩子今年多大了?”

  朱光潜教授说道:

  “十二岁。”

  方言点了点头。

  这时候孩子正在用手掌揉鼻子,蹭鼻子。

  鼻孔里有大量清水样的鼻涕,已经完全把鼻子给堵住了,他只能张开嘴呼吸,鼻涕随着呼吸在鼻孔处一伸一缩。

  方言蹲下后来到他面前,看到他眼睛还有结膜充血的症状,眼睛还有流泪的情况。

  接着,方言对着孩子问道:

  “两边耳朵听到的声音一样大吗?”

  孩子听到方言的问题,愣了一秒,再然后才说道:

  “左边耳朵声音大一些!”

  左边耳朵声音大一些,那就是右边耳朵声音小,这也是过敏性鼻炎的伴随症状之一:耳闷。

  是咽鼓管堵塞引起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耳鸣。

  外公何休的笔记里写着,小孩子得过敏性鼻炎,病根儿属于“本虚标实”。

  什么叫“本虚”呢?

  说白了就是肺和脾太弱,好比家里的大门没关紧,风一吹就往里灌。

  肺虚了,身体就像缺了层防护罩,对外头的刺激没啥抵抗力。

  脾虚了,连水液代谢都跟不上,整个人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免疫力哗哗往下掉。

  “标实”呢,是让风邪给盯上了。

  这风邪跟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似的,说变就变,所以孩子犯病的时候,往往突然就打喷嚏、流鼻涕,跟暴风雨似的来得急。

  可等风邪跑了,症状又跟退潮似的很快减轻。

  为什么鼻子先遭殃?

  风邪从口鼻往身体里钻,最先撞上的就是肺,而肺的“窗户”就是鼻子。

  肺要是没法正常“呼吸”(中医叫“宣肃”),就跟屋里的烟囱堵了似的,气儿不顺,可不就一个劲儿打喷嚏、流鼻涕嘛。

  要治这病,就得“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得把风邪赶跑,让鼻子通通畅畅的(疏风利窍);另一方面得把肺和脾补起来,让身体的“大门”重新关严实(健脾益肺),这样里外都顾上了,才算治到根儿上。

  说起这病,方言以前在同仁堂坐诊时也遇见过几个大人得过敏性鼻炎的。

  印象最深的是位教书先生,总说自己一吹风就鼻塞,跟被人拿棉花堵住了似的。

  后来琢磨明白了,这些大人的病根儿大都差不多:一是体表的阳气不足(卫阳不固),就像冬天没穿够衣服,冷风直往骨头缝里钻;二是寒邪把肺给“冻着”了,气儿在身体里乱串(气机失调);三是肾气太虚,收不住肺气,就跟水壶没盖儿似的,气儿全跑没了。

  这病拖久了,就跟树根烂了似的,表面上看是鼻子闹毛病,实则是整个身体的底子虚了。

  西医治疗只针对过敏原,和中医治疗的方向就不一样。

  方言对着孩子说道:

  “张开嘴,我看看舌头。”

  孩子听话的张开嘴,方言看到他舌头颜色淡红,舌苔薄白,舌头边上有齿印。

  接着方言又给他诊脉,发现脉细弱。

  舌象:淡红舌、薄白苔、边有齿痕说明脾虚湿困,气血不荣。

  脉象:细弱说明肺脾气虚,正气不足。

  此外结合之前朱光潜教授说的,孩子反复发作3年,遇花粉加重,这也符合“风邪善行数变”的标实表现。

  加上之前方言观察到的局部症状:

  清水样涕、鼻塞、喷嚏,这是风邪袭肺。

  结膜充血、流泪这是风邪上扰清窍。

  耳闷咽鼓管受累,这是气机不畅。

  符合何休笔记中“本虚标实”理论:

  本虚为肺脾两虚。

  肺虚为卫外不固,易感风邪。

  脾虚则是水湿不化,舌边齿痕、脉弱为佐证。

  标实是风邪外袭,壅滞鼻窍,引发的症状。

  方言这时候点了点头,朱光潜教授看到后,问道:

  “怎么样?”

  方言回应道:

  “情况还算好,他这是肺脾气虚兼风邪袭窍,扎两针喝点药,疏风利窍,健脾益肺就好了。”

  说着掏出自己身上带着的钢笔和本子:

  “我先给你开个方子,待会儿你们拿去捡药就行了。”

  朱光潜教授赶忙感谢道:

  “好,感谢方大夫!”

  说着还让教孩子说:

  “快谢谢方叔叔……”

  那孩子吸溜了几下鼻涕,对着方言说道:

  “谢谢方叔叔!”

  方言笑着说道:

  “不客气!”

  说话间他已经拿起笔“唰唰”的写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个方子就写好了:

  苍耳子6g,杭白芷6g,辛夷花6g,蝉衣6g,黄芪12g,炒冬术10g,防风6g,五味子6g,广地龙12g,太子参30g,白茯苓12g,诃子6g。

  方言这个思路是标本兼治:

  苍耳子、辛夷、防风、蝉衣祛风邪、通鼻窍(治标);

  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补益肺脾(治本)。

  重用太子参、黄芪补气固表,改善“肺脾两虚”体质,减少过敏复发。

  地龙通络防哮喘,五味子、诃子收敛固摄止涕,全面覆盖鼻、眼、耳症状。

  接着方言把单子递给朱光潜教授,并叮嘱道:

  “这里面的苍耳子是有毒的,只有在药铺里炮制过的才能用,而且一定要注意用量,另外也别在外边随便捡回去替代使用。”

  朱光潜听到后,点了点头:

  “明白!放心吧,我们肯定不会的。”

  这时候他才发现桌子边其他人还在等着方言吃饭呢,他们午饭还没吃完。

  朱光潜教授意识到后,有些尴尬的说道:

  “真是不好意思,打扰你们吃午饭了。”

  季羡林笑着说道:

  “没事儿,给孩子看病是最重要的。”

  这时候他老婆还塞给孩子一个花卷,问道:

  “吃不吃?”

  孩子吸溜了两下鼻涕,然后摇摇头。

  北大教授的家里不缺这点吃的,加上还有家教的关系,所以一般不会馋这一口的。

  这时候朱光潜看到桌子上朱娴也在,于是问道:

  “小娴也在这里呢?”

  朱娴点头:

首节 上一节 1322/1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

下一篇:港片:吉米?请叫我李议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