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520节

  太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在结冰的土路上蜿蜒成希望的轨迹,引擎的轰鸣声中,不时飘来几句断续的询问。

  摩托车的轰鸣声撕破梁家庄的寂静,村口老槐树上的积雪簌簌掉落。

  梁村长裹着补丁摞补丁的黑棉袄,早已在寒风中候了半个时辰,冻得通红的鼻尖上还凝着细小的冰晶。

  当他看见周益民身后坐着的陌生人,立刻迎上前去,粗粝的手掌在裤腿上反复擦拭:“李主任!路上辛苦了!”

  话音未落,哈出的白气便在冷空气中凝成雾凇。

  穿过结着冰棱的石板路,梁村长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

  院子里,竹编物件整齐地码放在草垫上,竹篮叠成小山,竹筛铺开如银盘,还有用细竹枝编的蝈蝈笼在风中轻轻摇晃。

  李主任跨进门槛的瞬间便定住了脚步,深蓝色呢子大衣下摆还在随风摆动,目光却已被眼前的竹艺世界牢牢吸引。

  她蹲下身,指尖拂过竹编食盒上的缠枝纹,冰凉的竹篾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盒盖边缘,三根细如发丝的竹篾交织成并蒂莲图案,纹路细腻得如同水墨画中的笔触。

  “这是.”她喃喃自语,呼出的白雾在精致的纹样上转瞬即逝。

  一旁的梁村长紧张地搓着手,棉袄袖口露出的线头随着动作微微颤动。

  周益民和梁村长对视一眼,默契地退到屋檐下。

  寒风掠过两人肩头,掀起梁村长褪色的围巾角。

  他们看着李主任捧着竹编蛐蛐笼凑近阳光,笼身上镂空的“福”字在她脸上投下斑驳光影。

  又见她将竹制果盘翻转过来,仔细端详底部暗藏的祥云纹,金属钢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混着竹篾轻碰的脆响,在清冷的院子里谱出别样的韵律。

  梁村长忍不住摩挲着腰间的篾刀,刀鞘上经年累月的手汗将竹片浸得发亮。

  周益民望着李主任专注的背影,想起今早她在办公室翻看报表时紧锁的眉头,此刻那抹凝重已化作眼中跃动的光亮。

  竹筛上未化的积雪突然簌簌掉落,惊醒了沉浸在竹艺世界的李主任,她直起身时,镜片上蒙着的白雾与院中的寒气融为一体。

  李主任目光灼灼地望向梁村长:“这些手艺,是咱们街道办急需的!”

  她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手中的钢笔在空中划出有力的弧线,

  “但光是实用品还不够,得往工艺品方向发展。”说着,她拿起那个竹编蛐蛐笼。

  “就像这个,要是能编出更多吉祥纹样,再上一层清漆,这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工艺品。”

  因为现在街道办的加工厂,现在有不少订单都是出口到国外去,所以品质方面,肯定是要把控好。

  梁村长黝黑的脸上泛起红晕,局促地挠了挠头:“李主任,只要有订单,俺们村的手艺人啥花样都能编!”

  他转头看向院内正在整理竹条的村民们,声音不自觉地提高,“大伙听到了吗?咱们的竹编要进城咯!”

  “不过,还得解决运输和储存的问题。”周益民蹲下身,捡起一块被雪水浸湿的竹篾。

  “竹子受潮容易发霉,得建个通风的仓库。”他的话让李主任连连点头。

  周益民则被几个年轻村民围住,他们举着新编的竹蜻蜓和小鱼灯,叽叽喳喳地询问改进建议。

  寒风拍打着院墙上的枯草,屋内却暖意融融,算盘珠子的碰撞声、竹篾交错的编织声,与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在梁家庄的上空久久回荡。

  远处的后山,成片的竹林在月光下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这个即将改变命运的夜晚而低语。

  李主任的话,还在院子里观赏着竹编。

  梁村长握着旱烟袋的手微微发颤,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

  “益民,你说这仓库到底建在哪儿合适?”他望着村头结满冰棱的老槐树,寒风卷着雪粒子扑在两人身上,却盖不住眼底的焦灼。

  周益民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棉鞋在积雪上碾出两道深痕。

  昨夜他打着手电在村里转悠时,那处废弃院子的模样便刻在了脑海里,青砖围墙虽爬满青苔,却仍立得笔直。

  三间土坯房的梁架完好,只是门窗被风雨侵蚀得破败。

  此刻他抬脚指向大路东侧:“就那儿”

  梁村长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眼睛突然睁大。

  废弃院子距村口不过百米,门前的土路直通主干道,开春化冻后卡车也能畅行无阻。

  “可这地儿.”

  他挠了挠发僵的耳朵:“荒了好些年,墙根都长蘑菇了。”

  “正是因为荒废,收拾起来省功夫!”周益民踩着积雪走近,帆布手套抹过斑驳的砖墙。

  “墙体厚实,能挡潮气;院子够大,竹材和成品都有地儿堆放。”

  梁村长的旱烟袋在鞋底磕出清脆声响,眼里的阴霾渐渐散去。

  他望着不远处竹林摇曳的方向,想象着满载竹编的卡车驶出村子的场景,喉咙发紧:“好!就这儿!”

第603章 周大虎找上门

  煤炉里的炭块烧得通红,将周益民的帆布手套烘得发软。

  他懒洋洋地往搪瓷缸里续了勺热水,茶叶在滚烫的水面舒展,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玻璃窗上的冰花。

  屋内弥漫着淡淡的炭香,混着奶奶腌制的腊肉味,与屋外呼啸的寒风形成鲜明对比。

  这样的暖和劲儿,在别家着实少见——毕竟凭票供应的煤球金贵得很,多数人家只敢在做饭时生一小炉,哪舍得像周家这般整日整夜地煨着炉火。

  正眯着眼打盹时,尖锐的呼喊声穿透紧闭的木门:“十六叔!十六叔在家不!”

  周益民浑身一激灵,搪瓷缸里的茶水晃出波纹。

  他望着窗外纷飞的雪幕,棉鞋匆匆套上脚,厚棉衣扣子都来不及系全,便掀开厚重的棉门帘冲了出去。

  寒风裹挟着雪粒子扑面而来,瞬间钻进衣领,冻得他直打哆嗦。

  推开斑驳的木门,周大虎正跺着脚哈气,眉毛和帽檐结满白霜,藏青色棉袄肩头落满积雪,活像个雪人。

  他双手揣在袖筒里,鼻尖冻得通红,见周益民出来,赶忙上前一步:“可算找着你了!”

  周益民望着对方焦急的神色,心猛地提了起来:“大虎,有什么事情?是村里出状况了?”

  如果不是村里发现什么问题的话,周大虎也不会如此着急找过来。

  周大虎冻得通红的手在空中慌乱挥舞,棉帽上的绒球跟着剧烈晃动:“十六叔,不是村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我有件事情想找你帮忙。”

  这话让周益民悬到嗓子眼的心重重落下,后背的冷汗被煤炉烘出的余温慢慢焐干。

  他跺了跺发麻的脚,屋檐垂落的冰棱突然断裂,在雪地上砸出清脆声响。

  “大虎,你说下是什么事情?我看一下能不能帮忙?”周益民往棉袄里缩了缩脖子,金属门环在寒风中发出细微的嗡鸣。

  他瞥见周大虎冻得发紫的嘴唇,突然想起小时候对方总跟着自己掏鸟窝,此刻少年眼底的紧张却陌生得像层迷雾。

  周大虎机警地左右张望,鞋底在结冰的石板路上蹭出刺耳声响。

  隔壁院的狗突然狂吠,惊得他浑身一颤。

  确认四下无人后,他哆嗦着解开棉袄最里层的布扣,从贴胸处掏出个油布包——布料边缘被体温焐得发潮,还沾着新鲜的泥土。

  “十六叔,这个是我刚刚发现的人参,不知道你收不收?”周大虎的声音压得极低,呼出的白气裹着颤抖。

  油布层层展开的瞬间,周益民的瞳孔猛地收缩:暗红参须蜷曲如珊瑚,芦头处密集的茎痕清晰可见,主根肥硕饱满,表皮布满细密的螺旋纹。

  两三度的寒风中,他竟感觉掌心渗出薄汗,棉袄里的暖意突然变得滚烫。

  周益民的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仿佛要冲破肋骨的束缚。

  他盯着那人参,喉咙发紧,喉结上下滚动了好几下。

  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参不仅是珍贵药材,更是能换来一大笔钱的“硬通货”。

  他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这人参品相极佳,要是转手出去,能换来多少急需的物资?

  但紧接着,担忧和警惕也涌上心头。

  私自买卖人参,在眼下的政策环境里,会不会惹来麻烦?

  周大虎又是怎么挖到这人参的?莫不是偷采了集体山林里的宝贝?

  万一被人发现,不仅人参保不住,连带着周大虎和自己都得遭殃。

  他抬眼望向周大虎,少年脸上满是期待和不安,眼神里透着对自己的信任。

  这让周益民内心愈发纠结,既不想辜负这份信任,又害怕因一时贪心陷入困境。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他在利益与风险之间艰难权衡,每一个念头都像重锤,敲打着他紧绷的神经。

  周益民蹲下身,呼出的白雾在人参上方凝成细小的冰晶,他指尖悬在参须上方却不敢触碰,生怕破坏这份天赐的珍品。

  “大虎,这个人参是在哪里挖的?”问话时他的声音不自觉压低,目光警惕地扫过空荡荡的巷子,老槐树的枯枝在头顶发出呜咽,仿佛在替他等待答案。

  周大虎冻得发紫的嘴唇哆嗦着,棉鞋在雪地上来回蹭出凌乱的脚印:“这个是我在后山那里无意中发现,而且那里还有两株,要是十六叔你要的话,我去将那两株也挖过来!”

  他眼中闪烁的兴奋让周益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后山属于未开发的荒地,在那里挖到宝贝,至少不涉及集体财产的问题。

  煤炉的余温还残留在棉袄内侧,周益民搓了搓冻僵的手指:“大虎,你想换钱?还是别的东西?”

  周大虎的目光突然躲闪,脚尖在雪地里划出歪歪扭扭的圈,喉结在褪色的衣领间滚动:“我我.”

  结结巴巴的话语被北风撕成碎片。

  周益民看着对方窘迫的模样,心底涌起不耐,猛地起身作势要走:“大虎,你说不说,不说我可就走了。”

首节 上一节 520/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修仙:我有一个物品栏

下一篇:重生最强太子爷,制霸全球经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