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515节

  老孙头把烟锅在鞋底磕了磕,眼睛里闪着期待,张大娘攥着围裙的手不自觉收紧,仿佛已经看到自家水缸里冒着热气的场景。

  周益民当然读懂了那些灼热的眼神。

  他摸了摸板车上的设备,想起老家土坯房上晒着的棉被,想起奶奶总舍不得多添煤球的节俭模样:“不是装在四合院,准备拿回去老家给爷爷奶奶用,我一个人也用不了多少!”

  这话让空气突然安静下来。

  张大娘轻轻叹了口气,赵大爷重新点上烟袋,火星在暮色里明明灭灭。

  人群中响起零星的赞叹:“益民这孩子真孝顺。”

  “老人家可有福气了”

  可话音里都带着掩饰不住的失落。

  周益民推着板车往自家屋子走,身后传来三三两两散去的脚步声,偶尔夹杂着惋惜的低语。

  公鸡头遍打鸣时,周益民就起床,然后打开商店空间,将今天的秒杀产品给买了下来。

  然后披外套出了门。

  他伸手拂去太阳能热水器上凝结的薄冰,金属集热管在熹微的晨光里泛着冷冽的光,仿佛还带着昨夜仓库的寒气。

  车斗里的热水器用三层粗麻绳捆得结结实实,最外层还裹着从供销社赊来的防水油布

  。周益民跨上摩托,老旧的发动机突突震颤,震得他工装口袋里的家门钥匙叮当作响。

  胡同口的老槐树垂着冰棱,枝桠在风中互相碰撞,发出细碎的清响,像是在为他送行。

  出城的柏油路上覆着层薄霜,车轮碾过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

  东方的天际线泛起鱼肚白,远处的村庄还浸在灰蓝色的晨雾里。周益民缩了缩脖子,棉手套捂不住的指尖已经冻得发麻。

  可想起老家土坯房里咳嗽不停的爷爷,想起总把热水省给他洗脸的奶奶,油门又不自觉地拧得更紧。

  路过红星供销社时,晨雾正浓。

  柜台后的老王头刚卸下门板,见周益民载着庞然大物经过,扯着嗓子喊:“益民,拉的啥宝贝?”

  话音被呼啸的北风撕成碎片。

  周益民抬手打了个招呼,却没减速——他得赶在晌午前到家,好让太阳能热水器趁着日头最足时安装上。

  摩托车拐上通往周家庄的土路,车轮扬起的尘土裹着霜粒,扑在他的裤腿上。

  晨雾渐渐散去,太阳探出云层的刹那,周益民听见了村里此起彼伏的鸡鸣。

  他加大油门,摩托车排气管喷出的白雾与晨雾融在一起,载着他和那台凝结着无数心血的太阳能热水器,驶向炊烟渐起的村庄。

  周益民的摩托车刚碾过周家庄村口的石板桥,排气管的轰鸣声就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

  驮着太阳能热水器的板车在土路上颠簸,金属集热管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撒了一把星星,瞬间吸引了正在井台打水的秀兰。

  她手一抖,木桶“咚”地砸回水面,溅起的水花在晨光里亮晶晶的。

  “十六叔!这铁疙瘩是啥玩意儿?”秀兰扯着嗓子喊,围裙上还沾着没洗净的菜叶。

  这话像敲响了铜锣,正在喂鸡的李婶、扛着锄头往地里去的赵叔,甚至蹲在墙根晒太阳的老头们,都拄着拐棍慢悠悠地围了过来。

  孩子们更像受惊的麻雀群,呼啦啦从各个胡同口窜出来,几个胆大的男孩已经踮着脚去摸板车上的防水油布。

  “都别乱碰!”周益民跳下车,工装裤膝盖处还沾着路上的泥点。

  周益民说道:“这是太阳能热水器,有太阳就能烧水!”

  这话让空气突然安静了一瞬。

  赵叔挠了挠后脑勺,草帽下露出皲裂的额头:“不用柴火?那得省下多少麦秸?”

  人群里立刻响起此起彼伏的议论,有人凑近了眯着眼打量,有人伸手轻轻敲了敲水箱,发出“咚咚”的闷响。

  周大强媳妇挤到前排,怀里抱着的娃差点掉下来:“益民,这东西能给娃洗澡不?”

  阳光渐渐毒辣起来,晒得周益民后颈发烫。

  为了不浪费时间,便跟众人告辞,继续往家的方向开去。

  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回到了家,将摩托车停好之后。

  推开斑驳的木门,院子里的老枣树还挂着几片倔强的枯叶。

  周益民把板车往墙根一靠,金属刮擦地面的声响惊动了正在喂鸡的奶奶。

  老人的蓝布围裙沾着玉米碎,看见儿子带回来的庞然大物,浑浊的眼睛瞬间瞪大:“这、这是啥呀?”

  “奶,这是太阳能热水器!”周益民顾不上擦汗,从车斗里翻出工具箱。

  扳手、卷尺、膨胀螺丝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抬头打量堂屋的屋顶——青瓦缝隙里长着几株狗尾巴草,正随着微风轻轻摇晃。

  爷爷拄着枣木拐杖凑过来,烟袋锅子在鞋底磕出清脆的声响:“要往房顶上装?这能牢靠?”

  爬上屋顶时,周益民的工装裤被瓦片磨得沙沙作响。

  他展开图纸铺在瓦片上,用两块青砖压住边角,眯着眼对照尺寸。

  冬日的阳光不算毒辣,却也晒得后颈发烫。

  “奶,递下卷尺!”他冲院子里喊了一声,很快就接住奶奶抛上来的工具,红色的卷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定位打孔是最费劲的活儿。

  周益民有点想念后世的电动工具,要是有电动工具就不用全靠人力,只能拿着螺丝刀在上面一直用力拧着。

  碎屑飞溅中,他瞥见奶奶在院子里踮着脚张望,爷爷则蹲在墙根,把刚拆封的螺丝挨个擦了又擦。

  支架组装最考验耐心。角钢与螺栓碰撞出清脆的叮当声,周益民的手掌很快磨出了红印。

  当三角形支架终于在屋顶立起时,周益民也是松了一口气,终于把最难的步骤给弄好。

  轮到安装集热管时,周益民特意戴上了手套。

  真空管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光,仿佛藏着整个冬天的温暖。

  “轻拿轻放。”他默念着,小心翼翼地将管子插进水箱的密封圈。

  最后一根管子卡入的瞬间,爷爷突然在下面喊:“水!来水了!”

  周益民低头,看见奶奶正拧开院子里的水龙头,清澈的水流顺着崭新的水管,缓缓注入水箱。

  夕阳给屋顶镀上金边时,周益民终于完成了最后的调试。

  他爬下梯子,脚刚沾地就被奶奶拽到灶台边:“快歇歇,喝碗红糖水!”

  爷爷则围着热水器打转,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摸着金属外壳,嘴里喃喃自语:“好啊.好啊”

  他没有想到,自己还能用上这么高级的东西。

第599章 徐向北再次来找

  暮色漫过周家土坯房的青瓦时,老爷子攥着磨得发亮的铜盆,在堂屋门口来回踱步。

  盆沿磕在门槛上发出轻响,惊得梁上的燕子窝簌簌落灰。

  “真能洗热水澡?”他第三次扭头问蹲在灶台边的周益民,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却忘了往嘴里送。

  周益民掀开布帘,水汽裹挟着暖意扑面而来。

  临时改造的浴室里,塑料布裹着的竹竿上挂着褪色的毛巾,墙角支着个旧木凳。

  “爷爷,水温我试过了,正好。”他伸手拧开太阳能热水器的水龙头,水流撞击铜盆的声响在狭小空间里格外清晰。

  老爷子凑近两步,浑浊的眼睛盯着水面腾起的白雾——那雾气和灶膛烧开的水一模一样,可房梁上,分明没有飘来半点柴火烟。

  “脱衣服吧!”周益民递过搪瓷缸,转身要出去。

  老爷子突然抓住他的手腕,粗糙的掌心带着常年握锄头的茧子:“这水.真不用烧?”

  没等回答,他已经哆哆嗦嗦地解开棉袄纽扣,露出洗得发白的粗布汗衫。

  当第一捧热水浇在背上时,老人的脊梁猛地绷成了弓,铜盆差点从膝头滑落。

  “烫!烫!”老爷子喊出声,却没躲开。

  温热的水流顺着脊梁沟往下淌,浸透了裤腰。

  他伸手去摸水龙头,指腹触到的金属管冰凉,可掌心的暖意却真实得惊人。

  “老天爷.”他突然笑起来,笑声震得喉咙里的痰直响,“比我蹲在灶火坑边还热乎!”

  周益民在帘子外听见水花四溅的声音,还有老爷子含糊不清的嘟囔:“这铁疙瘩.比姜汤还管用!”

  等老爷子披着湿漉漉的头发推门出来,穿着棉裤走出来,看得出来刚洗完热水澡,整个人都散发着“蒸汽”一般。

  他的眼睛亮得惊人,像是年轻时打赢了村里的摔跤比赛,“益民,快给你奶奶说!”

  周益民奶奶看见效果这么好,也不能错过拿着衣服就进去。

  周益民家的烟囱没再升起袅袅炊烟,这个消息比腊月的西北风跑得还快。

  第二天清晨,挑水的扁担声,都在周家院外停了脚步。

  “真不用烧柴火?”张大娘扒着院门,围裙角还沾着没揉完的面团,浑浊的眼睛直勾勾盯着屋顶那排锃亮的集热管。

  人群里立刻炸开锅,李婶的嗓门盖过此起彼伏的议论:“我家那灶台,一天得烧半捆麦秸!”

  赵叔把烟袋锅子在鞋底磕得山响,烟丝末簌簌落在新纳的千层底上:“益民,这玩意儿得花多少票子?”

首节 上一节 515/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修仙:我有一个物品栏

下一篇:重生最强太子爷,制霸全球经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