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573节
饶月梅满脸喜色,“行了,我去买菜,晚上再庆祝庆祝。”
说罢立马菜遁,江弦也知道,这又是出去炫耀了。
他爹他妈俩人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家里这几个孩子的学历,一直都是心里的一块儿疤。
江琴是高中毕业,江弦是初中毕业,江珂念得则是戏剧学校。
但这又是无法避免的,毕竟在时代的大潮下,这一代人的学历九成都是如此。
就在饶月梅觉得一切已经无可挽回的时候,他儿子又有机会上北大了!
这能不出去炫耀炫耀么?
这事儿很快也传到朱虹耳朵里去,朱虹都懵了。
“姐夫,那以后,我是应该叫你姐夫,还是应该叫你.学弟?”
“胡说八道啥呢。”朱琳瞪她一眼。
“我就问问嘛”朱虹嘀咕说。
江弦笑了笑,“朱虹,你之前让我看的那篇文章我帮你看过了,文学性是够了,但是还缺点儿精神内核,问题我都帮你批注出来了。”
“谢谢姐夫。”
“对了,你不是快毕业了么,下半年跟你学校说说,就来我们《人民文摘》实习吧。”
“真的?”朱虹惊喜道。
朱琳有些迟疑,“江弦,不会添什么麻烦吧?”
“没事儿。”江弦摆了摆手。
他现在位置越上越高,也是时候得培养一些嫡系势力了。
朱虹是他的小姨子,有着这层关系,加上朱虹可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不跟江弦一样靠着鲁迅文学院的努力才成为北大学子,她是实打实自己考上的中文系,是有真才实干的。
有着这么多的原因,江弦不可能不培养她。
这天晚上,京城又下了场雪。
江弦从书房里出来,一个人到院子里头坐了会儿,吸了根烟。
一晃,已经到了1985年,改革都到了第八个年头。
以前的节奏,可以说是跑跑停停,上面一直在调控纠偏,有时天马火,有时踩刹车。
不过到了今年,大家奉献想致富的野心已经按耐不住了。
最热闹的事儿,就是南边儿倒卖汽车的疯狂。
江弦也总结起自己重生这么多年的得失,部署接下来的发展。
美国那边儿,《今天》杂志已经在赵振开、阿城俩人的经营下办了起来。
随后便是往影视业继续进军。
至于国内,因为环境限制,江弦不太敢乱来,而且他如今也算身居高位,一举一动,都必须得一步步稳着进行。
翌日,《人民文学》编辑部开了场编委会议。
王濛在会议上反思了这段时间的办刊心得,最后幽幽的丢出一句:
“我极力希望《人民文学》能够兼收并蓄,天地宽阔。”
偏左派的几名编委一听这话,都察觉到了那么一丝异常。
果然,接下来的会议上,王濛开始大刀阔斧的调整起了办刊思路、改变起刊物风格。
“王濛同志,这、这不妥吧。”
编委石阳晖站了起来,“咱们可是《人民文学》!这么办?思想倾向会不会有问题?而且这也脱离了我们一直以来的传统办刊理念,我觉得,还是得先和作协打声招呼。”
一向好说话的王濛,这次一改往日的和颜悦色。
他把桌子拍的砰砰响:
“发行量都快比不上副刊了!”
“还不大胆突破原有的传统?!”
第434章 是的,这是阳谋
“这”
几位老编委互相交换着眼神,都能看见对方额头上沁出的汗珠。
王濛要是拿《人民文摘》说事儿,那的确能堵上他们的嘴,毕竟刊物发行量在那儿摆着。
“去年去年第四季度,主刊发行量同比下降27%。”王濛从文件夹里抽出一沓油印报表,纸张拍在桌面上发出脆响。
“同志们啊,《诗刊》都在搞朦胧诗专号,我们竟然还在翻来覆去发那些‘三突出’稿件!”
会议室里一时默然,只剩下茶缸盖磕碰、茶缸端起又放下的声响。
正当众人沉默之际,江弦端着茶杯站起来,凑去王濛身旁。
“王老师,喝口水,消消气、消消气。”
“.唉。”
王濛接过茶杯,把脸背转过去,一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模样。
江弦则冲大家笑笑。
“大家也理解一下,王濛同志他也是为了刊物好,也是太急于想扩大咱们《人民文学》的办刊水平以及质量。”
“至于王濛同志刚才提出的几点。”
“我觉得不无道理嘛。”
“光未然同志也在作协工作会议上嘱托过我们:希望《人民文学》能办得活泼些,亲切些,不要单纯求稳,而是要在乘风破浪中求稳重。”
“至于石阳晖同志的担忧,我觉得是多余的,王濛同志所描述的改革,未必是刊物思想倾向的改变,确切的来说,是一种主调,一种艺术风格,一种创作手法。”
“直白一点表达,就是一种办刊思路的调整,改变过去的老样式。”
“不拘一格,广开文路。”
“.”
会议结束后,几个偏左派的编委立马和作协里的几个偏左派成员碰了下头。
“不拘一格,广开文路?”
林默涵皱起眉头,重重的拍了把桌子,“他们好大的胆子!
《人民文学》是关键的文艺阵地,是文学发展的风向标!
《人民文学》的办刊思路,那就是作家们创作上要遵循的思想方针与艺术路线。
如此重要的事,怎么能轻易的改动?!”
石阳晖满脸苦涩,“我们也提了,可是这个王濛.他今天就拿《人民文摘》说事儿。
人说了,再不改,副刊发行量就超主刊了,到时候《人民文学》的脸都没地方搁。
您说他都这样说了,我们这些编委还能说啥?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唉,你别看这个王濛年纪轻轻,文章写得好,人情更是练达的很呐!”
贺井之长叹一口气,“还有那个江弦,这俩人.唉,咱们把这两个年轻人想的太简单了!”
谁都不是傻子,贺井之话里的意思,众人很快就明白过来,或者说已经想到了。
今天的王濛跟江弦,两个人明显是一个唱红一个唱白,一唱一和的把《人民文学》的新办刊思路拍了板。
那这俩人最大的倚仗是啥?
就是《人民文摘》!
这本刊物,正是江弦一手创办。
嗯,他们偏左派的势力还从中出了不少力。
当初好多人都纳闷,江弦一个《人民文学》的副主编,为啥放着本刊物的工作不干,非要出去再搞这么一本刊物?
此刻看来,根本就不是这小子明哲保身。
这货等的就是今天!
现如今把事情一桩桩的串在一起,很轻易就能看穿这一切。
这算是摆在桌面上的阳谋!
可这个阳谋妙就妙在,一开始没有人把《人民文摘》当回事儿。
谁敢相信,江弦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人民文摘》办到一个发行量直追主刊的地步!
这小子就跟掌握了读者们的心理似得,太懂什么玩意儿读者们爱看了。
“井之同志,咱们不能放任王濛、江弦俩人这么胡闹啊!”石阳晖道。
“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贺井之一张脸憋得跟猪肝似得,“迟了,《人民文摘》办成的那一刻,这事儿就已经没法改变了。”
贺井之那叫一个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