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533节
“一本杂志能让大伙儿在机床轰鸣中听见诗吟,实在是了不起。”
“最后,希望你们能多登些科学家的奋斗故事,我们工人建设‘四化’正需要这种精神头。”
“另外,如果能增加点浅显的科技知识栏目就更好了,大伙儿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但都想进步一下。”
“再提个小建议:字印得再大点行不?老张他们几个老师傅看小字费劲呢。”
“——此致敬礼!”
郑渊洁美滋滋的读完这封来自工人同志的表扬信,又看见信纸末尾用蓝黑钢笔工整的补了一句:
“另附半市斤粮票,望收下这份心意,给编辑同志买杯茶水润润嗓。”
果然,一看信封里头,合合适适的半市斤粮票。
“读者朋友们也太热情了!”
拿着粮票,初入编辑一行的郑渊洁,被读者们的这份热情感动的眼眶都有些湿热。
感受到读者们的鼓励,他感觉自己继续办刊物都充满动力了!
“有人不?有人不?”
听着院儿门口又有人嚷嚷,朱伟叹一口气,“得,肯定是又有读者来信了。”
“来了!”
他答应一声,大步来到门口,这才发现不是邮递员,是几个20出头的年轻人。
“你们这儿就是《人民文摘》的编辑部啊。”
“是啊。”朱伟点点头,“你们几位有事儿么?”
“没事儿。”
几个年轻人笑了笑,“我们就是来问问你,能不能给我们送几辆自行车啊?”
“送?”
“你们杂志后面不是说送自行车么?”另一个小年轻嚷嚷道。
“.”
朱伟无语,“我们那是抽奖,从答出题目的读者里头抽一个人出来,你们想要就回去写信给我们,有几率能抽着你。”
“写信?写个屁啊。”
一个年轻人一副泼皮模样,“我们都到这儿来了,他们写信的哪有我们真诚啊,您干脆就给我们得了。”
“就是啊。”
“给我们吧。”
其他人跟着吵吵。
朱伟有点生气,“你们这不是耍无赖么?”
“怎么着啊?”
那年轻人自带一种二逼青年味道,“你说谁无赖呢?”
“就是啊,怎么还骂人呢?你们编辑部也太不友好了。”
“Tui!敢诋毁我们劳动人民,信不信给你们大门砸了。”
“你们敢!”朱伟一个文化人,哪对付得了这帮顽主,气的青筋直跳。
一个个头不高的男人撸了撸袖子,“嘿,今天要么把自行车交出来,要么我们.”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
只见一位身着制服的警察叔叔走了过来。
“都干啥呢?你们是什么人?都堵在这儿干什么?”
“.我们。”
几个年轻人秒怂,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人!”丁睿诚嘴上怒喝,心里庆幸。
丁睿诚是翠花胡同所属派出所的所长。
区里治安科那边的领导,特意叮嘱过他,要他特别关照翠花胡同6号院子这一片。
特别关照的原因也很简单。
这院子是江弦的。
江弦是啥人物?
警察之友!
当年一部《三岔巷劫案》让他们多少民警在亲戚朋友面前威风了一把,挺直了腰板。
今儿丁睿诚鬼使神差的溜达到这里,恰巧就撞上这么几个不开眼的年轻人。
“同志,是这么个情况”朱伟把事情给丁睿诚讲了一遍。
“哦。”
丁睿诚眼睛瞪得像铜铃。
“我知道了。”
“寻衅滋事!”
“你们几个,都把裤腰带给我解开,跟我去所里面坐坐。”
丁睿诚大手一拎,薅住个看上去像是头头的年轻人,年轻人立马哭丧个脸求饶。
“叔,你饶了我吧,我不想死。”
“早干嘛去了?有啥话等会再说!”
“哎呦,我还年轻啊,我家里就我一个孩子,我还没给我爹妈尽孝呢,呜呜呜”
带头的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剩下几个年轻人没了主心骨,战战兢兢的解开裤腰带和鞋带,提着裤子、趿拉着鞋,垂头丧气的跟丁睿诚上派出所。
出来看热闹的街坊们看着这一幕,吓了一跳。
“真被抓进去了?”
“就说那院子的门口不能过去。”
“哎呦,这几个孩子怎么那么不开眼呐,谁家的?”
“不知道呐。”
一时间,6号院是保密单位的传闻,在翠花胡同又传的更邪乎了几分。
第411章 “江弦,我想跟了你”
“有人来找事儿?”
江弦来到编辑部,听朱伟讲了一遍刚才的前因后果。
虽说今年已经是打击犯罪以后的第二年了,相较于之前,社会安定了不少。
不过架不住物种多样性呐。
总有那么些欠收拾的上赶着去挨枪子,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然选择。
“老朱,你傻啊,你咋不把老郑叫出去?”江弦指指坐在一旁的郑渊洁,“瞧瞧老郑这一脸横肉,看着就不像是善茬,往那一站跟个煞星门神似得。”
别看郑渊洁写的是童话故事,长得可真不像什么好人,高高大大的个子,顶着个大光头,满脸横肉,右额头还有道疤。
小时候打架留下的。
他性格里面也带点莽,不然也不会跟个愣头青似得,做那么多不计后果的冲动决定。
像是,小时候为了报复老师去教室拉响兜里揣着的土鞭炮;女朋友家里嫌他学历低就直接分手;不涨稿费干脆自己办杂志
在后世,他怒怼的人和事儿就更多了,完全不计较后果,主打的就是一个莽,一会怒喷某作家,一会痛斥教科书插画,凡是看不惯的事儿,直接就是一个举报,还时不时给教育bu写几封信。
江弦完全相信,要是刚才站出去的是郑渊洁,这伙精神小伙都得蔫儿巴着客气的告辞。
“哎呦,主编,您就别调侃我了”郑渊洁委屈巴巴道。
调侃归调侃,不过江弦也认真考虑了下这个事情。
今天还只是个开始,随着他们《人民文摘》的火爆,之后这样的事儿肯定会变得更多。
人家来也不一定是闹事儿,或许是提提意见、或许是来表扬表扬他们编辑,又或许是想见见喜欢的作者。
江弦也算是去过不少的编辑部了,见过许多次热心读者闯到编辑部里找人、参观的事情。
来了怎么办?
得接待吧,总不能给读者赶走。
可他们编辑部一共就仨人,常驻的编辑就俩人,这要是天天光顾着接待,那下一期《人民文摘》猴年马月才能做的出来?
“看来啊,咱们得再招些人手了。”江弦捧起一杠子热茶,漱了漱口。
“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