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78合成系文豪

1978合成系文豪 第230节

  得益于《文艺报》以及各文学杂刊上文学评论的连续登载,不管是话题度还是热度这几个月都没有降下去。

  得益于此,《米》的后续销售趋势也保持很稳,三个月过后,发行量正正好好一百零一万册,突破了百万发行量的大关。

  江弦看了眼稿酬单上那个数字:

  3100元。

  十五万五千字的《米》,一百万册印刷量的印数稿酬就是这么多。

  这当然是一笔巨款,不过江弦现在都有些不太满足了。

  在日本尝了尝版税的甜头,如今忍不住就会想,这要是换成版税得是多少钱呐。

  一拍脑门,真是被资本主义社会毒害的不轻。

  三千块钱,放京城里头差不多够能收拾一小座四合院了。

  “怎么看你不是特别高兴?”李景峰有些纳闷,“这可是百万的印刷量啊!三个月就达成,还不值得开心么?

  大冯的《义和拳》可是三年都还没摸着百万印刷量的门槛呢!”

  “害,之前《芙蓉镇》不是破过一次了么,过了那个新鲜劲儿了。”江弦有些懒散道。

  《芙蓉镇》当时出版三个月,总印数67万册,在9月份出版半年的时候,发行量已经到了113万册,宣告半年突破百万印刷量。

  《米》算是在《芙蓉镇》的基础上更快了一倍。

  收好稿费单,江弦和李景峰寒暄几句告辞。

  李景峰喝了口水,忍不住感叹,什么叫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这小子破了百万销量,三千块稿费拿到手里,眉毛都不跳一下的。

  正想着,又意识到什么。

  大步下楼,正巧撞见江弦正推着自行车出去,车把上拴个网兜袋,里头满满登登他们人文社的绿格子稿纸。

  “稿费都给伱了还偷我们稿纸干嘛?”

  “用习惯了,不用你们人文社的500格子大稿纸,我都写不出东西。”

  “丫的。”李景峰无奈的笑着看他远去。

  无端觉得,那三千块的稿费可能还不够那一沓稿纸让江弦惦记。

  三千块啊!他得几年工资加起来才有这么多?这么能赚,你小子不纳税谁纳税啊!

  翌日,崔道怡眼袋大的跟倪大红似得。

  花了一下午加一晚上,江弦这篇《许三观卖血记》,他一气儿读完。

  震撼!

  崔道怡完全没想到,江弦就用这么简单的语句,把许三观这个小人物刻画的这么深入人心!

  以至于他看的时候,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尤其是看到许三观“炒菜”的那一段,崔道怡再也没办法控制自己的眼泪了。

  精神会餐,那是他们那代人抹不掉的记忆。

  江弦不光写出了那段岁月的苦涩,还写出了那时的温情。

  崔道怡来到单位以后,又重新把这篇稿子整理了一遍。

  他算了下许三观究竟献了多少次血。

  十一次!

  第一次是出于盲从,赚了三十五块钱,凭借这些钱,许三观娶了“油条西施”许玉兰。

  第二次是十年以后,一乐打伤了铁匠的儿子,为还医药费而卖血,还是三十五块钱。

  第三次是他和林芬芳睡觉,卖血给林芬芳买了肉骨头,黄豆、绿豆和菊花。

  第四次是不忍家人挨饿、第五次是看下乡的一乐身体虚弱给他钱、第六次是为讨好二乐的生产队长。

  第七次一直到第十一次,那是崔道怡看的最揪心的一截。

  为了救大儿子一乐,许三观从林浦一路卖血到上海,三个月连抽五次血,失血过多差点儿就死了。

  他几乎是拿自己的命去换儿子一乐的命,但他一路都没掉一滴委屈的泪。

  一直忍到最后许三观才哭了,还哭了两次。

  两次都不是因为自己。

  一次是以为一乐死了,第二次是看到一乐还活着。

  十一次卖血,许三观全都是为了别人。

  结局是他第十二次献血,这个时候血头已经不愿意要他的血了,许三观崩溃的哭了。

  崔道怡看到这里忍不住动容。

  作为一个男人,他难道会察觉不出,江弦所写的不正是男人的一生么?

  打掉了门牙往肚子里咽,默默把自己整个献给家庭。

  许三观是献血,他们献出的是其他东西罢了。

  崔道怡把稿纸重新理好,王扶说的一点没错,这绝对是一篇好小说,他们一定不能错过。

  “光老!”

  他捧着这一沓稿子,敲开光未然办公室门,他把自己和王扶大胆的计划一说,光未然吃了一惊。

  “就写的这么好?”

  “我和王扶同志的意见很一致,完全刊发,就看您老愿不愿意开这么个先河。”

  光未然笑了笑。

  “你不要来将我的军,《人民文学》不能是我一个人的一言堂,这篇小说完全刊发与否,还要编委们讨论来决定。”

  而就在崔道怡为《许三观卖血记》奔波之际,江弦也用新解锁的随机词条【烤鸭】+【老字号】完成了一次自主合成。

  合成结果是一篇话剧剧本。

第231章 舆论的冰山一角

  “真成功了!”

  江弦精神一振。

  合成之前他心里还是很忐忑的,迄今为止,他还是第一次合成话剧这样的文学样式。

  话剧是属于文学范畴的。

  它不仅属于文学范畴,还属于文学的最高表现形式——戏剧。

  在诺贝尔文学奖三大文学身份版块剧作家、小说家、诗人当中,最终的获奖者十有八九都是剧作家。

  可以说,戏剧占据了诺奖文学奖的半壁江山。

  就连莫言的后半生,也在从小说家往剧作家转变。

  江弦对话剧蛮感兴趣,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都是他尝试过的领域,但话剧这一块他还从未有过建树。

  他坐在椅子上,简单看了一会儿合成的这部话剧。

  这是部他看过的话剧。

  名气很大,含金量一点不低,堪称中国话剧领域的代表之一。

  消化下内容,上厨房打一盆水洗了把脸,穿戴整齐,蹬着自行车离开虎坊路15号,往王府井去。

  京城又到了屯冬储菜的季节,冷飕飕的空气里夹杂着大白菜的味道。

  巴金自掏腰包,在萃华楼为代表团成员践行。

  摆了两桌,年长的坐一桌,江弦跟李小林、万方、吴青、陈喜儒这几个年轻的则坐小孩儿的桌。

  江弦身边就是陈喜儒,俩人闲聊几句,他注意到陈喜儒已经换上了在日本买的皮鞋。

  “老陈,皮鞋怎么样?”

  “挺好的,就是皮子有点儿硬。”

  “多穿穿就好了。”

  男人的皮鞋需要驯服,就跟男人的大裤衩子一样,总要从紧绷的驯服成松松垮垮才舒服。

  俩人正聊着,巴老起身,颤颤巍巍地举着一杯葡萄酒慢慢朝陈喜儒走过来,“喜儒同志,全团你最辛苦,谢谢你。”

  陈喜儒受宠若惊的站起,“巴老,我不辛苦。”

  “老陈,别谦虚。”江弦也冲他端起一杯酒,“你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

  每场活动对于翻译都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文化修养、知识储备、政治素质、反应速度、表达能力缺一不可,是对精力、体力、脑力和心理承受力多个角度的全面考验。

  这里面的苦、累、难自不必说。

  陈喜儒百感交集,一仰脖,把一杯葡萄酒全灌下去了。

  巴金又拍拍江弦的肩膀。

  “江弦,喜儒同志的付出不少,伱的贡献同样不小,几次危机都多亏你机灵,这次你的作品又能在日本出版,这件事很好,你要带领着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首节 上一节 230/7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男神,你人设崩了!

下一篇:从箭术开始修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