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126节
“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江弦十分坚持,王好为也没办法,这会儿编剧在剧组里算是她一人之下。
运动服的事情后面再处理,可以先拍摄一些不需要外套的镜头。
朱琳脱掉外套,露出里面雪纺高领毛衣,简洁大气,女性温柔与知性瞬间展露出来。
王好为稍稍平定一下脾气。
“来,准备。”
“3,2,1,开始!”
朱琳第一时间没能进入状态,开头几个动作明显有些出戏。
“停!”
王好为喊一声,朱琳露出歉色,“导演,我刚才有点紧张。”
“不是紧张的问题。”
王好为解释道:“你的感觉不对,机缘巧合住在了马三辈家,这是艾京华心上人的房间,不能演的那么平静。”
朱琳赶紧抓起剧本儿,又琢磨一会儿。
不过也没太大用,之后几个镜头还是不达标准,磨得工作人员都有点儿烦了。
“野路子就是不行。”
“经验太少。”
“还得是人家科班儿的。”
朱琳抓着剧本儿,这个镜头演的是艾京华坐在桌前给马三辈写信。
她深吸一口气,稍稍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准备走戏。
“来,准备。”
“3,2,1,开始!”
王好为刚准备喊卡,又被江弦拦住。
“?”
她疑惑的看一眼他,江弦指指镜头前。
只见朱琳握着笔,坐在台灯前,握着笔,莞尔一笑,好似真在给爱人写信。
明眸善睐,顾盼生姿。
“好!”
等到这个镜头结束,王好为忍不住夸起了她,“你很不错,第一天都比较难找到状态,不好入戏,都得揣摩角色,伱这个镜头已经演的很好了,看着真在给爱人写信一样。”
刚才那几个小声哔哔的声音也没了。
接下来又走了两遍,终于把这个写信的镜头满意的拍了下来。
到了休息时间,大伙上食堂吃饭。
“我上午的表现怎么样?”朱琳凑江弦身旁问。
她这时候倒也不顾忌食堂里其他人议论什么,她作为演员来找编剧聊戏,这很合理。
“你想听实话?”
“我找你哄我开心来了?”
“那我真说了。”
“你说吧。”
江弦当然不介意给她讲讲。
后世那种资源爆炸的条件,他看过那么多部电影,好片烂片,好演员烂演员,总之都看过,艺术嗅觉还是不差的。
“我感觉你写信的那个镜头拍的可以,其他镜头就没融入进角色,但那个镜头特别自然。”
“自然?”
“对,就感觉你真的在做这件事儿一样,一点儿都不做作,你是怎么做到的?”
(本章完)
第130章 收集完成
“你就猜去吧。”
朱琳乜一眼他,收拾饭盒离开。
江弦疑惑的在原地坐了一会儿,扒拉干净饭盒里的茄子。
吃过饭,他蹬着车子,往西长安街7号去了一趟,刚巧撞上王濛从食堂里出来。
“王老师!”他打个招呼。
“江弦来了?”王濛朝他笑笑,“走吧,去我办公室坐会儿。”
俩人走过《京城文艺》的招待所门口,王濛想起什么,问道:“你那会儿住哪个房间?”
“我?”
“你刚来京城文艺改稿的时候,住的不是我们的招待所么?”
“304!”
江弦当然不会忘记那段一个人在304战斗的时光。
“那我们上去看看304住人了没,故地重游一番。”王濛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流露出来。
这个提议也没有遭到江弦的反对,两人和楼下的同志打过招呼,问了一下,304房间空着,便要来钥匙,上到3楼。
“那会儿我住304,张洁老师住305,我常去她那儿串门。”
“张洁啊,我听说她前段时间成了北影厂的正式编剧。”
张洁的剧本,拍摄的比较少,有很大一部分电影文学剧本,都发表在了《电影创作》这部电影文学刊物上面,写的相当漂亮。
打开304房间的门,扑面而来熟悉的气息。
两人在十平米的屋子里踱步一圈儿,拎把椅子坐下,往窗外看去,还能瞥见球场上几位作家打篮球的身影。
“我要恭喜伱,上面通知下来,《伏羲伏羲》可以被评选为此次全国优秀中篇小说的一等奖。”王濛笑着说。
江弦露出欣慰的笑容,也没太意外,《伏羲伏羲》这样辛辣的题材,遭人诟病是一定的,但也一定会受到评委们的喜爱。
“比较麻烦的是,这样你就有三篇小说,同时被评选为今年的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了。”
王濛无奈道:“这麻烦也算是天底下独一份,现在评选小组的人很为难,原本同一奖项给你拿两个,就已经是破例了,现在你拿三个,获奖名单都要被你一个人霸占了。”
“那这怎么办,总不能给我把奖撤回了吧?”江弦警惕起来。
他这个人虽然淡薄名利,但也不能容忍自己的荣誉被剥夺。
“自然不会。”王濛摆了摆手,“现在上面提了这么个想法,想把《伏羲伏羲》挪进短篇小说的评选。”
换个赛道?
江弦一琢磨也不是不行,《伏羲伏羲》不到8万字,也可以说是一部短篇小说,这样雨露均沾一下,他也能够接受。
“我没什么异议。”
他同意下来的同时,又马上对接下来的颁奖有些期待。
颁奖时会公布奖项的前三名,没记错的话,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的第一名即响当当的《乔厂长上任记》。
若是《伏羲伏羲》也想角逐下第一,便要与如日中天的蒋子龙来个短兵相接。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王濛开口道,“《京城文艺》想给你出版一套作品集,包括《棋王》《动物凶猛》《伏羲伏羲》这三篇小说,这件事也要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出版作品集?
江弦后知后觉,他已在《京城文艺》接连发表过三篇作品了。
“这件事我当然没什么意义,不过我接下来有篇稿子和德宁老师约好了,也会给《京城文艺》,我觉得到时候四篇稿子一起发出去会比较好。”
江弦虽然缺钱,但也足够冷静,不想白费这次出版的机会。
王濛倒是意外。
“你又和德宁约了稿子?”
“谁让《京城文艺》是我的快乐老家。”
“快乐老家?哈哈哈哈。”
聊完这个,江弦又有些好奇,跟王濛打听一嘴,“王老师,有没有消息,清泉同志离开以后,谁来接替主要负责人的职务。”
“你打听这个干什么?”王濛奇怪的看他一眼。
“算是忽然生出的好奇心。”
“还没定下来,不过有消息说,是杨沫女士。”
“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