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世家五百年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0节

  直白的说,这就是一种财产继承方式。

  “但大明律明确规定,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妇者,各绞,现在三司用胡元的旧俗,而且是违反我汉人千百年习俗的旧俗,在大明朝判罚百姓。

  当初为了抵制蒙元收继婚的习俗,于是守节之风盛行,足以见得人心所向。

  若是不严惩这件事,依旧让胡元的旧俗在大明朝,大行其道,甚至凌驾于大明律之上,父皇光复汉人江山的丰功伟业,岂不是……

  岂不是……”

  李祺叩首在地上,涕泗横流,哽咽着再也说不出话来。

  轰!

  轰!

  恍若雷霆响彻,震得奉天殿中寂静无声。

  李祺在叩首在地上抽泣,朱标张大了嘴只觉口干舌燥,朱元璋脸上一阵青紫之色,交替并行。

  醍醐灌顶!

  简直灵窍大开!

  这个天下被蒙元统治了九十多年,很多蒙元的习俗已经深入骨髓,身处时代其中的人,根本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所以杨靖按照习惯去查茹娘是否和杨成有婚约。

  但来自后世的李祺却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症结。

  往大了说,这是关乎着大明立国正统性的问题。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驱除的是哪个胡虏,恢复的又是哪个中华,是收继婚这种枉顾人伦的胡人习俗依旧横行在大明的王土之上吗?

  朱标脑海中有一道念头闪过,“杨靖完了。”

  正午的阳光照不进奉天殿中。

  殿中一时竟有些阴冷。

  唯有李祺胸腔中的那些心脏,灼热而有力的跳动着。

  事责重大,李祺与临安公主只能择日再入宫拜见。

  走出宫门的那一刻,李祺回首望着那高高耸立的宫墙,磅礴沉重,他重重吐出一口盘桓在心头的抑郁之气。

  穿越至此将近一年!

  今日终于做成半分大事!

  虽然不曾陛前进答,但能拔剑出鞘,一剑斩下杨靖狗头,已然不枉他筹谋许久。

  走出皇宫时,即便是迟钝如临安公主,也意识到了杨靖的下场将会如何。

  上了马车后,她兴奋的低声道:“夫君,杨靖是不是……”

  李祺微微颔首。

  临安公主先是大喜,而后又低声抽泣,“此事算是了结,公府冤魂能够暂且安歇。”

  李祺没有说话,温煦的光落在他身上,却掩不住他身上的冷意,此事真的就此了结了吗?

  难道就没人奇怪吗?

  杨叶为何这么大的岁数都没有娶妻,突然要旧事重提,抢夺王五的妻子?

  一向对上峰命令推诿拖延的县衙,这次这么快就响应了兵部的文书。

  朱元璋为什么会让这么一件小事进入御前?

  朱元璋为什么被李祺一句话挑动,就对杨靖生出了杀心?

  杨靖堂堂刑部尚书为什么对此案的首尾这么重视?

  这件案子中的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又去哪里了?

  这背后的水有多深?

  如同噬人的深渊,李祺知道为什么,却不敢去触碰。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他没有那样的能力,李氏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挽救那些沉沦在苦海之中的人。

  在这个残酷的时代,他也不过就是在皇权之下战战兢兢而活的普通人罢了!

  ————

  朕自倾崩以来,信赖天命垂青,光复汉家山河,远逐胡虏漠北,尽复先王之旧,弘扬先圣之教,使民晓礼知义,刑部尚书杨靖,怀奸纵之志,湮良善之道,上欺天君,下虐黎民,罪无可恕,有司受命,凌迟处死!——《凌迟杨靖谕》

  ————

  洪武二十三年六月,刑部尚书杨靖背信构陷家族,洪武二十四年七月,杀于王五杨叶争妻案,丁口皆斩,女眷入教坊司,此仇了结。——《李氏冤仇奉承祖先集录·卷一【洪武朝录】》

第8章 顺昌逆亡乱士林

  回到李氏别院后。

  李祺已经彻底调整好了心态,人不能为做不到的事情,而有心理负担,那只会陷入无端的内耗之中。

  他做不到,就培养儿子,儿子改变不了,就培养孙子,李氏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总有一日会出现一个张居正那样的人物,摄政掌权,统御天下!

  今日他小试牛刀,短短几句话,就直接拉下来一位尚书。

  回顾今日之事,没有那么多的阴谋算计,实际上非常简单,杨靖在循规蹈矩的断案,在循着律法做事。

  而李祺做事直达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在君主专制、皇帝独尊的洪武朝,法律就是朱元璋的意志,杨叶王五案不是一件案子,关键不在于谁对谁错,而是一项政治问题,杨靖用查案的思维去做,他就必死无疑。

  因为在这件事中,杨家和茹娘有没有婚约重要吗?

  不重要!

  重要的是天下怎么看待朝廷,看待皇帝。

  李祺抓住了这一点,于是杀死了杨靖!

  他不再想这些事,先检查了李芳和李茂的课业,虽然他们不在系统的嫡系子弟中,但在现实中,他们就是李祺的嫡长子和嫡次子,所以他对这二人的教育还是非常上心的,至少以后不能拖他亲生儿子的后腿。

  李祺是典型的严父形象,他一出现,李芳和李茂顿时噤若寒蝉,自然不敢不认真学习。

  检查完李芳和李茂的课业后,李祺回到了书房,盘点接下来的局面。

  虽然今天面圣时发生的事情很巧合,但杀杨靖本来就是李祺进宫的目的之一。

  现在这个目标完成的比想象中还要顺利,接下来可以去见一面杨靖,查查当初公府覆灭的幕后黑手还有谁。

  当然,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接下来和朱元璋的问答,这才是真正的大事。

  无论是出于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还是为了拿到更多的成就值,李祺都要不断的做事,做大事,尽可能的影响天下的走势。

  他希望能够利用朱元璋晚年时,愈发焦虑大明江山传承的心理,在大明朝掀起一场“有大明特色的新儒学变革”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思想变革的开端就是消除蒙元风俗弊病,而真正的目的则是清除异己!

  所以杨靖一定会死在王五杨叶争妻案中。

  这是李祺铸造出的针对旧文人的神剑,杨靖只是第一个死在这把剑上的人而已。

  李祺提笔在雪白的宣纸上写下几个大字——

  “蒙元旧俗”、“士林”。

  在士林之后他重新划了一条线,写下“宗族”二字,用如血般的颜料重重打上×。

  皇权不下乡,或者说中央权力不下乡,这是封建时代的弊病,宗族则是拦路虎,无论五十年,一百年,总要清算。

  李祺盯着这几个词,又写下了八个字——“文官政府”、“家族转型”,而后标识为重点。

  “朱元璋才智过人,他肯定能意识到我今天说的蒙元习俗的重要性,处理完杨靖,可能就会召我进宫,既然杨靖将死,那话术就要变上一变,再增添几分成功的把握。”

  李祺仔仔细细回忆着今日在奉天殿中之事,确定自己的表现没有丝毫问题,终于舒了一口气。

  朱元璋疑心极重又喜怒无常,和他对话一定要谨言慎行、字字斟酌才行。

  ……

  李氏别院这里安静如常,刑部尚书府却糟了大难。

  杨靖前脚回到府邸,后脚锦衣卫缇骑就踏破了门槛,伴随着圣旨宣下,满院妇人啼哭,他直接瘫软在了地上。

  没做什么挣扎。

  没喊什么冤枉。

  当今这位陛下,杀人相当果断,一大批开国功臣都说杀就杀,何况自己呢?

  他知道一定是李祺在宫中说了什么。

  他有些懊悔当初的选择。

  但他更恨自己斩草不除根,一时犹豫,以至于有今日大祸。

  他闭上了眼睛,任由锦衣卫将枷锁扣在他的身上,府中下人以及家眷如水织流般被带离。

首节 上一节 10/1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当兵就发媳妇?我怒娶十八房老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