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第362节

  但这话却和沈复兴说得一模一样,委员长想到那天说起统合全国大小军阀,沈复兴第一个响应的就是要拿下三马,打通西域。

  说什么西域产油,西北产马,青海有盐。

  阿勒泰金矿、伊犁钨矿、独山子油矿、玉门油田、白银厂铜矿

  沈复兴越说,他就越是生气。

  这些东西难道他不知道吗?

  从推翻帝制开始,重庆政府就一直与莫斯科保持紧密接触,这可是地缘政治决定的!

  收回来容易,莫斯科谁去应对?

  在委员长看来,沈复兴在军事上的头脑与政治上,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他想趁此机会在国际上站队,在国内扫清异己,可沈复兴这个他手中最锋利的宝剑却不听话了。

  一心一意想要北伐,踏破贺兰山缺,夺回东北外蒙。

  看着王世杰那期待的眼神,委员长心道这家伙外交政治头脑有一些,但不多。

  这个形势下,核心还是要看长沙会战。

  “敬之,你与健生飞趟长沙,务必确保此次会战成功。”委员长说完,看了眼王世杰,叹了口气。

  只不过他无意中翻开的战报上,首功竟然是自己,次功是打头阵7天拿下濮阳的戴安澜。

  这让原本失望的委员长又想起了【报功模板】沈维安,曾经两人的配合是多么的默契,从淞沪一路打到豫北。

  他又想到了沈复兴与白崇禧在【汪逆出逃】时为他闯龙潭,在龙公馆力劝龙云回头是岸。

  随后安南彰显国威,面对英美法三国竟能获得维和部队主导权,又在河内、仰光建立【华租界】,简直骇人听闻。

  但整个安南事务司让他最感到自豪的,还是那场在盛大的阅兵游行。

  不光让他再次登上【时代】周刊,更是让当时各国大使前来求他出兵,那种令他爆棚的虚荣心,又在眼前。

  当时消息传回国内,在战火纷飞的重庆,人们高举他的画像,喊着他与沈复兴的名字从城市这头游行到城市那头。

  民众脸上的那种自豪,是多少年来没有过的。

  或许说,自清代以来,就没有过!

  一直以对外软弱为诟病的重庆政府,居然难得对外硬气了一次。

  甚至于当时不少学者跳出来说:“如此强势,恐有伤国家体面,也不利于我们的外交工作。”

  当然,这种论点在国内竟然相当有相当多的支持者。

  许多军政界的元老也有不少人过来劝说:“哎呀,沈维安在外如此强势,恐引来列强不愉,要不还是将他调回来吧,派一个老成持重的去,比较稳妥。”

  就连夫人也侧过一度劝他:“没有必要对英法咄咄逼人,有可能的话,我们还是要向民主阵线靠拢的。”

  可到最后,英美法三国代表联合过来请他出兵,甚至愿意在滇越铁路、公路的问题上做重大让步。

  正中了沈复兴说的那句:“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我在安南越是强硬,您的工作就越容易展开。”

  面对上门请求出兵的大使,还有满城为他欢呼的百姓。

  在那一刻,他感觉吾即是国家。

  这种权利与虚荣心的极度满足,让他差点继续增兵安南,将整个中南半岛握在手中。

  只不过,一切都随着沈复兴反对他【安内】政策而告终。

  他不止一次怀疑过,沈复兴是不是在豫北与对方交流太多被感化了?

  可看着山下豪华的身价别墅,还有源源不断送去夫人、俞飞鹏、宋部长那里的巨额财富。

  还有在他眼皮子底下出生的沈念北,他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将他与无产者联系在一起。

  特别是夫人如今对沈念北喜欢的不得了,每次空了就往沈公馆跑,搞得现在上上下下都知道,夫人认了沈念北做干女儿。

  “诶,就按这个报吧。”

  委员长将报告递给林蔚,后者接过来一看,差点倒吸一口凉气。

  心道这沈复兴难道是钻进委员长肚子里的蛔虫?

  普通人忤逆委员长到这个地步,八成就该去职留用了。

  现在竟然还要表功?

  第二天

  大公报立马刊登咋:【委员长亲自指挥第十战区二次北伐,大获全胜】。

  当然,只是标题如此,到了具体内容,所有人都知道是沈复兴的手笔。

  毕竟从前线传回的战报里只有一张照片,那便是冲锋的士兵与【国难时刻见忠诚】。

  如今,这面旗帜就是沈复兴,沈复兴就是这面旗帜。

  在这个被动挨打的困难时期,军队中始终有人想着北伐,时刻念着北伐。

  纵观历史,也只有丞相、姜维、关羽与岳飞了。

  可若是谈到,有谁心心念念不为名利,不求知遇之恩,除了岳飞,他们想不到第二个人!

  再联想到沈复兴之前写得文章,老百姓们看着报纸上的那张照片,哪里还能不明白?

  很快,二次北伐为何被叫停的原因也传回了大后方。

  “听说了吗?沈复兴带着部队下地干农活,据说他一口气能割4陇地呢!”

  “税警总团因为秋收耽误了北伐,说是等冬麦种下,还要再往北打!”

  “这是真正要踏破贺兰山缺了啊!”

  “哎呀,你们知道什么?没听过满江红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沈复兴啊,今年刚好30!!”

  “真的?可之前不都说他关羽转世吗?又是水淹七军,又是威震中原的。”

  “这一个怎么够?先前的【绝电】你们没看吗?.拖敌于天险之间,挫敌于名川之畔,这不是【绝电】,是出师表啊!”

  “啊?这么看来,历代先贤附体了?”

  “不对!应该说,是历代先贤庇佑!庇佑我中华民族度过这次难关!”

  讨论到最后,众人一致认为,如今委员长“英明神武”,定能让【沈武穆】北伐成功,光复中原、东北!

  而沈复兴也在收完了今天的玉米后,看着已经挑破了好几次结成老茧的右手,在田边的茅屋内,提笔写下:

  【第三次北伐计划书】

第319章 沈复兴的开卷考试

  寒露

  登高赏菊,鸿雁南飞。

  北方大部分地区迎来了冬麦的种植时节。

  沈复兴带来的黄历经过传播,哪怕是在日占区,不少村里都能在镇上找到“朝廷”送来的黄历。

  有了黄历,这时节便该要农忙了。

  只是今年情况大有不同,整个河北地区超过110个县市被淹,受灾百姓已经超过了900万人。

  而就在税警总团北上夺取大名的时候,丧心病狂的日寇竟然选择了以水代兵。

  民国28年9月30日入夜,日寇在漳河南岸炸开河堤。

  今年7-8月的降雨量极大,漳河河水早就满溢,这一炸,汹涌的河水直接向南奔腾而来。

  被炸开的河堤逐渐扩大,10米、20米、30米、100米、200米,直到延绵数公里的漳河河水将南面视线淹没,3米多深的河水将它看到的一切摧毁。

  双井镇、车往镇、回龙镇、泊口镇、边马镇

  这里是传统的洪泛区,1936年洪灾曾淹及回隆镇等80余村,而这次.百姓们在睡梦中,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

  民国28年10月1日,周日,休沐

  进入10月,秋日的气温已经出现了变化,昼夜温差让人容易在这个时候感冒。

  但郑县的早晨还是一样热闹,街头小贩们天不亮便已经出摊,各种吆喝声不绝于耳。

  如果走在街头,你便会发现,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其他城市的百姓连小米都吃不起,但郑县却还有小贩端出热腾腾的豆沫:

  “新鲜的豆沫,百年老店,今天限量200份,先到先得嘞!”

  在这家卖豆沫的隔壁,一位大娘乐呵呵地端出一盘炸好的油馍头。

  胡辣汤、包谷糁、杂粮饼、糠窝窝,几乎战前有什么,小贩们就还卖什么。

  似乎战争与他们并无关系,如果你走出郑县,就会看见密密麻麻的百姓早就在家里吃过了早饭,几十万亩良田开始了冬小麦的耕种。

  今日虽是休沐,建设科官员小吏们也跟着在田间忙碌。

  这边两个村因为引水的问题差点打起来,他们便要叫上至少一个治安大队要么一个连的正规军过来劝架。

  那边地主要收70%-80%的地租,百姓闹事,他们就要叫上税警团的过去【认真查税】。

  还有因为家里小子能吃,把冬小麦的种粮都吃光的,他们便要与对方沟通,发放【青苗贷】,只按照10%的利进行收取。

首节 上一节 362/4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