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第363节

  尽管这在沈复兴看来还是很高,可在这九出十三归,70%地租的年代,简直就是王安石再世!

  更别说民间最多的短期借款【圩子利】,借10块,3天利息1块.

  有些并不缺粮的百姓发现商机,也会来借贷,地方上只好根据对方的田亩数量来规定上限。

  就是这样,黄河两岸的乡县便在王博的管理之下,井井有条,安居乐业。

  但这样的宁静很快被打破,从内黄出击的戴安澜早上还没醒来就发现营地外一片汪洋,甚至在洪水中看到了百姓的尸体。

  “全军撤过卫河,急电总团”戴安澜趟在水里,眼神全是不可置信地看了眼地图:“漳河洪水爆发!”

  电报很快传回郑县,正拿着煮鸡蛋就着稀饭的沈复兴只听到外面一阵吵闹。

  这里可是他居住的地方,不是作战时住的指挥部。

  沈复兴指了指门外:“小满,去看看,怎么回事?”

  小满一口将白煮蛋塞进嘴里,起身就往外跑去。

  不一会儿,他就脸色难看地带着传令兵回来:“叔,闹洪水了!”

  沈复兴腾的一下站起来:“黄河决堤了?不可能啊,两个月前才是最危险的时候,当时他王博可是拿了老子200多万去修河堤呢,几个县的富商都出了钱的!”

  妈的,不会是王博这个混蛋贪污了吧?

  在这个时代,贪污就特么跟吃饭一样,你不拿就有通G的嫌疑!

  “不是!”传令兵急得不行:“漳河,是漳河决堤了!”

  !?

  “这不可能,已经过了雨季,这几天也没下雨,没理由决堤啊,前两年不都好好的吗?”沈复兴再次摇头,黄河没事,又没下雨,漳河决堤?开什么玩笑!

  “哎,这戴支队长已经带兵撤回了卫河,卫河以北已经被淹没,洪水是晚上来的,百姓们.怕是没跑出来!现在卫河水位还在升高。”传令兵着急将电报递给沈复兴:“戴支队长请示将部队撤出内黄、南乐,以免”

  听到这里,沈复兴终于相信洪水爆发了,他只觉得气血一阵上涌,如果不是坐着,恐怕就要站立不稳。

  在这个瞬间,他仿佛看到了数万百姓被洪水吞噬,那可是活生生的人啊!

  “不,不能撤!他他妈敢撤老子毙了他!”沈复兴的怒吼在房间内回荡,震得小满与传令兵不知所措。

  这不是98年洪水那么令人记忆深刻,在沈复兴的记忆中,自己在鹤壁有个同学,那年约好了一起暑假旅游。

  但偏偏.遭遇了【217】特大洪水,鹤壁等几处低洼地带作为泄洪区,最终导致46万亩良田尽数淹没。

  而整个卫辉因为地势低洼,洪水经久不散。

  他的暑假旅行也因此泡汤!

  如今,这段记忆再次涌上心头。

  卫河,卫河!

  沈复兴刻在骨子里的基因瞬间觉醒,如果换做任何一个将领,这个时候都只有撤离这一条道路可走。

  但对于沈复兴来说,翻遍自己的记忆,就他妈没有一个【撤】字!

  “命令,税警6团不许撤,立马动员当地百姓,加固河堤,卫河不能再决口了。”

  “召,税警一支队、二支队支队长,全军渡河北上抗洪。”

  “去,给安南的李希烈发电报,问问他有什么办法!”

  “把王博叫来不,通知王博去税警总团指挥部,我在那里等他。”

  “还有,地方官敢跑,就地枪毙!”

  沈复兴一口气说完,似乎觉得有什么东西漏了,站起身只是来回踱步,看上去有些紧张。

  小满也被沈复兴这操作弄得有些不知所措,只是推着传令兵让他赶紧去安排,自己来到沈复兴身边:“叔,别紧张,有办法的,一定有办法的,这么多能人志士呢,肯定可以挡住洪水的。”

  能人志士?

  沈复兴突然想到了一个词“专家”,这个时候的专家可不是后世那些大放厥词的专家,他们可都是这个国家的脊梁!

  他一把抓过小满的肩膀:“去,以我的名义给龙长官发报,要他请西南联大,同济也好、中山也行,不管什么大学,只要是水利、土木的教授,不管多少钱都给我请来。”

  说完,沈复兴撸起袖子就向外走去,他就不信了,这个5000年来都在治水的民族,还能被一条支流给难住。

  百姓,他要救!

  洪水,他要扛!

  北伐,他更要坚定的打下去!

  而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想过向重庆求助。

  还是那句宁波老话: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他不想弄到最后,在《大公报》的新闻上看到【委员长心系灾区,每顿饭减两个菜】这种让他糟心的新闻。

  至于如何抗洪?

  先辈们早就给出过答案,开卷考试,他沈复兴还是会的!

第320章 通电全国,北上抗洪

  问你一个问题

  外敌入侵,帝都决策层不出力,国家资源贫瘠,应该如何抗洪?

  很多人会说,哎呀,能撤多少百姓算多少。

  地没了,重新开垦就好了。

  人没了,可就什么都没了。

  但总有人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因为他见过流离失所的百姓,也见过食不果腹的流民,更见过整片大地变成洪泛区。

  有人会说,等洪水退去,回去重整家园不就好了?

  这个问题也正是杨守义在郑县指挥部提出来的!

  此刻,所有人都看向沈复兴,除了王博之外,所有人都觉得杨守义的话很有道理。

  迁移百姓,带走财物,等洪水退去,就抓紧时间回去补种。

  根据其他地区的经验,一般洪水泛滥也就十几天的功夫。

  作战室里静悄悄的,沈复兴轻叹一声,普及教育同样很重要啊。

  他缓缓来到地图前,眼前中有对杨守义等人无知的悲哀,还有对洪水肆虐区域百姓的怜悯,沈复兴拿起指挥棒,没有点向卫河,而是点向太行山:“卫河沙多,常年接受太行山支流输沙,当年,黄河还未改道,卫河便是黄河支流,泥沙之多,难以想象。”

  他的指挥棒又缓缓从太行山沿着卫河向东:“来的时候,我去县衙拿到了濮阳的县志拓本,里面有记载,北宋年间【黄河北浸,与永济渠长期合流,泥沙淤积】。”

  看着众人还是一脸默然,似乎不明白他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可沈复兴却陡然加重语气:“你们那,一个个都跟廖耀湘学学,至少他看的【曾胡兵法】里面就有教你们怎么当官!”

  “洪水冲走了肥沃的泥土,留下河里的泥沙,3天不清理,三十万亩地就要变成盐碱地,寸草不生!!!寸草不生你们懂吗!!”

  说到最后,沈复兴直接吼了出来,可见他对于这些军官的不学无术有多么痛恨!

  这吼声在指挥部内回荡,就连忙碌的参谋都停下脚步,悄悄地离开。

  杨守义与老王还是第一次见沈复兴如此愤怒,杨守义自知理亏,还想上来安抚一下,但沈复兴直接甩开他的肩膀:“我就把话放在这里,部队即刻开拔投入抗洪,内黄、南乐两县18个镇10万老百姓等着我们,谁不去,自己脱了衣服,滚回老家去!”

  沈复兴一拍桌子,指着所有人喝道:“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嘶——!

  白远樵与贾幼慧倒吸一口凉气,沈复兴已经将事情拔到这个高度,那便没什么好说的。

  白大爷主动站出来:“我3团距离近,我先带人打前站,戴安澜老弟城市人,没什么经验,你白大爷我懂。”

  说完,白大爷看向王博:“还望准备撤离境内百姓,并非白大爷没信心,万一大爷年纪大,喂了鱼,百姓走了我总放心一些。”

  贾幼慧想了想:“应该是要加固河堤吧?搞点工兵铲子,什么的,士兵也不能空手去吧?”

  杨守义脸色青一阵白一阵,但沈复兴的话根本无可辩驳,他只能小声嘀咕:“重庆为什么不赈灾,7月份北方也有水患,他们不是拨款了吗?”

  这时候王博翻了个白眼,学着沈复兴的话讲了一个冷笑话:“重庆的赈灾就跟路易十六写的支票一样。”

  “什么意思?”沈金生没反应过来。

  贾幼慧有些无语,他向沈金生解释:“空头支票。”

  会议室顿时陷入尴尬,这个时候,张绪从通信室跑过来:“龙长官回电,他已经组织专机从昆明起飞,水利专家施教授、土木专家陶教授、张教授,水利专家、结构专家吴教授已经搭乘飞机。”

  “哦,对了,第二批次他们的学生也正在路上,总计22人的国家顶级团队今晚就到!”

  沈复兴长出一口气,他知道该怎么做,如何动员,但具体的事务还是需要专业人士来解决。

  “重庆方面怎么说?”沈复兴试探着问道。

  说到重庆,张绪便有些支支吾吾。

  “说!”沈复兴没耐心猜哑谜。

  “拨款一百万物资,支援豫北抗灾。”张绪小声回答。

  闻言,老王笑着看向众人开口:“这不是好事吗?啊,哈哈哈!”

  张绪低着头,声音越发小了:“从重庆起运,等送到猴年马月都不知道,我刚问了运输部门,他们没接到通知,让我们谁说的找谁去”

  瞬间,众人扭头看向王博,真他妈是【路易十六写的支票】。

首节 上一节 363/4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