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05节

  李承乾抬头看向玄奘,问道:“大师在天竺,对吐蕃可有了解?”

  玄奘眉头不由得一跳,随即面色凝重的点点头:“有!”

  “那烂陀寺所在的王舍城,往北数百里,便是泥波罗。”玄奘稍微停顿,继续说道:“泥波罗地处高山之上,而吐蕃更在泥波罗之上,贫僧也曾游历泥波罗,那个时候,正是吐蕃赞普松赞求娶泥波罗公主不成,动兵攻打泥波罗的时候。”

  松赞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还娶了泥波罗的尺尊公主。

  泥波罗国王一开始也是不许,但谁想,松赞竟直接发兵征伐泥波罗,最后逼的泥波罗不得不将公主嫁入吐蕃。

  这是松赞的一贯手段了,当年,松赞最早求娶大唐公主也是如此,被拒绝之后,直接发兵松州。

  可惜最后一败涂地。

  当然,大唐也知道吐蕃不好打。

  当年大唐灭吐谷浑的时候,就曾经杀上过高原,高原反应让大唐将士难受的很厉害。

  所以战后虽然诸将都沉浸在灭了吐谷浑的喜悦之中,但是兵部却已经得出了吐蕃不可轻伐的结论。

  “吐蕃在十几年,便已经开始引入佛宗,之后和泥波罗通婚,泥波罗公主带去了大量的经典和佛像,同时吐蕃也通过泥波罗,开始和天竺有所沟通。”玄奘平静的抬头看向李承乾,说道:“看的出来,吐蕃有入侵天竺的想法。”

  “大师法眼如炬。”李承乾赞赏的点头。

  玄奘能看透这一点并不奇怪,他本身便是世上少有的灵慧之人,而他所在的那烂陀寺,更是天竺的统治核心之一。

  吐蕃的对外扩展的意图,他们怎么看不明白。

  “吐蕃赞普雄心,但是想要攻入天竺也并不容易,从高原之上疾驰而下,对人并不利。”玄奘一句话说完,李承乾惊讶的抬头看着他:“大师可否细说。”

  玄奘微微诧异的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淡淡的说道:“天竺曾有人前往吐蕃,之后又曾经返回,慢则无碍,快则有不便……吐蕃若是有事,快则于己不利,慢则天竺有所因应,如此吐蕃便是有想法也难,更别说吐蕃还有心思在大唐。”

  李承乾轻轻笑了,对着玄奘点头道:“是啊,吐蕃还有心思在大唐,不过自从吐蕃和大唐联姻之后,吐蕃人便已经逐渐的收敛了心思,另外据孤所知,吐蕃人现在的目的是羊同,他们现在最主要的精力就是吞并羊同,不过有些挫折而已。”

  玄奘微微低头,轻声道:“没想到殿下对吐蕃如此关心。”

  李承乾的脸色收敛起来,然后淡淡的摇头道:“皇妹嫁入吐蕃虽然是聘请俱全,但孤很不喜欢吐蕃赞普的请婚方式,而且如今皇妹嫁入吐蕃,虽然说是吐蕃身份最贵重的女子,但她究竟是不是吐蕃王后,孤也弄不清楚。”

  文成嫁入吐蕃,大唐人自以为她是吐蕃王后,但是吐蕃的规矩谁也弄不清楚。

  尺尊公主是泥波罗的公主,身份同样贵重,而且嫁入吐蕃还是文成之前,说不定松赞最初就是以王后至尊对待的。

  至于文成,恐怕吐蕃人也是打着侥幸的心思来迎娶的。

  以为大唐对吐蕃的制度并不清楚。

  之后又在国内进行压制调整。

  松赞的这种手段,让李承乾感觉很恶心。

  重要的是,文成到现在还无子,松赞如今唯一的子嗣,就是他和羊同公主的儿子。

  松赞死后,文成无子,最后下场凋零,这一点是李承乾心中最不满的地方。

  收敛心思,李承乾对玄奘微微点头,说道:“大师,今日便到此吧,孤得回宫了,大师日后若是有事,可直接让人传讯宫中,孤会尽力让人安排的。”

  “多谢殿下,贫僧送殿下。”玄奘起身,对着李承乾合十行礼。

  “不必了,大师留步!”李承乾起身,微微摆手,然后朝着殿外而去。

  玄奘还是跟着相送,等到送李承乾回来之后,殿中已经多了一名老年灰袍僧人。

  “德云师兄。”玄奘对灰袍僧人躬身行礼。

  “玄奘师弟。”德云对着玄奘躬身,然后目光看向殿外,轻声说道:“师弟似乎和太子相谈甚欢。”

  玄奘请德云坐下,然后才神色温和的说道:“早先听师兄说太子对佛门冷淡,今日看来并非如此。”

  “皇家天性,权衡之道而已,太子和皇帝一样,更倾向道门。”德云微微摇头。

  “师兄,师弟先来不主张佛门介入太多的皇权之争,而且从今日看来,太子对佛门也并非没有好感,关键要看如何促就。”玄奘稍微松了一口气,神色严肃。

  “师弟说的是吐蕃的事情?”德云抬头看着玄奘,之前玄奘和李承乾的话,他是听的清清楚楚的。

  “嗯!”玄奘点点头,然后轻声说道:“大唐和天竺,其实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远。”

  德云低着头,神色思索,只是在他的眼底深处,闪过一丝警惕。

  ……

  朱雀大街上,李承乾缓缓的朝皇宫而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匹快马从对面而来。

  左千牛卫中郎将张绚在李承乾身前停马,然后肃然拱手道:“殿下,陛下有旨意!”

  “走,回宫!”

第294章 半个皇帝

  “……以太子全面统管造船和种粮之事,授便宜行事之权,地方刺史有不配合之处,可即刻罢免,钦此!”

  丘行恭站在武德殿中,宣读完圣旨。

  “臣等领旨,陛下万寿无疆!”群臣齐齐叩首。

  李承乾双手上抬,丘行恭将圣旨放在了李承乾的手里。

  李承乾这才起身,对着丘行恭点头道:“谢过天水郡公!”

  “不敢!”丘行恭微微躬身,然后退开。

  李承乾转身看向群臣道:“众位爱卿,平身吧。”

  “谢殿下!”群臣齐齐起身,然后分别站立两侧。

  李承乾走到了长榻上坐下,然后才神色肃然的看向群臣说道:“父皇已经率领辽东大军杀入高句丽,第一阶段的目标便是拿下乌骨城,然后在鸭绿江北岸立足,所以,之后,乌骨城就会成为军中粮草转运的关键。”

  “喏!”群臣齐齐拱手。

  “粮草转运乌骨城,有两条路,陆路和水路。”李承乾稍微停顿,然后说道:“陆路之事,各地运往洛阳,然后洛阳往北沿运河北运就是;至于水运,今年加造船只,从江南加以运输,从而减轻河北和辽东的压力。”

  “是!”房玄龄,高士廉,杨师道等人齐齐拱手。

  皇帝虽然只是授予了太子在造船和种粮之事上的便宜行事之权,但光凭可罢免地方刺史这一点,李承乾就能够做到半个皇帝的威权。

  这么久了,群臣都知道,李承乾有这个能力。

  “造船之事。”李承乾抬头,看向群臣:“工部!”

  “臣在!”工部侍郎侍郎郑仁基站了出来,肃然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然后看向房玄龄道:“房相,工部尚书李大亮,工部侍郎阎立本,将作少将杨务廉,都被父皇调入了辽东,如今虽然工部还有郑卿在,还是需要任一个人来统管将作监之事,政事堂先给孤一个人选吧。”

  “是!”房玄龄认真拱手,若仅仅是吏部,是没有单独任命将作少将的权利的,但是政事堂又不一样了。

  皇帝不在长安,房玄龄为长安留守,政事堂自然就有这个权利。

  李承乾看向郑仁基说道:“爱卿多在长安和洛阳之间跑动一些,天水郡公劳烦也多协助一些。”

  “喏!”郑仁基和丘行恭同时拱手。

  “剩下的便是粮草的事情了。”李承乾看向群臣,神色冷冽起来。

  群臣肃然低头。

  李承乾继续开口说道:“从今日开始,户部,司农寺,要多派人入地方进行巡查,紧抓地方农耕之事,尤其是有荒地之事,查清楚原因,若是能够协助处理的,帮忙解决困难,然后加快复耕,若是有人故意留地不种,直接没收。”

  “是!”群臣齐齐躬身,神色凛然。

  “另外,孤也要知道各地的春耕详情,户部做好统计之后,送到孤的手里。”李承乾看向来户部侍郎崔仁师。

  “喏!”崔仁师认真拱手,但他的眼底还有一丝疑惑。

  相关的数据户部已经有,太子为什么还要一份新的数据。

  “如今已经三月,春江水暖。”李承乾看向高士廉和萧瑀,说道:“今年关中之事,户部多跑一跑,但是河洛一带,就要劳烦舅翁和宋国公多盯着一些了。”

  “多谢殿下体谅。”高士廉和萧瑀齐齐躬身,神色感慨。

  到了三月,洛阳的天气要比长安好的多。

  他们两个老家伙到了洛阳,身体也能舒服许多,太子就是在照顾他们。

  “最后便是江南之事了。”李承乾抬头,看向房玄龄,说道:“派个人到江南去看一看吧,巡查地方,同时督促粮草,房相觉得派什么人去比较合适?”

  房玄龄微微拱手说道:“要巡查江南,怕是需要重臣,不过如今长安,重臣怕是难以抽的开身。”

  沉吟片刻后,房玄龄拱手道:“臣冒昧一回,奏请以少府少监房遗爱,为巡查使巡查江南。”

  房遗爱虽然是少府少监,但是说实话,他在长安城的用处并不大。

  李承乾嘴角微微抽搐,他几乎都差点忘了,还有高阳和辩机的事情。

  不过现在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辩机还没有到玄奘的身边,还没有和高阳照面,事情还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便如此吧。”李承乾直接点头,然后说道:“加派侍御史苏良嗣为巡查副使,前往江南,扬州大都督府,润州,常州,苏州,湖州,杭州,越州,诸产地要多加察查,粮草收拢之后,要尽快转运卑沙城。”

  “喏!”房遗爱和苏良嗣齐齐站出。

  李承乾的目光从苏良嗣的身上轻轻掠过,苏良嗣微微点头。

  李承乾的岳父苏亶如今是杭州刺史,苏良嗣这一次去江南,自然是要去杭州的,少不了要和苏亶沟通。

  这才是李承乾真正的目的。

  苏亶去年的时候,任期满调任杭州刺史,但李承乾有一种感觉,他的父皇在回京之后,绝对不会让苏亶继续留任杭州刺史,调任哪里不好说,但提前做好政绩,绝对不是坏事。

首节 上一节 305/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