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06节

  ……

  “最后便是天竺之事了。”李承乾抬头看向房玄龄,说道:“孤了解父皇,天竺虽然辽远,但他就在吐蕃之南,大唐如今虽然奈何不了吐蕃,但将来就说不定,而且吐蕃如今正在用心,企图全面吞并羊同,日后少不定还会将手深入吐谷浑,吐谷浑……”

  李承乾轻轻冷哼一声,群臣顿时肃然起来。

  如今的大唐虽然是天下霸主,但还是很有些挑战的。

  漠北的薛延陀总是蠢蠢欲动,还有西边的西突厥也是不停的骚扰边境,吐谷浑如今虽然靠近大唐,但反唐派一直都在。

  最令人恶心的就是吐蕃。

  吐蕃人位于高原之上,又有群山长河和无人区阻隔,大唐想要征伐吐蕃,粮道太长,容易被人所趁,但是吐蕃想要杀下高原却并不难。

  松州就是一个明证。

  吐蕃人轻易能够杀入松州,也能轻易杀入鄯州和兰州,这一点,最是令人警惕。

  太子从一开始就对吐蕃没有好感,群臣是都知道的。

  如今吐蕃试图吞并羊同,但总是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阻碍,这里面有多少就是李承乾的手段。

  “回说天竺。”李承乾看向宇文崇嗣,神色严肃的说道:“鸿胪寺要开始招收和培养通晓天竺语言的人才,记住,要稳重,稳重,大唐如今虽然在西域威名赫赫,但是若是嚣张过甚,也容易引人逆反,这样做事反而事倍功半。”

  王玄策,这个人的名字,在李承乾的脑海中很重。

  王玄策出使天竺,却恰逢天竺动乱,使团被劫,然后他就从天竺前往吐蕃借兵,最后利用吐蕃的兵力灭了一国。

  但是,他在大唐却并不受重视,因为他虽然谋略出众,但是在大局上,却差了些眼光。

  正是因为他引吐蕃人入天竺,最后导致吐蕃的势力深深的深入到了天竺。

  从而让吐蕃可以大量从天竺引取人力物力,然后攻伐大唐。

  就因为这样事情,大唐的损失难以估量,其后数十年的边境危局都是如此。

  王玄策这个人,李承乾还是要让他去天竺的,毕竟他从天竺很是带回了一些东西。

  不过这一次,让他多带点兵就是了。

  起码上千人。

  他不是能打吗,上千大唐骑兵,若是他能够以此在天竺开辟出一片大唐的领土,就真的有意思了。

  不过若是他没有这个能力,那么就说明,那所谓借兵灭天竺不过是一个假象,真正灭了天竺的是吐蕃。

  只不过是吐蕃人借了王玄策的名头罢了。

  若真是如此,大唐吃的亏就更大了。

  “臣必定不负殿下期待。”鸿胪寺卿宇文崇嗣站出拱手。

  李承乾微微点头,说道:“其他便没有什么了,众卿都各去忙吧,各部的公文记得及时送武德殿一份。”

  “喏!”群臣拱手,躬身道:“臣等告退。”

  ……

  李承乾神色平静的行走在宫道上。

  西边的残阳西坠,皇宫之中也是处处美景。

  李承乾没有心思在意这些。

  他如今是监国太子,他以这个权利,很是阅读了不少六部的公文,当然仅仅是阅读,并不处置。

  那样他就越权了。

  他如果要处置,还是要先找房玄龄。

  站在崇教门下,李承乾的脑海中,闪过的依旧是王玄策。

  因为他,让吐蕃借助天竺的力量,成了横跨天竺,尼婆罗,吐蕃,象雄,羊同,苏毗,吐谷浑的庞大王朝,触手最后更是深入到了安西,乃至于西域。

  整个丝绸之路。

  这件事情,必须要阻止。

  不过也不是现在,大唐连第一次使者派往天竺都还没有,吐蕃的事情更还早。

  李承乾稍微松了口气,刚要迈步,一道灵光突然闪过他的脑海。

  吐蕃成为了统治诸国的庞大王朝,但是在他之下的各个国度却是以半独立的形式存在,而不是直接吞并。

  这和大唐不同。

  李承乾身为太子,将来即便是顺利登基成为皇帝,北至漠北,南至安南,还有东岛诸国,西域边境,更别说吐谷浑和吐蕃,都是他的问题。

  然而全面吞并的方式最后带来的是方方面面的失败。

  乃至于大唐不足三百年就灭国了。

  这里面正确的理政方式是需要他好好思考的。

  全面吞并的目标是不错的。

  毕竟山河所至,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但直接吞并的方式,还是有些急躁,若是改为慢慢蚕食,或许更好一些……

  当然,大唐灭国和李治登基脱不了关系。

  武则天,还有李治的几个儿子,后面唐玄宗的安史之乱,都是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这些人都不是嫡长子即位。

  只有嫡长子即位,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持稳定。

  当然,嫡长子得成才。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他需要做些事情,来稳固大唐嫡长子即位的根基。

  突然,李承乾微微一愣,他这么想是不是早了,他这么早的去想即位,想以后的事情,皇帝知道了会怎么想?

第295章 韦挺死了

  东宫宜春殿,一阵嬉笑声从殿中传出。

  刚刚来到殿外的李承乾稍微停步,神色诧异,晋阳和新城今日怎么来了。

  步入殿中,李承乾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一起投壶的王幽兰,苏旖,张萱,还有晋阳、新城五个人。

  苏淑抱着李隅坐在中殿长榻上,照看着她们。

  见到李承乾回来,苏淑立刻站了起来,刚要开口,李承乾随即摆摆手。

  “晋阳和新城过来了啊!”李承乾直接走到了玩投壶的晋阳身后,安静的站了一会。

  其他人都看到了李承乾,都要行礼,李承乾直接摆手,示意他们安静。

  晋阳公主投完壶在察觉到李承乾的到来,赶紧转身行礼道:“皇兄!”

  李承乾看着晋阳,温和的说道:“兕子你最近身体怎么样?”

  “还好!”晋阳公主起身,对着李承乾甜甜的笑道:“只是这段时间,总是劳烦皇嫂和皇兄。”

  “无妨。”李承乾上前,拉住晋阳公主手腕,然后走到了长榻上,亲自诊了诊她的脉门,然后才稍微放心下来。

  前世,晋阳的身体就不是太好,后来因为李治大婚,搬出宫去,所以她就寂寞了很多。

  后来突然病故,李承乾怀疑,也是他自己在黔州病逝,消息传回长安,自己这个妹妹感伤之下,才一个不慎出事的。

  所谓情深不寿,就是这个道理。

  好在如今李承乾很注意她的身体调养,同时让她在东宫和东宫诸人一起玩闹,心绪开朗了许多。

  “皇兄,兕子有日子没见九皇兄了,你能让九皇兄什么时候入宫一趟吗?”晋阳公主眨着眼睛,满脸可怜兮兮的看着李承乾。

  “好!”李承乾直接笑着点头,说道:“等端午节吧,端午节,孤将稚奴和晋王妃一起叫进宫……眼下不成,眼下你九皇兄在王府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晋阳公主一脸的茫然。

  苏淑从后面走上,然后在晋阳公主耳边低声的说了一句,晋阳公主的脸顿时满是羞红。

  李承乾笑着说道:“看样子我家妹子也是长大了,等父皇回来,孤一定让父皇给你挑个好人家。”

  “皇兄,皇妹先告退了。”晋阳公主赶紧起身行礼,然后有些害羞的拉着新城公主落荒而逃了。

  李承乾看向殿外,徐安立刻躬身,然后护送晋阳和新城一起回宫。

  这个时候,苏淑走到了李承乾身侧,看着晋阳公主远去的背影,轻声说道:“晋阳公主和晋王关系真好啊!”

  “他们在一起七八年,共同长大,感情和其他人自然是有些不同的。”李承乾微微摆手,说道:“不必在意。”

  “嗯!”苏淑点点头,然后低声问道:“晋王最近如何?”

  “很安静。”李承乾走到长榻上坐下,然后微微摇头道:“他越是安静,就越是说明他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

  “殿下?”苏淑有些紧张了起来。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无非就是在父皇那里的一些人心算计,稚奴还年幼,对朝政了解不多,青雀在他这个年龄,已经开始编写《括地志》了。”

  苏淑顿时放松了下来。

  晋王的确有谋储之心,皇帝的嫡子有哪个没有谋储之心了,更别说还有魏王那个例子在前面摆着。

  只要心思一动,野心就会不受控制的彻底蔓延开来。

首节 上一节 306/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