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31节
“攻之,正入其计。
“此王邑之所以败走昆阳也。
“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蜀寇大众在此,则巢穴虚矣。
“我直指五丈塬,则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
毌丘俭登时一凛:“司马公欲复行险计?!”
张郃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毌丘俭已被司马懿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司马懿摇了摇头,不以为然:
“蜀寇不过三四万人,所恃者不过诸葛亮援军而已。
“天水至长安八百余里。
“诸葛亮大军就算即刻下陇,至少仍需半个月才到。
“加之远来疲惫,何险之有?”
…
…
四月初九,司马懿步军至灞陵,与汉军高陵隔河相望。
自从司马懿带了两三千虎豹骑出现在长安附近,从细柳到五丈塬这两百里路就变得不太平起来。
在清理完长安周围地界之后,司马懿直接命虎豹骑北渡渭水,甚至直接从汉军细柳营与棘门营之间的二十里空地穿插而过。
汉军辟易,固营守寨。
两三千虎豹骑如入无人之境。
好在也并不敢太过深入,耀武扬威求战不得后,便又退回长安。
羌骑与匈骑早已得到严令,全部收缩防御。
刘豹之子刘聪率千余匈骑驻屯棘门营。
两千羌骑则在杨条、杨素父子带领下,与扬武将军邓芝所率步弩六千一并护送粮草两万石向东。
效率很低,却不得不如此。
幸亏从张郃那里缴获了一大批驮畜与辎重车、漕运船,使得这支粮队兵多民少,秩序足以维持。
四月初十。
虎骑司马黄崇率五十虎骑从棘门一路向西。
在沿途据点换了三次马,中午时终于回到了五丈塬。
天子正在斜谷口与董侍中一并主持粮草转运事宜。
斜谷栈道已经修好,斜谷粮仓一个月来屯聚了八万石粮食,近日正在通过栈道运往五丈塬。
预计全部送达还有六万石,够关中的大汉军民及俘虏一个月支用。
被髡了发的俘虏们替代了役夫,成为了最佳劳动力,过上了半饥不饱的日子。
战时运粮,战事结束,又是最好的屯田奴,可谓两全其美,除了会吃粮食这点不够美。
幸在丞相给大汉攒了五年家底,暂时还不需要像曹操一样杀降数万。
“陛下,安国今晨遣使至棘门报与赵帅。
“说今日天一亮,便发现司马懿屯驻灞陵的几万大军拔营,直往新丰方向去了。
“或许是想从新丰北渡渭水,绕到高陵城下。”
刘禅眉头微皱:
“兵法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司马懿不可能真去打高陵吧?
“再者,他攻城器械应该都没打造好吧?”
如果换个普通人这么做,刘禅或许会相信他真去打高陵了。
但这是司马懿,最擅长虚虚实实这一套。
黄崇却道:“陛下,把守灞陵的牛金,把守新丰仓的王昶或许有在打造攻城器械。”
刘禅恍然点头,忘了这茬。
这么一想,又觉得司马懿似乎真有可能去打高陵。
毕竟有孟达前车之鉴在前,司马懿不惜代价地急攻,十几日就给城中守卒打怕了。
“子龙将军有没有说,他准备如何应对?”刘禅问道。
如今赵云坐镇棘门,居中军。
王平、傅佥、爨熊坐镇细柳,居左翼。
宗预、关兴、赵统坐镇高陵,居右军。
只不过这三军间各距二三十里,并非是局部战场上的左中右三部。
但对于一场将近十万人的会战来说,这么点距离算不了什么。
黄崇道:“赵老将军也说,这可能是司马懿的疑兵之计,我大军只须固寨自守,静观其变,待丞相援兵到了,再做他算。”
刘禅思索着点点头。
按照计划,赵云两万四千大军应坚守营寨,等丞相大军到了高陵之后再转守为攻。
靠着一城两寨,坚守半个月不成问题,甚至能狠狠消耗司马懿一波。
尤其是高陵,夺来之时就不是一座空城。
魏军在城里本就屯有甲兵、箭矢、粮草,擂石、滚木也有准备。
关兴又夺粮万余石,还从安定运来粮草与辎重,按照常识来说,坚守一个月绝不成问题。
四月十一。
传来消息,打着司马懿旗号的几万大军到达新丰。
同一日,驻守长安渭桥的魏军开始渡过渭水,在虎豹骑的保护下,于渭桥北岸安营扎寨。
汉军并不出寨袭扰。
四月十三,在渭桥北岸筑营扎寨的魏军立稳了跟脚。
有虎豹骑来报,发现从五丈塬方向来的汉军正往细柳营运粮,就在细柳二十里外的渭水河畔。
于是一万魏军开始在一千虎豹骑的掩护下,结阵西向,准备发动第一场小型战役。
与此同时,与汉军细柳营隔渭水相望的沣水魏军,在中郎将毌丘俭的指挥下,开始搭建浮桥。
汉军的护粮队伍看起来有一两千骑,步卒似乎也有六七千,算得上是人多势众。
魏军主动来攻,加上汉军有主场优势,今日不出意外的话,汉魏之间必将有一场小规模的战役。
结果意外出现了。
汉军在发现魏军动向后,竟是直接回头,把粮食送进了十里外的槐里城中安置。
万余魏军全部愣在细柳营前,一时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最后在将军魏平、周当的指挥下,魏军还是决定试探一番。
数千役夫被魏军持刀枪弓弩驱赶着,背上了沙袋冲上前去填壕。
待付出了上千条役夫的性命,终于填出几条可供行进的道路后,魏军对细柳营发起了第一次冲击。
可一座没有受到任何骚扰,营造了十几日的营垒,是何等坚固?
魏军既然没有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之攻下的决心,那么就注定了这种试探是无用的。
挨了两轮箭雨,简单拉扯了一番,最终在鹿角壕沟前倒下近百具尸体后,魏军丢下两百来号伤兵仓皇撤退。
而小胜一场的汉军,面对撤退时阵脚微乱的魏军,仍然没有选择出寨追击。
细柳汉寨一水之隔的沣水魏营。
站在望楼上北眺的司马懿看着畏魏如鼠的汉军,沉吟了许久,神色依然从容。
一旁,毌丘俭叹息一声:
“司马公,看来蜀寇并未如您先前所料,因近月以来的连连大胜而有所骄矜。
“如此一来,除强取高陵外,或者静等诸葛亮到援,估计没有任何办法了。
“就算司马公弄险,把我大魏将士再次置于险地,恐怕蜀寇也不大会选择出寨相击。
“毕竟五丈塬何其之险,纵是只有四五千人拒守,也不是司马公能攻上去的。”
司马懿笑了下,摇头道:
“蜀寇想要守住细柳、棘门、高陵三地,必是精锐尽出,五丈塬必然空虚。
“那细柳守将王平前番杀下陈仓狭道,就是救主心切。
“我大军一旦杀向五丈塬,他不可能像赵云一般沉得住气,不回军救援。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