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85节

  “如是,则上下行文泾渭可辨,政令审阅、裁断、行施,亦可如臂使指矣。

  “非止如此。

  “朕以为墨入朱出,同样可以适用于四柱清账之法。

  “入账以墨笔记之,出账以赤笔记之。

  “亦可以大增效率。”

  刘禅此番东巡,之所以能发现造纸之术、四柱记账之法,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他在巡行诸县乡里,接见官员胥吏、豪强大宗时,本就带了强烈的目的性:

  ——基于他考察到的诸般民生问题、行政问题,想到的解决办法,大汉官吏不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不足以支撑朝廷施政,他必须寻求解决办法。

  而吏员的数量、质量,在短时间内都难以增加。

  那么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加速官吏的行政效率。

  既然想到了行政效率需要提升,刘禅自然而然便想到了一些真正能够流传一两千年的“百世之法”。

  譬如公文行文的特定制式。

  譬如墨入朱出、墨入蓝出的公文批复标准,红顶文件的官方权威。

  譬如一直到现代还在使用的会计衡等式。

  这几样东西,大多都是西魏时期的苏绰为宇文泰献上的大幅提高行政效率改革,一直沿用到了后世,甚至到现代都还在用,确是有其高明之处的。

  而据刘禅所知,经过苏绰的一番改革后,西魏朝廷的行政效率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

  当时西魏财政事务繁杂,所有文件加起来达五六十万纸。苏绰改革之后,大行台的月用纸张减少了一半有余,百官万吏的工作量明显减少,效率大见提高。

  相府正堂,烛火忽明忽灭。

  霍弋与诸葛乔二人又持剪刀去剪了一次烛花。

  丞相及费祎、董允等重臣,则在灯火的映照下看着手中简牍,对于天子这一月东巡,竟能寻到、想到如此之多周详又务实的治国之法,着实惊讶感慨,以至于不知当再夸陛下一些什么了。

  费祎与董允更是相觑:我们这些人是不是居中持重太久,以至于有些眼高而手低了?

  不然的话,何以他们这么多年来没能做成什么大事,而陛下这一趟东巡归来,竟能有如此多、如此重大的收获?

首节 上一节 285/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