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第74节
“儿臣在。”
“你意下如何?”
“儿臣定倾尽全力,推广教化一事。”
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用心即可,教化一事急不得。”
“若有成效,朕定不吝赏赐,若是失败了,也不用放在心上。”
“谢父皇。”
李承乾躬身。
李世民再度道,“诸位爱卿可还有别的事情启奏?”
太极殿内一片安静。
李世民:“既然如此,退朝吧。”
丢下一句话后,李世民起身之时,看了一眼崔仁师三人,双手负在身后而去。
“太子殿下留步……”
房玄龄轻唤一声,快步赶上。
“房相。”
“太子殿下,此事不妨寻求孔祭酒协助。”
房玄龄迟疑着开口道,“苏尘是苏尘,太子是太子,孔祭酒定然不会为难太子殿下的。”
李承乾笑了笑,他听出来了。
和舅公高士廉一样,房玄龄希望他平稳的坐在东宫里面,不要闹事也不要生事。
一切顺其自然。
但。
李承乾拒绝了,“房相如何确定,没有孔家协助孤便做不到呢?”
“房相,孤还有事,先行一步。”
“哎哎……”
看着李承乾急匆匆的背影,房玄龄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太子还是太年轻了。
太子居。
“苏兄,苏兄,我来看你了。”
李承乾风风火火的闯入了太子居,却不见苏尘的身影。
一经询问得知,苏尘这几日神龙见首不见尾,总是一大早就出去了。
这让李承乾不禁的疑惑起来。
他又在搞什么鬼?
“太子爷来了。”
一道笑声从身后传来,李承乾目光看去,赫然是带着孙强二人回来的苏尘。
李承乾面色严肃:“出事了!”
第58章 李承乾:我不做人了!
正堂。
李承乾面色严肃的把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详细的告知了苏尘。
其中的重点,毫无疑问是由崔仁师提议的教学措施一事。
崔仁师提议,孔颖达赞同,杜楚客找补。
三人虽然从未有过合作,但是这一次,却是在朝堂上面,完美的配合了起来,令李承乾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任务。
李承乾叹了口气,“原以为孔祭酒会主动刁难与我,却不想此事竟然是由崔仁师提出来的,孔祭酒反而是顺势而为了。”
至于杜楚客,不提也罢。
但凡是与李承乾有关系,能够让李承乾难堪的事情,什么时候都跑不掉他。
哪怕这次不是杜楚客站出来,也会是魏王府的其他人站出来。
别无二致。
崔仁师……
苏尘敲了敲掌心,笑盈盈的说道:“确实是有些出乎我的预料。”
李承乾目光看去,苏尘解释道,“这些天来,孔家那边一直没有动静,至于他的那些门徒什么的,则是被我的上联给震住不敢轻举妄动。”
“我以为孔颖达憋了这么久,会憋出一个大的,没想到,却是因为路参军被搞,导致崔仁师跳出来后,他在旁边打起了辅助。”
李承乾点点头,“确实如此。”
若非路上霖被赵节直接弄下去了,崔仁师又怎么会跳出来?
不过,崔仁师也是个老狐狸。
自知想要为路上霖出头,单凭他一个人能量自然是不够的,所以便以崇文馆的名头说事儿。
如此一来,自然是把孔颖达和苏尘牵扯进去了。
有了孔颖达的辅助,此事便已经有了八成的胜算了。再加上喜欢插一脚的魏王府,李承乾更加没有拒绝的机会!
“所以说,路参军应该是崔仁师的人了。”
苏尘细细反推,“那么,之前的钱云四人,便是崔家安排过来,想要偷盗香皂之法的小偷。”
李承乾沉吟着点点头,“十有八九。”
苏尘笑了:“博陵崔氏啊,崔氏一脉第二房,名气大得咧,居然会看上咱们这样的小生意。”
“现在香皂的生意可不小啊,听说日进斗金,各地商贾,西域胡商都被香皂惊到了。”
李承乾笑着调侃了一句,而后叹了口气,“只是博陵崔氏这么下作,我是没有想到的。”
世人谁不知五姓七望?
但凡是个读书人,不是出自圣贤之后,那么便是来自这些豪门望族了。
鲜有寒门子弟,能够脱颖而出。
偏偏就是这么顶尖的豪门贵族,却安排人手潜入作坊偷取香皂制作之法,实在是令人不齿。
“原本我想着对付孔颖达的来着,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苏尘笑着敲了敲手中的折扇,“要是这么说的话,倒是间接的帮了你一个大忙。”
李承乾面有喜色,“我就知道你有办法的!”
苏尘摇了摇头,“与我而言倒是不错,但对于你来说,未必是个好办法啊。”
李承乾挑了挑眉,一想到苏尘的那些手段,李承乾心中便不觉的有些紧张了,“什么办法,不妨先说出来听听?”
苏尘微微一笑,“掘根!”
“掘根?”
李承乾一脸疑惑,“崔氏起源于西周,得姓于叔乙,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因崔氏一族兴旺多数为官,期间郑州,许州,青州等地,都有崔氏一脉,共计大小十房。”
“伱想要掘了崔氏一脉的根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我父皇想要动一动崔氏,也要三思而后行。”
有道是皇权不下乡,县下惟宗族。
崔氏一脉开枝散叶各地,是当地大宗族不说,彼此之间还有紧密的联系!
想动崔氏一脉掘其根基,可不仅仅是把当地崔氏一脉给抓了就行的。而是其所在地区,方圆数十里乃至上百里,都是崔氏一脉的掌控范围。
要抓崔氏就要面对小到数万,大到十几万的百姓阻挠,官员阻挠。甚至有可能,当地为任的官员,都是崔氏一脉的人。
怎么可能轻易的掘起根基?
如若各地崔氏同一时间,举旗造反的话,那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实力!
“为什么要派兵?”
苏尘费解。
李承乾更加费解,“那你如何掘起根基?”
苏尘:“五姓七望的立根之本是什么?人脉,资源,又或者是知识?”
李承乾皱眉沉思片刻,“知识!”
“他们传承千年之久,所掌握着的人脉梳理不清,掌握着的财富更是难以估算。”
“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还是知识。”
“他们手中掌握着无数早以失传的经文书卷,这些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书籍,他们可以更好的教育后人,令其先人一步!一步快,步步快,官场之上,他们更加的如鱼得水!”
上一篇: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