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第73节

  毫无疑问。

  这是岑文本命人送来的。

  这份泄露出去的名单,也极有可能是岑文本做的。

  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做,苏尘能够理解,无非是取信李泰罢了。

  况且。

  就算是他不把这份名单交给李泰,待崇文馆搭建完毕,开始教授诸生,广施教化,大家也会发现,崇文馆里面,没有孔颖达这么一号人物。

  该议论的还是会议论,该不满的还是会不满。

  看来岑文本对此事也极为好奇啊。

  折扇敲在了掌心,苏尘豁然起身,“既然想要开开眼界,那就闹一闹吧,闹得越凶越好。”

  “最好让这一股邪风,吹散了满庭花。”

  “孙强金勇,随本公子出府。”

  “做事!”

第57章 对付太子?我魏王府一定帮场子!

  太极殿。

  文武百官齐聚一堂。

  李世民目光一扫,就知道谁来谁没来。

  “李孝恭呢?”

  “启禀陛下,前两日李大人突然身体抱恙,至今在府上休息。”

  李世民点点头,随口道:“送些滋补之物去河间王府,令安排两位太医给他诊治一番。”

  “是。”

  “开始吧。”

  随着一声“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的声音响起后,一名名官员,依次走出汇报各种政务。

  对于这些官员提出的问题,能够当场解决的,李世民便当场处理掉,若是无法处理的,则是暂且搁置,由三省六部商议后,再做决定。

  事情处理的很快,但当一名吏部的官员走出后,朝堂的气氛便逐渐的诡异起来。

  “启禀陛下,左千牛卫路上霖参军不务正业,玩忽职守,经吏部决定,革除此人参军一职,请陛下过目。”

  一直沉眉不语的崔仁师,猛然抬头看向了吏部的位置。

  路上霖!

  可是他崔家的人!

  李世民皱眉接过奏折看了看后,微笑着开口:“看来赵节接任中郎将一职后,倒是兢兢业业,没有辜负诸位爱卿的推荐与朕的信任。”

  “千牛卫不仅负责宫墙安全,同时负责长安城内各坊治安,不可疏忽懈怠。”

  “路上霖不堪重用,便革其官职,另择良人。”

  “陛下英明。”

  听到李世民的话后,崔仁师心中一沉。

  从赵节拿捏住路上霖的痛脚,再到前往吏部上报审核,不过一天的时间,就把路上霖直接给拿了!

  好快的速度,根本不给他们任何反应的机会!

  崔仁师的目光,在李承乾的身上略过,忽然笑了起来,手持笏板出列,“陛下。”

  “崔爱卿,有何要事?”

  “陛下,臣听闻太子殿下近些日子来,招贤纳士,搭建崇文馆,为我大唐培养人才,如今已有成效?”

  闻言。

  众人的目光不由的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微微一笑,“有劳崔大人挂念,崇文馆确实是已经搭建完毕,可以培养国子监的人才了。”

  “恭喜太子,恭贺陛下。”

  崔仁师一脸喜色的恭维着,但李世民的心中却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

  不过。

  脸上的笑容还是要有的。

  崔仁师继续道:“只是,我大唐科举选拔书生士子,崇文馆培养的人才,多是出自国子监?”

  李承乾眉头一挑,这家伙没有好屁。

  李世民微笑道:“崔爱卿的意思是?”

  崔仁师:“启禀陛下,臣以为,陛下建立崇文馆的初衷既然是培养人才,那么在无数书生启蒙之时,就该夯实基础。”

  不少官员沉吟着点点头。

  书生启蒙,致知,若无夯实的基础,哪怕是名师当面,也难以教好榆木疙瘩。

  “我大唐富有四海,万邦来朝!户部记载在册民户两百八十万,每年新生幼儿远超十万之众,可启蒙童生,却不过数万人。”

  “且这数万启蒙童生,最终能通过常举与制举者,可谓是百中取一。”

  “若是崇文馆能够集思广益,制定一则教育措施,便可极大的增加我大唐未来的栋梁之才。”

  “同时。”

  崔仁师笑眯眯的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孔颖达,幽幽的说到:“也好堵住苍生之口,不然,外界多传言太子殿下不尊圣贤。”

  “不尊圣贤?”

  “正是,崇文馆招贤纳士,却唯独不待见孔祭酒,且太子殿下的好友苏尘,也曾公然羞辱圣贤之后。”

  崔仁师叹了口气,“陛下,人言可畏啊。”

  果然没有好屁!

  李承乾冷冷的盯着崔仁师。

  “孔祭酒……”

  李世民目光看去,“对于崔爱卿的提议,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一直如同不倒翁一样的孔颖达,这时也恍惚的睁开了浑浊的双眼,像是刚刚睡醒的样子。

  孔颖达刚要开口,却是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看的李世民眼角直跳。

  孔颖达歉意开口:“陛下,老臣年纪大了,总是容易犯困,还请陛下勿怪。”

  李世民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

  孔颖达继续道:“坊间或许有这样的传闻,或许没有,老臣并未太过留意。”

  “不过,崔大人的提议倒是不错,于太子而言,于我大唐而言,都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

  “一旦成功,便足以证明,陛下组建崇文馆的明智之举,同时也足以证明太子殿下举不失选,乃我大唐之幸。”

  “至于那些所谓的流言蜚语,自然不攻自破。”

  听到孔颖达的话后,崔仁师就知道此事已成,微微一笑手持笏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杜楚客笑盈盈的看了看崔仁师,又看了看孔颖达,终于开始了嘛?

  既然是对付太子,那我魏王府可得帮帮场子!

  “陛下……”

  杜楚客手持笏板走出,“孔祭酒身为圣贤之后,却在崇文馆组建之时,并未担任任何的职务,此事早以在坊间传开了。”

  “如今崔大人的提议,正是破解流言蜚语的最优之策,同时,也可以化解因为苏尘惹恼万千书生一事,此事一举两得。”

  “臣附议。”

  “臣附议。”

  一时间。

  一个个大臣先后出声附议。

  长孙无忌皱眉扫了一下,这些出声附议的人。

  

  可划分为三部分。

  一者是和崔家关系不错的人,一者是魏王府的人,最后的多数人,则是来自与师从孔家的官员!

  这么多人站出来,倒是让李承乾有些骑虎难下了。

  少做少错!

  还是舅公看的明白。

  李承乾叹了口气,耳边就响起了李世民的声音,“太子。”

首节 上一节 73/8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