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6节
徐、高、张在为老首辅高明手段震惊同时,又不免为刚才没有及时落井下石而懊悔。
“高拱,继续念。”
圣音传来。
高拱心神俱震,双手颤颤巍巍伸入锦匣,拿出第二张账册,眼睛下意识地望向了徐阶,继续道:“嘉靖三十九年二月,春种开始。三月,淞江府、苏州、浙江百姓投献徐家上等良田八千亩。”
“五月,徐家族人在苏州、浙江,以二十万两纹银购的上等良田五千亩、中等水田一万亩。”
“八月,南京、浙江、苏州、松江府衙门同属地百姓商谈一万亩上等良田交易,折合现银三十五万两纹银,然徐家以一十五万两纹银解送四地衙门。注,不必向百姓分银。”
逼迫百姓投献!
强迫百姓低价卖春苗田!
与地方官府勾结巧取豪夺百姓田地!
三件夺田好戏顿时在众人脑海中浮现,徐家之贪,不在朝廷,而在地方。
严世蕃立刻望向徐阶,没想到这浓眉大眼的,就花了二十五万两纹银,弄到了两万三千亩江南上等良田,一万亩江南中等水田。
徐家兼并土地的速度,严家自叹不如啊。
“皇上…”
徐阶正想辩解,却被朱厚熜打断,道:“徐阁老莫急,还没念完。”
高拱再次望向了张居正,张居正一愕,就听到了几欲昏厥的事情。
“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张居正入阁。十月,荆州江陵县知县赵谦擅将一千二百亩上等官田送于张家。”
“嘉靖三十九年十一月,赵谦升任荆州府知府。”
“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荆州府江陵县、六首县、枝江县等六县官商,累向张家献上等良田三万亩,金银无算。注,荆州府税关去年一年税赋三万两。”
“……”
第5章 大义灭亲,半城徐家!
“三月清阁老,百万雪花银!”
坐在御座上的朱厚熜,望着居于末位的张居正,淡淡道:“张居正,你这阁老当的值啊。”
江南良田市价五十石粮食,市价粮食每石七钱银子,一亩良田即三十五两纹银。
三万亩上等良田,即一百零五万两纹银,且有价无市。
百姓惜田爱地,除非实在过不下去,不然不会卖地。
当然。
这些良田不是来自于普通百姓,而是来自于荆州府六县官商的谄媚献上。
荆州府是朝廷赋税重地,一年税赋常在二十万两纹银左右,而去年荆州府全府上下,竟只得了三万两纹银。
这少不了张家的手笔。
在此之外,还有一千五百亩上等官田,那是大明朝廷之产,就这样被荆州府江陵县知县赵谦送于张家,而张家也这样堂而皇之接受了。
赵谦非但没有受到丝毫惩处,反而青云直上,坐上了荆州府知府的官位。
这同样少不了张家的手笔。
“回皇上,臣久在京中,疏于家乡,未成想家父放荡至此,臣实不知。”
张居正被远在千里之外父亲的背刺,勉强稳住身形不至于晕倒,面色苍白,跪伏在地上,作出无力的辩解。
大明朝自太祖高皇帝立国,朝廷律法就喜于连坐,父亲的龌蹉,儿子是绝对脱不了干系的。
张老太爷借张居正的势,公然在荆州府大肆敛财,贪墨、弄权,这解释不清,也解释不了。
自顾不暇的徐阶,望着最得意门生即将倒台,惶恐的心中仍忍不住浮现出几分不舍。
手握账纸的高拱,望着张居正,则满是对张居正的可惜。
张居正的清廉,满朝皆知,却不想张家老太爷,全名张文明,此文明不明啊。
严世蕃倏地抬起了头,张居正,既是徐阶的门生,又是清流的中流砥柱,一旦倒了,如折徐阶一臂,如折清流一腿。
严嵩制止的目光立刻望向了他。
朱厚熜脸上浮现出笑意,“朕相信你。”
所有的人身体一僵。
皇上相信荆州府、张老太爷的龌蹉与张居正无关?
徐阶、高拱喜形于色,严世蕃如丧考妣,严嵩的脸色依旧。
“谢皇上…”
“不忙着谢朕,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张居正,罚你俸禄半年,你可有怨言?”
“回皇上,臣绝无怨言!”
“千里之遥,隔绝了父子情,张居正,你现在贵为内阁阁老,该将老父亲和族中长辈接到京城享享清福了,朕会让司礼监挑处宅子,全全你的孝道。”
圣令再下。
以忠孝之名,让张居正去请张家老太爷和族中长辈背井离乡来京城,到指定的宅院居住。
虽不是圈禁,却胜似圈禁。
从今往后,张居正及其一族人生死,皆在皇上一念之间。
可不答应,张氏一族当下就要亡族了。
“谢皇上恩典。”
张居正毫无芥蒂颂圣道。
经此一事,他也意识到老父族人在江陵惹事生非的能力,能接到身边看着,也是件好事。
圈禁?
圈就圈了吧,老父年迈,平日里也不怎么出门。
“高拱。”
朱厚熜慢慢转过头,望向站在条案前的高拱:“张家在江陵的一切,由户部清点归入国库。”
“是。”高拱这一声回答中充满了无奈。
“严世蕃,荆州府知府赵谦,就由你的吏部重新考察,若有猫腻,一律重处。”
“是!”严世蕃这一声回答中充满了激动,似乎又透着些许得意。
张家的事了了,那徐家的呢?
那第二张账纸中,江陵张家只是小贪,或者说,还没来得及大贪,而淞江府徐家,却是传承已久的大贪特贪。
利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百姓田地,兼并土地,该怎么解释?
一如张居正那样不知?
同样的理由,第一个是天才,第二个是蠢才。
徐阶跪在原地,却有种坐蜡的感觉,被龙目望着,前心后襟都湿透了。
“皇上,徐阁老不好说,我来说几句吧。”打破沉默的竟然是站在首位的严嵩。
数年的上下级默契,徐阶知道严嵩这时候绝不是落井下石才开的口,不由得投来了感激的目光。
“说。”
“少湖,买诸地百姓田地的银子,如数于百姓结了,百姓苦劳,就指着地吃饭了,可不能再拖了。”
严嵩面向徐阶,既是训斥又是开脱道。
与地方官府勾结巧夺百姓田地的事,一言变成了拖欠百姓买田银。
“是。”徐阶立声道。
严嵩没有在意徐阶的感激,继续道:“我大明朝百姓之力,一人不过能种十亩田地,良田也好,桑田也罢,凡徐家之人,一人留十亩田地,余则尽数由肃卿(高拱,字肃卿)清点归入国库。”
徐阶顿时难受了。
徐家的田地,不说遍及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但江南诸省,省省有良田,全部统计下来,怕是能比得上半个淞江府之田。
那可是几十万亩地。
而徐家族人,上至八十老叟,下到初生之婴儿,也才百八十号人。
一人十亩地,加一块也不到一千亩地,连往年的零头都不到,够谁吃的?
“阁老,我和家族名下的田地,大多是诚实经营,勤勉致富所得,是族产,也是祖产,非是我能一言而决的。”
徐阶没有再应声,言语间,显示出硬气,也显示出了智慧。
不能因徐家在嘉靖三十九年的所作所为,就全盘否认徐家多年的经营和勤勉。
生死已悬于一线,还有空多讨要田地?
严嵩对徐阶的心大佩服不已,毫不留情道:“原来如此,那就让户部、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锦衣卫、东厂去淞江府走一趟,看看有多少田地是徐家诚实经营,勤勉致富所得,徐家人该得多少地,朝廷一分一厘不会多占,而那些巧取豪夺百姓田地的人,朝廷律法一样不能轻饶,少湖,你觉得如何?”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