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248节

  “回万岁爷的话,是李太医诊治的,想来差不了。”吕芳答道。

  太医院那么多人,姓李的也有不少,但在内廷中,这李太医的称呼,只属于神医李时珍。

  李时珍诊治的,不可能有差。

  “快!”

  朱厚熜出了精舍,吩咐道:“去见她!”

  紫禁城。

  坤宁宫。

  吕芳在传喜前,就让内廷太监、宫女都动了起来,洒扫、添喜、挂彩。

  整整二十年,皇宫没有这样热闹过了,没有圣上的皇宫,就如同一潭死水,圣上在,水才又活了过来。

  三宫六院的妃嫔,在今日都将自己打扮的格外美丽,然后守在自己的宫门外面,哪怕明知道圣上走不到这里,看不到她们,可万一呢?

  没有万一!

  坤宁宫,是和乾清宫、谨身殿、华盖殿、奉天殿一样,在永乐十八年建成,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而两侧才是后妃们住的东、西六宫,龙驾从玄武门而入,过广运门,就到了坤宁宫。

  和乾清宫、玉熙宫一样,坤宁宫不仅是皇后的寝宫,还用于接待朝廷命妇,举行宴会等活动。

  皇后在坤宁宫的地位非常尊贵,是后宫之主,负责管理后宫事务,并与皇子、妃嫔等见面。

  随着朱厚熜进入大殿,所到之处,太监、宫女如波浪般跪倒,凤仪女官入寝,轻声唤醒后,禀告道:“皇后娘娘,圣上来了。”

  当今皇后,林芷溪有了身孕后,就总觉得睡不够,再加上后宫琐事繁多,心力难以为继,有些嗜睡,所以,圣上回紫禁城,吕芳惊动了数以万计的人,却唯独没有惊动睡梦中的皇后娘娘。

  林芷溪闻言,不由得一愣,随后就慌乱了起来,“上妆!”

  她是普通民女出身,宫里的规矩、礼仪,都是在秀女的时候学的,成了皇后,在这个圣上不出的紫禁城中,她得到所有宫人的恭敬,只有别人向她行礼的时候,没有她向别人行礼的时候,但那些学过的礼仪、规矩,她始终铭记于心。

  身为一国国母,见天下君父,也要妆容整齐,大礼参见。

  凤仪女官听后略显为难,道:“皇后娘娘,李太医有吩咐,孕时不宜着妆。”

  林芷溪凤目一瞪,道:“去办…”

  “下去吧。”朱厚熜进入了寝殿,对那凤仪女官说道。

  凤仪女官如蒙大赦,万福礼见之后,便退了下去。

  不着丝毫粉饰,却依然难掩天姿国色的林芷溪脸颊泛红,就要上前行礼,却被朱厚熜拦住了,“你我夫妻,不必如此。”

  闻言,林芷溪出现短暂的懵然,心中触动,“夫妻”二字,熟悉而又陌生。

  皇帝、皇后,是夫妻,却又不像夫妻,至少在她和眼前这位皇帝陛下,没有普通百姓人家夫妻的状态。

  她只有在侍寝时,才会见到皇帝陛下的丈夫,恢复天日之表、龙凤之姿的皇帝陛下好似这人间谪仙,令人难以接近、了解。

  这一刻,忽然有点像“人”了。

  回过神的林芷溪,下意识地摸了摸小腹,道:“圣上,臣妾憔悴已极,请恕臣妾无礼。”

  朱厚熜摇摇头道:“朕只是想来看看你,这些礼仪、规矩,都是给外人的,加不到你的身上。”

  一介民女,成为皇后,能将紫禁城打理的井井有条,非常不易。

  其他的事情,用不着去苛责,朱厚熜也不会去苛责。

  林芷溪螓首轻点,朱唇微启,道:“天色渐晚,臣妾请圣上在宫中留膳。”

  “好!”

  ……

  皇后有孕的消息,飞快地传遍了朝野上下,内阁阁老、六部九卿大臣、文武百官,无不欢颂。

  圣上前三位皇后,孝洁肃皇后、张废后、孝烈皇后,生前无一诞下龙子,当今皇后娘娘有孕,让无数官员、百姓猜测,大明朝嫡子将要诞生了……

第274章 逃离紫禁,世子就藩!

  是夜。

  内阁灯火通明。

  六部九卿大臣齐聚一堂。

  如此阵仗,不是为了那李成梁,而为圣上回紫禁城了,内廷还传出消息,圣上要留守坤宁宫。

  趁此机会,阁老、堂官有几件事要商议。

  张居正望着一干阁臣、堂官,开口道:“这第一件事,是请圣回宫,偌大的神宫,不能无主,之前皇后娘娘登位,圣母暂掌神器,今已孕身,不宜劳累,都说说,吾等是否应该上疏劝说圣上龙驾腾迁?”

  自壬寅宫变以来,圣上久居西苑,这成了无数朝臣的心病,夏言内阁、严嵩内阁,包括现在的张居正内阁,都曾试探过圣意,劝请圣上回紫禁城,但都遭到圣上严厉的斥责。

  久而久之,朝臣们都快绝望了,这突然的消息,却让所有人看到了希望的光。

  其实。

  以张居正为首的内阁阁老,和一些年迈的六部堂官都知道,圣上是打心底不愿意住在紫禁城,可以说,圣上在十四岁从湖广安陆来到京城,就不愿意住在紫禁城中。

  圣上从湖北安陆藩邸进入皇城,完全出于一种命运的不可知,对这个权力中心来说,他还是一个“外来者”。

  但圣上用不一般的固执与强硬,与杨廷和等大臣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峙。

  持续三年之久的大礼议,更让朝臣们付出血的代价,最终以圣上的胜利结束。

  嘉靖二十年的宫变,算是圣上个人的大失败,但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机会,一个逃离紫禁城的机会。

  圣上趁机搬入西苑居住,不再踏入大内,也不再上朝。

  西苑之内,既有林木荫蓊之美,又有烟波浩渺之胜,较之紫禁城,无疑显得辽阔而自由,是游猎、骑射的好场所,宣宗、英宗、宪宗、武宗,历代先皇都喜欢去西苑骑射。

  而圣上对西苑的兴趣,却是不断地营建宫殿。

  从嘉靖十年至嘉靖二十年,西苑内陆续兴建的有永寿宫、无逸殿、清馥殿、清虚殿等殿,豳风亭、宝月亭、翠芳亭等亭,又有海神祠、雷坛、雷宫等祠坛。

  这些建筑群,从功能上说,覆盖了办公、生活、祠祝、游览等各方面的需要,阁老、部堂们基本可以确定,圣上一直在为逃离紫禁城准备着。

  圣上迁入了西苑的永寿宫,随之,又兴建了大高玄殿、大光明殿、玉熙宫、神应轩等宫殿、亭台。

  在紫禁城外,圣上为自己建造了另一座城,在这座城里,他相对自由了。

  不可小瞧西苑与紫禁城的一步之遥,这意味着内阁与皇帝、内阁与群臣、皇帝与群臣诸种关系的变更,以及实际政治运作上的不同。

  对皇帝来说,首先是不用上朝,作息时间可以自己定了,也不用见那些争论个没完的廷臣;经筵日讲,高头讲章也可撇过一边。

  最重要的,在这座他自己作主的新城里,可以一意斋醮、玄修,如果在紫禁城,不知有多少祖制、规训在等着,可能永远不得清静。

  圣上不再劳累,圣上获得了自由,圣上获得了制衡文武的力量,时至今日,圣上乾纲独断。

  劝说圣上回紫禁城,本质是在劝说圣上回到那诸多条条框框中,唯有这样,文武百官才能有机会将君权再次关到“笼子”里。

  紫禁城、西苑,是两座有形之城,却代表着两座权力的无形之城。

  哪怕在圣上这一代皇帝做不到,群臣也会致力于在下一代皇帝做到。

  繁重的案牍,经常的经筵日讲、高头讲章,枯燥无味且劳累的东西,能减少人的寿命,能很好加快这一进程。

  这是为臣者最歹毒的一计。

  使皇帝寿短。

  “我认为,圣上在玉熙宫也习惯了,不必再麻烦龙驾腾迁。”胡宗宪立刻出言反对。

  作为军方在内阁的代表,军政分离才开始进行,大明朝的军力才刚有点起色,大明朝的战略才拉开帷幕,他盼望的,是圣上活的越久越好。

  “我附议汝贞之言。”王崇古支持道。

  他和胡宗宪,都属于劣迹文臣,胡宗宪是因为其恩师奸相严嵩,他是因为在军方最高统帅任时,曾主动与文官集团划清界限。

  在一些激进的文官眼中,不完全忠诚,就等于完全不忠诚。

  况且,他还往死里得罪了元辅,和文官集团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那立场,就只有坚定不移站到军方这里了。

  “我附议胡阁老之言。”礼部尚书海瑞表态道。

  这些日子,他都在忙碌“简化文字,加注音脚”的事,不怎么掺和朝廷事务,但无关任何立场,海瑞只想着君父能活得久些。

  那紫禁城,宫深墙高,抬头望去,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不适合人住,更不适合大明朝的君父住。

  西苑,挺好。

  “附议!”刑部尚书潘恩附和道。

  那以他的名义,引发的伪造奏疏案,险些要了他的命,要不是圣上宽慰,时时让太医院院正、神医李时珍常去看望,他这条命八成就撂那了。

  君恩大于天,不得不还。

  “附议!”工部尚书朱衡紧接着表态。

  两万五千里直道的五年工程初启,圣上的龙体,工部官吏甚至比圣上还要关心。

  接下来,都察院左都御史颜鲸等数位堂官纷纷“附议”胡宗宪之言。

  贤君在位,除了杀伐之心盛了些,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半数左右的阁老、堂官拒绝劝说圣上龙驾腾迁,张居正很是无奈,这群“幸进之臣”,丝毫没有想过皇权再这样膨胀下去,臣权当如何自处?

  但这都不是能摆在明面上说的东西,反对之声这么大,连票拟都不必了,张居正只能将“劝圣回宫”的事暂且按下,继续道:“第二件事,是礼部尚书海瑞上疏,请立皇孙朱翊钧为亲王,择地就藩!”

首节 上一节 248/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